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陆景红 王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对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24~72 h 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15例)、无HT组(10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MTHFR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Hcy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价值。结果HT组心房颤动发生率、MTHFR基因型677CT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Hcy水平均高于无HT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史[OR=1.478(95%CI:1.126,1.940)]、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OR=1.656(95%CI:1.125,2.438)]、MTHFR基因型为677CT[OR=1.871/2.362(95%CI:1.052,3.328/1.081,4.652)]、Hcy水平升高[OR=2.149(95%CI:1.108,4.168)]均为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可预测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其敏感性分别为80.0%(95%CI:0.765,0.883)、73.3%(95%CI:0.717,0.834),特异性分别为74.3%(95%CI:0.659,0.817)、74.3%(95%CI:0.824,0.931)。677CT型患者Hcy水平高于677CC、677TT型患者(P<0.05)。结论心房颤动、MTHFR基因型、入院时NIHSS评分、Hcy均为影响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结合以上指标对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阿替普酶 出血性转化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陆景红 任明山 +1 位作者 李光武 余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的不同途径。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7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取SD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5组,每组32只。①缺血前30min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葡萄籽原花青素液1mL,6h后重复给药一次;假手术组不给药。②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动脉。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在再灌注12h断头处死测脑组织含水量;其余大鼠在再灌注24h断头处死取脑,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比、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梗死体积比:葡萄籽原花青素100,200mg/kg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3077±0.0206,0.2972±0.0248,0.4594±0.0399,P<0.01)。②脑含水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79.97±0.76)%,(79.63±0.92)%,(79.67±0.51)%,(81.41±1.28)%,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高于模型组[(64.35±2.29),(64.52±2.20),(64.43±2.38),(39.72±6.94)NU/mg,P<0.01]。④丙二醛含量:葡萄籽原花青素50,100,200mg/kg组均低于模型组[(1.15±0.07),(1.11±0.16),(1.01±0.13),(1.42±0.23)μmol/g,P<0.01]。结论:①葡萄籽原花青素≥100mg/kg时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发挥有效的脑保护作用。②≥50mg/kg时即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脑水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陆景红 周颍 +6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涂峰 王飞 蔡辉 陈建 彦谈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电生理及MRI检查异常表现。结果 16例患者中长期饮酒者5例(31.25%),有胃部疾病史者3例(18.75%),胆囊炎病史1例(6.25%),巨细胞性贫血者11例(68.7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者9例(56.25%)。6例患者检测血维生素B12浓度,其中维生素B12浓度降低者3例(50%)。5例检查肌电图者均有周围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下降,其中1例有波幅下降,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其P40潜伏期延长。11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其中1例仅行腰椎MRI,6例(54.55%)患者发现病灶,病灶位于颈髓4例,胸髓2例。颈胸髓均有异常1例,病灶位于脊髓侧索和后索,双侧对称,成"八"字征或"倒V"字征,给与维生素B12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对于有长期饮酒、慢性胃病史,临床慢性发病,不典型感觉异常的患者,需联合测定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提高SCD诊断率,及早给与维生素B12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电生理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3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许静 尚志红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MARCHIAFAVA-BIGNAMI病 影像学特征 临床诊断 胼胝体变性 MRI扫描 慢性酒精中毒 脱髓鞘病变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后高钠血症的发生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6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尚志红 许静 汝宁 张艳 杨程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转归,观察其发病24h内、>24~72h、>72h~1周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及高钠血症与卒中... 目的:研究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转归,观察其发病24h内、>24~72h、>72h~1周内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及高钠血症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病情轻重和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出现高钠血症25例。发病后72h内发生者16例,其中2例为重症高钠血症;72h后高钠血症9例,其中重症高钠血症5例。72h内的高钠血症与医源性因素有关,>72h~1周时血钠大多为中重度升高,与脑损害严重相关。高钠血症与卒中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与卒中部位(以脑干、丘脑、小脑卒中高钠血症为多发)、病情轻重和预后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1)。结论:医源性因素和脑干、丘脑、小脑损害是引起重症脑卒中后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高钠血症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钠过多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浆溶血磷脂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11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许静 尚志红 王建华 汝宁 张艳 杨程 涂锋 陈建 云宗金 许辉 《安徽医学》 2010年第9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酸(acidphospholipids,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定磷方法测...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及酸性磷脂酸(acidphospholipids,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定磷方法测定LPA及AP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TIA组(30例)、脑梗死组(30例)、进展性脑梗死组(15例)和对照组(30例),对不同组血清LPA及AP水平进行比较,并将脑梗死(脑梗死组和进展性脑梗死组)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中、重型3型,分析LPA及AP水平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结果 LPA水平在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5.52±1.15)μmol/L,TIA组次之LPA(4.23±1.12)μmol/L,脑梗死组LPA水平较低(2.88±1.05)μmol/L,对照组最低LPA(1.22±0.67)μmol/L,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P进展性脑梗死组最高(6.14±2.10)μmol/L,脑梗死组次之(5.74±2.10)μmol/L,TIA组(3.20±1.96)μmol/L和对照组(2.24±1.06)μmol/L(P<0.05);脑梗死按神经功能缺损3型间LPA及AP水平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是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早期释放的分子标记物,可作为脑梗死的预警因子,尤其是进展性脑梗死的预警因子;LPA及AP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与病情轻重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梗死诊断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进展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脑血管造影致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6 位作者 王幼明 李宗友 陈建 涂峰 汝宁 张艳 杨程 《安徽医学》 2012年第7期808-810,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脑血管造影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2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法舒地尔60mg静脉缓慢滴入,...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脑血管造影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2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盐酸法舒地尔60mg静脉缓慢滴入,持续至造影后30 min。结果观察组术后2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3%;对照组出现脑血管痉挛10例,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中静脉滴入盐酸法舒地尔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脑血管造影 血管痉挛
