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陆进明 何合胜 +1 位作者 黄东平 汪兴洪 《中华全科医学》 2003年第3期182-183,共2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As2 O3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初治患者 2 4例 ,继以DA或HA方案巩固强化治疗。结果  2 4例患者完全缓解率 (CR) 83.3%。 2 0例随访患者均成活 ,最长 ...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As2 O3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三氧化二砷治疗APL初治患者 2 4例 ,继以DA或HA方案巩固强化治疗。结果  2 4例患者完全缓解率 (CR) 83.3%。 2 0例随访患者均成活 ,最长 5年。中枢神经白血病 (CNSL)发生 9例 (37.5 %)。结论 砷剂用于APL初治患者 ,具有CR率高 ,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轻 ,且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T)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 ,是治疗APL较理想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初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B细胞活化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陆进明 李志 +2 位作者 陈兰芳 宣丹 徐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活化子(B cell activativ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family,BAFF)在R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9例正常人血清中BAFF的表达,并测定两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活化子(B cell activativ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family,BAFF)在R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9例正常人血清中BAFF的表达,并测定两组临床指标:类风湿因子(RF)、丙种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晨僵时间(Ms,以min为单位)、关节肿胀数目(Number,不分关节大小、部位)。比较两组血清BAFF水平差异;在RA组中:将BAFF分别与以上临床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血清BAFF水平(0.82±0.10)ng/ml,显著高于正常组(0.33±0.07)ng/ml,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BAFF与RF成相关性(r=0.38,P=0.39)、BAFF与Ms无相关性(r=0.46,P=0.43)、BAFF与Number无相关(r=0.47,P=0.42),BAFF与CRP无相关性(r=(0.25,P=0.63)、BAFF与ESR无相关性(r=(0.09,P=0.86)。结论①BAFF在RA组升高;②BAFF水平还不能作为临床评价RA活动与否的指标,但BAFF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B淋巴细胞活化子
下载PDF
19例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陆进明 何合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属组织细胞病,是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综合征,病理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系列的噬血细胞系统性增生.临床表现有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腺样病变及凝血系统、肝功能的异常.我院...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属组织细胞病,是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综合征,病理特点为单核巨噬细胞系列的噬血细胞系统性增生.临床表现有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腺样病变及凝血系统、肝功能的异常.我院自1995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资料较完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9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表现 骨髓细胞学检查 病因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参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2 位作者 李雪琴 陆进明 徐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6-1490,共5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经Wnt/β联蛋白(β-catenin)通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ADS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NA干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经Wnt/β联蛋白(β-catenin)通路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ADSC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NA干扰、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分析HBZY-1细胞增殖能力、Wn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ADSC条件培养基作用下,HBZY-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物1(DKK1)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系膜细胞的β-catenin和Bcl-2蛋白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ADSC中DKK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ZY-1细胞,利用小干涉RNA敲低ADSC的DKK1表达后,其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将干扰后的ADSC条件培养基作用于HBZY-1细胞,可重新增加HBZY-1细胞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DSC对HBZY-1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 系膜细胞 Wnt 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物1(DKK1)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风湿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任传永 徐亮 +3 位作者 宣丹 李志 盛君 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e)在判断风湿性疾病活动和转归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15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比较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Fe水平。各疾病组SFe水平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补体C3等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still病(AOSD)组(n=18)平均SFe水平为(1707±387)ng/mL,(143±100)ng/mL,n=20,P=0.000;类风湿关节炎(RA)组(n=42)平均SFe为(299±228)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n=30)平均SFe为(295±326)ng/m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0)。SLE活动指数(SLE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10分组(n=12)平均SFe为(338±225)ng/mL,显著高于SLEDAI积分≤10分组(n=18)平均SFe(158±123)ng/mL,t=2.534,P=0.042。相关分析表明,RA组SFe与CCP-Ab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31,P=0.004),与其它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SFe对诊断AOSD有重要意义,与AOSD及RA病情活动有关,当SLE高度活动时,其SFe水平也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33、白介素-3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粟深伟 陆进明 +2 位作者 盛君 李丹丹 李小燕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介素-33(IL-33)、白介素-35(IL-35)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其中RA活动组25例,RA缓解组25例)、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IL-33、IL-35水平,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初步探讨白介素-33(IL-33)、白介素-35(IL-35)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RA患者(其中RA活动组25例,RA缓解组25例)、2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IL-33、IL-35水平,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活动组患者血清IL-33水平(332.02±31.43)pg/ml显著高于RA缓解组(227.56±48.02)pg/ml及健康对照组(77.03±20.6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血清IL-35水平(236.14±32.20)ng/L显著低于RA缓解组(353.21±24.61)ng/L及健康对照组(349.60±28.4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IL-33与IL-35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73,P<0.05);血清IL-33水平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AS28评分、抗CCP抗体呈正相关(P<0.05);血清IL-35水平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DAS28评分、类风湿因子(RF)、抗CCP抗体呈负相关(P<0.05)。