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维坦》陆道夫主译本的“互文性”疏解
1
作者 姚晓菁 周小雅 陆道夫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9-81,共3页
文章以陆道夫主译霍布斯哲学经典《利维坦》(2019)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翻译视角对陆译本中的互文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陆译本中内、外互文性的翻译及其效果。研究表明:陆译本中的内、外互文性强化了译本的解释空间和表现张力,增... 文章以陆道夫主译霍布斯哲学经典《利维坦》(2019)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翻译视角对陆译本中的互文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陆译本中内、外互文性的翻译及其效果。研究表明:陆译本中的内、外互文性强化了译本的解释空间和表现张力,增强了译文的逻辑性、艺术性和开放性。《利维坦》陆译本的互文性翻译研究,有望为今后西方政治类经典的重译和复译带来新的某种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维坦》 陆译本 互文性翻译 内互文性 外互文性
下载PDF
《利维坦》汉译本逻辑修辞的编码与解码——以黎思复、陆道夫两个译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陆道夫 王影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5-42,共8页
通过拆解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学经典《利维坦》中的逻辑修辞结构,借助于文化传播学“编码解码”理论,本文重点对比分析黎思复译本、陆道夫译本在主导、协商、对抗三种解码方式上的差异及其缘由,试图为经典的重译、复译提供新的翻译... 通过拆解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学经典《利维坦》中的逻辑修辞结构,借助于文化传播学“编码解码”理论,本文重点对比分析黎思复译本、陆道夫译本在主导、协商、对抗三种解码方式上的差异及其缘由,试图为经典的重译、复译提供新的翻译策略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黎译以主导-霸权式解码为主,陆译则侧重于主导式解码、协商式解码两种方式。译者不同的解码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译文传播效果和读者体验,多种解码方式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给以后的经典著作英译带来新的启发和尝试,而且还会让目标语读者有更多更愉悦的版本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霍布斯 斯图亚特·霍尔 编码与解码 《利维坦》 逻辑修辞 译本比较
下载PDF
戴瑞克·德科柯夫媒介文化观述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2-26,共5页
众所周知,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自身的形态,而且还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本身。与此相应的电子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样式,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 众所周知,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自身的形态,而且还改变了生存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本身。与此相应的电子媒介文化则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样式,它构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塑造了我们关于自己和他者的观念,并以此而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观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作为加拿大已故著名思想家麦克卢汉和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学术传人,戴瑞克·德科柯夫充分利用自己驾轻就熟的多学科资源,通过跨学科的比较研究和科学的实地调查实验,对以电视、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虚拟现实和赛伯空间等为载体的电子媒介文化做了富有启迪性和创新性的考察,从而使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得以进一步的充实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瑞克 电子媒介 文化 心智 传播
下载PDF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七大关系之摭议
4
作者 周小雅 陆道夫 《中国图书评论》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长期以来,汉英两种语言因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而呈现出表达习惯上的七大关系。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由来已久,其准确性、流畅性关乎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立。在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中,如何有... 长期以来,汉英两种语言因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而呈现出表达习惯上的七大关系。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由来已久,其准确性、流畅性关乎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国家形象的建立。在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氛围中,如何有效处理好这些对比关系,并把它们运用到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实践中,就显得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七大对比关系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浅谈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 被引量:6
5
作者 陆道夫 胡疆锋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由成立于1964年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衍生而来的伯明翰学派在过去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研究中取得了卓然不凡的成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颇具特色,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学术渊源,主要体现在它的跨学科学术传统、文学艺术批评传统... 由成立于1964年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衍生而来的伯明翰学派在过去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化研究中取得了卓然不凡的成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颇具特色,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学术渊源,主要体现在它的跨学科学术传统、文学艺术批评传统、大众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亚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媒介文化研究的学术传统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文化研究 学术传统 大众文化 亚文化
下载PDF
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 被引量:70
6
作者 陆道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7,154,共8页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 ,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 ,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 作为一种文化模式 ,狂欢节至今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众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通俗期刊、电视搞笑肥皂剧、摇滚音乐等等之中都不难发现这种文化的影子。巴赫金狂欢理论的精髓就在于其狂欢精神的体现 ,亦即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平等性和颠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节 狂欢理论 大众文化 摔跤比赛
下载PDF
试论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本理论 被引量:16
7
作者 陆道夫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9-87,共9页
媒介文本理论是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核心元素之一。菲斯克一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将媒介文本视为一个意义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借用了艾柯的"开放式/封闭式"文本观和罗兰.巴特的"作者式/读者式"文... 媒介文本理论是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核心元素之一。菲斯克一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将媒介文本视为一个意义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借用了艾柯的"开放式/封闭式"文本观和罗兰.巴特的"作者式/读者式"文本理论,进一步将媒介文本界定为一种"大众的生产者式文本"。菲斯克强调媒介文本的多义性、开放性、互文性以及媒介受众在媒介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对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构和"生产者文本"备加推崇,视其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和电视媒介文本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本 生产式文本 多义性 互文性 受众
