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鲁番古墓纸明器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陆锡兴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5,共6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的十六国到唐代的墓葬内,发现很多纸明器,包括纸鞋、纸帽与纸棺等,这是现见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纸明器。阿斯塔那的纸明器与中原直接相关,显示出一致性。同时表现出地域特点,它绝大部分是一种实物的替代性用品,是环境恶... 吐鲁番阿斯塔那发现的十六国到唐代的墓葬内,发现很多纸明器,包括纸鞋、纸帽与纸棺等,这是现见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纸明器。阿斯塔那的纸明器与中原直接相关,显示出一致性。同时表现出地域特点,它绝大部分是一种实物的替代性用品,是环境恶劣、物质匮乏的无奈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明器 纸钱 纸扎 吐鲁番阿斯塔那
下载PDF
利用考古新发现,发展传统训诂学 被引量:5
2
作者 陆锡兴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训诂学 考古 利用 传统 西汉早期 实物资料 《五行》 训诂材料
下载PDF
宋体字产生及其在文字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陆锡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6-131,共6页
印刷体不是印刷术的自然产物。从唐宋以来,汉字印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用手写体刻板,手写体虽然方便书写,但是含有草书成分,随意性也比较大,难以取得字形的权威性地位。宋、元、明的有些书坊刻本,刻售的戏曲小说,为了节省工时,降低成... 印刷体不是印刷术的自然产物。从唐宋以来,汉字印刷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用手写体刻板,手写体虽然方便书写,但是含有草书成分,随意性也比较大,难以取得字形的权威性地位。宋、元、明的有些书坊刻本,刻售的戏曲小说,为了节省工时,降低成本,大量手写俗体。在典范楷书基础上,经过匠体的加工,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形成了宋体字。宋体字与手头书写字拉开距离,两者分道扬镳,形成了印刷、手写双轨平行的文字体制,这种二元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印刷宋体保持经典性,起到维持汉字的传承性的作用,而手写体方便灵活,以利日常使用,这是汉字发展史的一个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体字 硬体 软体 印刷术 文字史
下载PDF
像生花与簪花、供花 被引量:6
4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11年第4期89-98,88,共11页
作者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事物——古代的像生花,现在一般叫做假花,像生者,仿生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涉及到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习俗。像生花在古代的使用范围要比我们现代人想象丰富得多,不仅用于装点... 作者注意到了一个小小的事物——古代的像生花,现在一般叫做假花,像生者,仿生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涉及到古代社会方方面面的习俗。像生花在古代的使用范围要比我们现代人想象丰富得多,不仅用于装点居室,最多的是作为首饰,簪于发髻、簪于幞头巾子,数量多,品种多,个体大,而且无论贵贱,无论男女。这种习惯,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消失了。香花供奉是传自西域的佛教,直到现代依然保持这个传统,古风犹存。至于用像生花饰于林木,改变自然,出現反季节的"春景",耗费了宝贵的资源,暴露出统治者的荒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闻。像生花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在现代的考古发掘中不断地发现,远自汉唐,近至元明,历历在目。实物有软质的绢纸花,硬质的有木质涂金莲花,还有花、簪结合的金银花簪,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乱真,令人惊叹,不能不佩服先人的丰富情感、细腻的观察力,超强的创造力。像生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物,是一种精神内核与物质外壳的结晶。因为时间的推移,大量的像生花陨落了,湮没在尘土之中,留下的只是沧海之一粟。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考古发现来研究像生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借助文献材料。只有文献材料才能使得孤立的器物连贯起来,生动起来,当然缺乏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不过是一堆杂乱的记忆,是一些不可捉摸抽象概念。因此无论从考古角度,还是文献角度来研究事物,必须两手并举,这个原则不应为我们的专业所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植物 生活 美的追求 丝织品 大自然 制作 纸张 形态 山川 气候 礼仪 浪漫 金银 花朵 古代 工艺 仿生 逼真 宝石
