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慢性静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内皮细胞异质性研究
1
作者 张琳杰 益西卓玛 +4 位作者 吕家颉 赵振 施慧华 陆信武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12-418,446,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静脉支架再狭窄(CVISR)相关内皮细胞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改变。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3例CVISR患者的支架内组织样本,基于10X 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测序,运用Cell Ranger... 目的探讨慢性静脉支架再狭窄(CVISR)相关内皮细胞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改变。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3例CVISR患者的支架内组织样本,基于10X Genomics平台进行单细胞测序,运用Cell Ranger软件对上游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归一化、数据校正及整合,然后采用Seurat等软件进行单细胞测序数据的特征基因选择、降维聚类分析。同时,根据文献检索和标记基因数据库在细胞层面对细胞簇进行注释和细胞组成分析,选取内皮细胞进行再分群分析、功能富集分析、细胞通信分析和拟时序分析,探索CVISR中内皮细胞的异质性及其与纤维化调节相关的细胞功能偏好。结果共获得17602个高质量细胞,通过注释和组成性分析后,发现内皮细胞是静脉管壁细胞中占比最多的细胞成分,随后选取被鉴定为内皮细胞的1259个高质量细胞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经典标记基因的表达鉴定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3种主要内皮细胞亚型,拟时序分析显示部分静脉内皮细胞表现出动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的特征。功能富集分析发现,3种内皮细胞亚型与细胞外基质重塑、炎症调节和血管新生均存在关联,且存在各自的功能偏好:静脉内皮细胞亚型更倾向于促进炎症,动脉内皮细胞亚型更倾向于抑制炎症。进一步亚型分析发现,EGR3^(hi)/ENPP2^(hi)/XIST^(hi)/CD53^(hi)内皮亚型和SEMA3G^(hi)内皮亚型分别存在于静脉和动脉内皮细胞中,其中EGR3^(hi)静脉内皮亚群占比最大,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增高,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可能对细胞外基质纤维化有双重调控作用。结论本研究首次在CVISR样本中发现内皮细胞是静脉管壁3种细胞中占比最多的细胞成分,在单细胞水平上证实CVISR组织内皮细胞存在异质性,并与静脉支架再狭窄(VISR)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其中EGR3^(hi)静脉内皮亚群数量最多,高表达HBEGF和BMP相关基因与成纤维细胞交互并可能对VISR组织纤维化有双重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支架内再狭窄 单细胞测序 内皮细胞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的脑保护措施
2
作者 王新 陆信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动脉瘤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多种主动脉弓部疾病的统称。弓部病变特点在于疾病自身风险和治疗风险都比较大,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具备手术指征时均建议积极治疗。对于Sta... 主动脉弓部病变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动脉瘤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多种主动脉弓部疾病的统称。弓部病变特点在于疾病自身风险和治疗风险都比较大,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具备手术指征时均建议积极治疗。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病变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为主。目前尽管对于更加复杂的A型病变仍以传统的开放手术修复(open surgical repair,OSR)为主,但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腔内器械的革新以及新理念的改变,TEVAR也越来越多被用于A型病变,尤其是OSR风险较高的患者。与OSR相比,TEVAR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缺血性卒中仍是TEVAR围术期最常见也是最难防治的并发症,且卒中患者的围术期死亡率更高。因此,探索TEVAR围术期安全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是目前血管外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主动脉弓部腔内治疗脑保护措施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治疗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血管外科 缺血性卒中 并发症发生率 主动脉缩窄 穿透性溃疡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
3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殷敏毅 叶开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13-519,M0002,共8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其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对DVT认识的不断提高,DVT的治疗理念发生了变化。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并结合国内现状,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分型及腔内治疗方法等方面达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专家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昭瑜 许之珏 +2 位作者 蒲蕻吉 王新 陆信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1,NINJ1)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包含1个胞外黏附结构域和2个跨膜结构域。NINJ1因最初在受损神经末梢中被发现而得名,其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上皮细胞和髓系细胞中高...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1,NINJ1)是一种位于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包含1个胞外黏附结构域和2个跨膜结构域。NINJ1因最初在受损神经末梢中被发现而得名,其在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上皮细胞和髓系细胞中高表达。NINJ1能够促进受损神经纤维中施万细胞前体和多能性周细胞向施万细胞定向分化,从而调节神经修复和髓鞘再生。在糖尿病引发的周围神经及血管损伤中,NINJ1不仅能够促进神经损伤恢复,还能通过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 (tyrosine-protein kinase receptor tie-2,TIE2)信号通路调控海绵体血管新生。NINJ1还参与调控玻璃体血管网成熟,这与周细胞ANG1以及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 2,ANG2)比例变化相关。NINJ1主要通过胞外黏附结构域介导髓系细胞跨内皮迁移,从而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但其经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剪切后的片段能够抑制巨噬细胞炎性活化,其模拟肽有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除调控细胞炎性表型外,NINJ1主动介导质膜破裂,调控炎症细胞程序性死亡,进而参与宿主抵御外源性感染过程。此外,NINJ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与抑癌蛋白P53形成相互调控的闭环,介导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该文总结了NINJ1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的关键调控作用,并探讨了其在免疫调节和组织再生中的潜在价值,以期为损伤、炎症、肿瘤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神经损伤 肿瘤 血管新生 炎症