下载PDF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8
作者 陆道夫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他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他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他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分析和解读而得出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他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方法和文本理论,建... 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他在欧洲许多理论大家的理论资源基础上,根据他自己对大众文化的迷恋、参与和体验,以及他对诸多大众文化文本的提炼、分析和解读而得出的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理论。他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方法和文本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大众文化文本,并分析了大众文本阅读的愉悦和快乐;他借用布迪厄“趣味差异”的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考察了不同于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大众审美趣味和快感、狂欢的审美体验;他在斯图尔特·霍的编码/解码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电视文化理论和受众意义再生产的主张;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则为他的“文化抵抗”说提供了直接的理论灵感和理论资源。在为数不多的有关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菲斯克 大众文化 理论研究 述评 大众文本 文化理论 美国
下载PDF
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特质论 被引量:24
9
作者 陆道夫 《学术论坛》 200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一代新风,对当代西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式。虽然伯明翰学派成员繁多,理论庞杂,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但其研究目标和... 上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伯明翰学派开创了文化研究的一代新风,对当代西方学术界乃至整个人文学科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式。虽然伯明翰学派成员繁多,理论庞杂,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但其研究目标和理论旨趣却是基本一致的。他们关注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批判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压迫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积极建构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批判性的大众文化消费群体,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文化研究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文化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大众传媒
下载PDF
英美两国文化研究论争焦点评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道夫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化研究的论争和探讨源自于 2 0世纪 6 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40多年来 ,英美学术界一直围绕着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文化霸权、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文化资本等热点问题展开拉锯式的争论。有些争论已经澄... 文化研究的论争和探讨源自于 2 0世纪 6 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40多年来 ,英美学术界一直围绕着文化和社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文化霸权、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文化资本等热点问题展开拉锯式的争论。有些争论已经澄清 ,有些仍为悬案。但毋容置疑的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下载PDF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8-11,共4页
霸权概念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 霸权概念主要是指统治阶级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和领导。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权 意识形态 社会 大众文化 文化
下载PDF
互文性的电视和主体性的观众——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理论研究之二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道夫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约翰·菲斯克是当今西方有影响的传媒学者和大众文化理论家 ,他深受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传统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 ,同时又能广泛吸收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 ,开创了电视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观众如何解读电视 ,观众在... 约翰·菲斯克是当今西方有影响的传媒学者和大众文化理论家 ,他深受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传统和法国结构主义的影响 ,同时又能广泛吸收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各种理论 ,开创了电视研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观众如何解读电视 ,观众在解读过程中怎样创造意义、快感和社会身份 ,观众的角色和价值何在 ,这些都是菲斯克电视理论的旨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菲斯克 电视文化理论 大众文化 电视观众
下载PDF
英国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探微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6-40,共5页
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之一,它奠定了早期伯明翰学派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通过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民族志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学派成员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亚文化”的建构过程、亚文化群体与母体文... 亚文化研究是伯明翰学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之一,它奠定了早期伯明翰学派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通过运用社会学、人类学中的民族志学、符号学和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学派成员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亚文化”的建构过程、亚文化群体与母体文化的关系、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亚文化之间进行“对抗”与“收编”的历史过程。保罗·威利斯、迪克·赫伯狄格和安吉娜·麦克萝碧等人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伯明翰学派早期亚文化研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亚文化 青少年亚文化 主流文化 抵抗
下载PDF
