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如之名满天下”:复社主盟张溥晚明之影响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0期49-54,共6页
张溥为晚明风云人物,一生涉足文社、科场、朝政,创立和主盟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影响科场选举和朝政人事,使社局与朝局相为表里,故在晚明"名声震天下"。从少年苦学到创立应社,从统一复社到科场联捷,从里居倡学到勇斗逆党,... 张溥为晚明风云人物,一生涉足文社、科场、朝政,创立和主盟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影响科场选举和朝政人事,使社局与朝局相为表里,故在晚明"名声震天下"。从少年苦学到创立应社,从统一复社到科场联捷,从里居倡学到勇斗逆党,从谋救黄道周到运作周延儒复相,张溥在晚明颇具影响,不容忽视。剖析还原张溥在晚明的影响,对于认识和评价张溥,颇为紧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溥 复社 晚明 影响
下载PDF
张溥《七录斋集》四种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溥 《七录斋集》 版本 学术价值
下载PDF
论复社主盟张溥的影响和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颇具影响。张溥逝后,因清代官方评价体系对他持否定贬斥的态度,其面目逐渐模糊起来。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张溥,其影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颇具影响。张溥逝后,因清代官方评价体系对他持否定贬斥的态度,其面目逐渐模糊起来。运用现代眼光来重新审视张溥,其影响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创立中国古代第一大文社——复社,培养、团结、奖掖了一大批优秀士人,对明末文坛和政坛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二,嫉恶如仇,勇斗阉党,显示出士人高度的责任感、正义感和节操,其敦风厚俗、激励士气、感召人心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三,张溥为明末实学风气的倡导者和力行者,所倡导的实学风气对清代朴学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四,张溥通过广泛的文学交游和多产的创作及文集整理等活动,对明末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溥 复社 影响和意义
下载PDF
论张溥的散文观 被引量:2
4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1,共8页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张溥长于散文,其文在当时颇有影响。爬梳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散文观可概括为以文为史、文质相符、文以情生、文须有气、文须有法、文贵清雅、...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张溥长于散文,其文在当时颇有影响。爬梳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散文观可概括为以文为史、文质相符、文以情生、文须有气、文须有法、文贵清雅、由雅返古等七点。在复古运动如火如荼,"前后争胜,各以相反为高"的明代,张溥的散文观表现出平和博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张溥 散文观
下载PDF
百年来张溥研究综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6-110,117,共6页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近百年来,张溥逐渐从被冷落而走向被重视,学界逐渐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从研究时段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六个方面。基于张溥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的张溥研究... 张溥为晚明复社领袖、著名学者、文学家。近百年来,张溥逐渐从被冷落而走向被重视,学界逐渐对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从研究时段来看,可分为四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六个方面。基于张溥的研究价值及研究现状,认为未来的张溥研究可从五个方面予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张溥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大学思考三题 被引量:1
6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对大学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大学最现实的瓶颈问题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大学的国际化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元素是大学的精神、理念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大学最现实的瓶颈问题是人才培养、使用及评价机制;大学... 对大学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大学最现实的瓶颈问题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大学的国际化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元素是大学的精神、理念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大学最现实的瓶颈问题是人才培养、使用及评价机制;大学的国际化是思想意识的国际化、办学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现代化、特色化及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精神 人才 国际化
下载PDF
乞灵白少傅 佳句倘能新——试论元好问对白居易的接受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金源著名诗人元好问对中唐诗人白居易颇为推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元好问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受到白居易的一定影响。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这种接受,既是元好问的个人喜好所致,也是白居易在唐末至宋金时期较普遍地受到文人推崇... 金源著名诗人元好问对中唐诗人白居易颇为推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元好问在思想上和文学上受到白居易的一定影响。元好问对白居易的这种接受,既是元好问的个人喜好所致,也是白居易在唐末至宋金时期较普遍地受到文人推崇的反映。元好问与白居易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好问 白居易 接受
下载PDF
《毛传》标兴臆解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岩军 《社科纵横》 2004年第5期138-139,共2页
《毛传》“独标兴体” ,诚为创举。但并非凭空产生、无复依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毛传》标兴的背景、内涵、意义及独标兴体的原因作了深入的考释分析 ,从而认为《毛传》标兴对先秦诗学既有继承又有新变 ,同时对汉代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毛传> 标兴 继承 新变 影响
下载PDF
颜延之诗文特点及其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岩军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87-289,共3页
颜延之是南朝文风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颜延之诗文具有题材和风格的多样性的特点。颜延之的诗文及其表述的特点可以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学环境、生活经历、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 颜延之 诗文 特点 成因
下载PDF
一本别具特色的明清文学史讲义——评郭英德先生《明清文学史讲演录》
10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明清 讲演 英德 学术著作 科研院所 刘师培
下载PDF
《论语》研究与传播中的“鲍刘现象”初探
11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9年第12期25-33,共9页