下载PDF
“二简”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陆锡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二简”废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有它本身措施不当的原因。“二简”主要来自群众自发的简化字,它的先天的不足,造成了方案的混乱。在总体上,“二简”注意到汉字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社会性———作为民... “二简”废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形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也有它本身措施不当的原因。“二简”主要来自群众自发的简化字,它的先天的不足,造成了方案的混乱。在总体上,“二简”注意到汉字的工具性,没有认识到它的社会性———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二简”的废止,没有进一步扩大两岸的汉字的差异,有利于书同文。学术界开始打破禁区,对汉字的发展规律作了新的研究,对文字的性质类型有了新的认识,迎来了文字学的复兴和回归,开拓了当代的应用性研究、本体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等文字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简 俗字 社会性 文字学复兴
下载PDF
论汉代的环首刀 被引量:6
6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13年第4期72-82,71,共11页
《论汉代的环首刀》全面论述两汉环首刀专门论文。汉初环首刀承袭以前的规格,刀体短小,有两个用途:一是日常杂用,如裁剪布帛之类。一是佩刀,文吏作为书牍的加工工具,与笔相依,所谓刀笔吏的说法由此而来,武装人员也作为防身刀具。初汉以... 《论汉代的环首刀》全面论述两汉环首刀专门论文。汉初环首刀承袭以前的规格,刀体短小,有两个用途:一是日常杂用,如裁剪布帛之类。一是佩刀,文吏作为书牍的加工工具,与笔相依,所谓刀笔吏的说法由此而来,武装人员也作为防身刀具。初汉以来,环首刀形制得到全面的发展,重要性凸现。佩刀以示武备,本为卫体之刀,渐成威仪装饰,前有帶鈎,后有佩刀,赋予特别意义。考古出土众多的环首刀实物,金錯其身、美石镶嵌刀室,标志了佩带者显贵的地位。冶铁技术的提高,优良的制作工艺,刀体经过数十次反复锻打,优化了钢铁的物理性能,优良的钢铁逐步取代铜器。环首铁刀长度不断延伸,从10厘米短刀发展出100厘米以上的大铁刀,大大提高了它的实战价值,在西汉中后期登上战场。《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记载"刀□四千五百七十五"、"刀十五万六千一百三十五"以及"大刀百廿七"。西汉后期环首刀是军队装备的主战武器。东汉画像石中,描绘了战士持刀行进、挥刀格斗的情景,兵栏上显目位置上安放着大刀。汉代的环首刀演变出各种门类,除了原有短小的尺刀,又有二尺左右的尺八佩刀,以及五尺大刀。垂至髀部的拍髀短刀发展出横挂的大横刀、更有宜于握持的大把刀。它的用途越来多样化,自卫、警卫、礼仪不同用途的使用不同刀具。汉代的環首刀达到了一个辉煌阶段,开创了汉式标准作战刀具,具有区别其他民族战刀的明显特点,它的基本式样一直延续到唐代。作为战场利器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一直相沿不衰,维持近九百年的漫长历史阶段。环首刀在战场搏击发出异彩之时,在日杂和文具的功能渐渐为其他刀具替代,先后退出历史舞台。铁容易锈烂,铁环首刀能完整保存到现在数量有限,魏晋以来更加稀少,这是研究的不利因素,同时学术界有崇古的倾向,使人对汉代以来兵器研究浅尝则止。本文只是环首刀研究的一个初步尝试,希望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成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古代兵器 时代变迁 50年代 20世纪 年代研究 战场应用 两汉
下载PDF
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 被引量:5
7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96-100,95,共5页
陆锡兴《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是对明代大帽的帽顶作出的专门研究。大帽由帽身和帽顶两个部分构成,是当时的帝王服饰。明代帝王模仿元代贵族生活,大帽曳撒作闲适之服,终明之世,直至清初吴三桂依然保持这... 陆锡兴《明梁庄王墓帽顶之研究——兼论元明时代大帽和帽顶》,是对明代大帽的帽顶作出的专门研究。大帽由帽身和帽顶两个部分构成,是当时的帝王服饰。明代帝王模仿元代贵族生活,大帽曳撒作闲适之服,终明之世,直至清初吴三桂依然保持这个传统。以前大帽和帽顶在考古中很少发现,人们知之甚少。至今大帽仅发现一例,明初山东鲁荒王墓曾出土多件,发掘者显然不知道它的来头,没有正确称名。湖北梁壮王墓出土的金银珍宝器物数量仅次于万历帝定陵,为明代帝王陵墓的又一重大发现。梁庄王墓出土了六件金镶宝石和白玉的帽顶,造型、材料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制作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品类之全,蔚为大观。这次帽顶的发现,弥补了缺憾,给我们一个认识研究的机会。明代的大帽、帽顶向上继承元代制度,向下发展为清代主流的冠帽系列,它是一个过渡环节,梁壮王墓帽顶研究的意义,在于贯通元、明、清三代的大帽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帽 曳撒 清三代 万历帝 元明 冠帽 帝王陵墓 定陵 明初 不知道
