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kk-1及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陆鸿略 张淑君 +2 位作者 岳文慧 康菲 郝然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52-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0例SNSCC(SNSCC组),38例鼻腔、鼻窦... 目的探讨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0例SNSCC(SNSCC组),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NIP组及对照组比较,DKK-1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下调,Bcl-2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在SNSCC组中,DKK-1及Bcl-2蛋白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68.75%、33.33%及50.00%、62.50%、100.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K-1蛋白可能在SN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DKK-1蛋白可能成为S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肿瘤 鼻窦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DKK-1蛋白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Dickkopf-1及B细胞淋巴瘤-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陆鸿略 张宇丽 +2 位作者 赵勇杰 康菲 梁晓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6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wkmia-2,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inonas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SNSCC,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正常组)中PDCD5、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观察SNSCC组织中PDCD5蛋白、DKK-1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DCD5蛋白和DKK-1蛋白在正常组及SNIP组中呈高表达,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在SNSCC组织中呈低表达或缺失。PDCD5蛋白及DK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DCD5蛋白及DKK-1蛋白表达越高。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两者呈负相关。PDCD5蛋白及DKK-1蛋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Bcl-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颈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CD5蛋白、DKK-1蛋白的失活和Bcl-2蛋白的诱导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三者之间在SNS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为SNSCC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Dkk-1蛋白 BCL-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PCNA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陆鸿略 米洋 +1 位作者 梁媛 康菲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原癌基因蛋白质(oncogene protein,C-erb B-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鼻腔鼻窦鳞癌的PCNA和C-erb B-2的表达...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原癌基因蛋白质(oncogene protein,C-erb B-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鼻腔鼻窦鳞癌的PCNA和C-erb B-2的表达情况,并选择15例正常鼻腔黏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各级鼻腔鼻窦鳞癌之中,PCNA和C-erb B-2均有表达,与正常对照鼻腔黏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随鳞癌分级升高表达不断增强的趋势。但在鳞癌中的表达,PCNA和C-erb B-2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CNA和C-erb B-2的表达均能够反映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活性,且其表达强度可以反映出鳞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癌基因蛋白质
下载PDF
C-erbB-2和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陆鸿略 毕静 +1 位作者 张建利 康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0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erb 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SNSCC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erb ... 目的研究原癌蛋白(C-erb B-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SNSCC组织、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C-erb B-2和VEGF在三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erb B-2和VEGF在SN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息肉及正常鼻腔黏膜中的表达(P<0.05)。另外,C-erb B-2和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C-erb B-2和VEGF与SNSCC的发生、分化及细胞增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对SNSCC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鳞状细胞癌 C-ERB B-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人参皂甙Rh2诱导人喉癌细胞株Hep-2凋亡的研究
5
作者 陆鸿略 康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h-2(G-Rh2)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G-Rh2处理前后Hep-2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相关基因产物Bax、Bcl-2蛋白的表达,观察G-Rh2对喉癌Hep-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h-2(G-Rh2)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G-Rh2处理前后Hep-2细胞的凋亡情况,并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相关基因产物Bax、Bcl-2蛋白的表达,观察G-Rh2对喉癌Hep-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G-Rh2具有诱导凋亡作用,且呈量效、时效关系,细胞凋亡率随G-RH2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并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2)G-Rh2处理Hep-2后,Bax表达上调,Bcl-2在G-Rh2处理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G-Rh2对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的表达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Rh-2 喉癌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学红 梁小微 +2 位作者 陆鸿略 王鸿梅 禹淑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研究组予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予地塞米松治疗,且两组均连续...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研究组予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予地塞米松治疗,且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χ2=5.82,P=0.02);治疗后14 d,研究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0.5~4 kHz各频率点的听阈值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内皮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脂质过氧化物(LPO)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动学,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其听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丸 地塞米松 突发性耳聋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学红 梁小微 +2 位作者 王鸿梅 陆鸿略 张宇丽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1)及治疗组(n=72),两组患者均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巴曲...