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法平衡论的历史演进与理论争鸣——基于文献述评
1
作者 阿海曲洛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罗豪才教授针对西方行政法理论基础“管理论”和“控权论”的缺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行政人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进行“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分析,提出“行政权与相对人权利平衡”的“平衡论”,意图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 罗豪才教授针对西方行政法理论基础“管理论”和“控权论”的缺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行政人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进行“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分析,提出“行政权与相对人权利平衡”的“平衡论”,意图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理论基础找到一条出路。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内行政法学界众多学者的支持和辩论,将行政法的研究视线拉回到哲学层面和价值理性层面的争辩上来。通过对平衡论提出至今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平衡论从理论构建到理论探讨,再到理论式微三阶段的历史演进脉络,学者们主要围绕着平衡论的元理论之争、平衡和控权之争、平衡论的定位之争三个主题进行论辩。平衡论的提出以及围绕该理论的辩论,对当代中国行政法理论的建构乃至法律理论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平衡论 历史演进 理论争鸣
下载PDF
获得感视域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的逻辑路径分析
2
作者 阿海曲洛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通过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公平感,这“三感”共同构成了获得感的实质内涵,获得感也因此成为社会治理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评价指标,对进...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社会治理中通过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增强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感、成就感和公平感,这“三感”共同构成了获得感的实质内涵,获得感也因此成为社会治理制度是否健全的关键评价指标,对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制度起着重要的结果反馈作用。从基层社会治理事件开始的起点共建、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到获得感评价,整体构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健全的逻辑路径,其目的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实践中,要从坚持人民至上的治理理念、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升级以创新为重点的社会治理方式入手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感 社会治理 完善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路径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3
作者 阿海曲洛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3期40-49,共10页
防止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基石。通过调研发现,集中安置点仍存在搬迁群众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完善、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 防止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基石。通过调研发现,集中安置点仍存在搬迁群众中低收入人群占比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需完善、后续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有待跟进、安置点社区治理机制有待完善、拆旧复垦不够彻底等问题。可以从提升帮扶政策效能、强化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工作、优化安置点社会治理工作、完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调整安置点帮扶力量五个层面进一步防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规模性返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防止规模性返贫
下载PDF
社会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与治理效能转化 被引量:45
4
作者 姜晓萍 阿海曲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48,F0002,共8页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等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中,治理主体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及其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职能职责定位和网络关系结构,治理规则指社会治理体系运行应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治理机制...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等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中,治理主体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及其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职能职责定位和网络关系结构,治理规则指社会治理体系运行应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治理机制指治理主体间协同的运行机理、方式、方法,治理目标指社会治理的价值愿景与追求。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其健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治理效能的高度,相互之间的耦合与互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达成度。我们党在推动社会治理进程中不断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调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质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全景式"领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坚持和完善"四化互动"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体系 要素构成 效能转化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 被引量:25
5
作者 阿海曲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重点区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重点区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相关理论的分析,建立起一个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美姑县作为案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运用,力图用实证的方式考察该指标体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政策绩效评估 指标体系构建
下载PDF
西南涉彝地区防止规模性返贫政策执行机制探索——基于四川省L州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阿海曲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0-208,共9页
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原深度贫困区域基础差、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情况仍未彻底改变,多元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为探索防止西南涉彝地区规模性返贫的政策执行机制,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四川省L州为例,通过... 我国已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原深度贫困区域基础差、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情况仍未彻底改变,多元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为探索防止西南涉彝地区规模性返贫的政策执行机制,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四川省L州为例,通过防止规模性返贫政策的稳定性、执行主体、执行对象、利益相关者、执行方式、环境和资源七要素构建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策执行机制框架,提出从保障政策过渡的稳定性、提高多部门政策协作效能、灵活运用民风民俗、采用“门槛式”政策执行策略这四个维度做好民族地区在过渡时期的防返贫政策执行工作,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期政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防止规模性返贫” “门槛式”策略 扎根理论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