多伦多传播学派媒介文化理论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道夫 《学术论坛》 2004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大众传播媒介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使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质。特别是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发展 ,不仅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 ,而且还改变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使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重组和整合。以哈罗... 大众传播媒介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使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质。特别是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发展 ,不仅大大拓展了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 ,而且还改变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 ,使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以重组和整合。以哈罗德·英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和戴瑞克·德科柯夫三人为代表的多伦多传播学派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大胆睿智而最有原创性地考察媒介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研究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发展对文化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伦多学派 媒介 传播 文化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士论文选题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4-98,共5页
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是教育部检查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而选题的恰当与否往往又与论文作者平时的问题意识、思维训练、学科知识积累等密切相关。实践证明,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对有意义... 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写作是教育部检查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写作的成败,而选题的恰当与否往往又与论文作者平时的问题意识、思维训练、学科知识积累等密切相关。实践证明,问题意识和思维训练对有意义的课题选择和有价值的论文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问题意识 批判思维 发散思维
下载PDF
电视观众:意义和快感的生产者——试论约翰·菲斯克两种经济的电视文化理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1-66,共6页
约翰·菲斯克的电视研究主要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完成的 ,以《解读电视》和《电视文化》两本著作以及散见于各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为代表成果。菲斯克在自己的电视研究中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去研究电视文本、电视观众以及电视文化在意识... 约翰·菲斯克的电视研究主要是在上世纪 80年代完成的 ,以《解读电视》和《电视文化》两本著作以及散见于各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为代表成果。菲斯克在自己的电视研究中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去研究电视文本、电视观众以及电视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霸权建构关系 ,在他眼里 ,符号学是揭示接受者接受信息认识途径的有效方法 ,而符号学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 ,特别是其对“意义”的基本认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决定了他的电视研究对接收者 (也即观众 )的角色予以特别的关注。菲斯克通过对电视的两种经济流程的分析 ,发掘了电视观众创造意义和快感的价值 ,彰显了大众文化潜在的进步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 电视观众 意义 金融经济 文化经济
下载PDF
视觉文化中受众的“凝视”快感与文化表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道夫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毋庸置疑,受众是视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作为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信息接受者单一角色,而是作... 毋庸置疑,受众是视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随着当今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新媒介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扩展,受众不再作为过去传统的那种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的信息接受者单一角色,而是作为积极的、能动的和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受众在媒介文本的"看"与"被看"之间获得了"凝视"快感和身份认同,凸显了"凝视"的文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 凝视 快感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析约翰·菲斯克的两种经济电视理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约翰·菲斯克的电视研究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以《解读电视》和《电视文化》两本著作以及散见于各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为代表成果。菲斯克在自己的电视研究中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电视文本、电视观众以及电视文化在意识形态... 约翰·菲斯克的电视研究主要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的,以《解读电视》和《电视文化》两本著作以及散见于各学术杂志上的论文为代表成果。菲斯克在自己的电视研究中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研究电视文本、电视观众以及电视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霸权建构关系。菲斯克非常推崇符号学方法,因为符号学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特别是其对“意义”的基本认识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决定了他的电视研究对接收者(也即观众)的角色予以特别的关注。菲斯克通过对电视的双重经济流程的分析,发掘出电视观众创造意义和快感的价值之所在,彰显了大众文化潜在的进步力量,较好地解释了电视话语和人们对电视话语日常体验之间的复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菲斯克 电视理论 金融经济 文化经济
下载PDF
作为一种生命力的“气”——浅谈《文心雕龙》“气”之范畴的文本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道夫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20-23,共4页
最初作为哲学概念的“气”字,自从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后,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艺术的批评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刘勰博大精深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气”字被频繁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文本意义,以致于后人对它... 最初作为哲学概念的“气”字,自从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后,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艺术的批评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刘勰博大精深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气”字被频繁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文本意义,以致于后人对它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说。因此,如何根据刘勰本人的理论主张,从《文心雕龙》自身的理论体系出发来读解“气”字的意义就显得不可或缺。就刘勰的创作和鉴赏批评论的主张来看,“气”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绵延不断、循环往复的“气脉”式的连贯关系,仿佛如同人的生命线。所以,以“生命力”来解释“气”字或许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气” 文本意义 中国 古代文论 刘勰
下载PDF
菲斯克媒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道夫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强调受众主体决定意义的产生,推崇受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反抗性,弘扬大众媒介文化的"进步性"和大众的生产力,挖掘媒介文本的开放性、多义性和互文性,肯定媒介体验的狂欢、快感和抵制... 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强调受众主体决定意义的产生,推崇受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反抗性,弘扬大众媒介文化的"进步性"和大众的生产力,挖掘媒介文本的开放性、多义性和互文性,肯定媒介体验的狂欢、快感和抵制。菲斯克的媒介文化研究偏重于媒介文本和媒介受众两大模块的研究,忽视了对媒介机构和产业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大多是以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叙事学为主的阐释性的定性研究。对菲斯克媒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反思,有助于审视我们当下的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介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大众文化 受众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