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生境氮硫互作对香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阳树英
陈南利
胡芳芳
杨振治
何宇
陆际冲
-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446)。
-
文摘
【目的】选配不同生境适用的可提高香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理想氮硫互作组合。【方法】2018年在广东江门(生境1)和湖南辰溪(生境2)等2个生境中,采用田间试验裂区设计,主区为氮肥、硫肥配施水平,副区为不同香稻品种;施肥水平有3个,氮肥分别为0(N_(1))、90(N_(2))和180(N_(3))kg·hm^(−2),硫肥分别为0(S_(1))、45(S_(2))、90(S_(3))kg·hm^(−2),氮肥、硫肥水平两两组合,共有N_(1)S_(1)(对照)、N_(1)S_(2)、N_(1)S_(3)、N_(2)S_(1)、N_(2)S_(2)、N_(2)S_(3)、N_(3)S_(1)、N_(3)S_(2)、N_(3)S_(3)等9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合计27个小区,随机分布。副区品种选用优质香稻品种湘晚籼13号和湘晚籼17号。【结果】(1)生境2(湖南辰溪)水稻生长发育期间的气温日较差大、夜间温度较低,水稻生育期长、红壤水稻土保水保肥的能力高,使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及香稻产量极显著高于广东江门(生境1),但结实率极显著低于生境1(P<0.01)。(2)氮硫互作处理N_(3)S_(3)、N_(3)S_(2)、N_(2)S_(2)、N_(2)S_(1)、N_(2)S_(3)、N_(3)S_(1)均极显著增加了香稻的产量;N_(3)S_(2)、N_(2)S_(2)、N_(2)S_(1)、N_(2)S_(3)、N_(3)S_(1)极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但极显著降低了每穗总粒数(每穗颖花数)(P<0.01)。(3)生境1的N_(2)S_(3)极显著增加了水稻湘晚籼13号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生境2的N_(3)S_(2)处理极显著增加了湘晚籼17号的产量和硫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其产量N_(3)S_(2)>N_(3)S_(3)>N_(2)S_(1)>N_(2)S_(2)>N_(3)S_(1)>N_(2)S_(3),均极显著大于湘晚籼13号的各氮硫互作处理(P<0.01)。(4)生境1的湘晚籼13号的氮肥利用率随施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趋势,高硫(N_(2)S_(3)和N_(3)S_(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氮肥利用率;其硫肥利用率在S_(2)的施肥条件下随施氮水平的增加极显著增加,N_(3)S_(2)最高达24.44 kg·kg^(−1)。湘晚籼17号在N_(2)施氮水平时氮肥利用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氮条件增施高硫(N_(3)S_(3))能显著提高其氮肥利用率;其硫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型,最高的N_(2)S_(3)处理达4.85 kg·kg^(−1)。(5)生境2的湘晚籼13号氮肥利用率均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硫肥利用率最高的是N_(2)S_(2)处理,为19.11 kg·kg^(−1)。湘晚籼17号氮肥利用率随着施硫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硫肥利用率也在高氮条件下随施硫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最高的是N_(3)S_(2)处理,达69.27 kg·kg^(−1),其次是N_(3)S_(3)处理。【结论】生境、氮硫互作处理及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香稻产量和产量构成指数及肥料利用率;N_(2)S_(3)极显著增加了水稻湘晚籼13号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湖南辰溪的N_(3)S_(2)处理极显著增加了湘晚籼17号的产量和硫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
-
关键词
生境
氮硫互作
香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
Keywords
Habit
N×S interactions
fragrant rice
actual yield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