下载PDF
外泌体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易宏 张省 +3 位作者 胡佳腾 刘俊超 王瑞华 陆信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2期174-177,182,共5页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外周血管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1-3])。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4-6])。目前,临床采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介入... 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外周血管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1-3])。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4-6])。目前,临床采用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与血管旁路手术^([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缺血性疾病 标准治疗方法 外泌体 外周血管 饮食结构 糖尿病足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疗效分析
6
作者 张琳杰 左亮 +2 位作者 王新 陆信武 殷敏毅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糖...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A)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48例,接受ELA联合DCB治疗的24例患者为实验组,接受普通球囊联合DCB的24例患者对照组,Rutherford分级为2~5级。记录患者手术过程、术中并发症、踝肱指数和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年龄72.1岁,共26条患肢,49处血管病变,34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对照组平均年龄74.1岁,共27条患肢,41处血管病变,32处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实验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穿孔、远端栓塞等并发症,有2例腓动脉和2例胫前动脉因ELA治疗后出现限流性夹层植入补救性支架;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52上升至术后0.89;19条患肢(19/20)静息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0例(10/11)溃疡已愈合,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溃疡症状未明显改善再次入院介入干预。对照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63上升至术后0.85;16条患肢(16/19)静息痛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4/10)溃疡已愈合,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溃疡症状未明显改善再次入院介入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靶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5.8%和75%。随访患者均无截肢或死亡。结论采用ELA联合DCB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早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球囊扩张,但仍需大样本随访观察中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膝下动脉病变 准分子激光 药物涂层球囊 腔内减容
下载PDF
三维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手术分支重建中的作用
7
作者 蒲蕻吉 仇鹏 +5 位作者 黄群 吴昭瑜 姜易宏 赵振 杨广林 陆信武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633-637,共5页
三维(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因可促进外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复杂主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且凶险的一类疾病,腔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中分支动脉重建失败导致分支血供障碍、术后内漏等并发症是这... 三维(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因可促进外科手术个体化、精确化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复杂主动脉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且凶险的一类疾病,腔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中分支动脉重建失败导致分支血供障碍、术后内漏等并发症是这类手术方法的技术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3D打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分支重建手术中。3D打印技术最早被用于辅助手术决策、术前支架释放模拟,在完善灭菌标准后被应用于引导支架预开窗。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个体化定制分支支架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腔内治疗 分支重建 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与髂静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倪燕 傅彦 +2 位作者 惠美蓉 叶开创 陆信武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35-1038,1053,共5页
目的探讨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与髂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86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 目的探讨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与髂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586例髂静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比较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与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又称MTS)患者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总发生率为2.73%(16/586),均为右侧髂静脉血栓形成,其中,DVT患者6例,PTS患者8例,MTS患者2例。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急性DVT和PTS)患者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4.91%(14/285),高于MTS患者的0.66%(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MTS和PTS患者发生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较晚,DVT患者发生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较早。16例右侧髂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15例患者的左侧髂静脉支架伸入下腔静脉,并且支架近心端与下腔静脉右侧壁相接触;支架种类与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无相关性。结论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血栓性髂静脉病变患者。支架植入术中尽量避免支架近心端与下腔静脉对侧壁相接触。若DVT患者的髂静脉支架与下腔静脉对侧壁相接触,术后早期需特别重视规范抗凝治疗和规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支架 对侧髂静脉血栓形成 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吕家颉 王旭辉 +5 位作者 王鹏辉 杨成昊 张琳杰 益西卓玛 陆信武 殷敏毅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70-373,共4页
