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墓葬 被引量:16
1
作者 阿米·海勒 霍川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7,47,共7页
本文以实地考察为主 ,结合相关的文献与实物材料 ,对青海都兰吐蕃时期墓葬中所反映出的吐谷浑与吐蕃王国的关系、吐蕃墓葬与青海道上的中外文化交流等重大历史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都兰 吐蕃王国 墓葬
下载PDF
拉萨大昭寺藏银瓶——吐蕃帝国(7世纪至9世纪)银器及服饰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阿米·海勒 杨清凡 《藏学学刊》 2007年第1期194-223,238,共31页
拉萨大昭寺藏镀金银瓶传统上被认为与松赞干布有关。本文通过对此瓶上的人物服饰、纹样以及工艺进行探讨,认为其是吐蕃王朝时期(但在松赞干布统治期之后)藏族艺术家融合西亚、中亚、中原唐朝的多种艺术风格而制作的杰出作品。文中还对... 拉萨大昭寺藏镀金银瓶传统上被认为与松赞干布有关。本文通过对此瓶上的人物服饰、纹样以及工艺进行探讨,认为其是吐蕃王朝时期(但在松赞干布统治期之后)藏族艺术家融合西亚、中亚、中原唐朝的多种艺术风格而制作的杰出作品。文中还对一些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及国外藏品中的类似器物进行了考察,为建立吐蕃金银器器物群作出了可贵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瓶 吐蕃 萨珊 粟特
原文传递
托林寺11世纪佛塔中供养人题记及图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阿米·海勒 杨清凡 《藏学学刊》 2011年第1期228-251,263-264,共26页
近年来,由陕西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共同进行、由张建林教授具体负责对托林寺的发掘清理工作获得重要发现。在由达瓦次仁等编辑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第二册)中,编者研究了托林寺1座佛塔内1尊菩萨彩塑残像,并断代为... 近年来,由陕西考古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共同进行、由张建林教授具体负责对托林寺的发掘清理工作获得重要发现。在由达瓦次仁等编辑出版的《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第二册)中,编者研究了托林寺1座佛塔内1尊菩萨彩塑残像,并断代为分治时期(9世纪中叶至13世纪中叶)。该塑像尽管残缺,其服饰上的彩绘织物纹饰、身体比例依然炫目,并显示出浓厚的克什米尔审美影响。环绕此塑像的诸神壁画也体现出克什米尔风格。在塔内墙壁的下段,绘有多位藏族男女礼佛像,这些供养人均身着藏式服饰,题记栏内书写有各自的题名。借助电脑对图像放大后,笔者辨识出每位供养人的姓名及身份。笔者将这些托林寺壁画中的题名与斯比蒂的塔波寺中发现题记、以及《仁钦桑波传》(在1055年其圆寂后不久由其弟子之一撰写)相比较,发现多数供养人出自古格卡孜舒韦尔,即仁钦桑波家族所在地。本文考察了这些供养人的名字、职衔身份,并对此塔内与仁钦桑波所译大日如来仪轨(北京版《丹珠尔》,卷77,Nos.3459,3460,3488)相关的图像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托林寺 佛塔 壁画 供养人 题记 图像 大日如来
原文传递
一幅15世纪的药师如来唐卡:反思西藏西部壁画中药师佛体系的历史重要性(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阿米·海勒 《藏学学刊》 2012年第1期63-73,196,共12页
这幅药师如来曼荼罗唐卡中描绘有早期格鲁派传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考察了14世纪西藏西部药师如来信仰实践的出现,及约1430年前后格鲁派在古格王国势力扩张期间该信仰的重要性延续。通过对14;世纪科迦寺壁画、帕尔石窟壁画与稍晚期札达... 这幅药师如来曼荼罗唐卡中描绘有早期格鲁派传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考察了14世纪西藏西部药师如来信仰实践的出现,及约1430年前后格鲁派在古格王国势力扩张期间该信仰的重要性延续。通过对14;世纪科迦寺壁画、帕尔石窟壁画与稍晚期札达古格故城的壁画的对比,本文着重分析了属于药师佛礼拜体系的壁画与唐卡便携式艺术绘画中的构图,以及西藏西部的艺术风格的发展,同时体现出受到了纽瓦尔风格及喀什米尔风格的影响。在古格红殿约1470-1480;年期间壁画中可以看到对这两种独特风格的优雅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如来 药师佛 帕尔石窟 科迦寺 古格故城
原文传递
两件西藏早期的脉轮冥想仪式示意图
5
作者 阿米·海勒 廖旸 《藏学学刊》 2010年第1期270-278,300,共10页
本文探讨的是画在一页纸的正反两面上的两幅脉轮冥想示意图,以及藏梵文说明文字与题跋。它们被推定为11世纪的作品,分别用象征符号与拟人形象来表现阿毗达磨世界。本文的重点在于公布、转写、复原、翻译并探讨这些题记的内容。其中叙述... 本文探讨的是画在一页纸的正反两面上的两幅脉轮冥想示意图,以及藏梵文说明文字与题跋。它们被推定为11世纪的作品,分别用象征符号与拟人形象来表现阿毗达磨世界。本文的重点在于公布、转写、复原、翻译并探讨这些题记的内容。其中叙述缘起的题跋记载一位王族老僧休布·希瓦沃与他儿子的对话,谈及他的身后仪式。这位希瓦沃与著名的古格王子希瓦沃殿下的关系很有意思,不过仍存在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轮冥想 阿毗达磨世界 金刚亥母 咒语略集 希瓦沃(寂光) 休布氏
原文传递
古格王国早期的一幅观音唐卡(英文)
6
作者 阿米·海勒 《藏学学刊》 CSSCI 2014年第1期70-84,238-239,共17页
1933-1937年间,朱塞佩·图齐教授在托林寺、塔波寺、芒囊寺及古格王国的边远寺庙中发现了大量早期插图藏文写本、壁画及雕塑,余响不绝,近年来霍巍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聂/卡孜(Nyag触atse)、张建林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托林都获得了古代... 1933-1937年间,朱塞佩·图齐教授在托林寺、塔波寺、芒囊寺及古格王国的边远寺庙中发现了大量早期插图藏文写本、壁画及雕塑,余响不绝,近年来霍巍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聂/卡孜(Nyag触atse)、张建林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托林都获得了古代寺庙壁画及写本的重要发现。上述艺术作品揭示了受邀前来为1 1-12世纪间拉喇嘛益西沃及古格-普兰王室支持的寺庙进行庄严的克什米尔艺术家的美学影响。本文将集中分析其中一幅独特的红色身形的观音唐卡,这幅唐卡绘画的重要性在于其作为古格王国鼎盛时期西藏西部克什米尔风格的便携式绘画作品的典型范例而具有的美学及历史意义。此唐卡中展现了克什米尔艺术的独特绘画技法要素。此外,与图齐教授西藏考察中由欧金尼奥·盖尔西博士所摄的芒囊寺壁画照片相比较,此唐卡与前者在年代及艺术风格上极为相近,尤其体现在方形的曼荼罗构图,以及克什米尔艺术中对色彩范式及明暗对照法的偏好。探讨其宗教历史背景,则既与敦煌藏文写卷中保存的宗教仪轨有关,也与金刚界曼荼罗相关,后者是西藏西部早期寺庙的壁画及雕塑中体现的最首要的佛教体系,所遵循的是由王室上师仁钦桑波(958-1055)及另一克什米尔上师重译的藏文新译经典。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