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胶血管灌注技术制作小鼠头面部静脉血管模型方法初探
1
作者 王成稷 王珏 +5 位作者 王海杰 陆炜晟 史岩 顾正页 万鸣秋 沈如凌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574-578,共5页
目的优化乳胶灌注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小鼠头面部静脉血管模型制作。方法将9只8周龄、体质量(25.0±1.3)g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0%乳胶生理盐水组、60%乳胶肝素组和30%乳胶肝素组,相应试剂灌注完成后将标本浸泡于4℃甲醛固... 目的优化乳胶灌注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小鼠头面部静脉血管模型制作。方法将9只8周龄、体质量(25.0±1.3)g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0%乳胶生理盐水组、60%乳胶肝素组和30%乳胶肝素组,相应试剂灌注完成后将标本浸泡于4℃甲醛固定液中,24h后解剖观察并测量颈外血管直径。结果于小鼠颈外静脉灌注乳胶灌注液200μL后,各组小鼠的眶上静脉、眶下静脉、颞静脉、面后静脉、咬肌静脉、颈外静脉等均得到灌注,通过对灌注后面部血管末端分支、舌下静脉及舌尖小静脉的灌注程度比较后发现,30%乳胶肝素组的灌注效果最佳,其次为60%乳胶肝素组,而60%乳胶生理盐水组的灌注效果最差。结论优化后的乳胶灌注技术可有效灌注小鼠头面部的静脉血管,该技术可为小鼠面部静脉血管的走向及形态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灌注 血管模型 小鼠头面部血管
下载PDF
避雷器泄漏电流表异常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炜晟 《科技与生活》 2012年第8期232-232,229,共2页
避雷器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限制由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由操作引起的内部过电压,而泄露电流又是考核避雷器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本文对避雷器泄露电流表异常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 避雷器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限制由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由操作引起的内部过电压,而泄露电流又是考核避雷器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本文对避雷器泄露电流表异常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器 泄露电流表 事故分析 经验教训
下载PDF
羚珠散对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
3
作者 陆炜晟 王成稷 +2 位作者 王海杰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 目的:评价羚珠散治疗小鼠癫痫发作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的方法制备癫痫模型,给药组每次造模前30 min灌胃羚珠散(剂量:1500 mg/kg)进行预防给药,每2 d重复一次造模和给药,共进行3次;正常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Racine评分评价造模后小鼠癫痫发作情况,于末次注射24h后分离各组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Gabbr1和Kcnt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cine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01),给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01);HE染色切片显示,药物作用后可以有效减少海马体组织细胞的损伤,与正常组接近;给药组海马组织中Gabb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33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cnt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39)与正常组(P=0.006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中,小鼠海马组织Gabbr1和Kcnt1蛋白表达程度高于模型组(PGabbr1=0.0194,PKcnt1=0.0037)与正常组(PGabbr1=0.0094,PKcnt1=0.0255)。结论:羚珠散具有预防和抗小鼠癫痫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通道KCNT1介导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羚珠散 PTZ Gabbr1 Kcnt1
原文传递
羚珠散对幼鼠反复热惊厥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海杰 王成稷 +2 位作者 陆炜晟 谢淑武 沈如凌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80-184,210,共6页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 目的:通过评价羚珠散对C57BL/6幼鼠反复热惊厥的减轻作用,探讨其防治热惊厥的药效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 d龄C57BL/6幼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热水浴法干预模型对照组与治疗组,生成惊厥模型,每次诱导前30 min治疗组灌胃给药羚珠散(1.5 g/kg),模型对照组灌胃同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期和惊厥持续时间的差异,通过HE染色比较各组间幼鼠海马体病理组织学差异,通过Real-time PCR与IHC分析比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幼鼠海马体中Gabbr1和Kcnt1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经7次热水浴后,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32.80±3.2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潜伏时间为(50.90±6.88)s,治疗组的惊厥潜伏时间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104.40±14.37)s,治疗组幼鼠的惊厥持续时间为(45.40±7.10)s,治疗组的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模型对照组(P<0.01);HE染色显示热惊厥状态对模型对照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细胞肿胀、核皱缩,出现空泡现象,治疗组幼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水肿及空泡等现象减轻;治疗组幼鼠中Gabbr1和Kcnt1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幼鼠(P<0.05);免疫组化检测幼鼠海马区中Gabbr1和Kcnt1的阳性细胞比例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结论:羚珠散具有显著防治幼鼠热惊厥发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Gabbr1与Kcnt1表达,增强GABA抑制神经兴奋作用,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羚珠散 Gabbr1 Kcnt1 动物实验 幼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