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随着腔内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支架植入后的长期通畅率显著高于血栓... 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主要包括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随着腔内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髂股静脉阻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支架植入后的长期通畅率显著高于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患者[1,2];文献统计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和血栓性髂股静脉回流障碍的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比例约为1∶10,后者支架植入后的5年一期通畅率仅为70%~75%[1,3]。据相关文献报道,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70%以上的患者可能会发生ISR,且5%~15%的肢体会出现严重ISR(狭窄率>50%)[2]。静脉ISR可引发腹股沟区疼痛、肢体肿胀等慢性症状加重,甚至造成血栓复发,严重影响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4,5]。尽管支架植入术在慢性髂股静脉闭塞性疾病中取得较好的初期疗效,但静脉ISR的二次干预方法目前相对有限,亟需对静脉ISR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6]。本文对静脉ISR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并对静脉ISR的预防和二次干预提出展望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障碍 髂股静脉 支架内再狭窄 髂静脉 支架植入术 阻塞性疾病 肢体肿胀 通畅率
下载PDF
下肢近端静脉倒流对远端静脉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徐秋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81-583,共3页
为阐明近远端静脉功能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关系以及近端静脉瓣膜重建术改善临床症状的机制。以双功彩超探测了73条CVI,意肢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别检测股浅静脉、股深静脉、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倒流的时间、倒流的峰速... 为阐明近远端静脉功能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的关系以及近端静脉瓣膜重建术改善临床症状的机制。以双功彩超探测了73条CVI,意肢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分别检测股浅静脉、股深静脉、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倒流的时间、倒流的峰速和静脉的管径。结果:股浅静脉倒流存在的肢体静脉倒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5),静脉的管径也明显增粗(P=0.0003)。静脉倒流存在的肢体约89%伴有股浅或/和股深静脉倒流。无股浅静脉倒流但有静脉倒流的肢体大部分伴股深静脉倒流。我们认为近瑞静脉(股浅与股深静脉)倒流可对静脉的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纠正近端静脉倒流(股成静脉近端瓣股重建)治疗CVI患肢具有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单纯的近端静脉倒流是CVI的相对早期阶段,静脉功能不全是近端静脉倒流长期负面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流 远端静脉功能 下肢 静脉疾病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信武 黄英 +7 位作者 李维敏 朱雯霞 刘晓兵 殷敏毅 黄新天 陆民 张培华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从1995年7月~2002年7月共对292例(313条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进行外科治疗,其中20条患肢施行解剖外血管重建术,38条患肢施行了腔内外科治疗或合并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255条患肢施行了开放性手术重建下肢血供。结果:手术成功者患肢的踝肱指数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3.1年(0.5~7年),解剖外重建组移植血管一期通畅率为56%,腔内外科组通畅率为78%,开放性手术组通畅率为72%。结论:病人的全身情况、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选择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为取得较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临床效果需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外科治疗 临床经验 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 12 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 ,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目的 :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 12 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 ,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 :36例病人发生了腹股沟部淋巴瘘 ,其中 6例为股部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手术 ,7例为腹股沟部再手术者 ,15例发生于手术中见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14例发生于下肢小腿部或脚趾部有溃疡或坏死灶 ,5例见于腹股沟伤口感染 (3例为肥胖者 )。术中广泛解剖 (动脉瘤和再手术者 )、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和肢体有溃疡或坏死灶者发生淋巴瘘的比率均明显增加 (P <0 .0 1)。发生淋巴瘘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较伤口一期愈合者明显延长和增加 (P <0 .0 1)。其中 32例病人进行了保守治疗 ,4例病人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瘘的发生可能与腹股沟部进行广泛解剖分离、受损的淋巴管数量、管径、淋巴液回流量和是否感染、炎症等有关。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的重点在于预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腹股沟 淋巴瘘 病因 防治 血管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重建后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陆信武 黄英 +1 位作者 李维敏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重建 再狭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症彩超探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与彩超探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彩超探测54 条下肢动脉闭塞≥50 % 的特异性为97 .95% 、敏感性为96 .97 % 、阳性预... 