结论:RA活动组患者血清IL-33水平升高、IL-35水平减低,二者可能参与了RA发生发展,并可作为RA病情活动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 IL-33 IL-35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缓解后维持治疗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小心 王田玲 +5 位作者 余菲 邵体红 陈兰芳 毛桐俊 陆进明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97-802,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RA)缓解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RA缓解后的优选维持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整理经治疗达到缓解并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长期随访的11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RA)缓解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RA缓解后的优选维持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整理经治疗达到缓解并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长期随访的114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用的维持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甲氨喋呤+来氟米特(MTX+LEF)组、MTX组及LEF组,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同时间段内各组方案的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偏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在第6个月,MTX+LEF组、MTX组及LEF组复发率分别为3.51%、8.57%、15.7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2、18、24个月,LEF组复发率均高于MTX+LEF组及MTX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个月,MTX+LEF组、MTX组及LEF组复发率分别为34.78%、31.58%、81.82%。在各组方案维持治疗期间,MTX+LEF组、MTX组及LE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9%、5.56%、15.79%,MTX+LEF组明显高于MTX组及LEF组。结论:在RA缓解后维持治疗期间MTX组较LEF组复发率低,与MTX+LEF组效果相当;而MTX组较MTX+LEF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少;故MTX单独使用有可能成为缓解后病情长期稳定的RA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维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缓解 复发 治疗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IL-18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曲矗 陆进明 +4 位作者 盛君 宣丹 李志 毛桐俊 徐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L-12、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SLE活动组、缓解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IL-12 mRNA和IL-18 mRNA的表达。结果SLE...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IL-12、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以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测定SLE活动组、缓解组和对照组血清IL-12、IL-18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IL-12 mRNA和IL-18 mRNA的表达。结果SLE活动组IL-18 mRNA、IL-18的表达较SLE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8水平与IL-12水平呈负相关(r=-0.406,P=0.019)。SLE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与IL-12、IL-12 mRNA呈负相关(r=-0.617,P<0.05;r=-0.512,P<0.05),与IL-18、IL-18 mRNA呈正相关性(r=0.817,P<0.05;r=0.806,P<0.01)。结论SLE活动组患者中存在IL-18异常高表达和IL-12异常低表达,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在SLE发病和发展中可能起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8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 张梦莹 +4 位作者 徐亮 陆进明 陈兰芳 毛桐俊 宣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其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不同时间以不同药物浓度分别加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进行干预。以MTT法检测药物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两种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半数抑制浓度分别及联合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48h,以RT-PCR的方法比较3组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地塞米松、环磷酰胺均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UVECs的增殖,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IC50分别为0.74、1.87mg/mL。地塞米松与环磷酰胺分别及联合孵育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作用组显著低于单个药物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MCP-1mRNA表达,从而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并可能为临床治疗血管炎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细胞间黏附分子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下载PD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炎中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桐俊 许国飞 +5 位作者 盛君 李志 宣丹 张军 陆进明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68-573,共6页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 目的: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探索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41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抗CC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20.6%(29/141)。其中,在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26.7%(20/75),非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为13.6%(9/66),两者间比较相近(P=0.056),但是SLE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16 RU/mL(5~1600 RU/mL)高于非关节炎组的12 RU/mL(4~51 RU/mL)(P=0.004)。抗CCP抗体阳性SLE患者中关节炎组抗CCP抗体中位水平为304.5 RU/mL(28~1600 RU/mL),也明显高于非关节炎组的30.0 RU/mL(28~51 RU/mL)(P=0.001)。在75例SLE有关节炎表现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侵蚀性关节炎,其中5例检测出高滴度抗CCP抗体[459 RU/mL(76~605 RU/mL)]。