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岛诗歌的悲剧美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孝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6-169,182,共5页
北岛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创作分为国内时期和1989年后海外时期两个阶段。以悲剧美为关键词,可从悲剧美的呈现、悲剧美的形成机制、悲剧美的文化动因三个方面考察北岛诗歌。北岛诗歌的悲剧美兼具中西文化的... 北岛是中国新时期"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其诗歌创作分为国内时期和1989年后海外时期两个阶段。以悲剧美为关键词,可从悲剧美的呈现、悲剧美的形成机制、悲剧美的文化动因三个方面考察北岛诗歌。北岛诗歌的悲剧美兼具中西文化的审美意蕴,对探索文学中"人"的命题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岛诗歌 悲剧美 呈现方式 形成机制 文化动因
下载PDF
诗意引领下的多重叙述——论周庆荣散文诗集《有温度的人》
2
作者 陆孝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周庆荣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诗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诗评家分别从精神向度、内心光源、侠义精神、英雄主义、意象体系、文本创造、话语方式、词语形式、诗学理念等方面对他的散文诗创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细致精当的分析。谢冕... 周庆荣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散文诗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诗评家分别从精神向度、内心光源、侠义精神、英雄主义、意象体系、文本创造、话语方式、词语形式、诗学理念等方面对他的散文诗创作给予高度的评价和细致精当的分析。谢冕这样评价他:“他是当今中国痴迷于散文诗这一广大群体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也许竟是群体中最痴迷者之-O他为散文诗的创作、研究和出版贡献了他的全部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诗集 温度 叙述 诗意 90年代以来 中国当代 精神向度 侠义精神
下载PDF
农民意识形态的重写
3
作者 陆孝峰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8,共5页
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虽是一个捡破烂的,却有着诗人的想象,在他的眼里,生活处处有美好。他的乐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阿Q,但他又是与阿Q不同的。他对生活的认同与安心,令人感动,因为他是发自真心的。他实实在在地... 贾平凹长篇新作《高兴》中的主人公刘高兴虽是一个捡破烂的,却有着诗人的想象,在他的眼里,生活处处有美好。他的乐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阿Q,但他又是与阿Q不同的。他对生活的认同与安心,令人感动,因为他是发自真心的。他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着追求人生幸福快乐的愿望。从他改名字的那一天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重写 农民 人生幸福 贾平凹 生活 阿Q 公刘
下载PDF
论耿林莽散文诗的创作视角
4
作者 陆孝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68-72,共5页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视角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文情怀、价值取向选择的思想视角,情绪节奏组成的心灵视角,空间和时间视角,"自我"和"他人"视角。多种视角的交替综合使用,使得耿林莽的散文诗意象新颖丰富,画面广阔唯...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视角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文情怀、价值取向选择的思想视角,情绪节奏组成的心灵视角,空间和时间视角,"自我"和"他人"视角。多种视角的交替综合使用,使得耿林莽的散文诗意象新颖丰富,画面广阔唯美,结构多维立体,意境神秘幽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林莽 思想视角 “自我”和“他人”视角 空间和时间视角 心灵视角
下载PDF
历史文化视野下的审美观照——评刘树元的《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
5
作者 陆孝峰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2-63,66,共3页
文学是人学,小说创作的根本问题是对人性的把握。新时期以来,随着文艺观念的解放,出现了挖掘"人性"多种可能性的小说。刘树元的专著《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以卢卡奇的整体美学主义作为观照,从整体、文本、文化、立场、... 文学是人学,小说创作的根本问题是对人性的把握。新时期以来,随着文艺观念的解放,出现了挖掘"人性"多种可能性的小说。刘树元的专著《小说的审美本质与历史重构》以卢卡奇的整体美学主义作为观照,从整体、文本、文化、立场、风貌、重构六个文学关键词入手,探索了小说的审美本质,包括小说创作中的个人化写作、作家的价值立场、艺术的想象力和人性情态的诗性描写等等。这本专著的价值在于为中国当代小说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文学审美批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心灵观照 价值立场 叙事革命
下载PDF
沈尹默散文诗的东西方诗学探源
6
作者 陆孝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1-35,共5页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 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它是一种"舶来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开山鼻祖的沈尹默,一生共创作了十八首现代诗。他的诗歌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理论,又有古代"赋"体的影子,意象、意境兼容、押韵和工整对仗随意变化;同时又受二十世纪西方新兴文学思潮的影响,表现出英美意象派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他的散文诗不拘一格,语言上打破形式格律的束缚,彰显二十世纪初"民主"、"自由"和"科学"的主题;在直觉状态下回归诗歌的本真,呈现出返朴归真、妙然生趣、虚实相生和节奏和谐等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散文诗 意象 意象主义 象征主义
下载PDF
