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丹明-6GDN在体外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潴留效应比较
1
作者 陆世伦 马瑾瑜 +1 位作者 刘毓秀 朱世能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349-352,T018,共5页
对荧光染料罗丹明-6GDN(Rhodamine-6GDN,Rh-6GDN)在细胞中潴留效应的研究表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对Rh-6GDN的摄取无明显差别,但肿瘤细胞保留Rh-6GDN的能力显著强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能保留染料达5d以上,而正常细胞在24h内将染料完全排... 对荧光染料罗丹明-6GDN(Rhodamine-6GDN,Rh-6GDN)在细胞中潴留效应的研究表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对Rh-6GDN的摄取无明显差别,但肿瘤细胞保留Rh-6GDN的能力显著强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能保留染料达5d以上,而正常细胞在24h内将染料完全排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为Rh-6GDN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6GDN 潴留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细胞膜糖脂和肿瘤
2
作者 陆世伦 朱世能 《肿瘤》 CAS 1987年第1期32-33,共2页
糖脂(Glycolipid)是糖和脂质以共价键结合的复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糖脂在生物体的含量很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细胞膜受体功能的调节、细胞间的粘着和识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糖的运载等都与糖脂有关。
关键词 鞘糖脂 肿瘤细胞 膜糖脂 细胞癌变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GSH转运体系在非洲爪蟾卵中的表达
3
作者 陆世伦 朱世能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94-96,共3页
探讨大鼠肝细胞GSH转运体系在非洲爪蟾卵中表达的可能性。用大鼠肝细胞mRNA注射蛙卵,检测蛙卵转运GSH的活性。结果:注射大鼠肝细胞mRNA的蛙卵,3d后能表达摄取和释放GSH的转运活性,而注射水的蛙卵则不显示这种转... 探讨大鼠肝细胞GSH转运体系在非洲爪蟾卵中表达的可能性。用大鼠肝细胞mRNA注射蛙卵,检测蛙卵转运GSH的活性。结果:注射大鼠肝细胞mRNA的蛙卵,3d后能表达摄取和释放GSH的转运活性,而注射水的蛙卵则不显示这种转运活性。将大鼠肝细胞mRNA进一步分段离心后分别注射蛙卵,发现大鼠肝细胞的两类GSH转运蛋白分别由分子大小为2.0~3.0kb和4.0~5.0kb的mRNA所编码。结论:非洲爪蟾卵可用于检测和克隆大鼠肝细胞GSH的转运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GSH 转运蛋白 MRNA 非洲爪蟾卵
下载PDF
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陆世伦 朱世能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5期321-323,共3页
对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θ抗原(HBeAg)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10^(-6)mol/L雌二醇和10^(-6) mol/L地塞米松都能增加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人体肝癌细胞株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雌二醇的... 对雌二醇和地塞米松调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θ抗原(HBeAg)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10^(-6)mol/L雌二醇和10^(-6) mol/L地塞米松都能增加乙型肝炎病毒-DNA转染人体肝癌细胞株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雌二醇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未发现该两类激素之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作者对乙型肝炎(乙肝)发病与性激素的关系及乙肝疫苗生产途径的设想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地塞米松 乙型肝炎 抗原
全文增补中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 被引量:20
5
作者 于晓棠 陆世伦 朱世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酪氨酸蛋白激酶 跨膜糖蛋白 ERBB4 TGFΑ 异常表达 多种肿瘤 发展关系 过表达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中HCV基因型的逆转录原位PCR检测 被引量:9
6
作者 苏英豪 朱世能 +1 位作者 陆世伦 顾映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目的从分子病理学水平探讨 HCV 基因型与 HCC 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原位 PCR 法对95例 HCC 及其非癌组织中1b 型和2a 型 HCV 进行检测,同时采用 Okamoto 法对 HCC 组织 RNA 抽提物中 HCV 基因型加以验证。结果 HCC 中 HCV 阳性率... 目的从分子病理学水平探讨 HCV 基因型与 HCC 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原位 PCR 法对95例 HCC 及其非癌组织中1b 型和2a 型 HCV 进行检测,同时采用 Okamoto 法对 HCC 组织 RNA 抽提物中 HCV 基因型加以验证。结果 HCC 中 HCV 阳性率为44%(42/95),检出3种 HCV 基因型,包括1b(13例,31%)、2a(23例,55%)、混合型(1b+2a,2例,5%)和3a(4例,10%),1b 型检出率(14%)与2a 型者(24%)无显著性差异(X^2=3.427,P>0.05),两型与 HCC 主要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相似,2a 型阳性细胞在癌和非癌区的分布相似,而1b 型在癌组织多呈局灶分布,在非癌区多呈局灶/弥漫分布,HCC 中1b 型 HCV 的核-胞质型/核型阳性信号较2a 型者明显多见(X^2=4.073,P<0.05),去除逆转录并用RNase A 处理后,1b 型和2a 型 HCV 仍分别有5例和9例可见阳性信号。结论我国两种常见的 HCV 基因型与 HCC 发生的相关性相似,HCC 中 HCV 相关 DNA 及其与宿主基因组整合的可能性不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病理学 PCR
下载PDF
