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对ICR-170诱变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腺的影响
1
作者 蒋守富 潘彩娥 陆钦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溶液 p H对诱变剂 ICR- 170诱变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腺的影响程度。方法 用 5种 p H值 ( p H7.2 - 8.0 )的 ICR- 170溶液处理日本血吸虫尾蚴 3 0 min或 45 m in后 ,经皮肤接种小鼠观察雌虫诱变率和成虫回收率。结果 溶液 p ... 目的 探讨溶液 p H对诱变剂 ICR- 170诱变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腺的影响程度。方法 用 5种 p H值 ( p H7.2 - 8.0 )的 ICR- 170溶液处理日本血吸虫尾蚴 3 0 min或 45 m in后 ,经皮肤接种小鼠观察雌虫诱变率和成虫回收率。结果 溶液 p H值对 ICR- 170的诱变作用影响较大 ,诱变率随着溶液 p H值的上升而下降。10 μg/ m l45 m in组和 15 μg/ ml3 0 m in组在 p H7.2时的雌虫诱变率分别为 p H7.8时的 13倍和 6倍 ,当 p H>7.4时 ,2种浓度的 ICR- 170引起的诱变率基本接近。溶液p H值对于成虫回收率的影响程度远低于对诱变率的影响程度。结论 在诱变日本血吸虫雌虫生殖腺时 ,ICR- 170具有较强的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170 日本血吸虫 诱变 PH
下载PDF
吖啶诱变剂ICR-170对日本血吸虫雌虫卵巢、卵黄腺发育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钦淹 蒋守富 +3 位作者 张宝秀 潘彩娥 朱国行 符福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0-201,共2页
吖啶诱变剂ICR-170和血吸虫尾蚴温育(30.5℃)后,经皮感染小鼠,6wk解剖,检视成虫发育情况,发现10μg/ml30min组28条雌虫中,发生卵巢、卵黄腺全缺或畸变者24条,诱变率高达85.7%;雄虫未见明显影响;所有不育的畸变雌虫仍被雄... 吖啶诱变剂ICR-170和血吸虫尾蚴温育(30.5℃)后,经皮感染小鼠,6wk解剖,检视成虫发育情况,发现10μg/ml30min组28条雌虫中,发生卵巢、卵黄腺全缺或畸变者24条,诱变率高达85.7%;雄虫未见明显影响;所有不育的畸变雌虫仍被雄虫抱合,寄居在肠系膜静脉或肝门静脉内。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保护性免疫的诱导,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致弱虫体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诱变剂 ICR-170 日本血吸虫 卵巢 卵黄腺
下载PDF
肠系膜末梢血管阻塞对血吸虫寄居的影响
3
作者 陆钦淹 李冬馥 +1 位作者 韩瑾南 符福园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本文报道肠系膜末梢血管阻塞对成虫寄居的影响。24只实验兔经手术结扎或10%AgNO_3液处理肠系膜末梢血管造成远端栓塞,于2~14d后剖检,发现成虫已全部转移至未经处理的(未结扎)血管内重新寄居,对照兔则无变化。结果提示,产卵通道阻塞和... 本文报道肠系膜末梢血管阻塞对成虫寄居的影响。24只实验兔经手术结扎或10%AgNO_3液处理肠系膜末梢血管造成远端栓塞,于2~14d后剖检,发现成虫已全部转移至未经处理的(未结扎)血管内重新寄居,对照兔则无变化。结果提示,产卵通道阻塞和局部循环障碍可致成虫移位。慢性病人肠活检活卵率低的机制,可能与此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直肠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吖啶诱变剂ICR-170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效应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守富 潘彩娥 +1 位作者 马晓疆 陆钦淹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为了观察吖啶诱变无产卵能力的血吸虫是否能诱生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用 10 μg/m l吖啶诱变剂 I C R170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作免疫原,免疫 C57 B L/6 N 小鼠两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6、8、10 w k 用正... 为了观察吖啶诱变无产卵能力的血吸虫是否能诱生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用 10 μg/m l吖啶诱变剂 I C R170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作免疫原,免疫 C57 B L/6 N 小鼠两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6、8、10 w k 用正常尾蚴作攻击感染。结果免疫鼠成虫减少率为68.9% ,肝组织虫卵减少率为74.9% 。动态观察显示,初次免疫后6 w k 攻击感染的减虫率最高,减卵率高峰在6~8 w k。表明诱变剂 I C R170 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变异成虫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可诱导较高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诱变剂 ICR-170 日本血吸虫 免疫
下载PDF
尾蚴抗原间接荧光试验诊断禽类血吸虫皮炎
5
作者 陆钦淹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1980年第3期123-123,共1页
Cort 于1928年在美国首次描述了血吸虫皮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Oda 于1973年对日本农民的稻田皮炎作了回顾。最近发现某些农药以及有时从工厂排出的废水也会导致皮炎。血吸虫皮炎通常是根据疫水接触史和皮疹作出诊断的,但在稻田里一般... Cort 于1928年在美国首次描述了血吸虫皮炎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Oda 于1973年对日本农民的稻田皮炎作了回顾。最近发现某些农药以及有时从工厂排出的废水也会导致皮炎。血吸虫皮炎通常是根据疫水接触史和皮疹作出诊断的,但在稻田里一般很难找到禽类血吸虫尾蚴或媒介螺蛳,因此单凭临床发现难与由化学物质引致的皮炎相区别。本文作者介绍了禽类血吸虫皮炎的一种诊断方法:将毛毕吸虫 Trichobilharzia b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皮炎 抗原 禽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