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美丽气田天然气成因及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林超 陈世加 +1 位作者 路俊刚 杨国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49-52,共4页
通过分析天然气及其伴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态,认为克拉美丽气田的油气在滴水泉西断裂两侧来源不同。断裂北部的油气来自滴水泉凹陷的石炭系腐殖型的烃源岩;断裂南部的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混有部分来自东道... 通过分析天然气及其伴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态,认为克拉美丽气田的油气在滴水泉西断裂两侧来源不同。断裂北部的油气来自滴水泉凹陷的石炭系腐殖型的烃源岩;断裂南部的油气主要来自石炭系烃源岩,混有部分来自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腐泥型源岩供给的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藏模式 克拉美丽气田
下载PDF
严重生物降解稠油成熟度判识——以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路俊刚 陈世加 +3 位作者 王绪龙 陆林超 陈雪 王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3-376,386,共5页
严重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稠油轻重组分均遭损失,其演化阶段性判识是油气成因研究的一个难题。该文以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Ts/Tm对成熟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同源条件下,Ts/Tm能有效的随成... 严重生物降解作用形成的稠油轻重组分均遭损失,其演化阶段性判识是油气成因研究的一个难题。该文以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地区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Ts/Tm对成熟度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同源条件下,Ts/Tm能有效的随成熟度增大而增大,且抗生物降解能力强,可以用来对严重生物降解原油成熟度进行判识。文章以此为指标指出三台—北三台地区重质稠油和储层沥青主要是低—未成熟阶段的原油并遭严重生物降解所致,中质稠油主要是成熟阶段原油遭中等生物降解或散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储层沥青 原油成熟度 Ts/Tm 三台—北三台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白垩系油气成因与运移方向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世加 展燕 +3 位作者 路俊刚 陆林超 陈雪 王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 石南3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石西油田之北,是继石南21井侏罗系头屯河组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储层层位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气藏气油比高,油质轻,但与生物降解的黑油伴生。文章采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确定油气来源,指出石南31井白垩系储层油气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乌尔禾组源岩。阐明了石南31井白垩系与南面石西油田石炭系和侏罗系的油气成因关系,建立了石南31井白垩系的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指出石西与石南31井过渡区可捕获由南向北运移的油气,是近期主要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因 成藏模式 白垩系 石南31井 陆西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沥青充填对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三台——北三台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世加 杨国平 +2 位作者 路俊刚 陆林超 陈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在三台—北三台地区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中发现大量高密度的稠油和沥青,它们充填于储集层的孔隙中,占据了大孔隙,降低了孔隙连通率,使后期生成的原油难以进入孔隙,难以形成规模较大和产量较高的油藏。有机溶剂抽提前后的物性对比实验表... 在三台—北三台地区三叠系和侏罗系储集层中发现大量高密度的稠油和沥青,它们充填于储集层的孔隙中,占据了大孔隙,降低了孔隙连通率,使后期生成的原油难以进入孔隙,难以形成规模较大和产量较高的油藏。有机溶剂抽提前后的物性对比实验表明,沥青对储集层物性有很大影响,9个样品的孔隙度测定值最大增加21.5%,平均增加约13.4%,7个样品的渗透率测定值最大增加121.50×10-3μm2,平均增加约31.99×10-3μm2.指出今后寻找高产油层,除考虑构造因素外,还应结合沉积相和储集层的研究成果,尽量避开含沥青较多的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部 三台-北三台 储集层 沥青 物性
下载PDF
扎哈泉凹陷烃源岩特征及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文延春 陈世加 +3 位作者 路俊刚 石正灏 杨国平 陆林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5-8,4,共4页
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 扎哈泉凹陷周缘已发现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但其油源层位和凹陷源岩生烃能力尚不十分清楚。通过开展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研究,指出扎哈泉凹陷烃源岩分布范围从E1+2到N12具有东移或北移的特征。E13和E23烃源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较高,按照青海油田分类标准,达到好-较好烃源岩标准;N1和N12烃源岩有机碳含量较低,生烃能力较差。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达90%以上,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通过一维数值模拟,认为目前E13和E23烃源岩达到成熟阶段,N1和N12烃源岩处于未-低成熟阶段;E13和E23烃源岩生烃能力较强,可为周缘构造提供丰富的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哈泉凹陷 烃源岩特征 演化史 油源对比