HCV相关HCC中伴随HBV感染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王海 朱世能 +2 位作者 陆世伦 丛文铭 吴孟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了解HCV相关HCC中伴随HBV感染的意义,初步探讨HCV和HBV在HCC的发生中的独立作用或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原位杂交检测HCC中c-myc,H-ras,N-ras和nm23H1的mRNA表达,观察它们在伴随HBV感染组(n=44)与单纯HCV感染组(n=10)之间的差异。... 目的 了解HCV相关HCC中伴随HBV感染的意义,初步探讨HCV和HBV在HCC的发生中的独立作用或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原位杂交检测HCC中c-myc,H-ras,N-ras和nm23H1的mRNA表达,观察它们在伴随HBV感染组(n=44)与单纯HCV感染组(n=10)之间的差异。 结果 H-ras和nm23H1在两组的表达强度有差别,H-ras在C+B组的表达强于C组(P=0.0254),而nm23H1的表达C组强于C+B组(P=0.0158)。 结论 HBV与HCV能协同影响H-ras的表达;单纯HCV相关HCC组之nm23H1 mRNA表达高于伴随HBV感染组,可能是HCV相关HCC低转移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晓棠 朱世能 +2 位作者 朱腾方 陈洁晴 陆世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EGFR-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3'M e-DAB)诱发大鼠肝癌,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TGFα、STAT3...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表明,EGFR-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肿瘤的形成。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EG-FR-STAT3信号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3'M e-DAB)诱发大鼠肝癌,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TGFα、STAT3、p-STAT3在诱癌各阶段的表达,分别用蛋白印记方法检测TGFα、STAT3、p-STAT3,原位杂交法检测STAT3在肝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EGFR、TGFα、STAT3在肝细胞坏死和修复期表达有升高趋势。EGFR、TGFα、STAT3、p-STAT3在肝癌中100%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肝癌中EGFR、TG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癌中STAT3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都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P<0.05)。且其活化形式(p-STAT3)也显著增高(P<0.05)。肝癌中TGFα、p-STAT3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大鼠肝癌的发生,高表达的TGFα可激活EGFR信号转导通路形成自分泌环,并导致STAT3的持续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 大鼠实验性肝癌
下载PDF
原位检测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路建平 朱世能 +4 位作者 宋宝萍 毛建群 李明升 陆世伦 林肇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原位显示端粒酶及其变化。方法 用含 0 .0 5 % 3′ 甲基 4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的玉米粉喂饲大鼠 12周以制备肝癌模型。组织冰冻切片酶催化端粒延伸 PCR(原位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肝细... 目的 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中原位显示端粒酶及其变化。方法 用含 0 .0 5 % 3′ 甲基 4 二甲基氨基偶氮苯的玉米粉喂饲大鼠 12周以制备肝癌模型。组织冰冻切片酶催化端粒延伸 PCR(原位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以及汇管区细胞一般均阴性。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病变中一小部分肝细胞呈弱阳性 ,间质内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端粒酶活性较强 ,增生的胆管细胞和结节状增生肝细胞显示弱至中等强度酶活性。不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及肝细胞内可见较强的酶活性。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细胞性肝癌中绝大部分癌细胞可见端粒酶表达 ,但强弱不一。上述端粒酶活性一般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增加提示该酶对肿瘤细胞获得永生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大鼠 原位TRAP 肝肿瘤
下载PDF
NF-κB、IκB与肿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培林 朱世能 陆世伦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1期103-104,107,共3页
关键词 细胞核因子kB 细胞核因子kB抑制物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用套式RT-PCR法检测肝细胞癌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英豪 朱世能 +1 位作者 陆世伦 张王海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 目的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血清HCV,再以巢式RTPCR法对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对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C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39/78),与HBV者(64.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重叠感染率34%(20/59)。在10例血清HCV阴性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RNA。在HCC组织中共检出3种HCV基因型,其中2a、1b、3a和混合型分别为17例(43.6%)、9例(23.1%)、4例(10.3%)和2例(5.1%),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2a型与1b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a型与HBV的重叠感染明显较其他HCV基因型者常见(P<0.05)。结论 2a型HCV是HCC组织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并易与HBV重叠感染率,HCC患者血清HCV检测不一定能准确反映HCC组织中的HCV感染率,其所示基因型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丙肝病毒抗原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定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王海 朱世能 +2 位作者 陆世伦 黄娅林 赵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7-101,共5页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P-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比较,显示H...