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蒜头果种子萌发过程中油脂的变化
1
作者 孙小雨 郭娟 +2 位作者 张丽 陆添权 田波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为了解富含神经酸等超长链脂肪酸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油脂的变化,检测了蒜头果种子萌发6个阶段的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组成,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为蒜头果成熟种子中积累大量超长链脂肪酸提供合理解释。结果表明,... 为了解富含神经酸等超长链脂肪酸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油脂的变化,检测了蒜头果种子萌发6个阶段的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组成,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为蒜头果成熟种子中积累大量超长链脂肪酸提供合理解释。结果表明,蒜头果萌发过程中对脂质的利用集中在幼苗形态建成阶段,此时胚乳中的脂质含量迅速下降,靠近胚根的胚乳脂质消耗早于其他部分。在胚乳中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神经酸(C24∶1)含量最为丰富,萌发时降幅最大。而营养器官根、茎、叶未表现出对神经酸、芥酸的积累偏好。综合表明,超长链脂肪酸是蒜头果种子萌发的能量和营养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 种子萌发 超长链脂肪酸 神经酸
下载PDF
槲蕨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沈宗芳 陆添权 +2 位作者 张志荣 蔡传涛 田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6-273,共8页
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模式往往影响基因表达效率,为促进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提高槲蕨药用品质,该研究以川滇槲蕨、栎叶槲蕨和槲蕨三个近缘药用植物为材料,使用CodonW、CUSP和SPSS等软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基因密... 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模式往往影响基因表达效率,为促进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发展,提高槲蕨药用品质,该研究以川滇槲蕨、栎叶槲蕨和槲蕨三个近缘药用植物为材料,使用CodonW、CUSP和SPSS等软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筛选出三个物种的最优密码子。结果表明:川滇槲蕨、栎叶槲蕨和槲蕨叶绿体基因组的有效密码子数(ENC)范围分别为40.10~61、40.33~61和40.15~61,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ndhE、rpl22、rpl14、rpl20、ccsA、rps4和rpl16编码基因的ENC值差异较大,表明近缘物种中,部分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存在一定差异;三个物种编码基因的ENC频数集中于-0.1~0.1之间,说明槲蕨属基因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到突变的影响。川滇槲蕨12个最优密码子有6个和栎叶槲蕨相同,分别是UCU、ACU、GCU、CAA、AAA和GAU;栎叶槲蕨10个最优密码子有2个和槲蕨相同,分别是UUA和AUU,而川滇槲蕨与槲蕨无相同的最优密码子。该研究结果可为槲蕨属药用植物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的改良及其表达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槲蕨 栎叶槲蕨 槲蕨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基因组调查及SSR分子标记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江莹 陆添权 +1 位作者 杨俊波 田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97-1904,共8页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二代高... 印度血桐与中平树是大戟科血桐属植物,该属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医学中许多疾病的治疗,这两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神经酸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确定适合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策略,该研究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首次测定了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率等基因组信息并初步分析了两种材料的SSR序列特征。结果表明:(1)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986.84和946.23 M。(2)印度血桐与中平树的杂合率分别为0.75%和0.65%,重复序列比例分别为73.02%和71.5%。(3)通过对2种材料基因组序列的SSR特征分析,在印度血桐中共鉴定了4499185个SSR,在中平树中共鉴定了4969098个SSR。该研究结果为印度血桐与中平树SSR分子标记的筛选、开发以及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血桐 中平树 神经酸 基因组调查 SSR
下载PDF
滇牡丹种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沫晗 陆添权 田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8-226,共9页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滇牡丹种子成熟过程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8个传统内参基因GAPC、...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滇牡丹种子成熟过程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8个传统内参基因GAPC、PEPC、CYC、ACT、EF2α、TUB、ACP1和RPL1在滇牡丹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情况,利用3个分析软件GeNorm、Norm Finder和BestKeeper分别评价上述内参基因在滇牡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中的表达稳定性。荧光定量及软件分析结果显示,8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各异,表达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是CYC和EF2α,表达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是ACT。对滇牡丹油脂代谢合成途径中部分相关基因进行RT-qPCR分析,得到了相同的表达趋势,验证了CYC和EF2α适合作为内参基因。得到了两个最适用于滇牡丹种子的内参基因CYC和EF2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种子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