结论:在SLE中,20.6%的患者体内存在抗CCP抗体,对于有关节炎表现的SLE患者伴有高滴度的抗CCP抗体,可能会发生侵蚀性关节炎,抗CCP抗体对判断SLE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82例成人斯蒂尔病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桐俊 许国飞 +1 位作者 李志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高热98.78%,皮疹95.12%,关节痛和(或)关节炎82.93%,咽痛78...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A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药物治疗方法、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高热98.78%,皮疹95.12%,关节痛和(或)关节炎82.93%,咽痛78.05%,淋巴结肿大41.06%,脾脏肿大36.59%;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增多78.05%,C反应蛋白升高98.78%,红细胞沉降率增快97.56%,血清铁蛋白升高97.56%,乳酸脱氢酶升高86.21%,纤维蛋白原升高76.79%,D-二聚体升高80.36%,肝功能异常40.24%。98.78%应用糖皮质激素,89.02%患者联合应用了免疫抑制剂;血清铁蛋白≥2 000 ng/ml组复发率高达71.43%。结论:AOSD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和炎症指标升高,排除感染和肿瘤后应考虑AOSD,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大多数患者能在4周内达到病情缓解,但维持阶段病情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临床特点 治疗 转归
下载PDF
自身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进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海婷 徐亮 +4 位作者 陆进明 李志 盛君 宣丹 毛桐俊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1期1812-1816,共5页
目的探讨抗突变瓜氨酸化波状蛋白(MCV)抗体、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hFibA)、抗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UA)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预测价值,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UA患者随访8个... 目的探讨抗突变瓜氨酸化波状蛋白(MCV)抗体、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AhFibA)、抗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抗体在未分化关节炎(UA)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预测价值,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UA患者随访8个月,记录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压痛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MCV抗体、AhFibA、抗BIP抗体。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抗MCV抗体;AhFibA;抗BI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 8个月后,28例(45.0%)UA患者进展为RA,34例(54.8%)为非RA患者,进展为RA的UA患者初诊时较非RA患者晨僵持续时间长、关节对称受累多见、抗CCP抗体滴度高。抗MCV抗体在UA向RA进展中有预测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643和0.824。AhFibA在UA向RA进展中无预测价值,其AUC为0.522。抗BIP抗体在UA向RA进展中有预测价值,其AUC为0.85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339和0.720。抗MCV抗体与肿胀、压痛关节数(r=0.488,P=0.000)、抗CCP抗体相关(r=0.509,P=0.006)。AhFibA与抗CCP抗体相关(r=0.402,P=0.034)。抗BIP抗体与CRP相关(r=0.371,P=0.026)。结论抗MCV抗体、抗BIP抗体滴度升高对于UA向RA进展具有预测价值,AhFibA可能无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MCV抗体 抗人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抗体 抗BIP抗体 未分化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丹丹 陆进明 徐亮 《安徽医学》 2012年第5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激素用量分为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结果①中等剂量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的缓解,ESR、CR...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其按激素用量分为中等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结果①中等剂量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的缓解,ESR、CRP及DAS28评分的减低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②尚不能认为3组患者的RF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P>0.05);③3组患者达到ACR20标准的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剂量组达到ACR70标准的比率高于其他组(P<0.05);④中等剂量组患者体质量增加比率高于其他组,出现胃肠道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其他组(P均<0.05);⑤3组患者出现血压、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①短期应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②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丹丹 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60余年历史,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风湿病学家对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改善病情、抑制骨关节破坏的作用。本文就糖...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已有60余年历史,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大,风湿病学家对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不同的争议。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实,糖皮质激素具有改善病情、抑制骨关节破坏的作用。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下载PDF
92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短期生存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盛君 陆进明 +2 位作者 宣丹 强孚勇 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短期生存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101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9例失访,随访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影响短... 目的:探索影响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短期生存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7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治疗101例PM/DM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9例失访,随访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析影响短期生存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男29例,女63例,其中PM41例,DM51例,死亡15例,其中PM4例,DM11例。死亡组患者年龄(59.1±10.6)岁高于非死亡组(44.3±12.9)岁,中位数病程[9(3~123)]月明显短于非死亡组[-46(4~174)]月,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1.9±4.3)g/L]低于非死亡组[(37.4±6.1)g/L],死亡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46.1±32.6)mm/h]高于非死亡组(30.6±24.9)mm/h],C反应蛋白(CRP)水平[(32.5±25.4)mg/L]高于非死亡组[(18.0±1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5和0.026)。