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连戏四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小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95-102,共8页
(一)说目连戏 说目连戏,当从目连救母的故事说起。 在我国,五十岁以上的人大多听说过目连救母的故事。故事梗概为:目连出家前名付罗卜。一日,往他国行商。母刘氏青提,自儿出外,朝朝宰杀,日日烹调。罗卜将归,遣使报母,母火急铺设。罗卜归。
关键词 目连戏 目连救母 梗概 行商 遣使 故事情节 唱腔 元杂剧 宋杂剧 杂戏
下载PDF
论高腔的源流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小秋 王锦琦 《戏曲研究》 1994年第1期149-165,共17页
高腔在中国戏剧史上是最接近群众的东西,它被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视为'下里巴入',不屑一顾。因而,它虽有几百年历史并对戏曲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但前人留下的文献史料、唱腔曲谱和理论遗产,却都十分贫乏,使我们在研究高腔时。
关键词 弋阳 青阳腔 中国戏剧史 曲牌体 目连 滚调 弋腔 白字戏 小孙屠 一唱众和
原文传递
“梆子”、“梆子腔”和“吹腔”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小秋 王锦琦 《戏曲艺术》 1983年第4期80-84,共5页
“梆子”、“梆子腔”和“吹腔”,是我国戏曲声腔领域中的三个不同概念。它们均形成于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6)以前,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着。但因它们均属“花部诸腔... “梆子”、“梆子腔”和“吹腔”,是我国戏曲声腔领域中的三个不同概念。它们均形成于清代乾隆(公元1736—1796)以前,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至今仍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着。但因它们均属“花部诸腔”,故历来都未能引起“文人雅士”们的重视。清代以前,很少有人对其进行过研究,史料中也从未发现对它们有过较系统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昆弋腔 西秦腔 咙咚调 弋阳 莱芜梆子 花部 缀白裘 曲牌体 滚调
原文传递
黑暗里开出的花朵
4
作者 陆小秋 《心理与健康》 2017年第2期56-56,共1页
能再见到余林很偶然,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两年多前,他刚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初中生。当时我正在公交车站等公车,听到有人唤了一声“宁姐”,声音很陌生,心里琢磨着是谁,这地方除了邻居和同事之外我再无熟人,通过仔细辨认,才认出是余林... 能再见到余林很偶然,我第一次见到他是两年多前,他刚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现在的初中生。当时我正在公交车站等公车,听到有人唤了一声“宁姐”,声音很陌生,心里琢磨着是谁,这地方除了邻居和同事之外我再无熟人,通过仔细辨认,才认出是余林,那个曾经喜欢叫我姐的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保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