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病湿热证病理造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新华 刘仕昌 +1 位作者 彭胜权 陆乃器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本文介绍利用多因素,包括模拟湿热气候环境,过食肥甘及内毒素感染等综合复制的家兔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造型动物出现诸如发热、纳呆、不欲饮水、便软烂或溏、嗜睡懒动、舌苔白腻等表现,与临床所见该证的主要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相... 本文介绍利用多因素,包括模拟湿热气候环境,过食肥甘及内毒素感染等综合复制的家兔温病湿热证动物模型的方法,造型动物出现诸如发热、纳呆、不欲饮水、便软烂或溏、嗜睡懒动、舌苔白腻等表现,与临床所见该证的主要症状体征和病理变化相符合,中药反证也提供了支持的佐证;实验进而发现模型动物造型后6小时及10小时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单纯用内毒素致热的发热对照组为高(p<0.05),提示温热造型动物内毒素廓清较为缓慢。可见,本实验将为以后研究温病湿热证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病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岭南温病研究近况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泽军 彭胜权 陆乃器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78-181,共4页
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三方面对近年岭南温病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性综述。指出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群体质、生活习惯,决定了岭南温病的发病、治疗均各具特色。近年来各方面对历代医家温病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岭南温病动物... 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三方面对近年岭南温病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性综述。指出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群体质、生活习惯,决定了岭南温病的发病、治疗均各具特色。近年来各方面对历代医家温病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岭南温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以昏谵证、登革热、疟疾等为主的热性病的治疗研究均极大促进了岭南温病学说的发展,但对岭南常见的气阴两虚体质研究、湿热病治疗研究、药物研究及药剂改革方面仍嫌不足,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研究
下载PDF
凉血活血法对病毒性肝炎瘀热型黄疸退黄作用及机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戈焰 刘仕昌 +1 位作者 彭胜权 陆乃器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38-142,共5页
本文以凉血活血法治疗23例病毒性肝炎瘀热型费疸患者,总有效率86.9%。为探讨凉血活血法退黄机理,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瘀热黄疸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改变,并设湿热黄疸及正常人对照组。结果发现,治前瘀热黄疸组(血清总胆红... 本文以凉血活血法治疗23例病毒性肝炎瘀热型费疸患者,总有效率86.9%。为探讨凉血活血法退黄机理,用紫外分光法测定瘀热黄疸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改变,并设湿热黄疸及正常人对照组。结果发现,治前瘀热黄疸组(血清总胆红素350.6±145.4μmol/L)、湿热黄疸组(血清总胆红素136.8±39.3μmol/L),ACE分别为63.3±12.7u、44.5±5.4u,正常人为38.5±9.3u,瘀热黄疸组ACE高于湿热黄疸组及正常人组(P值均<0.01)。瘀热黄疸组,经凉血活血法治后,血清总胆红素降至25.7±15.4μmol/L,ACE亦降至47.4±10.9u(与治前比较P<0.01)。而湿热黄疸组经清热利湿对证治疗,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8.8±5.1μmol/L,ACE仍为40.7±4.8u,维持正常(与治前比较P>0.05)。结果表明,凉血活血法退黄与降低ACE同步,而清热利湿法退黄与ACE作用关系不大。结合瘀热黄疸组部分病例肝活检复查,肝血窦等微小血管病理改善,提示ACE可能是瘀热型黄疸物质基础之一,凉血活血法退黄,可能通过抑制ACE活性,扩张微小血管等改善肝脏微循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中医药疗法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