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6sRNA扩增子测序分析患烂皮病棘胸蛙皮肤的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雪萍 徐莉 +6 位作者 符宏高 陈美玲 黄其锻 陆永树 耿宝荣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2年第11期1-9,共9页
烂皮病是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蛙表皮溃烂。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棘胸蛙养殖的经济效益。解析溃烂皮肤中的细菌多样性,对于棘胸蛙烂皮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收集了患烂... 烂皮病是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蛙表皮溃烂。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棘胸蛙养殖的经济效益。解析溃烂皮肤中的细菌多样性,对于棘胸蛙烂皮病的诊断以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收集了患烂皮病棘胸蛙的健康和溃烂部位的皮肤样本,采用细菌16sR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挖掘烂皮病棘胸蛙的溃烂皮肤中的细菌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溃烂皮肤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健康皮肤。在门分类水平上,溃烂皮肤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而健康皮肤的优势菌门是蓝细菌门/叶绿体Cyanobacteria Chloroplast、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分类水平上,溃烂皮肤的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健康皮肤中的优势菌属为链形植物属Streptophyta、不动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虽然为健康皮肤和患病皮肤的共有属,但是溃烂皮肤中的不动杆菌属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皮肤。研究结果解析了患烂皮病棘胸蛙的皮肤中可能的致病细菌,对于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烂皮病 皮肤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棘胸蛙白内障病症的致病菌鉴定及其敏感药物筛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滢 张雪萍 +6 位作者 吴锐琼 黄其锻 李达谅 陆永树 耿宝荣 陈友铃 黄镇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12期9-14,共6页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福建省特色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蛙类品种,目前棘胸蛙的养殖已经逐步实现规模化,但是养殖中的疾病问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逐年加重。白内障病症是常见的棘胸蛙细菌性疾病之一,为解析棘胸蛙白内障的致病菌以及对...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福建省特色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蛙类品种,目前棘胸蛙的养殖已经逐步实现规模化,但是养殖中的疾病问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逐年加重。白内障病症是常见的棘胸蛙细菌性疾病之一,为解析棘胸蛙白内障的致病菌以及对该病的防治,对患白内障病棘胸蛙的器官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了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最后通过抑菌圈法检测该菌株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白内障病的棘胸蛙内脏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人工感染后,可导致正常蛙出现白内障病的病征,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米诺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哌拉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敏感,而对其他多种药物耐受。本研究表明彭氏变形杆菌可导致棘胸蛙出现白内障的病征,为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白内障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白内障病 致病菌 彭氏变形杆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