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陆俐丽 林贤东 +4 位作者 郑天荣 郑雄伟 力超 周冬梅 何银珠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目的建立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中,弥漫大B淋巴瘤(DL-BCL)42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FL)15例、套细胞淋巴瘤(MC... 目的建立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其中,弥漫大B淋巴瘤(DL-BCL)42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FL)15例、套细胞淋巴瘤(MCL)5例;15例未定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从组织蜡块切片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结果62例B-NHL中53例IgH基因重排(85.5%),其中DLBCL37例、FL13例、MC14例,阳性率分别为88.1%、86.7%、80.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中10例IgH基因重排,其中7例经随访或会诊确认为B-NHL;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IgH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适用于石蜡标本,进行回顾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基因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雄伟 林晋 +2 位作者 林贤东 陆俐丽 力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4-6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福建地区HL患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福建地区收集74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HL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确定EBV在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进而分析EBV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HL组织中EBER阳性的均为经典型HL患者,其EBV的检出率为51.4%(38/74),在HL各型中EBV的检出率以淋巴细胞消减型HL(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和混合型HL(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为高,7例LD中有5例阳性及28例MC有23例阳性,而结节硬化型HL(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和淋巴细胞为主型HL(lymphocyte rich Hodgkin's lymphoma,LP)分别为18例有5例阳性和17例5例阳性。EBER在≤14岁儿童组中10例有9例阳性,在≥70岁老年组中8例有7例阳性,成人EBER阳性率为39.3%(22/56),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Ⅲ~Ⅳ期的HL患者EBV阳性率(76%,27/42)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5)。男性HL患者的EBER阳性率为54.7%(29/55),而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7%(9/21),男女比例为1.3∶1。结论:福建地区HL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凡 叶韵斌 +1 位作者 陆俐丽 陈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对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和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选择福建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10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女性20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对患者治疗药物选择和预后预测的意义。方法:选择福建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10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6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2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女性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HER2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女性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P<0.05);组织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组织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且血清HER2阳性率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正相关,血清学检测方法与组织学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部分组织HER2阴性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后血清HER2增高,复发转移性Ⅳ期患者血清HER2阳性率高于Ⅰ~Ⅲ期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血清HER2水平增高,其阳性率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及临床分期相关,该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评价HER2状态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组织HER2 血清HER2
下载PDF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锦 力超 +2 位作者 陆俐丽 沈武诚 曲利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并随访,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为混合型,1例为瘤壁结节型;组织学上3例呈梁状结构,1例以梁状结构为主,混合岛状结构...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并随访,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为混合型,1例为瘤壁结节型;组织学上3例呈梁状结构,1例以梁状结构为主,混合岛状结构;免疫表型上4例NSE、Syn均阳性,3例CgA、降钙素阳性,1例5-HT阳性;TG、TTF-1滤泡区阳性,而类癌区阴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甲状腺肿类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合性抗体应用在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力超 韩维静 +2 位作者 卢建平 陆俐丽 郑雄伟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组合性抗体应用在肺腺癌与鳞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7例肺鳞癌、119例肺腺癌p40(ΔNp63)、CK5/6、TTF-1、napsinA表达情况,评价各指标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p40、CK5/6在肺鳞癌阳性... 目的探讨组合性抗体应用在肺腺癌与鳞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7例肺鳞癌、119例肺腺癌p40(ΔNp63)、CK5/6、TTF-1、napsinA表达情况,评价各指标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p40、CK5/6在肺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5%(100/107)及96.3%(103/107),特异性为97.5%及90.8%。联合检测p40和CK5/6,两项指标均阳性对肺鳞癌的特异性为99.2%;P40和CK5/6任一标志物阳性对肺鳞癌的敏感性为99.1%,均高于单一检测P40和CK5/6。TTF-1、napsinA在肺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4%(104/119)及89%(106/119),特异性为93.5%及96.3%。结论 napsinA是肺腺癌的特异性标记,TTF-1优于napsinA。联合检测p40(ΔNp63)、CK5/6、TTF-1、napsinA表达对肺腺癌及鳞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组织芯片 P40 CK5 6 TTF-1 napsinA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组织增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谢贤和 叶韵斌 +7 位作者 黄雪珍 赵春利 陈强 陆俐丽 吴允昆 陈明水 杨瑜 林银英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2期35-35,34,共2页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在鉴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 取石蜡包埋标本 70份 ,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42例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2 8例。