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1)及治疗组(n=72),两组患者均给予银杏叶注射液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8%,较对照组的71.83%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纯音听阈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T及APTT均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FIB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D-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较对照组的16.90%显著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可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及凝血功能,并有效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优于银杏叶注射液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巴曲酶 银杏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噪声性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媛 张淑君 +4 位作者 张勋 尹桂茹 陆鸿略 王伟杰 范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豚鼠噪声性聋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给药组,每组15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豚鼠噪声性聋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西地那非给药组,每组15只。西地那非组及噪声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mg/(kg.d)及生理盐水4 m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dB HL下ABR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噪声暴露前相比,西地那非组ABR阈值及Ⅰ波潜伏期均小于噪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噪声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西地那非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损害,降低噪声性听觉损伤引起的ABR阈值升高,缩短其引起的Ⅰ波潜伏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噪声性聋 耳蜗 毛细胞 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学红 梁小微 +3 位作者 陆鸿略 禹淑杰 王鸿梅 张宇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2期6290-6295,共6页
背景:在听骨链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何种修复材料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对比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 背景:在听骨链损伤的治疗过程中,使用何种修复材料尚存在较大的争议。目的:对比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与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听骨链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鼓室成形、听骨链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软骨听骨赝复物修复,试验组采用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修复,治疗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1)空气传导值与气骨间隙值:两组治疗后的空气传导值与气骨间隙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空气传导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植入物脱出率:试验组未发生植入物脱出,对照组3例发生植入物脱出;(3)听力提高情况:试验组28例听力得到提高,提高率为93%;对照组25例听力得到提高,提高率为83%,两组间听力提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修复听骨链损伤,可获得与同种异体骨听骨赝复合物类似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中耳炎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新型羟基磷灰石-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听小骨 同种异体软骨 听骨赝复物 听骨链损伤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媛 张淑君 +4 位作者 李庆红 张洁 毕静 陆鸿略 尹桂茹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8-60,6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承德医学院选取豚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豚鼠给予白噪声暴露1周,暴露声压级(A计权)为110 dB,每日暴露1... 目的探讨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豚鼠模型听觉电生理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承德医学院选取豚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豚鼠给予白噪声暴露1周,暴露声压级(A计权)为110 dB,每日暴露1次,每次1.5 h,连续暴露1周;对照组豚鼠安静环境中饲养,未给予噪声暴露。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及80 dB nHL下Ⅰ波潜伏期,并通过扫描电镜及光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噪声暴露后1、2、4周体质量下降(P<0.01),且ABR阈值均不同程度上升,Ⅰ波潜伏期也逐渐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界限清楚;实验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紊乱、融合及缺失。光镜显示:对照组耳蜗外毛细胞未见明显缺失,实验组耳蜗外毛细胞数有显著缺失,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致感音神经性聋后豚鼠听觉系统受到损害,毛细胞出现缺失、坏死,考虑永久性阈移(PTS)的产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异常及缺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听觉电生理 耳蜗 毛细胞 豚鼠
下载PDF
腹腔注射西地那非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媛 张淑君 +3 位作者 马桂琴 尹桂茹 陆鸿略 刘春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治疗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 mg/(kg·d)及... 目的探讨5-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对噪声性聋豚鼠听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治疗组及噪声暴露组豚鼠在白噪声暴露1周后分别腹腔注射西地那非10 mg/(kg·d)及生理盐水4 m L/(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测试噪声暴露前1天、噪声暴露后1、2及4周Ⅰ波潜伏期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噪声暴露后4周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和治疗组豚鼠体质量在噪声暴露后,给药1、2、4周后均降低(P均<0.05);噪声暴露组比治疗组给药1、2、4周后体质量降低,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组豚鼠噪声暴露后,给药1、2、4周后较噪声暴露前其Ⅰ波潜伏期及ABR阈值均呈下降趋势,噪声暴露组豚鼠给药1周后较噪声暴露前和噪声暴露后呈升高趋势,但在给药2、4周后较给药1周后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噪声暴露组及治疗组在噪声暴露后的各时间ABR阈值升高,Ⅰ波潜伏期延长(P均<0.05);给药后各时间,治疗组与噪声暴露组比较,P均<0.05。扫描电镜显示,噪声暴露组豚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出现听毛紊乱、融合及缺失;而治疗组耳蜗病变较轻,听毛仅有轻微倒伏、融合现象。结论腹腔注射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能够减轻噪声性聋豚鼠的听功能损害,可能与其降低ABR阈值,缩短噪声引起的Ⅰ波潜伏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5-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耳蜗 毛细胞 听功能 豚鼠
下载PDF
