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不同行政尺度下的碳收支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陆海岳 齐娇娇 +4 位作者 叶延磊 张贝尔 孙京禄 杨灿灿 赵明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01-5612,共12页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指定碳减排措施已经成为当今政府与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行政区划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计算我国不同尺度行政区划下的碳吸收与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我国不同行政区今后制定... 在“双碳”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指定碳减排措施已经成为当今政府与科学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行政区划对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显著影响,因此准确计算我国不同尺度行政区划下的碳吸收与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我国不同行政区今后制定合理的差异化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采用遥感和统计等多源数据资料,综合生态模型、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不同行政尺度下(省、市、县)的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中国植被碳吸收总量不断增加,平均值逐渐增大;不同行政尺度下的碳排放存在时空变化的差异性,小尺度下的时空变化更为明显,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差异;②不同行政尺度下碳压力指数(CPI)时空分布与碳排放相似,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碳排放对碳吸收的压力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减弱;③时空热点分析表明,碳吸收量全国冷热点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热西冷”的空间格局;碳排放量冷热点空间分布呈现聚集特征,省级尺度主要为振荡的热点,市级和县级尺度主要为连续热点.启示:①我国不同区域和时段的碳吸收呈现显著的变异性,特别是中、东部区域仍然有通过增加碳吸收来抵消碳排放的可能性;②同一尺度下的行政区(如不同省份)以及一个尺度下的下一级行政区(例如同一省的不同市),碳吸收和碳排放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因此,以省级行政区为例,后续在制定碳交易和减排等政策时可先考虑省内不同地市之间协调排放等,再考虑省与省之间的协调,有望能更好地推动相关政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尺度 碳排放 碳吸收 碳压力指数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