石蜡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 ,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4...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在鉴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 取石蜡包埋标本 70份 ,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42例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2 8例。石蜡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 ,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42例NHL中 ,3 3例为二倍体 ,9例为异倍体 ,异倍体率为 2 1.4% ,2 8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者 ,2 7例为二倍体 ,1例为异倍体 (但该病人 1个月后病理确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并于 18个月后死于非何杰金淋巴瘤 ) ,两组异倍体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4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S期细胞比值为 (2 7.2± 18.1) % ,2 8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S期细胞比值为 (11.9± 14 .4) % ,两组S期细胞比值有非常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倍体数及S期细胞比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鉴别 淋巴组织增生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 DNA含量 淋巴瘤 诊断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与人乳腺癌细胞大分子DNA作用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晓明 陆俐丽 +1 位作者 王小芹 邓国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97-99,161,共3页
采用药物与DNA作用的体外检测方法,以DNA嵌入剂表阿霉素(EDR)作对照,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TL在120μg/ml浓度,37℃作用24h可与DNA模板结合,同EDR呈嵌合效应,但嵌入DNA尚不... 采用药物与DNA作用的体外检测方法,以DNA嵌入剂表阿霉素(EDR)作对照,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实验发现TL在120μg/ml浓度,37℃作用24h可与DNA模板结合,同EDR呈嵌合效应,但嵌入DNA尚不牢固,易发生解离;EDR在较低浓度(50μg/ml)作用30min即可显示明显的嵌合效应且是不可逆的。说明TL对乳腺癌细胞DNA的作用模式为嵌合逆行模型,嵌合能力远低于EDR,与DNA结合亦不可能是其抗癌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乳腺癌 细胞 DNA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淋巴瘤患者EB病毒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力超 郑雄伟 +1 位作者 赵文锦 陆俐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淋巴瘤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1例淋巴瘤患者EB病毒的表达。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L)EBER(epstein-barr virus early RNA,EBER)阳性者均为经典型HL,检出率为52.2%(24/46);HL各...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淋巴瘤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21例淋巴瘤患者EB病毒的表达。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L)EBER(epstein-barr virus early RNA,EBER)阳性者均为经典型HL,检出率为52.2%(24/46);HL各型中检出率以LD型最高,3例均为阳性,MC型检出率83.3%(15/18),NS型和LP型分别为35.7%(5/14)和14.3%(1/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40.0%(20/50),其中鼻型结外NK/TCL检出率高达100%(9/9);结内、结外T细胞淋巴瘤检出率分别为18.2%(6/33)、82.4%(14/17),两组之间EBV感染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福建地区淋巴瘤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及NHL中的T-NHL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且T细胞淋巴瘤EBV感染有部位和类型倾向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EB病毒 EBER 组织芯片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与S期比值及DNA倍体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贤和 叶韵斌 +7 位作者 黄雪珍 赵春利 陈强 陆俐丽 吴允昆 陈明水 杨榆 林银英 《四川肿瘤防治》 200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与S期比值、DNA倍体间的关系。方法 :取43例经组织学确诊的NHL(其中低度恶性12例 ,中度恶性7例 ,高度恶性24例)石蜡包埋标本 ,制成单细胞悬液 ,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 ,并对35例病人进行为...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恶性程度与S期比值、DNA倍体间的关系。方法 :取43例经组织学确诊的NHL(其中低度恶性12例 ,中度恶性7例 ,高度恶性24例)石蜡包埋标本 ,制成单细胞悬液 ,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 ,并对35例病人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低度恶性NHL12例 ,S期比值均数为13.56%±6.89% ,中度恶性NHL7例 ,S期比值均数为34.55 %±26.20% ;高度恶性NHL24例 ,S期比值均数为31.93%±16.14% ;低恶组与中恶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低恶组与高恶组相比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中恶组与高恶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P>0.05)。DNA倍体分析显示 ,43例NHL中 ,低度恶性者12例 ,全为二倍体 ;中度恶性者7例 ,二倍体6例 ,异倍体1例 ;高度恶性者24例 ,二倍体15例 ,异倍体9例 ;从低恶组至高恶组DNA异倍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 ,对随访的35例病人 ,其中异倍体组9例 ,S期比值为38.65 %±16.72% ,有8例复发(其中1例于复发后6个月死于NHL) ;DNA二倍体组26例 ,S期比值为19.40±18.02 % ,有2例复发 ,二组病人复发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结合S期比值与DNA倍体分析 ,有助于NHL恶性程度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非霍奇金淋巴瘤 S期比值 DNA倍体
下载PDF
抗癌药物与人类细胞DNA作用体外检测体系的概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晓明 陆俐丽 《海峡药学》 1997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抗癌药 人类细胞 DNA 体外检测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11
作者 张红 许磊 +1 位作者 陆俐丽 翁秀琴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上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观察24例ALCL病理形态以及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鄄过氧化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在诊断上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观察24例ALCL病理形态以及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鄄过氧化酶连结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瘤细胞形态多样,沿窦或滤胞间浸润,或呈巢状分布。免疫组化标记24例CD30均呈阳性,其中23例为T细胞性,1例为裸细胞性,CD15均阴性。ALKP80标记12例,其中3例阳性。结论:ALCL的病理学改变是多样性的,免疫组化在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病理形态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肝癌、肝硬化、正常肝的AgNOR定量研究
12
