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BAF提取糖蜜酒精废液中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陆燕勤 张学洪 +2 位作者 朱义年 朱竹江 张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6-49,共4页
研究α-改性沸石对钾的吸附性能,分离和提取钾元素。通过静态试验,得出了改性沸石对K+的吸附容量为36.13mg/g沸石,当温度为25℃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公式来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83。利用α-改性沸石为介质的BAF反应... 研究α-改性沸石对钾的吸附性能,分离和提取钾元素。通过静态试验,得出了改性沸石对K+的吸附容量为36.13mg/g沸石,当温度为25℃时,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吸附公式来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0.983。利用α-改性沸石为介质的BAF反应器对糖蜜酒精废液进行提钾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5~30℃,进水COD浓度1500~1800mg/L,NH3-N浓度180~210mg/L,钾(K+)浓度0.65~0.75g/L、pH7~9,水力负荷3.0m3(/m.2d)和气水比为3:1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钾的吸附率达90%以上,洗脱富钾液中钾(K+)浓度可达38g/L。为生态型提钾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酒精废液 BAF α-改性沸石
下载PDF
两相厌氧-SBR法处理米粉厂废水工程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燕勤 张学洪 +2 位作者 许立巍 朱义年 陈宏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291-293,301,共4页
采用两相厌氧 - SBR法处理桂林市瓦窑米粉厂的生产废水 ,即在 SBR池前利用两相厌氧池进行预处理 ,减少 SBR池的有机负荷 ,节约投资 ,同时 SBR池不设污泥处理设施 ,占地面积仅 85 m2。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 ,米粉厂生产废水经两相厌... 采用两相厌氧 - SBR法处理桂林市瓦窑米粉厂的生产废水 ,即在 SBR池前利用两相厌氧池进行预处理 ,减少 SBR池的有机负荷 ,节约投资 ,同时 SBR池不设污泥处理设施 ,占地面积仅 85 m2。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 ,米粉厂生产废水经两相厌氧预处理后 ,BOD和 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 31.0 %和 5 3.0 % ,BOD和 CODcr分别降解到 5 87mg· L- 1 和 75 3mg· L- 1 ,BOD/ CODcr≈ 0 .78。经过 SBR池后 ,BOD和 CODcr分别降解到 2 4 .3mg· L- 1 和 77.1mg· L- 1 ,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的新改扩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厂 废水处理 两相厌氧-SBR法 生物降解 去除率 污泥处理
下载PDF
竹炭包膜尿素和常用氮肥的氮素淋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燕勤 张学洪 +5 位作者 王敦球 梁美娜 纪锐琳 佟小薇 金樾 朱义年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通过土壤淋溶试验,探讨了竹炭包膜尿素和常用氮肥的氮素淋失特点以及施用不同氮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入土壤后其氮素淋失率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硝酸钾的淋失率最高,其次为尿素,碳铵的淋失率最低。竹炭包膜尿素因... 通过土壤淋溶试验,探讨了竹炭包膜尿素和常用氮肥的氮素淋失特点以及施用不同氮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入土壤后其氮素淋失率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硝酸钾的淋失率最高,其次为尿素,碳铵的淋失率最低。竹炭包膜尿素因具有养分缓慢释放的特点,其氮素淋失率较尿素低9.93%~16.27%。施用竹炭包膜尿素所引起土壤盐基离子的淋失量远低于施用速溶性氮肥;不同氮肥淋洗后对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竹炭包膜尿素对土壤pH值变化的影响较小。施肥淋洗后,除了硝酸钾处理外,其余处理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比淋洗前高,两种竹炭包膜尿素处理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高于尿素处理;土壤介质对氮素的淋失率有较大的影响,供试氮肥在砂土中的氮素淋失率远高于其在石灰岩风化土中的淋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包膜尿素 氮素淋失 缓释性能
下载PDF
水解酸化-SBR法处理米粉厂废水工程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陆燕勤 张学洪 朱义年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2-84,共3页
介绍了水解酸化-SBR法处理米粉厂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经过两年多的连续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Cr达到77 1mg/L,BOD5达到24 3mg/L,SS达到20 6mg/L,其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 介绍了水解酸化-SBR法处理米粉厂生产废水的工程实例.经过两年多的连续运行,处理效果稳定.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出水CODCr达到77 1mg/L,BOD5达到24 3mg/L,SS达到20 6mg/L,其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新改扩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酸化—SBR法 米粉厂 废水处理 去除率 水质
下载PDF
对修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的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陆燕勤 曾鸿鹄 许立巍 《高教论坛》 2008年第2期83-84,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教材不断地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课程特点、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提出以设计为主线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修订建议。
关键词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教材 修订 建议
下载PDF
“农家乐”乡村污水处理组合工艺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陆燕勤 许立巍 赵文玉 《大众科技》 2007年第11期107-108,110,共3页
旅游项目的开发正由原来的城市区域旅游逐渐转向农村生态旅游,旅游带来的污染对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桂林市桃花江景区乡村水污染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生活污水水质变化趋势,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厌氧池+斜板沉淀池+... 旅游项目的开发正由原来的城市区域旅游逐渐转向农村生态旅游,旅游带来的污染对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桂林市桃花江景区乡村水污染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生活污水水质变化趋势,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厌氧池+斜板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潜流型人工湿地作为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工艺,COD的去除率在96%以上,氨氮去除率在95%以上,磷去除率在85%以上,SS去除率在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乡村 生活污水 曝气生物滤池 人工湿地
