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关节炎中的软骨下骨囊肿:软骨下骨异常重建 被引量:7
1
作者 陆锦炜 陈曦 +3 位作者 叶陈毅 何荣新 汤澜 余运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209-5215,共7页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能先于并加剧软骨的病变。软骨下骨的病变以异常重建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下骨髓病变和软骨下骨囊肿等。当前针对... 背景:骨性关节炎是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能先于并加剧软骨的病变。软骨下骨的病变以异常重建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下骨髓病变和软骨下骨囊肿等。当前针对软骨下骨囊肿的研究还不充分,探究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及临床意义有助于从软骨下骨的角度为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目的:综述近年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囊肿的成因假说、病理学特征、临床意义、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2位共同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19年1月及以前PubMed、Embase数据库,英文检索式:(osteoarthritis OR osteoarthrosis OR osteoarthropathy)AND(subchondralcyst OR pseudocyst OR intraosseous cyst OR bone cyst),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1 224篇文献,58篇符合纳入标准,另手工检索11篇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软骨下骨髓病变可能是软骨下骨囊肿的"前置病变",二者属同一病理变化的不同阶段;(2)软骨下骨囊肿的形成可能与炎性骨吸收后继发反应性成骨有关;(3)软骨下骨囊肿与关节软骨的退变、关节疼痛显著相关;(4)非类固醇抗炎药、抗骨吸收药、软骨下骨成形术、关节置换术中植骨等可能对软骨下骨髓病变/软骨下骨囊肿有治疗作用,但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下骨 骨囊肿 骨髓病变 病理 成因假说 关节置换
下载PDF
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22
2
作者 汤澜 叶陈毅 +1 位作者 陆锦炜 何荣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9±10)岁(范围40~74岁)。术... 目的探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早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9月至2016年2月采用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9±10)岁(范围40~74岁)。术中见局部感染未累及股骨假体,股骨假体固定良好,即保留股骨柄假体,行髋臼侧假体旷置,旷置至少3个月后对无感染的患者行二期假体翻修。翻修术中见骨水泥模具周围滑囊增生不明显,翻修假体安放牢靠稳固,不需要植骨。随访时摄骨盆X线片观察假体有无松动、下沉,复查炎性指标,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3±9.7)个月(范围24~48个月)。治疗成功率92%(11/12),1例患者术后感染指标持续偏高,再次手术清创后感染得到控制。12例患者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0.83±10.62)分(范围23~5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增高至(59.58±4.34)分(范围53~67分),术后3个月增高至(64.58±9.08)分(范围40~72分),末次随访时达到(86.75±4.58)分(范围79~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站立位双下肢长度差均在1 cm以内;2例患者未诉疼痛,余10例患者VAS评分均在2分以内;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在满意以上者为100%。结论部分旷置二期翻修术可以成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完全旷置二期翻修术的替代治疗方案,手术创伤更小,感染控制率和早期临床疗效与完全旷置二期翻修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相关感染 装置取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