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人工异源多倍体的遗传及后遗传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关和新 陆普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4-39,共6页
据估计 ,70 %以上的显花植物在其生活史上至少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多倍化。传统的有关多倍性的观点认为 ,多倍体基因组应是其双亲基因组的积加。但是 ,有些合成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及后遗传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亲本DNA序列... 据估计 ,70 %以上的显花植物在其生活史上至少发生过一次以上的多倍化。传统的有关多倍性的观点认为 ,多倍体基因组应是其双亲基因组的积加。但是 ,有些合成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发生了广泛的遗传及后遗传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亲本DNA序列丢失、核仁显性、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基因沉默、反转座子激活等。亲本序列丢失可能与部分同源序列间重组有关 ,而亲本基因沉默可能与同源性依赖的基因沉默及RNA干涉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人工异源多倍体 遗传 后遗传 基因沉默
下载PDF
水稻雄蕊导管发育研究
2
作者 关和新 陆普媛 +1 位作者 文宗振 张平刚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本文以水稻粤泰保持系为材料,采用ATPase定位方法研究了单核至三核花粉期雄蕊导管的发育。单核边位花粉期,分化的导管胞质变浓厚、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转变为新月形并出现凋亡小体;此外,导管内物质也可以大分子形式直接撤离。单核边位... 本文以水稻粤泰保持系为材料,采用ATPase定位方法研究了单核至三核花粉期雄蕊导管的发育。单核边位花粉期,分化的导管胞质变浓厚、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转变为新月形并出现凋亡小体;此外,导管内物质也可以大分子形式直接撤离。单核边位晚期,雄蕊导管发育成熟。在二核和三核花粉期,导管内重新出现具有ATPase活性的物质,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农垦58s可育花药成熟导管中。以上结果暗示水稻雄蕊导管分化存在程序性死亡及非程序性死亡多种途径,水稻成熟导管内具有ATPase活性物质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蕊 导管 发育 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液相原位反转录PCR:一种研究基因原位表达的有效方法
3
作者 关和新 陆普媛 朱英国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介绍了液相原位反转录PCR(in wellinsituRT PCR)的操作程序、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法 ,最后探讨了原位反转录PCR在研究RNA转录、加工、编辑和多聚腺苷酸化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液相原位反转录PCR 基因 原位表达 研究方法
下载PDF
禾谷类作物编码与雄性不育相关线粒体蛋白核基因筛选策略
4
作者 吕玉华 陆普媛 +4 位作者 李虎 张晓东 韦清源 周瑞阳 关和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43-846,共4页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指植物不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花粉。控制CMS的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中,核基因对线粒体基因表达具顺向调节作用,而线粒体对核基因表达具有反向调节作用。目前植物线粒体蛋白组研究主要以营养器官为材料,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及玉米等都存在花药小、花期短、同一花序的花药发育不同步等。文章介绍了线粒体起源及植物线粒体蛋白组和植物CMS的研究现状,禾谷类作物花药线粒体蛋白组研究的重要性及困难,提出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筛选水稻编码线粒体蛋白、与雄性不育相关的核基因的策略,以期为研究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CMS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细胞质雄性不育 花药线粒体蛋白组 基因筛选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