下载PDF
以课例教学设计研究为载体优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燕勤 许立巍 魏彩春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通过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从教学先导、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要素进行课例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以师为源、以生为本、以知为创、以的为新"的课例教学设计,优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 通过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从教学先导、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四要素进行课例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以师为源、以生为本、以知为创、以的为新"的课例教学设计,优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教学设计 优化 课堂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下载PDF
地方院校环境类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燕勤 许立巍 曾鸿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引线,水污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构建了以"四个模块、多个平台"为特点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实行了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多方位"服务...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引线,水污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构建了以"四个模块、多个平台"为特点的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实行了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多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应用型创新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应用人才 实验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陆燕勤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S1期128-130,共3页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必须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设计和研究能力 。
关键词 建筑给水排水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氮的试验研究
10
作者 陆燕勤 曾鸿鹄 +2 位作者 沈运跃 黄明 瘳桃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8128-8130,共3页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 通过小试试验探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氮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反应器进水氨氮浓度较低时,会出现氨氮累积现象,BACF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BAC柱强;臭氧化工艺对亚硝酸盐氮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当反应器中亚硝化杆菌和硝化杆菌生长成熟后,炭滤柱出水中均未检出亚硝酸盐氮;2种工艺对总氮的去除率均在10%以内,但03-BACF工艺去除氮的效率稍高于03-BAC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处理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下载PDF
工科高等教育毕业设计阶段教学方法的探讨
11
作者 陆燕勤 李翠梅 《中国地质教育》 2005年第4期94-96,共3页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高层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阶段教学为实例,交流几种教学方法在工科毕业设计阶段教学中的应用与心得体会。为提高毕业设计阶段教学质量,提出建立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体的工科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取得...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以高层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阶段教学为实例,交流几种教学方法在工科毕业设计阶段教学中的应用与心得体会。为提高毕业设计阶段教学质量,提出建立以案例教学方法为主体的工科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高等教育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 毕业设计
下载PDF
空调系统冷却水管道清洗研究
12
作者 陆燕勤 李艳红 王洪涛 《清洗世界》 CAS 2005年第9期1-3,共3页
清洗是空调水质稳定处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试验以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最佳配比与缓蚀剂组合而成的酸性清洗剂,最佳配比为无机酸∶有机酸=5∶1,清洗效果较好,除垢效率在95%以上,克服了纯无机酸清洗时腐蚀性大,使用时散发的酸雾刺激性... 清洗是空调水质稳定处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试验以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最佳配比与缓蚀剂组合而成的酸性清洗剂,最佳配比为无机酸∶有机酸=5∶1,清洗效果较好,除垢效率在95%以上,克服了纯无机酸清洗时腐蚀性大,使用时散发的酸雾刺激性大的缺点,又避免了有机酸价格昂贵、除垢效果差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水 清洗 除垢 腐蚀
下载PDF
融入多元平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3
作者 陆燕勤 曾鸿鹄 +1 位作者 李海翔 林华 《教师》 2016年第29期74-75,共2页
通过对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平台的分析、整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课程群提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教学模式,融入多元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元平台 回归课堂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微生物沥滤法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明 张学洪 +2 位作者 陆燕勤 许立巍 王敦球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58,共4页
城市污泥的植物营养元素丰富,农业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但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常常超标,所以采取一定措施对污泥中重金属加以去除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桂林城市污泥作为培养介质,利用以还原硫作为生长基质进行生命活动的氧化硫硫杆菌来沥滤去... 城市污泥的植物营养元素丰富,农业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但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常常超标,所以采取一定措施对污泥中重金属加以去除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桂林城市污泥作为培养介质,利用以还原硫作为生长基质进行生命活动的氧化硫硫杆菌来沥滤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结果表明,在基质投配比为5gL并附以15%的驯化污泥回流条件下,能将污泥驯化周期缩短为5d,Cu、Zn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8%、80.4%和78.9%。同时,污泥中剩余的重金属含量可满足污泥农用的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重金属 微生物沥滤