下载PDF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景红 余锋 +3 位作者 任明山 王文静 吴元波 朱守政 《安徽医学》 2006年第4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脑脊液压力 放射性核素造影 MRI增强扫描 体位性头痛 影像学检查 SIH 原因不明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任明山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1期1666-1668,共3页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脑缺血 脑血管意外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3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许静 尚志红 《华夏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496例脑梗死患者中108例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HI组和非HI组患者的皮质型梗死、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糖、血压。结果:HI发生率为4.3%,多发生在脑梗死后2周内,影像学上多为非血肿型,血肿型少见,但血肿Ⅱ型预后差。HI与皮质型梗死、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高血压及高血糖有关。结论:除血肿Ⅱ型外HI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对具有皮质型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严重神经功能缺损、高血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须密切动态观察,警惕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MRI比CT诊断HI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定义更新与临床决策
11
作者 陆景红 任明山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9X期26-27,共2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临床上是一种即将发生卒中的紧急先兆,俗称“中风警报”。对其定义的内容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但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TIA临床定义的内容逐步趋于完善,对临床更加科学合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临床上是一种即将发生卒中的紧急先兆,俗称“中风警报”。对其定义的内容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但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临床认识水平的提高,TIA临床定义的内容逐步趋于完善,对临床更加科学合理地处理该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定义 临床决策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12
作者 陆景红 任明山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对神经系统有较强营养作用的细胞因子,对中枢和周围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现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和作用。
关键词 肝细胞 生长因子 缺血性 脑血管病 周围神经元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2
13
作者 周颍 陆景红 +1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8.06%);早发性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迟发性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部分性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及预后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性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发生率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κB和iNOS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荣志 陆景红 +3 位作者 任明山 李光武 余锋 许文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κB和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GSPE组,于缺血2 h再灌注6、24、48 h时断头取脑,...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κB和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GSPE组,于缺血2 h再灌注6、24、48 h时断头取脑,选取视交叉前后各1 mm的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观察GSPE对其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组NF-κB的表达较GSPE组显著增加(P<0.01),而IκB表达却显著减少。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GSPE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iNOS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颍 李宗友 陆景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对96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对梗死灶或出血灶的部位、数量、合并症、性别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对96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对梗死灶或出血灶的部位、数量、合并症、性别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46%,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灶的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烟酒嗜好、合并高血压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应重视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管意外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宗友 陆景红 周颖 《安徽医学》 2007年第5期432-43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LMWH+常规治疗),分别予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LMWH+常规治疗),分别予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67.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且能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于神经功能改善,方法简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低分子肝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颍 李宗友 陆景红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492-493,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A组(6~8mg/d)和纳络酮治疗B组(2mg/d),疗程15天;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程结束后行临床疗效评定...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A组(6~8mg/d)和纳络酮治疗B组(2mg/d),疗程15天;治疗前后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程结束后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纳络酮治疗A组和B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A组明显(P<0.01),而且无明显副作用;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急性脑梗死 不同剂量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56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颍 陆景红 +1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SCTA及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224支颈动脉(颈总、颈内)中,DSA检出156支狭窄,SCTA检出159支狭窄;以DSA为标准,SCTA诊断颈动脉...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SCTA及DSA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6例224支颈动脉(颈总、颈内)中,DSA检出156支狭窄,SCTA检出159支狭窄;以DSA为标准,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7.44%,特异度为89.71%,阴性预测值为93.85%,阳性预测值为95.60%,Kappa值为0.882 4,SCTA与DSA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的结果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SCTA是颈动脉病变检查较为安全可靠一种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梗死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峰 张艳 +4 位作者 杨程 许辉 李综友 周颖 陆景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脑梗死且已治愈的患者82例,根据患者空腹时血浆中Hcy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患者作为观察组(53例),Hcy水平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对两组... 目的分析脑梗死再发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脑梗死且已治愈的患者82例,根据患者空腹时血浆中Hcy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血浆中Hcy水平升高患者作为观察组(53例),Hcy水平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跟踪随访,观察脑梗死再发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浆中Hcy水平为(14.76±4.21)μmol/L,观察组为(23.41±6.0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中脑梗死再发9例(31%),观察组患者中脑梗死再发31例(5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再发与Hcy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Hcy是引发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发率 高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脂蛋白(a)水平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云宗金 周颖 +4 位作者 王幼萌 张艳 陈建 汝宁 陆景红 《安徽医学》 2012年第3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稳定性而将其分为三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LP...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其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稳定性而将其分为三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结果稳定性斑块组及不稳定性斑块组CRP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斑块组,其中不稳定性斑块组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LP(a)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C反应蛋白 脂蛋白(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