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e,CLSM)观察免疫荧光标记的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P-1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免疫组化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比较,显示HCVCP-10抗原在肝细胞癌和癌周肝组织的定位特点,介绍CLSM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HCVCP-10抗原大部分存在于胞浆,少部分存在于胞核,HCV的表达有核内过程;HCVCP-10抗原在癌周肝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癌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丙型肝炎病毒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大肠癌细胞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培林 金月玲 +2 位作者 朱世能 陆世伦 邓江平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0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大肠癌细胞NF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FASI) 浅蓝菌素处理大肠癌LoVo细胞株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 (EMSA)检测NF κB活性。结果 实验分别用不同浓度浅蓝菌素 (10 -9~ 10 -5M )处理...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大肠癌细胞NF 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FASI) 浅蓝菌素处理大肠癌LoVo细胞株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 (EMSA)检测NF κB活性。结果 实验分别用不同浓度浅蓝菌素 (10 -9~ 10 -5M )处理LoVo细胞 12h后 ,可抑制NF κB活化 ,其抑制程度呈剂量依赖性递减 ,与对照组相比较浅蓝菌素 (10 -9~ 10 -5M )处理LoVo细胞 12h后NF κB条带扫描像素积分比分别为 0 .787,0 .45 1,0 .379,0 .338,0 .32 2。结论 浅蓝菌素处理人大肠癌LoVo细胞后 ,NF κB活化程度随浅蓝菌素的剂量递增而递减。提示浅蓝菌素对LoVo细胞NF κB活性的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NF-кB 大肠癌细胞株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晓棠 陆世伦 +1 位作者 许祖德 朱世能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6-1158,共3页
报告1例18岁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于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尸检显示主动脉根部至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长17 cm,主动脉滋养血管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本例与以往文献报告的类似病例共31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情况汇总分析,显示长期激素... 报告1例18岁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死于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尸检显示主动脉根部至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长17 cm,主动脉滋养血管炎及小血管周围炎。本例与以往文献报告的类似病例共31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情况汇总分析,显示长期激素治疗可能在SLE患者主动脉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滋养动脉炎、高血压等可参与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主动脉瘤
下载PDF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阻遏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培林 戴振声 +3 位作者 金月玲 李俐 朱世能 陆世伦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MTT法及成集落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癌细胞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作用下,细胞增殖被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发现癌细胞呈现...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MTT法及成集落实验方法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癌细胞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作用下,细胞增殖被阻遏,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发现癌细胞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固缩,核染色质凝聚、边集或断裂。浅蓝菌素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脂肪酸合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LoVo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诱发细胞凋亡来阻遏LoVo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脂肪酸合酶
下载PDF
浅蓝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bcl-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培林 李俐 +3 位作者 朱世能 陆世伦 戴振声 金月玲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bcl 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 ,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选择性的抑瘤途径和机制。方法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浅蓝菌素每公斤体重 160mg腹腔注射 ,1次·d-1,连续10d ,第 17天处... 目的 :通过观察人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移植瘤bcl 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 ,探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浅蓝菌素选择性的抑瘤途径和机制。方法 :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浅蓝菌素每公斤体重 160mg腹腔注射 ,1次·d-1,连续10d ,第 17天处死并解剖动物 ,瘤组织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 2及bax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浅蓝菌素处理组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bcl 2基因蛋白表达率为 68.5 % ;对照组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87.8% ,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bax基因蛋白在浅蓝菌素组移植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75 .4% ,主要呈强阳性表达 ;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 9.5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浅蓝菌素可使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瘤的bcl 2基因表达下调 ,bax基因表达增强 ,提示bcl 2及bax基因在浅蓝菌素诱导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脂肪酸合酶 蓝菌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肝细胞癌癌组织三维形态学观察——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的应用
