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F+MP和PS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郭菲 孟冬梅 +2 位作者 张柠 高庆峰 陆帧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3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乏血小板血浆中表达组织因子微粒(tissue factor microparticles,TF+MP)的数量、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 lserine,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并研究T...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乏血小板血浆中表达组织因子微粒(tissue factor microparticles,TF+MP)的数量、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 lserine,PS)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变化,并研究TF+MP与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PL患者30例,其中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22例(APLDIC组),APL未合并DIC患者8例(APL-非DIC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PL患者外周血TF+MP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PS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D-D的水平,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间TF+MP、PS及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TF+MP数量、PS及D-D水平均明显高于APL-非DIC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治疗前TF+MP数量和PS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非DIC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L-DIC组TF+MP数量与D-D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APL合并DIC患者外周血中TF+MP数量和PS水平明显升高,其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血栓形成倾向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组织因子微粒 磷脂酰丝氨酸 血栓形成 D-二聚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