下载PDF
宋代永初汉简的整理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陆锡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2-77,共6页
历史上多次发现汉代简牍,其中宋代宣和年间发现的比较重要。与现代的出土简牍一样,它不仅整理出释文,还摹刻简影,使汉简的文字的全貌存世。但是随着原简的失踪,石刻的简影也未得保留到后世,仅能在金石著作的目录中见到记载。同样,各本... 历史上多次发现汉代简牍,其中宋代宣和年间发现的比较重要。与现代的出土简牍一样,它不仅整理出释文,还摹刻简影,使汉简的文字的全貌存世。但是随着原简的失踪,石刻的简影也未得保留到后世,仅能在金石著作的目录中见到记载。同样,各本古籍记录的释文也不尽一致,它是来源和版本不同形成的。利用现有的材料,可从中发掘有关的各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发现 永初汉简 摹刻 释文 急急如律令
下载PDF
元明以来纸钱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08年第1期81-86,共6页
纸钱在六朝后期产生以来,到了唐宋时代达到了兴盛的时期,纸钱不仅具有泥质明钱的埋葬入墓,也可烧化,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纸钱由单纯的瘗钱转变为人间向地下世界和天上世界转移的财富。得到扩大使用范围的纸钱,应用与鬼神各种场... 纸钱在六朝后期产生以来,到了唐宋时代达到了兴盛的时期,纸钱不仅具有泥质明钱的埋葬入墓,也可烧化,这种形式上的创新,使得纸钱由单纯的瘗钱转变为人间向地下世界和天上世界转移的财富。得到扩大使用范围的纸钱,应用与鬼神各种场合,把虚无飘渺的冥间变成一个活脱的人间世俗社会,演化出一场场悲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时期 纸钱 唐宋时期 世俗社会 浪漫色彩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金钱交易
下载PDF
汉字数字之变迁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锡兴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早在商周时代,汉字已有一套完备的数字,作为记录数字的符号。它随着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而变化。在形体上逐步脱离古体,不过部分古文字的并书数字依然留存在今文字中,同时不断调整形体来保持数字之间的区别特征。为了严密数字传达的信息... 早在商周时代,汉字已有一套完备的数字,作为记录数字的符号。它随着古文字向今文字演变而变化。在形体上逐步脱离古体,不过部分古文字的并书数字依然留存在今文字中,同时不断调整形体来保持数字之间的区别特征。为了严密数字传达的信息,防止私改,汉字数字借用一般用字,最终完成一套多笔字的大写形式,与普通数字并行不悖,应用于不同场合。计算用数码字假借算筹直观形象构形,这套数码字至少使用了二千余年,因其隐秘性和便捷性一直在商业等经济领域流行。历史上早有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传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渗透,在20世纪上半叶阿拉伯数字部分取代汉字功能,在数学计算中使用,被称为阿拉伯数码字。近年来在有关部门推动下,阿拉伯数码字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数字 算筹 算码 数字大写 罗马数字 阿拉伯数码字
下载PDF
九叠篆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09年第1期143-148,134,共7页
中国的印章文字发生了多次变化,秦八体摹印汉六体缪印有明文记载,对玺印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宋金时期印章文字出现了重叠笔画.史称九叠篆。不过九叠篆的制度如何,名称的由来,其特征性的缠绕重叠的形体来源均尚多阙疑。
关键词 宋金时期 文字 特征性 印章 重叠 玺印
下载PDF
覆面和面具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5-225,共11页
所有文明民族都会给逝者的面部作礼仪性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覆盖死者的头部,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以前。考古发现早期社会的墓葬用蚌壳、贝壳,甚至石头当为覆盖物,也可能有其它物质的覆盖物,可能是不易保存而没有留下... 所有文明民族都会给逝者的面部作礼仪性处理,最简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覆盖死者的头部,这种风俗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以前。考古发现早期社会的墓葬用蚌壳、贝壳,甚至石头当为覆盖物,也可能有其它物质的覆盖物,可能是不易保存而没有留下来。中国是文明大国,葬丧礼仪自古流传,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有十分丰富的考古发现。从殷商到宋元(本文讨论到辽金为止)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中原腹地到西北方、北方,地域跨度数千里,这些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20世纪中叶发现集中在新疆,而且主要是纺织材料以及部分金属材料。20世纪下半叶考古大发现,湖北的马山战国墓、湖南的马王堆一号汉墓纺织材料、广东、河北、江苏等地的玉质材料,新疆地区以吐鲁番为中心的纺织材料等,内蒙古、辽宁辽金墓葬的金铜面罩。