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医生制对社区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1
作者 陆一枫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4-16,共3页
探究家庭医生制对社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治疗方式:社区治疗。数量:92例。依据Single-blind method护理分组。DZ组(46例)、GC组(46例)。DZ组:常规护理干预,GC组:家庭医生制干预。比较:生活质量、... 探究家庭医生制对社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1年9月—2022年9月。治疗方式:社区治疗。数量:92例。依据Single-blind method护理分组。DZ组(46例)、GC组(46例)。DZ组:常规护理干预,GC组:家庭医生制干预。比较: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不良心理状况评分。结果 干预前,GC/DZ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GC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均高于DZ组(x2=7.256/7.180,T=13.982/8.144/10.533/9.641,P=0.007/0.007/0.000/0.000/0.000/0.000<0.05)。GC组血糖控制情况中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数、不良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DZ组(T=4.023/4.124/5.927/28.727/27.083,P0.000/0.000/0.000/0.000/0.000<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对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满意度,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有积极作用,可实践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制 社区糖尿病 依从性 控制率
下载PDF
207例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乃慧 钱齐宏 +6 位作者 杨子良 闵玮 冯雪梅 宋琳毅 王淼淼 刘铭 陆一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20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皮损分布与严重程度、...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20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皮损分布与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1±16.0)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17.4%患者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51.2%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60.4%患者具有前驱期疼痛,21.7%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以累及三叉神经眼支者最多,占36.7%;入院时NRS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为中度或重度的患者占90%以上。治疗后19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遗留右上肢运动性麻痹。与同期门诊诊治的252例带状疱疹患者相比,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χ2=9.2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损累及胸神经分布区、NRS评分高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加强识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规范与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别嘌醇药疹5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乃慧 钱齐宏 +7 位作者 周珏伟 杨子良 冯雪梅 宋琳毅 闵玮 王淼淼 刘铭 陆一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 :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该科住院确诊的56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起病特点、基础疾病、皮肤黏膜损害、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 目的 :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该科住院确诊的56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起病特点、基础疾病、皮肤黏膜损害、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别嘌醇药疹的潜伏期平均为(24.2±13.8)d,其中重症药疹占55.4%,发病初伴有发热者占64.3%,伴有黏膜损害者占53.6%。85.7%患者血常规异常,39.3%患者诊断药物性肝损伤,66.1%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GFR)≤90 ml/(min·1.73m^2)。所有患者均系统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最大用量(泼尼松)平均为(1.323±0.565)mg/kg·d,其中23.2%患者同时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经住院系统治疗,7例(12.5%)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别嘌醇药疹发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别嘌醇易引起重症药疹,且死亡率较高,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醇 药疹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热淋清颗粒对轻中度寻常型痤疮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陆一枫 钱齐宏 +3 位作者 杨子良 陈爱明 王淼淼 闵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388-389,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热淋清颗粒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热淋清颗粒口服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丹...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热淋清颗粒治疗轻中度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热淋清颗粒口服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丹参酮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外用治疗。用药6周后观察2组患者痤疮皮损的变化情况,计算疗效指标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4%和7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痤疮,热淋清颗粒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热淋清颗粒 丹参酮
下载PDF
医用冷敷贴在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强脉冲光术后的护理效果分析
5
