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俗语中的对偶 被引量:2
1
作者 陆美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4期31-33,共3页
俗语也叫俗话,是一种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的通俗而简炼的语句。它具有群众性,口语性、通俗性等特点,类型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的成语等。俗语之所以生动活泼、深受欢迎,除了自身的特点外,还因为俗语往往采用双关、比喻、... 俗语也叫俗话,是一种广泛流传的结构相对的通俗而简炼的语句。它具有群众性,口语性、通俗性等特点,类型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的成语等。俗语之所以生动活泼、深受欢迎,除了自身的特点外,还因为俗语往往采用双关、比喻、对偶、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俗语有很多对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语 对偶 顶针 叠音 同字 介词 修辞方法 谓语 基本式 江阴
下载PDF
“著”的介词用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陆美善 《百色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8-61,共4页
有的介词是由动词发展变化来的,“著”(zhǘ)也是这样,是一个兼类词。在先秦两汉,“著”主要用作动词,同时亦兼作名词,形容词。《说文解字》没有收录“著”字,只收了“著”的同源宇“箸”(zhǜ),“箸,饭危(?)(q)也。从竹,者声。”①但... 有的介词是由动词发展变化来的,“著”(zhǘ)也是这样,是一个兼类词。在先秦两汉,“著”主要用作动词,同时亦兼作名词,形容词。《说文解字》没有收录“著”字,只收了“著”的同源宇“箸”(zhǜ),“箸,饭危(?)(q)也。从竹,者声。”①但这一义项跟“著”的词汇意义、语法作用毫无共同之处。《经籍(?)诂》解释“著”时只用了一句话:“著即宁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缪公学著人’。《索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作用 兼类词 秦始皇本纪 先秦两汉 方位短语 索隐 介宾 名词词组 词汇意义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近体诗平仄的四步教学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陆美善 《百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7-60,共4页
近体诗平仄是《古代汉语·音韵章》“诗律”一节的教学难点 ,但高等学校历来的古代汉语教材对近体诗平仄格式例子的编写多数采用“方块结构”的形式 ,学生感到犹如天书。近体诗平仄四步教学法通过四个教学步骤 ,理论联系实际 ,向学... 近体诗平仄是《古代汉语·音韵章》“诗律”一节的教学难点 ,但高等学校历来的古代汉语教材对近体诗平仄格式例子的编写多数采用“方块结构”的形式 ,学生感到犹如天书。近体诗平仄四步教学法通过四个教学步骤 ,理论联系实际 ,向学生显示了推导平仄格式的全部过程 ,使学生对近体诗平仄的理论不仅能知其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 平仄 近体诗 律句 律联
下载PDF
浅谈“自V” 被引量:1
4
作者 陆美善 《百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自V”是古代汉语一种常见的结构 ,“自”是兼类词 ,“V”是动词 ,“自”与“V”之间的关系随着“自”的词性变化而变化。当“自”是指示自身的代词时 ,“自”与“V”的关系比较复杂 ,常见的有主谓结构“自V”和动宾结构的“自V”两种... “自V”是古代汉语一种常见的结构 ,“自”是兼类词 ,“V”是动词 ,“自”与“V”之间的关系随着“自”的词性变化而变化。当“自”是指示自身的代词时 ,“自”与“V”的关系比较复杂 ,常见的有主谓结构“自V”和动宾结构的“自V”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V" 主谓结构 动宾结构 宾语前置
下载PDF
古汉语“见V”结构的修辞色彩
5
作者 陆美善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8年第1期31-32,共2页
在古代汉语中,“见V”这种结构形式大抵可以表示两种语义: “见”相当介词“被”,“见V”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见”与“被”同义对举,“见疑”:被怀疑,表示被动。... 在古代汉语中,“见V”这种结构形式大抵可以表示两种语义: “见”相当介词“被”,“见V”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见”与“被”同义对举,“见疑”:被怀疑,表示被动。这种“见V”结构的后面可以用“于”引出主动者。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周·庄周《庄子·秋水》)“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耻笑。用“于”引出主动者“大方之家”,“见笑”的被动语义更明显。 其次,“见”具有称代作用。在文言文中,具有称代作用的“见”与动词组成“见V”结构,经常在人物的对话和来往的书信中运用。“见”主要指代第一人称,偶尔也指代第二或第三人称。“见V”的语义含蓄,感情丰富,体现一定的修辞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色彩 “大方之家” 古汉语 称代作用 《搜神后记》 吴王 见疑 “于” 太子 主动者
下载PDF
怎样识别入声──再谈近体诗平仄的教学
6
作者 陆美善 《百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6-49,共4页
古代汉语入声在一些方言中保存下来,其中以粤方言保存得较为完善。此外,壮语的塞声韵、英语的不完全爆破、日语的促音等语音现象的发音跟古代汉语入声韵的发音原理相同,这些为我们学习和识别入声提供了条件和方便。入声作为调类在现... 古代汉语入声在一些方言中保存下来,其中以粤方言保存得较为完善。此外,壮语的塞声韵、英语的不完全爆破、日语的促音等语音现象的发音跟古代汉语入声韵的发音原理相同,这些为我们学习和识别入声提供了条件和方便。入声作为调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中早已消失,但作为记录古代汉语入声音节的文字却一个不少地流传至今,入声字是识别入声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 入声韵 塞声韵 不完全爆破 促音入声字
下载PDF
浅谈古汉语“见V”结构的修辞功能
7
作者 陆美善 《百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81-82,共2页
作者认为古汉语“见V”结构不仅表示被动语义,而且具有称代作用,其语义较为含蓄。文章从后者的角度,阐析了古代汉语“见V”结构的修辞功能。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见V”结构 修辞功能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