可以说五花八门,各有特点。这些考古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兴趣,半个多世纪的讨论,从纺织类覆面转移到玉覆面和金属面罩,新见迭出,有些是细化观点,有些是看法相左。主要矛盾在于西来文化与汉文化的影响程度,从西方文明介绍到中国以来,出现了凡是雷同就是西来的倾向,不适当地扩大了西方文明的力量,在吐鲁番的覆面眼罩和契丹面罩研究尤为突出。相反如何看待中华的覆面与面罩发展关系,金属面罩的各种用途关注的少了。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主,结合历史文献,全面地阐述了幎目、玉覆面、金属面具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发展脉络。它从中原到周边的变异,变异中的外来因素,希望还原其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面 中原腹地 西来 墓主 战国墓 汉墓 玉质 契丹人 葬俗 外来因素
下载PDF
论辞书评论在辞书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锡兴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55,102,共9页
辞书评论具有多种功能。那种侧重介绍的评论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既把辞书推向读者 ,又从读者方面给辞书编纂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评判优劣 ,从正反两面促使编纂质量更上一层楼。编纂人员的素质是辞书质量的关键 ,对滥竽充数者的批评能... 辞书评论具有多种功能。那种侧重介绍的评论是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既把辞书推向读者 ,又从读者方面给辞书编纂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评判优劣 ,从正反两面促使编纂质量更上一层楼。编纂人员的素质是辞书质量的关键 ,对滥竽充数者的批评能引起辞书界的警惕。对肆意的侵权行为 ,辞书评论对之彻底地揭露 ,充分地批判 ,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在进行司法程序的同时 ,这种专业性的权威评论的作用不可低估。辞书理论是从编纂实践中产生的 ,高明的评论善于沿着历史轨迹 ,或者通过同类辞书比较 ,发现规律 ,从而完善了辞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评论 辞书学 辞书编纂 辞书评论者 辞书编纂人员
下载PDF
宋代壁画墓与《白沙宋墓》——纪念《白沙宋墓》出版五十年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1951年到1952年修建白沙水库。考古工作者积极配合土方工程,抢救发掘库区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宿白先生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1954年发掘报告的正文大致完成。同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基建中出土文物展览会”展出... 1951年到1952年修建白沙水库。考古工作者积极配合土方工程,抢救发掘库区的古代遗址和墓葬。宿白先生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镇三座宋墓的发掘工作。1954年发掘报告的正文大致完成。同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全国基建中出土文物展览会”展出了白沙宋墓的壁画摹本。公开了这个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出版社 白沙镇 壁画墓 宋墓 纪念 宋代 发掘工作 发掘报告
下载PDF
古琴谱减字与其他民族文字的创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锡兴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古琴谱中的减字是一种非常规的字形,以减省为特征。它虽然无法在通行汉字中立足,却为周边民族提供了区别于汉字的汉字式文字。大部分日文片假名和朝鲜半岛的口诀略字直接取法减字单体,十分明显。契丹大、小字采用减字之法所创,而且契丹... 古琴谱中的减字是一种非常规的字形,以减省为特征。它虽然无法在通行汉字中立足,却为周边民族提供了区别于汉字的汉字式文字。大部分日文片假名和朝鲜半岛的口诀略字直接取法减字单体,十分明显。契丹大、小字采用减字之法所创,而且契丹小字采取方块式减字合体拼式,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拼成词汇。女真文字一如契丹文字,也是采用减字之法建立大字与小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谱 减字 单体 合体 契丹文字 女真文字 日文 口诀略字
下载PDF
辞书的创新与创见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锡兴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7,共6页