作者 陆一枫 王淼淼 +1 位作者 闵玮 冯雪梅 《系统医学》 2020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观察爱康达冷敷贴在强脉冲光术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该院皮肤科首次使用强脉冲光BB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60例,并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即刻予爱康达冷敷贴冷... 目的观察爱康达冷敷贴在强脉冲光术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该院皮肤科首次使用强脉冲光BB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60例,并随机平均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即刻予爱康达冷敷贴冷敷30 min;对照组术后即刻予冰袋冷敷30 min。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30 min、4 h和12 h的疼痛灼热感以及红斑水肿情况,并于冷敷后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两组患者疼痛灼热感以及红斑水肿均较术后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疼痛,观察组灼热感和红斑水肿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均无疼痛,多数患者水肿消退,灼热感及红斑反应轻微,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冷敷舒适度为7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χ^2=5.711,P<0.05)。结论应用爱康达冷敷贴可缓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强脉冲光术后疼痛灼热感,并缩短红斑水肿消退时间,使用方便,舒适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毛细血管扩张 冷敷贴 护理
下载PDF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6
作者 陆一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方法 选: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FD患儿,分2组,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对照组行双歧杆菌,观察组行双歧杆菌+健胃消食。对比症状积分、胃肠激素等。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特征...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方法 选:2020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90例FD患儿,分2组,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对照组行双歧杆菌,观察组行双歧杆菌+健胃消食。对比症状积分、胃肠激素等。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特征发生率、症状积分等均优(P<0.05)。结论 按照FD临床特征,干预双歧杆菌+健胃消食,能提高疗效,安全性、价值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儿 临床特征 症状积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陆一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31-33,共3页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价值。方法 选取68例患儿,随机分组,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生通过采取布地...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小儿哮喘的价值。方法 选取68例患儿,随机分组,探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肺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生通过采取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风险能力,改善了其临床症状时间,缓解了其肺功能指标,改善了患儿白细胞介素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融合蛋白LTβR-Fc对卵清蛋白诱发的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富民 焦晴晴 +3 位作者 朱婷婷 陆一枫 叶丽彩 钱齐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质配体信号通路 LIGHT-HVEM 阻断剂 LTβR-Fc 融合蛋白对卵清蛋白诱发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以100μl 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刺激)、模型组(将100μg 卵清蛋...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侵入介质配体信号通路 LIGHT-HVEM 阻断剂 LTβR-Fc 融合蛋白对卵清蛋白诱发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以100μl 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刺激)、模型组(将100μg 卵清蛋白溶于100μl 生理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刺激)以及阻断剂组(在卵清蛋白致敏前24 h 将100μg LTβR-Fc 溶于100μl 生理氯化钠溶液作为阻断剂进行刺激),在开始致敏后第0、4、8、12、15、20、23、27、31、34天分别对各组实验小鼠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同时测量记录皮损面积大小,最后于造模结束时行眼眶取血并提取血清,处死各组小鼠,首先分别采用 RT-PCR 法和 ELISA 法检测小鼠皮损和脾细胞上清液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 IL-5的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随后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血清内卵清蛋白特异性以及总 IgE 和 IgG1的表达水平。结果 LTβR-Fc 显著抑制了卵清蛋白诱发的皮炎小鼠模型的炎症反应。与模型组相比,阻断剂组小鼠皮损面积显著减少(P 〈0.05),湿疹面积与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降低(P 〈0.05)。皮炎小鼠模型组与阻断剂组小鼠皮损处 IL-4 mRNA(1.81±0.25比0.88±0.25, P 〈0.05)、IL-5 mRNA(1.24±0.26比0.75±0.15,P 〈0.05)、IFN-γ mRNA(1.11±0.19比0.62±0.09,P 〈0.0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细胞上清液中 IL-4蛋白(20.12±5.39比9.58±1.44,P 〈0.05)、IL-5蛋白[(22.77±4.07)ng/L 比(11.37±2.02)ng/L,P 〈0.05)]、IFN-γ蛋白[(23930±44.20)ng/L 比(16167±950.40)ng/L,P 〈0.05)]水平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经 LTβR-Fc 处理后,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内总 IgE 和卵清蛋白特异性IgE 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IgG1的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融合蛋白 LTβR-Fc 可通过阻断 LIGHT-HVEM 信号通路显著缓解卵清蛋白诱发的皮炎小鼠的临床症状,提示 LIGHT-HVEM 信号通路可作为治疗皮炎(特应性皮炎)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模型 动物 卵白蛋白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γ LIGHT-HVEM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淼淼 杨子良 +7 位作者 周乃慧 宋琳毅 闵玮 刘铭 钱齐宏 冯雪梅 李敏 陆一枫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7-890,共4页
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 患者男,65岁,因右面部红肿20 d,背部、双上肢散在丘疹10 d入院。发病前20 d曾因播散性带状疱疹住院治疗。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年。皮肤科检查:右面部眼睑以下区域、耳廓及外耳道弥漫性暗红色肿胀性斑块,触之有浸润感,原带状疱疹愈合后遗留散在褐色结痂,其间可见散在凹陷性瘢痕;颈后、背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浸润性淡红色丘疹,绿豆至黄豆大小,表面较光滑。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层可见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呈结节状浸润,并含较多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CD68、CD20、CD79a、CD3、CD2、CD10、CD5、Bcl-2阳性、Ki-67散在阳性,CD23、细胞周期蛋白D1、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CD21、CD35、髓过氧化物酶均阴性。诊断:播散性带状疱疹后肉芽肿性炎型Wolf同位反应。治疗: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 mg/d,皮损逐渐好转消退,随访4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同位反应 肉芽肿性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