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苯达唑脂质体及槐耳浸膏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率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吕海龙 彭心宇 +6 位作者 张士杰 阿杜瓦一 杨宏强 孙红 杨军 李炳军 刘远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及槐耳浸膏(HEF)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本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人肝细粒棘球蚴囊液,3周后取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药物治疗组(A、B、...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及槐耳浸膏(HEF)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本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人肝细粒棘球蚴囊液,3周后取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药物治疗组(A、B、C组)和模型对照组(D组),每组40只。A组灌胃L-ABZ(75mg/kg)、B组灌胃HEF(15000mg/kg)、C组两药联用(阿75mg/kg+槐15000mg/kg)。隔天1次,共3次。麻醉各组小鼠,打开腹腔,肝脏注射经PBS浸泡20min的原头节(0.3ml/只,约含原头节6000个,下同),模拟开放式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术中外溢原头节再感染。缝合关闭腹腔,72h后药物治疗组同法继续治疗1个月,D组灌服蒸馏水0.3ml/只。E组(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对照。各组小鼠均于3个月后解剖。评价药物疗效(包括肝棘球蚴复发率、组织学观察、测定脾脏指数(SI)及IgG、IgE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另取上述外周血IgG抗体阳性鼠分为F、G、H和I4组,每组约30只,分别同上述A、B、C和D组同法灌胃治疗,于肝脏分别注射经20%NaCl、75%乙醇、L-ABZ及PBS浸泡20min的原头节,观察其感染率。结果C组肝棘球蚴复发率为5.7%,低于A组(17.1%)和B组(24.2%);棘球蚴色泽发白呈结节状,生发层和角质层破坏严重。脾脏指数(A组为3.84±0.86、B组为3.95±1.01、C组为3.27±0.52)和IgE水平(A组为0.06±0.08、B组为0.07±0.08、C组为0.03±0.03)均明显低于D组(分别为5.46±0.52及0.20±0.02)(P<0.05),其中C组降低最为明显。CD8+水平,A组为16.61±3.89、B组为18.18±3.90、C组为15.38±2.63,均明显低于D组的32.90±4.71(P<0.05)。CD4+/CD8+,A组为3.21±0.70、B组为3.05±0.66、C组为3.53±0.57,均明显高于D组的1.57±0.26(P<0.05)。C组CD8+降低、CD4+/CD8+升高最为明显。F、G和H组肝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0、0及23.1%,与I组(31.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EF可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与L-ABZ联用可抑制棘球蚴生长,降低术后复发率。L-ABZ在术中对于原头节的杀灭作用不及20%NaCl和75%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术后复发 阿苯达唑脂质体 槐耳浸膏
下载PDF
不同药物杀灭原头节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吕海龙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士杰 阿杜瓦一 杨宏强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囊型肝包虫手术 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 药物处理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术后感染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心宇 吕海龙 +6 位作者 张示杰 阿杜瓦一 杨宏强 孙红 杨军 李炳军 刘远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2797-280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方法:取包虫囊液成功免疫小鼠,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肝脏接种原头蚴前1wk及接种后1mo,药物治疗组分别用阿苯哒唑脂质体...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抑制作用,了解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的影响.方法:取包虫囊液成功免疫小鼠,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肝脏接种原头蚴前1wk及接种后1mo,药物治疗组分别用阿苯哒唑脂质体、槐耳浸膏及阿苯哒唑脂质体联合槐耳浸膏治疗,接种头节时各药物治疗组再分为4组,每组头节分别使用750mL/L乙醇、200g/L高渗盐水、阿苯哒唑脂质体及平衡液处理后接种,模型对照组头节用平衡液处理后直接接种,接种后3mo观察小鼠肝细粒棘球蚴大体和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脾脏指数、外周血IgG和IgE水平,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联合治疗组中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和角质层破坏较严重.各药物治疗组小鼠脾脏指数、IgE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3.84±0.86,3.95±1.01,3.27±0.52vs5.46±0.52;0.06±0.08μg/L,0.07±0.08μg/L,0.03±0.03μg/Lvs0.20±0.02μg/L,均P<0.01),其中联合药物治疗组降低最为明显;药物治疗组IgG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组CD8+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16.60±3.89,18.18±3.90,15.38±2.63vs32.90±4.71,均P<0.01),CD4+/CD8+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3.21±0.70,3.05±0.66,3.53±0.57vs1.57±0.26,均P<0.01),其中联合治疗组变化最为明显.结论:阿苯哒唑脂质体与槐耳浸膏联合用药可以明显增强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细粒棘球蚴的生长,使小鼠肝细粒棘球蚴病术后感染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粒棘球蚴 术后感染 阿苯哒唑脂质体 槐耳浸膏
下载PDF
改良Sugiura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海龙 姜玉峰 +4 位作者 赵雪峰 张示杰 阿杜瓦一 吴向未 彭心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改良Sugiura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肝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 目的了解改良Sugiura手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肝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3个月ICG-R15无显著改变(P>0.05),EHBF及PVF在术后1个月、3个月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术后肝储备功能无明显变化;断流术可以维持肝脏血供及肝脏功能,是简单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储备功能 肝血流动力学 断流术
下载PDF
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脏血液动力学及肝储备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雪峰 吕海龙 +4 位作者 张示杰 阿杜瓦一 吴向未 杨宏强 彭心宇 《农垦医学》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 目的:了解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有效肝血流与肝功能关系,及断流术前后肝储备功能、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ICG-R15检测肝储备功能及肝脏有效血流(EHBF),B超测定断流术前后的肝脏血流动力学,评价断流术在门脉高压症治疗中作用。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EHBF有良好的相关性;断流术后肝门静脉血流及有效血流量显著减少。结论:ICG测定肝储备、肝血流动力学是一种安全、无创、简易且敏感的方法,断流术后肝储备功能没有明显变化,断流术对于减少肝血流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肝储备功能 肝血流动力学 断流术