我们该为诗歌做些什么——谈“诗歌写作”教学中的“可操作性问题”
7
作者 陆孝峰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4年第6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诗歌写作 校园文化 高校 可操作性问题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女性身份的文化反省——论铁凝中篇小说“三垛”
8
作者 陆孝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0-34,共5页
以铁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三垛"《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9年)和《青草垛》(1996年)为文本研究的对象,以八十年代中期勃兴的文化与文化寻根热为切入点,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以铁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和九十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三垛"《麦秸垛》(1986年)、《棉花垛》(1989年)和《青草垛》(1996年)为文本研究的对象,以八十年代中期勃兴的文化与文化寻根热为切入点,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坐标系中,从而探讨女性与世界的关系,女性与男性的关系及女性与女性的关系,肯定了"性爱"的美好,"母性"的伟大,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同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女性的本原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男权文化 人性 女性的本原性
下载PDF
“身份转换”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9
作者 陆孝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26期191-192,共2页
一直以来,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过程中,只关注理论和文本,通过记忆文学常识和作品的创作特色来掌握文学知识,缺乏对作家、作品的生活理解。本论文试图从教师、作家和读者三者的关系来探讨该课程的课... 一直以来,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的过程中,只关注理论和文本,通过记忆文学常识和作品的创作特色来掌握文学知识,缺乏对作家、作品的生活理解。本论文试图从教师、作家和读者三者的关系来探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分别从“学生身份”转换为“教师身份”——形成“自主意识”,“读者身份”转换为“作家身份”——形成“创作意识”和“鉴赏性阅读”转换为“评价性阅读”——形成“研究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意识 创作意识 研究意识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女性生存的图景——评湖州女作家潘无依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孝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1,共3页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写作”,呈现出反宏大叙事,反精神,反美学,甚至写“不可呈现之物”的美学特征,强调的是感觉的、偶然的、否定的、不确定性的艺术呈现。“80后”浙江湖州籍女作家潘无依的长篇小说《群居的甲虫》(中国工人出版... 后现代语境下的“女性写作”,呈现出反宏大叙事,反精神,反美学,甚至写“不可呈现之物”的美学特征,强调的是感觉的、偶然的、否定的、不确定性的艺术呈现。“80后”浙江湖州籍女作家潘无依的长篇小说《群居的甲虫》(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和《去年出走的猫》(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以独特的女性审美视角,以诗性的语言,在虚构而又真实的艺术空间里进行个人化的想象和创造,丰富着当代女性群体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女性生存 女作家 小说创作 湖州 中国工人出版社 “女性写作” 2001年版
原文传递
陈染、林白的女性写作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孝峰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155,共4页
上个世纪90年代陈染、林白的“女性写作”,“女性意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姿态,她们试图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和男权文本的藩篱,开始关注女性文本的探索和话语权威的建立。女性叙事呈现个人化的态势,在女性自我的生命体验及女性本体欲... 上个世纪90年代陈染、林白的“女性写作”,“女性意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姿态,她们试图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和男权文本的藩篱,开始关注女性文本的探索和话语权威的建立。女性叙事呈现个人化的态势,在女性自我的生命体验及女性本体欲望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内在、明显和豁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陈染 林白 女性文本 90年代 女性意识 传统文化 话语权威
原文传递
人生的自我救赎——评凌晨小说《守望阳光》
12
作者 陆孝峰 《厦门文学》 2020年第3期71-73,共3页
我认为一部好的短篇小说取决于两个要素:精巧的结构和出人意料的结尾。精巧的结构来源于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及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细节有完整的把控和心灵的触摸,知道哪些情节应该“藏”,哪些情节应该“露”,在现实和想象之间留给读者广... 我认为一部好的短篇小说取决于两个要素:精巧的结构和出人意料的结尾。精巧的结构来源于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及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细节有完整的把控和心灵的触摸,知道哪些情节应该“藏”,哪些情节应该“露”,在现实和想象之间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凌晨发表于《厦门文学》2019年第7期的短篇小说《守望阳光》,在情节的设置以及虚实的处理上做得极其缜密,可谓天衣无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空间 自我救赎 厦门文学 守望 阳光 凌晨 出人意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