近年来,在《论语》研究与传播领域,鲍鹏山教授和刘强教授所形成之"鲍刘现象"颇值得关注和探究。文章从如下四端,首次对这一富有典型性、价值性的现象予以探究:其一,研读经典,专著弘深;其二,经典化己,正信正行;其三,传播经典,... 近年来,在《论语》研究与传播领域,鲍鹏山教授和刘强教授所形成之"鲍刘现象"颇值得关注和探究。文章从如下四端,首次对这一富有典型性、价值性的现象予以探究:其一,研读经典,专著弘深;其二,经典化己,正信正行;其三,传播经典,惠及大众;其四,创办学堂,培养师资。"鲍刘现象"所昭示出的示范意义及其所形成之精神气象,已为当下《论语》研究与传播领域开辟出一条通达宽广、追随与响应者众多的正道,亦成为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研究 传播 鲍刘现象
下载PDF
“娄东二张”交游考
12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8期38-44,共7页
张溥、张采二人同里,交游最密,共学齐名,并称"娄东二张"。二张自弱冠结谊,前后相交二十二年,生死不渝。其交游大致可分为七录斋共读时期(1623—1627)、先后出仕时期(1628—1632)、乡居共处时期(1633—1641)等三个时期。二张... 张溥、张采二人同里,交游最密,共学齐名,并称"娄东二张"。二张自弱冠结谊,前后相交二十二年,生死不渝。其交游大致可分为七录斋共读时期(1623—1627)、先后出仕时期(1628—1632)、乡居共处时期(1633—1641)等三个时期。二张平居时志同道合,治学结社,扶危济困;患难时并肩战斗,不畏强御,弘扬正气。诚谓生死患难之交。在"士节沦丧,人心世道深用隐忧"的晚明,二张的交谊、人品和气节体现了以二张为首的复社士人的品格和风节,显得尤为可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东二张 张溥 张采 交游
下载PDF
再论元杂剧元刊本与明抄本的差异
13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13年第12期58-63,131,共7页
元杂剧元刊本与明本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元刊本与明抄本的比较分析,揭示二者在说白、曲词、体制上的差异,并从元杂剧的创作、演出、观众的欣赏趣味、元明时期的发展演变及版本流传的角度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深层... 元杂剧元刊本与明本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元刊本与明抄本的比较分析,揭示二者在说白、曲词、体制上的差异,并从元杂剧的创作、演出、观众的欣赏趣味、元明时期的发展演变及版本流传的角度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元刊本 明抄本 差异
下载PDF
江淹思想略论
14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32-735,共4页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其生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贯穿其一生,成为...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在南朝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界对江淹的作品及其生平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其思想的研究相对有所忽略。江淹的思想兼有儒道释三家,三者相融为一。江淹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贯穿其一生,成为江淹一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其儒家思想具有通脱的特点,是南北朝动乱不安时代儒家思想在安身立命方面的曲折反映;而以道家思想与佛教思想为辅,其佛家思想又依附于道家思想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思想 儒家 道家 佛家
下载PDF
论张溥的诗学观
15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2,共8页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检阅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诗学观表现出重性情、重学问、重社会功用、重诗法的特点。张溥的诗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检视其诗学观既... 张溥为复社主盟、著名学者、文学家,在晚明党社、学术及文学方面兼领一时风气。检阅张溥《七录斋集》四种全部诗文,其诗学观表现出重性情、重学问、重社会功用、重诗法的特点。张溥的诗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检视其诗学观既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身为复社主盟的文学思想,也有助于审视晚明诗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张溥 诗学观
下载PDF
宏观实证 抉隐探微——评樊树志先生《晚明史》
16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樊树志先生长期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晚明史》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宏观实证,抉隐探微,精彩卓荦之处良多。阔大的视角,两个别致的着眼点,叙事史笔的生动勾勒,深度学术积累下的卓识洞见,学术动态的紧密关注与推进,慨然幽深的历史感慨,这些... 樊树志先生长期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晚明史》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宏观实证,抉隐探微,精彩卓荦之处良多。阔大的视角,两个别致的着眼点,叙事史笔的生动勾勒,深度学术积累下的卓识洞见,学术动态的紧密关注与推进,慨然幽深的历史感慨,这些因素铸成了该书的成功和特色。该书成为晚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史》 宏观 实证
下载PDF
“江郎才尽”研究述评
17
作者 陆岩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28-431,共4页
“江郎才尽”是江淹研究中无法回避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自钟嵘首提“江淹才尽”后,历代学者见智见仁,尤其近二十多年来,学界对江郎才尽问题更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析清当时的文学观念、文学环境及政治社会环境都很有意义。随... “江郎才尽”是江淹研究中无法回避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自钟嵘首提“江淹才尽”后,历代学者见智见仁,尤其近二十多年来,学界对江郎才尽问题更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于析清当时的文学观念、文学环境及政治社会环境都很有意义。随着新方法、新视角的运用及新材料的发现,“江郎才尽”的研究完全有继续拓展下去的必要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才尽 研究
下载PDF
江郎未必才尽
18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44-45,共2页
江郎才尽之说沿用既久,但其典故本身值得仔细推究。江淹后集虽然亡佚,但通过旁证或反证的方法可以得出,江淹永明时并未才尽,其建武间“才尽”亦事出有因。概言之,江郎未必才尽,江郎才尽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江淹 外放 江郎才尽
下载PDF
对王元骧先生《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一文指误
19
作者 陆岩军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11期41-45,共5页
王元骧先生《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探索文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该文在对章培恒先生"人性"说的批评中多处出现了误解、曲解、不符实之处,有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出现了一系列不应有的失... 王元骧先生《关于文学评价中的"人性"标准》是一篇重要的理论探索文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该文在对章培恒先生"人性"说的批评中多处出现了误解、曲解、不符实之处,有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出现了一系列不应有的失误。现逐一指出,以与王先生商榷,兼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失误 文学评价
下载PDF
《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
20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68-70,共3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解读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