下载PDF
基层医院小儿肠套叠30例诊断分析
6
作者 宋军 阿杜瓦一 《农垦医学》 200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声像特点及X线造影术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及X线造影术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及X线造影有特征性改变。结论:B超结合X线检查为临床有效的诊...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声像特点及X线造影术特点,以提高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超声诊断及X线造影术检查。结果: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图像及X线造影有特征性改变。结论:B超结合X线检查为临床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小儿 灌肠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吕海龙 姜玉峰 +2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阿杜瓦一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11%[1].其原因多数与胆囊结石造成的梗阻有关.胆囊穿孔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故在手术探查之前难以确定诊断.延迟的外科干预为是高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即将发... 胆囊穿孔是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2%~11%[1].其原因多数与胆囊结石造成的梗阻有关.胆囊穿孔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难以区分,故在手术探查之前难以确定诊断.延迟的外科干预为是高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即将发生穿孔或胆囊穿孔 24 h内实施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预后[2].本文对我院肝胆外科从2006-2013年收治的18例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穿孔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穿孔 临床分析 治疗 并发症率 胆囊切除术 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
原文传递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4
8
作者 吕海龙 姜玉峰 +2 位作者 彭心宇 张示杰 阿杜瓦一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施行PTGD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07例经PTGD均成功,引流脓性或黄色胆汁30-450mL/d。3例穿刺失败急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2例证实出...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间施行PTGD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07例经PTGD均成功,引流脓性或黄色胆汁30-450mL/d。3例穿刺失败急症行胆囊切除术,术中2例证实出现胆瘘,术后并发胆道出血1例;85例于拨管后2-3个月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组无因急性胆囊炎及相关的治疗而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PTGD不但可以避免急症手术带来的风险,而且能迅速缓解症状,减轻胆道压力,为后期治疗提供治疗时机,且该方法操作简单、穿刺引流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外科学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游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示杰 潘晓琳 阿杜瓦一 孙红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血象的变化。结果 LH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体温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确切,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肝切除术/方法 腹腔镜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游 彭心宇 +3 位作者 张示杰 阿杜瓦一 潘晓琳 孙红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2-674,共3页
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向,而腹腔镜外科则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报道逐渐增多[1],但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仍面临许多困难。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行腹腔镜肝... 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趋向,而腹腔镜外科则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报道逐渐增多[1],但由于肝脏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仍面临许多困难。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1月共行腹腔镜肝切除20例,现回顾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外科 肝切除 临床应用 肝肿瘤 肝部分切除术 外科微创化 治疗 2009年
原文传递
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抗小鼠泡球蚴药效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阿卜来海提·麦提色依提 乔雷 +4 位作者 王新春 吴向未 阿杜瓦一 孙红 彭心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ABZ)壳聚糖微球(ABZ-CS-MPs)治疗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的效果.方法 建立继发性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接种12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Ps)组,阿苯达唑乳剂(ABZ-E)组,阿苯达唑片剂(...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ABZ)壳聚糖微球(ABZ-CS-MPs)治疗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的效果.方法 建立继发性感染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接种12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阿苯达唑壳聚糖微球(ABZ-CS-MPs)组,阿苯达唑乳剂(ABZ-E)组,阿苯达唑片剂(ABZ-T)组,模型对照组,前3组小鼠均以75 mg/kg体质量的相应药物经口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给予0.2ml生理盐水,每周3次,连续给药10周后,观察以下指标:(1)小鼠肝脏大体形态,称量囊湿重并计算抑囊率;(2)病理组织学观察;(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血浆及肝组织匀浆中阿苯达唑亚砜(ABZ-SX)的浓度.结果 ABZ-CS-MPs治疗泡球蚴组织(E.m)明显钙化.各治疗组囊湿重分别为(0.114±0.030)、(0.247±0.086)、(0.582±0.145)g,与模型对照组的(1.273±0.198)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Z-CS-MPs抑制泡球蚴生长作用显著优于ABZ-E、ABZ-T组,3组抑囊率分别为:91.04%、80.60%、54.28%.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各组泡球蚴(E.m)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中ABZ-CS-MPs组对E.m角质层及生发层损伤比其他治疗组严重.HPLC法结果显示:ABZ-CS-MPs组血浆及肝脏ABZ-SX浓度在各治疗组中最高,与ABZ-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口灌胃ABZ-CS-MPs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壳聚糖微球促进ABZ的经肠吸收,提高其血浆、肝脏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壳聚糖微球 阿苯达唑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