死亡组间质性肺病(ILD)发生率(11/15,73.33% vs 29/77,37.66%)、心脏损害发生率(9/15,60.00%VS24/77,31.17%)及肺部感染发生率(10/15,66.67% vs 524/77,31.170)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PM/DM患者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7%、82.3%、59.5O,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χ2=14.128,P〈0.001,RR为1.102,95%CI(1.048~1.160)]、合并ILD[χ2=4.642,P=0.031,RR为0.284,950CI(0.090~0.893)]、低ALB血症[χ2=7.543,P=0.006,RR为0.890,95%CI(0.819~0.967)]、心脏损害[χ2=4.980,P=0.026,RR为0.306,95%CI(0.108~0.866)]及合并肺部感染[χ2=5.451,P=0.020,RR为0.277,950CI为(0.095~0.140)]均是影响其预后危险因素。结论:PM/DM死亡组患者年龄大、病程短,血清ALB水平偏低,ILD、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其中年龄、低ALB血症、合并ILD、心脏损害及肺部感染是影响PM/DM患者短期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近期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宣丹 李志 +3 位作者 毛桐俊 盛君 徐亮 陆进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necros is factor-α 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rh TNFR:Fc)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随访半年的结果。方法:12例AS患...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tumornecros is factor-α receptorⅡ:IgG Fc fusion protein,rh TNFR:Fc)治疗1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随访半年的结果。方法:12例AS患者,男10例,女2例,rhTNFR:Fc每周2次皮下注射,每次25mg,连用3个月后停用观察。主要评价指标:晨僵持续时间,腰背痛和外周关节痛变化,治疗后第1、3、9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枕-墙距、指-地距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外周关节痛和腰背痛等症状显著改善,ESR由(54.41±28.21)mm/h降至(19.0±16.0)mm/h(P=0.00017)、CRP由(70.40±100.57)mg/L降至(5.29±5.62)mg/L(P=0.04),治疗3月后ESR和CRP完全降至正常。指-地距和枕-墙距在1、3和9月较基线亦有明显改善。治疗期间除1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停止治疗后随访6个月,复发3例,其中2例于停药后1个月复发,另1例停药后3个月复发。结论:rhTNFR:Fc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联用3个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起效快,安全性好,本组病例3/12例于停药后复发,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曲矗 陆进明 +1 位作者 徐亮 李志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IL-17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20例SLE患者,20例非SLE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IL-17水平。结果20例SLE组与20例非SLE组比较血清IL-17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IL-17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20例SLE患者,20例非SLE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IL-17水平。结果20例SLE组与20例非SLE组比较血清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组血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192.26±121.72)pg/mlvs(78.05±18.80)pg/ml,P<0.01];10例SLE活动期与10例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SLE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ESR,C3,C4,IgG,抗ds-DNA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718,P<0.05)。结论IL-17在SLE发病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17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宣丹 盛君 +3 位作者 李志 毛桐俊 徐亮 陆进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认识、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间住院的PM和DM患者共32例,对其年龄、住院时间、肌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 目的:对比分析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认识、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间住院的PM和DM患者共32例,对其年龄、住院时间、肌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股四头肌MRI、肺高分辩率CT(HR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和PM组患者在年龄、肱二头肌力、股四头肌力、住院时间、ESR、CRP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K水平PM组(3032±2973)U/L显著高于DM组(390±94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DM和PM患者颈肌受累、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间质性肺炎(IL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M组患者(P=0.021),且MRI上水肿信号的改变比PM患者明显。PM组对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优于DM组(P=0.013)。4例死亡均为DM患者,3例死于间质性肺炎合并感染后呼吸衰竭,1例死于横纹肌溶解综合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DM患者CPK水平不及PM患者高,但并发ILD较多,预后较PM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蛋白S、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汤荣华 方芳 +1 位作者 苏贵平 陆进明 《血栓与止血学》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蛋白S(PS)、和D-二聚体(D-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2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pP,凝固法检测PS,免疫比浊法检测D-D,并分析29例活动期患...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体蛋白(TpP)、蛋白S(PS)、和D-二聚体(D-D)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25名健康体检者血浆TpP,凝固法检测PS,免疫比浊法检测D-D,并分析29例活动期患者和17例稳定期患者三项指标的变化关系。结果SLE患者TpP为8.36±6.01μg/ml,D-D 为1.65±0.74μg/ml,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TpP(2.05±0.48μg/ml)和D-D(0.39±0.16μg/ml)(P<0.05);而PS为36.0±17.8%。显著低于对上组的92.0±21.9%,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治疗前活动期TpP(8.36±6.01μg/ml) 与稳定期TpP(3.01±2.4μg/ml)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资料显示,TpP、PS和D-D可能与SLE的发病相关,并对监测SLE疾病活动性,高凝,纤溶状态以及疾病的进程和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前体蛋白 蛋白S D二聚体
下载PDF
唾液腺核素动态成像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 宣丹 +2 位作者 陆进明 徐亮 程光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观察唾液腺核素动态成像在干燥综合征中的成像特点,探讨其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行唾液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检测。首先对患者组腮腺和颌下腺成像阳性率进行比较。其次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唾液腺核素动态成像在干燥综合征中的成像特点,探讨其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行唾液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检测。首先对患者组腮腺和颌下腺成像阳性率进行比较。其次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腮腺、颌下腺核素摄取速率和排泄速率的差异。结果:①干燥综合征患者组中腮腺和颌下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患者组腮腺和颌下腺的核素摄取速率和排泄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唾液腺核素扫描动态成像为干燥综合征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动态成像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