辞书的创造性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区分为创新和创见。前者指某些编纂体例或者释文 方面的改进;后者是指在本学科内容方面的 新收获。创新是工艺性的,创见是学术性的,只有后者才能取得学术界的认可。学术性辞书 不仅要求作者有... 辞书的创造性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区分为创新和创见。前者指某些编纂体例或者释文 方面的改进;后者是指在本学科内容方面的 新收获。创新是工艺性的,创见是学术性的,只有后者才能取得学术界的认可。学术性辞书 不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在编纂中也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 创新 编纂体例 释文 学科内容 学术素养 学术规范
下载PDF
论汉字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锡兴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汉字史是中国文字学的核心,具有极其优越的条件。从民国以来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有必要也有条件完善汉字学的建设,设立汉字史,与哲学史、文学史等并列于学林。本文总结了汉字史的发展历程,建立汉字史条件已经成熟。同... 汉字史是中国文字学的核心,具有极其优越的条件。从民国以来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有必要也有条件完善汉字学的建设,设立汉字史,与哲学史、文学史等并列于学林。本文总结了汉字史的发展历程,建立汉字史条件已经成熟。同时明确了汉字史的范围、方法以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史 汉字形体史 汉字传播史 汉字民俗史
下载PDF
谚文字母来源古篆说 被引量:2
18
作者 陆锡兴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209-217,共9页
汉语汉字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如何适应本民族的语言、普及文字始终是难题。在此之前,日本、西夏、契丹、女真的民族文字创制已经获得了成功的经验,采用标音文字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朝鲜王朝世宗主持了本民族的标音符号——谚文的创制,它取... 汉语汉字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如何适应本民族的语言、普及文字始终是难题。在此之前,日本、西夏、契丹、女真的民族文字创制已经获得了成功的经验,采用标音文字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朝鲜王朝世宗主持了本民族的标音符号——谚文的创制,它取《淳化阁帖》内"苍颉书"、"夏禹书"等古篆为原形,经过加、减、旋转,获得了十八个谚文基本字形。谚文源于汉字,还保留了方块形,但是与通行的汉字面貌迥异,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文 仓颉书 古篆 汉字传播
下载PDF
汉魏以来之泥冥钱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10年第3期75-76,77,78,共4页
陆锡兴《汉魏以来之泥冥钱》一文论述了汉魏南北朝到唐宋的泥冥钱问题。泥冥钱在战国、西汉曾经盛极一时,考古发现的实物有相当数量,因为其年代久远,形制繁多,早就引起注意,不乏专门论述。东汉以还的泥冥钱,发现得少,制作简陋,并没有得... 陆锡兴《汉魏以来之泥冥钱》一文论述了汉魏南北朝到唐宋的泥冥钱问题。泥冥钱在战国、西汉曾经盛极一时,考古发现的实物有相当数量,因为其年代久远,形制繁多,早就引起注意,不乏专门论述。东汉以还的泥冥钱,发现得少,制作简陋,并没有得到重视,至今尚属空白。其实这个阶段是冥钱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经历泥质向纸质转变的环节。因为泥冥钱出于考古发现,纸钱多见于传世文献,其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所以这两个材料来源不同的冥钱却被分割为考古学和民俗学的不同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这段考古资料的梳理,不仅指出了泥钱的消亡期和纸钱的发生期,而且探讨了兴衰的原因。作者在冥钱史的探索方面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包括本文在内,基本上完成了各个时代、各个环节的研究工作,为撰写《中国古代冥钱史》准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冥钱 汉魏 制作质量 西汉墓葬 随葬品 五铢钱 东汉 楚墓
下载PDF
从金石学、考古学到古代器物学——代《南方文物》“名物新证”专栏主持辞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锡兴 《南方文物》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金石学之金与石。包含了铜器和石刻两个部分,它们的来源是不一样的。石刻之学源于文献。孙星衍《寰宇访碑记·序》云:“金石之学,始自《汉·艺文志》《春秋》家奏事二十篇载秦刻石名山文;其后谢庄、梁元帝俱撰碑文,见于《... 金石学之金与石。包含了铜器和石刻两个部分,它们的来源是不一样的。石刻之学源于文献。孙星衍《寰宇访碑记·序》云:“金石之学,始自《汉·艺文志》《春秋》家奏事二十篇载秦刻石名山文;其后谢庄、梁元帝俱撰碑文,见于《隋·经籍志》;郦道元注《水经》、魏收作《地形志》,附列诸碑以徵古迹;而专书则创自宋欧阳修、赵明诚、王象之诸人。”孙之谓金石学,实言石刻学,远自《汉书》《水经注》等,为徵古之石刻文献,它应该是历史文献学之一绪。而后铜器则不然,其背景是北宋收藏古器之风,“目奇异玩好之具”,士大夫热衷古代礼乐器物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学 器物 古代 考古学 石刻文献 主持 专栏 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