下载PDF
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数学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文玉 刘国庆 +3 位作者 刘景兰 张华 陆燕勤 王启山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6-239,共4页
根据模拟水池试验研究结果,结合浅水库水质数学模型理论,简化了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1—5月“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期间的北大港水库水文、水质资料,进行了水量和氯离子的物料衡算,推出了水质咸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模拟水池试验研究结果,结合浅水库水质数学模型理论,简化了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数学模型.采用2004年1—5月“引黄济津”工程实施期间的北大港水库水文、水质资料,进行了水量和氯离子的物料衡算,推出了水质咸化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定量计算出传质作用氯离子浓度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90%以上,蒸发浓缩作用在10%以下.计算结果表明,导致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的主要因素是盐碱土的传质作用,总趋势与模拟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咸化 传质理论 蒸发浓缩 物料衡算
下载PDF
基于奖优惩劣的密切值法在污水处理工艺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明 陆燕勤 +1 位作者 许立巍 张学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2-514,共3页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方案优选决策问题,采用了基于奖优惩劣原则的[-1,1]区间线性变化的密切值法决策模型,并介绍了其实现过程。该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多指标多水平决策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方案优选决策问题,采用了基于奖优惩劣原则的[-1,1]区间线性变化的密切值法决策模型,并介绍了其实现过程。该方法克服了现有的多指标多水平决策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工艺 奖优惩劣 密切值法
下载PDF
氯化锌改性柚皮制备活性炭对亚甲蓝吸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笛 张华 +2 位作者 陆燕勤 何昭菊 罗柳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70,88,共5页
采用氯化锌浸渍柚皮粉末制备活性炭吸附剂,探究了活性炭对染料废水中亚甲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25~45℃、pH为2~11时,活性炭均能较好的吸附亚甲蓝;活性炭对亚甲蓝吸附饱和时间为90min;在亚甲蓝初始含量相同情况下,单位... 采用氯化锌浸渍柚皮粉末制备活性炭吸附剂,探究了活性炭对染料废水中亚甲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25~45℃、pH为2~11时,活性炭均能较好的吸附亚甲蓝;活性炭对亚甲蓝吸附饱和时间为90min;在亚甲蓝初始含量相同情况下,单位质量活性炭对亚甲蓝吸附量随投加量增加而减少;单位质量活性炭对亚甲蓝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含量增加而增大;柚子皮活性炭对亚甲蓝的吸附是快速吸附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温度对活性炭吸附亚甲蓝基本没有影响;活性炭对亚甲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Langmuir模型中最大吸附量达到232.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皮 活性炭 亚甲蓝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活性污泥中红斑顠体虫的繁殖速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贞晟 杨海真 +3 位作者 王丹 陆燕勤 曾鸿鹄 朱义年 《桂林工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0-403,共4页
以剩余污泥为培养基,观察并测定了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以横裂方式进行,分裂后形成母体和子体.母体和子体分裂后会再次长出芽结.在溶解氧、食物、生存空间等不成为限制性增长因子的情况下,25℃时母体的平均连续繁... 以剩余污泥为培养基,观察并测定了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红斑顠体虫的无性繁殖以横裂方式进行,分裂后形成母体和子体.母体和子体分裂后会再次长出芽结.在溶解氧、食物、生存空间等不成为限制性增长因子的情况下,25℃时母体的平均连续繁殖世代时间为15.4 h,子体的平均连续繁殖世代时间(无性繁殖的世代时间)为42 h.由此得红斑顠体虫的平均倍增时间为11.2 h,比增长速率为1.49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顠体虫 无性繁殖 倍增时间 活性污泥
下载PDF
三种介质对水中Cr^(6+)的吸附与还原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俊 张学洪 +3 位作者 方赤华 陆燕勤 许立巍 黄海涛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57-160,共4页
研究了红壤、水稻土、粉煤灰三种介质对水中Cr6+的吸附与还原作用,对比研究了pH对其的吸附与还原性能的影响,以及最佳pH条件下三种介质对Cr6+的吸附与还原速率。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介质都对Cr6+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和还原作用。红壤在p... 研究了红壤、水稻土、粉煤灰三种介质对水中Cr6+的吸附与还原作用,对比研究了pH对其的吸附与还原性能的影响,以及最佳pH条件下三种介质对Cr6+的吸附与还原速率。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介质都对Cr6+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和还原作用。红壤在pH=2时对Cr6+的吸附还原作用最强,水稻土和粉煤灰在pH=1时对Cr6+的吸附还原作用最强,红壤和水稻土的累积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符合Elovich方程。红壤和粉煤灰对Cr6+的吸附速度较快。三种介质相比较,红壤对Cr的吸附效果最好,粉煤灰对Cr6+的还原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吸附与还原 红壤 水稻土 粉煤灰
下载PDF
聚硅酸铁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直接大红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丽 陆燕勤 喻颖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自制的聚硅酸铁锌(PFZSS)与壳聚糖(CTS)制备了新型复合絮凝剂PFZSS-CTS,并研究该絮凝剂对模拟直接大红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絮凝条件为:投药量40 mg/L,pH=7,沉降时间30 min,快速、慢速搅拌转速分别为130、55 r/min,... 采用自制的聚硅酸铁锌(PFZSS)与壳聚糖(CTS)制备了新型复合絮凝剂PFZSS-CTS,并研究该絮凝剂对模拟直接大红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适宜的絮凝条件为:投药量40 mg/L,pH=7,沉降时间30 min,快速、慢速搅拌转速分别为130、55 r/min,快速、慢速搅拌分别为时间2.5、15 min,此条件下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9.52%。结合ζ电位的分析,初步推断其絮凝机制包括电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卷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铁锌-壳聚糖复合絮凝剂 絮凝性能 脱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