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介素-6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抗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健花 邱一华 彭聿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IL-6慢性预处理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然后后用谷氨酸急性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IL-6慢性预处理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然后后用谷氨酸急性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用噻唑兰(MTT)比色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神经元的功能和凋亡的变化;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神经元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和IL-6信号转导蛋白gp130 mRNA的表达。结果:IL-6(2.5、5和10 ng/ml)慢性预处理培养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可浓度依赖性地改善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活性降低;并可明显减少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还可显著抑制谷氨酸激发的神经元内Ca2+超载。此外,经IL-6慢性预处理的小脑颗粒神经元表达gp130 mRNA明显低于未经IL-6预处理的神经元。结论:IL-6能保护神经元抵抗由谷氨酸诱导的兴奋毒性作用,IL-6的这种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它抑制神经元内Ca2+超载密切相关,而且可能由gp130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白介素-6 谷氨酸 神经毒性 神经保护 凋亡 CA^2+超载 GP130
下载PDF
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健花 邱永娟 +1 位作者 毛海女 彭聿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为小脑-下丘脑路径参与调节免疫功能提供证据。方法:电泳神经顺行追踪剂葡聚糖-德克萨斯红(Dextran-Texas Red,Dextran-TR)观察小脑间位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的存在和行走路径;... 目的:探讨大鼠小脑间位核至下丘脑的神经投射及其性质,为小脑-下丘脑路径参与调节免疫功能提供证据。方法:电泳神经顺行追踪剂葡聚糖-德克萨斯红(Dextran-Texas Red,Dextran-TR)观察小脑间位核投射至下丘脑的神经纤维的存在和行走路径;电泳神经逆行追踪剂Fluoro-Ruby逆行追踪投射到下丘脑的间位核神经元;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投射到下丘脑的间位核神经元的性质。结果:小脑间位核电泳Dextran-TR后示踪可见间位核神经元发出离核纤维,行走于同侧小脑上脚中,在小脑上脚交叉处交叉到对侧,然后继续走行于小脑上脚中,到下丘脑后较多纤维终止于下丘脑后区;在下丘脑后区电泳Fluoro-Ruby后可逆行追踪到小脑间位核神经元,荧光双标法显示投射到下丘脑后区的小脑间位核神经元中有谷氨酸能神经元。结论:小脑间位核有向下丘脑投射的直接纤维,其中有些神经元的性质是谷氨酸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功能 小脑 间位核 下丘脑 谷氨酸
下载PDF
人体生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3
作者 陆健花 邱一华 彭聿平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5期102-102,共1页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内容枯燥、复杂。作为人体生理学教师需不断探索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学好生理学指明便捷有效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以后其它医学基础...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内容枯燥、复杂。作为人体生理学教师需不断探索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学好生理学指明便捷有效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以后其它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创新性思维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慧伟 陆健花 邱一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5期71-72,共2页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研究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将创新性思维应用于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性思维
下载PDF
淋巴器官中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布的研究
5
作者 程纯 陆健花 曹蓓蓓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59-361,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系统合成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 ,CAs)的能力。方法 :用抗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抗体对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这些淋巴器官中的TH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 目的 :探讨免疫系统合成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 ,CAs)的能力。方法 :用抗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 ,TH)抗体对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这些淋巴器官中的TH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在胸腺、脾脏和淋巴结三种淋巴器官中 ,均可见TH免疫阳性细胞。其中 ,淋巴结中TH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最高 ,脾脏其次 ,胸腺最低。结论 :外周淋巴组织都能表达TH ,但不同淋巴组织表达TH的能力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器官 免疫组化 酪氨酸羟化酶 儿茶酚胺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脾脏T细胞合成儿茶酚胺增加 被引量:2
6
作者 芮潇潇 于子页 +2 位作者 王小琴 陆健花 邱一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1期6-9,F0002,共5页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淋巴组织中T helper 1(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Th1细胞来源的儿茶酚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 目的:探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淋巴组织中T helper 1(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Th1细胞来源的儿茶酚胺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IA模型组。Ⅱ型胶原乳剂尾根部注射制备CIA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脾脏中T-bet分别与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共定位。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CIA小鼠脾脏组织中T-bet、IFN-γ和IL-2的蛋白表达增加。小鼠脾脏中T-bet与TH、VMAT-2、MAO分别存在免疫荧光共定位。CIA组TH、VMAT-2及MAO单阳性细胞数以及分别的双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CIA小鼠Th1细胞合成、储存、降解儿茶酚胺的能力增强。Th1来源的儿茶酚胺参与了CI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儿茶酚胺 酪氨酸羟化酶 囊泡单胺转运体-2 单胺氧化酶 TH1细胞 小鼠
下载PDF
大鼠小脑间位核注射氨己烯酸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陆健花 徐芬芬 +2 位作者 曹蓓蓓 彭聿平 邱一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71-474,484,共5页
目的探讨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大鼠小脑间位核内微量注射GABA转氨酶抑制剂氨己烯酸(VGB),瑞氏染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腹腔免... 目的探讨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大鼠小脑间位核内微量注射GABA转氨酶抑制剂氨己烯酸(VGB),瑞氏染色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绵羊红细胞腹腔免疫大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IgM、IgG抗体的水平。结果大鼠双侧小脑间位核微量注射VGB后,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增殖能力和血清中抗绵羊红细胞IgM、IgG抗体的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两对照组间(未处理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鼠小脑间位核GABA能系统参与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间位核 氨己烯酸 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