17
作者 张王海 朱世能 +2 位作者 陆世伦 黄娅林 赵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 应用CLSM对肝细胞癌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三维重建,显示立体形态特点,探讨CLSM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方法 30μm石蜡切片,YOYO-1碘化物DNA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核,CLSM连续光学切片、三维重建,观察肝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肝组织的三... 目的 应用CLSM对肝细胞癌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三维重建,显示立体形态特点,探讨CLSM在肿瘤病理学中的应用.方法 30μm石蜡切片,YOYO-1碘化物DNA荧光探针标记细胞核,CLSM连续光学切片、三维重建,观察肝细胞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肝组织的三维形态特点.结果 肝癌细胞核排列紊乱、积堆,体积增大、大小不等、明显多形;核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荧光强度不均;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结构粗糙、多浓集于核膜下.结论 CLSM的断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功能提供了高精密度的三维图象和丰富信息,有助于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三维重建 共聚焦 激光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染色质核酸——非组蛋白(DNA-NHP)的表达
18
作者 李明昇 朱世能 +1 位作者 陆世伦 张秀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41-245,T013,共6页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人肝细胞癌染色质核酸——非组蛋白(DNA-NHP)于分子量160 000,32 000和23 000区有特异性条带。家兔抗人肝细胞癌DNA-NHP血清与47例人肝细胞癌切片结合,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其中25例(5...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人肝细胞癌染色质核酸——非组蛋白(DNA-NHP)于分子量160 000,32 000和23 000区有特异性条带。家兔抗人肝细胞癌DNA-NHP血清与47例人肝细胞癌切片结合,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显示其中25例(53.19%)肝癌细胞核呈阳性。阳性主要显示于核膜,全核均有反应者21例(44.68%)。正常人肝、胚胎肝、结节性肝硬化的肝细胞以及大肠癌、乳房癌的癌细胞均阴性。部分(28.00%)肝癌癌周组织呈灶状阳性,似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组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NF-κB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诱导人结肠癌LoVo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培林 金月玲 +3 位作者 朱世能 陆世伦 李俐 邓江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 NF-κB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 FASI)诱导人结肠癌 Lo Vo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FASI—浅蓝菌素处理大肠癌 Lo Vo细胞株 ,四唑盐比色试验 ( MTT法 )、片断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 ( AO/EB)等方法检测细... 目的 探讨 NF-κB在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 FASI)诱导人结肠癌 Lo Vo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FASI—浅蓝菌素处理大肠癌 Lo Vo细胞株 ,四唑盐比色试验 ( MTT法 )、片断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染色 ( AO/EB)等方法检测细胞调亡 ,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 ( EM-SA)检测 NF- κB活性。结果  Lo Vo细胞在 FASI作用下 ,细胞增殖被阻遏 ,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同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FASI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NF- κB在不同浓度浅蓝菌素 ( 1 0 -9~ 1 0 -5)处理 Lo Vo细胞 1 2 h后 ,可抑制 NF- κB活性 ,其抑制程度呈剂量依赖性递减。结论FASI可能通过抑制 Lo Vo细胞内源性脂肪酸合成 ,诱发细胞凋亡来阻遏 Lo Vo的增殖。NF- κB可能参与 FASI诱导人结肠癌 L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细胞凋亡 NF-KB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LOVO细胞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及受体在实验性大鼠肝细胞性肝癌与胆管细胞性肝癌间质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建群 路建平 +4 位作者 朱世能 李明昇 陆世伦 林肇辉 野村慎太郎 《肝脏》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了解胆管细胞性肝癌 (CC)的间质量明显多于肝细胞性肝癌 (HC)的形成机制。方法 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 3′ 甲基 4 二甲基偶氮苯诱发肝癌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2、3及其Ⅱ型受体 (TβRⅡ )mRNA的表达 ,探讨TGFβ及TβRⅡ... 目的 了解胆管细胞性肝癌 (CC)的间质量明显多于肝细胞性肝癌 (HC)的形成机制。方法 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 3′ 甲基 4 二甲基偶氮苯诱发肝癌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2、3及其Ⅱ型受体 (TβRⅡ )mRNA的表达 ,探讨TGFβ及TβRⅡ在CC与HC间质差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CC形成过程中增生、不典型增生的胆管细胞、CC细胞及上述病变中的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1和TβRⅡmRNA的表达明显多于肝细胞的同类病变 ,上述mRNA的表达部位与细胞外胶原的沉积区域相一致。结论 增生、不典型增生胆管或CC细胞与间质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TGFβ可能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于肌成纤维细胞的TβR ,刺激后者增生、生成胶原 ,造成HC与CC的间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大鼠 肝癌 间质 转化生长因子β 受体 原位杂交 CC H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