下载PDF
川东杂卤石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及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顾雯 徐敏 +4 位作者 梁虹 章雄 张洞君 陆林超 陈愿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8,共8页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 探讨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四川盆地三叠系是杂卤石矿的主要产出层段,但因埋藏深(1~4km)、厚度薄(单层厚度1m),勘探难度大。针对杂卤石的特征,从地震勘探角度出发,采用层拉平技术、"印模法"、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井震协同反演技术相结合,进行各种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杂卤石的成因、运移以及与断层的关系复杂,通过采用高分辨率AFE技术对其进行叠后裂缝预测,认为川东地区杂卤石与裂缝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卤石 三叠系 印模法 地震多属性 井震协同反演 AFE技术
下载PDF
川中-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敏 陆林超 +3 位作者 段杰 梁虹 席彬 江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4期23-27,共5页
结合四川盆地3 000 km地震剖面实际资料和1 200口井钻井资料,从典型井和典型区块研究出发,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研究了川中-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二段白云岩测井、地震等响应特征,寻找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茅二a... 结合四川盆地3 000 km地震剖面实际资料和1 200口井钻井资料,从典型井和典型区块研究出发,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研究了川中-川东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二段白云岩测井、地震等响应特征,寻找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茅二a段发育白云岩时,白云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弱-较强反射特征,白云岩发育区呈北西-南东向展布,靠近泥岩发育区左侧边界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白云岩分布呈条带状大面积分布,勘探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探的接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东地区 下二叠统 茅口组 白云岩 地震响应特征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北凸起天然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世加 陈雪 +3 位作者 路俊刚 陆林超 杨国平 王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滴水泉凹陷南侧的滴南凸起上发现的大型气田,气藏层位多,储层主要为石炭系火山岩。滴北凸起南面紧邻滴水泉凹陷,北靠乌伦古坳陷,是南、北2个凹陷生成油气运移的有利富集区,但目前勘探尚未获得重大突破,仅在侏罗系和石... 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滴水泉凹陷南侧的滴南凸起上发现的大型气田,气藏层位多,储层主要为石炭系火山岩。滴北凸起南面紧邻滴水泉凹陷,北靠乌伦古坳陷,是南、北2个凹陷生成油气运移的有利富集区,但目前勘探尚未获得重大突破,仅在侏罗系和石炭系发现小型气藏。滴北地区天然气来自哪个凹陷目前尚不清楚。文章通过天然气碳同位素与气层抽提物的对比,指出滴北凸起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比滴南凸起天然气重,与盆地东部地区典型石炭系来源的天然气相似,气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北面乌伦古坳陷石炭系源岩一致,因此应来自北面的乌伦古坳陷。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指出气藏成藏时间在晚白垩世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北凸起 天然气 源区 成藏期
原文传递
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及其应用效果分析——以川东石炭系气田为例
9
作者 梁顺军 徐敏 +7 位作者 郭海洋 陆林超 王征 李金枝 赵振伟 朱中华 游李伟 王兰英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32-45,共14页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 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以背斜圈闭为主,因大多数地面背斜出露石灰岩,保存条件差,天然气勘探价值不高,而潜伏背斜保存条件良好,成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川东地区石炭系气藏是构造圈闭型,落实圈闭形态十分重要,直接关系钻探获气成功率。目前,石炭系潜伏背斜天然气勘探开发已进行到深入挖潜阶段,但仍有一些潜伏背斜地震成果不落实,井—震深度误差大,值得人们深入研究。依据地震剖面、地面地质、钻测井资料,建立精细潜伏背斜模式,划分为4大类、7亚类及30个小型,并对4大类潜伏背斜勘探开发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基于新建潜伏背斜模式,在3方面得到应用:①基于潜伏背斜模式,进行模型正演和反演,有利于分析复杂波长、时间域构造畸变现象及高点偏移规律;②有利于建立合理的时深转换及叠前深偏速度模型,提高深度域构造形态的可靠性;③基于潜伏背斜模式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基本反射特征,从而判定陡潜背斜的基本类型和形态,避免深度域里造成“假潜伏背斜”。川东地区新的潜伏背斜精细建模,将在石炭系气藏深入挖潜中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潜伏背斜 精细建模 地震成果 精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