作者 吴秀红 张其中 +2 位作者 陆俐丽 陈钦恭 张德荣 《实用癌症杂志》 1995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本文作者应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胶银染色技术对60份肝脏标本进行了完善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NoR均数在正常肝、肝硬化及肝瘤三者中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作者认为此方法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及预后... 本文作者应用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胶银染色技术对60份肝脏标本进行了完善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NoR均数在正常肝、肝硬化及肝瘤三者中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作者认为此方法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肝硬化伴不典型增生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肝癌前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AGNOR染色 鉴别诊断
下载PDF
HER-2原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
13
作者 金晓明 王小芹 +1 位作者 陆俐丽 邓国仁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3-5,共3页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例人原发性乳腺癌HER-2原癌基因DNA及RNA水平的改变。结果该基因在肿瘤组织未见扩增与重排,但其中1例在RNA水平却异常表达,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基因转录调控的失调有关。提示HER-2原癌基... 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例人原发性乳腺癌HER-2原癌基因DNA及RNA水平的改变。结果该基因在肿瘤组织未见扩增与重排,但其中1例在RNA水平却异常表达,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该基因转录调控的失调有关。提示HER-2原癌基因的激活亦可能依赖其转录途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基因 基因异常表达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红细胞多胺检测的意义
14
作者 金晓明 王小芹 陆俐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91-92,共2页
肿瘤患者红细胞多胺检测的意义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金晓明,王小芹福建省肿瘤医院陆俐丽化学诊断是目前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以肿瘤标志物为观察指标,在肿瘤的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监测及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实用... 肿瘤患者红细胞多胺检测的意义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金晓明,王小芹福建省肿瘤医院陆俐丽化学诊断是目前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以肿瘤标志物为观察指标,在肿瘤的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监测及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多胺(PA)属肿瘤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红细胞 多胺 检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检测的意义
15
作者 金晓明 陆俐丽 王小芹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94-94,85,共2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检测的意义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金晓明陆俐丽王小芹假尿嘧啶核苷亦称5-核糖基尿嘧啶,简称假尿苷,是尿嘧啶核苷的异构体,属于众多修饰核苷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尿中的假尿苷对原发性肝细...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假尿嘧啶核苷检测的意义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金晓明陆俐丽王小芹假尿嘧啶核苷亦称5-核糖基尿嘧啶,简称假尿苷,是尿嘧啶核苷的异构体,属于众多修饰核苷的一种。近年来研究表明,血、尿中的假尿苷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假尿嘧啶核苷
下载PDF
抗癌药物与人类细胞DNA作用体外检测体系的概述
16
作者 金晓明 陆俐丽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关键词 抗癌药物 国产阿霉素 体外检测 人类细胞 与DNA作用 平阳霉素 DNA拓扑异构酶 嵌合效应 生物学活性 断链作用
下载PDF
CD44v6和nm2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7
作者 力超 陆俐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在直肠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直肠癌中CD44v6和nm23蛋白表达。结果 CD44v6表达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有无淋巴... 目的 探讨CD44v6和nm23在直肠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直肠癌中CD44v6和nm23蛋白表达。结果 CD44v6表达与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m23与直肠癌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直肠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D44V6 NM23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肿块的体会
18
作者 吴秀红 陈钦恭 +4 位作者 张红 陆俐丽 陈路川 张其中 林曦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在欧美,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于70年代就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也证实其实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细胞学诊断水平,现将我院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肿块281例中由病理证实的118例进行总结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 在欧美,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诊断于70年代就已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研究也证实其实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细胞学诊断水平,现将我院针吸细胞学诊断乳腺肿块281例中由病理证实的118例进行总结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86年12月~1990年2月采用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乳腺肿块281例,其中118例施行手术并获得病理组织学的证实。细胞学诊断以原始报告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针吸细胞学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原癌基因Ha-ras杂合性缺失的分析
19
作者 陆俐丽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72-72,共1页
本文应用Ha-ras基因为探针检测和报告34例不同类型AML的实验结果。方法:取34例AML患者的外周或骨髓血,并自其中6例获得皮肤活检的正常组织,以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或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 本文应用Ha-ras基因为探针检测和报告34例不同类型AML的实验结果。方法:取34例AML患者的外周或骨髓血,并自其中6例获得皮肤活检的正常组织,以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或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转移到Ze-traprobe R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L HA-RAS 原癌基因 皮肤活检 骨髓血 密度梯度 杂合性缺失 氯仿抽提法 随机引物 幼稚细胞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榕芳 陈刚 +1 位作者 宫丽平 陆俐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问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成... 目的探讨问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及分子遗传学方法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32~42岁,平均年龄36.3岁,病变累及淋巴结。镜下观察: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淋巴窦侵犯,肿瘤细胞大,呈免疫母细胞样/浆母细胞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CD45、CD138、上皮细胞膜抗原、ALK阳性,且ALK蛋白染色呈胞质内颗粒状阳性,CD3、CD20、CD79a和CD30均阴性。3例间期荧光原位杂交均检测到ALK基因易位。结论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少见独立亚型,好发于中年男性,病变部位以淋巴结多见,具有特征性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免疫表型分型 原位杂交 荧光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