目的 评价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与彩超探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彩超探测54 条下肢动脉闭塞≥50 % 的特异性为97 .95% 、敏感性为96 .97 % 、阳性预测值为86 .36 % 、阴性预测值为92 .70 % 、精确性为90.12 % ,其显示了彩超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与动脉造影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彩超可较准确地提供下肢动脉疾病的解剖及功能信息,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方法的改进可能取代动脉造影而成为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 彩色多普勒 下肢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双功彩超定量评判下肢静脉瓣膜的倒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确定双功彩超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倒流严重程度的参数。方法:对40例准备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重建的病人,术前应用双功彩超检测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倒流指数,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倒流程度相比较。结果:双功彩超探测的静... 目的:确定双功彩超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倒流严重程度的参数。方法:对40例准备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重建的病人,术前应用双功彩超检测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倒流指数,将检测结果与术中探查的静脉瓣膜倒流程度相比较。结果:双功彩超探测的静脉倒流指数与术中探查的静脉倒流严重程度呈上相关(r=0.8747,P=0.000),静脉倒流指数可以区分轻中度与重度静脉倒流(P=0.000)。结论:双功彩超探测静脉倒流指数可定量地用来评价静脉倒流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彩超 静脉倒流指数 静脉瓣膜重建 下肢
下载PDF
股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7-49,5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对股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探查意义。方法应用双功彩超对34条正常动脉的肢体与20条股浅动脉闭塞肢体的股深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通过对股深动脉的阻力指数(RI)、股深-动脉侧支指数(PPCI)以及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侧... 目的评价超声对股深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探查意义。方法应用双功彩超对34条正常动脉的肢体与20条股浅动脉闭塞肢体的股深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通过对股深动脉的阻力指数(RI)、股深-动脉侧支指数(PPCI)以及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侧支建立和开放程度的评分进行相关和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与结论表明RI可作为评价股深-动脉脉侧支建立和开放的指标之一,可为利用股深动脉作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深动脉 血流动力学 超声波评价
下载PDF
下肢静脉溃疡血流异常的评价和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信武 蒋米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超声检查 下肢静脉溃疡 血流异常
下载PDF
下肢静脉疾病临床定性定量评价标准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信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8-10,13,共4页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群,在美国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可能受到该类疾病的困扰。受该类疾病困扰,轻者可影响其生活质量,重者有致残的可能,每年因此全世界将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耗费巨额的医疗费用[1,2]。近年来,随着...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群,在美国约有25%的女性和15%的男性可能受到该类疾病的困扰。受该类疾病困扰,轻者可影响其生活质量,重者有致残的可能,每年因此全世界将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耗费巨额的医疗费用[1,2]。近年来,随着对下肢静脉疾病病理生理和病因认识的逐渐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定量评价标准 股静脉 静脉曲张 病理生理 严重度 生活质量 血管外科 静脉功能不全 劳动力
下载PDF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的防治及其相关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信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其有别于传统的血管介入治疗理念,不在血管腔内而是在血管壁间形成一夹层通道而重建下肢血供。在操作技术上SIA遵从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绝...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其有别于传统的血管介入治疗理念,不在血管腔内而是在血管壁间形成一夹层通道而重建下肢血供。在操作技术上SIA遵从腔内血管介入治疗的绝大部分原则,但在SIA过程中也有其特殊的并发症发生和相关的技术要求。本文就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见的并发症及其相关的防治技术讨论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动脉硬化 闭塞性病变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经肱动脉穿刺入路治疗髂-股-腘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信武 杨心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74-75,共2页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中患病率高达20%[1]。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已成为首选方案之一,其疗效已与开放性手术相当[2]。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中患病率高达20%[1]。目前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已成为首选方案之一,其疗效已与开放性手术相当[2]。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时常采用对侧或同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其优点是至病变距离近,便于提供支撑力以通过靶病变。但对于髂-股-腘动脉联合慢性闭塞性病变,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治疗比较困难。这种多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 闭塞性病变 肱动脉穿刺 靶病变 外周动脉疾病 穿刺入路 人类生活水平 开放性手术 髂动脉 弥漫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