Livin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桂琴 陆鸿略 +3 位作者 刘吉娜 刘淑红 王迎春 邹庆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Livin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下咽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下咽癌组织中Livin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Livin蛋白的表达与... 目的探讨Livin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下咽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下咽癌组织中Livin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Livin蛋白的表达与下咽癌组织中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吸烟量、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 Livin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下咽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 下咽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喉咽癌组织中GATA-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文慧 张宇丽 +3 位作者 于铁莉 陆鸿略 梁媛 张淑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2期75-76,共2页
目的观察喉咽癌组织中GATA-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喉咽癌组织标本(喉咽癌组)及10例喉咽部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GATA-6蛋白的表达情况,计算两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GATA-6... 目的观察喉咽癌组织中GATA-6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喉咽癌组织标本(喉咽癌组)及10例喉咽部正常黏膜组织标本(对照组)GATA-6蛋白的表达情况,计算两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析GATA-6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年龄及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喉咽癌组、对照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3%(22/30)、10.00%(1/10),喉咽癌组GATA-6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GATA-6的表达与喉咽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喉咽癌组织GATA-6表达增高,GATA-6高表达可能与喉咽癌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癌 GATA-6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GATA-6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文慧 张立广 +4 位作者 于铁莉 陆鸿略 梁媛 张淑君 赵瑞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7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GATA-6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喉癌组织和20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GATA-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ATA-6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喉部黏膜组织(P... 目的探讨GATA-6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喉癌组织和20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GATA-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ATA-6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喉部黏膜组织(P<0.05);GATA-6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GATA-6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型、肿瘤大小、吸烟量、年龄和性别无关(P均>0.05)。结论 GATA-6蛋白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GATA-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甲状腺癌肉瘤伴肺转移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连贺 胡建功 +3 位作者 岳卓立 高珊 岳文慧 陆鸿略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459-459,共1页
关键词 癌肉瘤 甲状腺 肺转移
下载PDF
喉咽癌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岳文慧 于铁莉 +5 位作者 张宇丽 陆鸿略 梁媛 毕静 齐智伟 张淑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4期19-22,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Dickkopf-1在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来源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喉咽癌组织和10例喉咽部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组织的Dickkopf-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Di... 目的探讨Dickkopf-1在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2月来源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30例喉咽癌组织和10例喉咽部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中组织的Dickkopf-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Dickkopf-1在喉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6.67%),明显低于喉咽部正常黏膜组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ickkopf-1在喉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型、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Dickkopf-1在喉咽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喉咽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咽癌 DICKKOPF-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喉鳞癌组织中Ezrin和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米洋 徐琳 +3 位作者 金小平 胡建功 李连贺 陆鸿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zrin和VEGF在40例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 cm)中的表达,并以Ezrin和VEGF在20例非喉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zrin和VEGF在40例喉鳞癌组织、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1 cm)中的表达,并以Ezrin和VEGF在20例非喉癌患者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作对照。结果喉癌组织中Ezrin和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P<0.05);Ezrin和VEGF的表达与喉癌组织中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喉癌组织中Ezrin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Ezrin和VEGF的过度表达和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检测Ezrin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喉鳞癌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埃兹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苏州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18
作者 肖艳荣 管明凤 陆鸿略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4284例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探讨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5月苏州科技城医院出生的428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取足跟血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1个突变位点进行... 目的分析苏州地区4284例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结果,探讨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5月苏州科技城医院出生的428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取足跟血对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21个突变位点进行测序,统计并分析筛查结果。结果听力初筛通过3945例,通过率92.09%(3945/4284);未通过339例新生儿中有331例进行听力复筛,通过265例,复筛通过率80.06%(265/331);耳聋基因筛查突变阳性85例,阳性率1.98%(85/4284),4类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和MT-RNR1突变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68%(29/4284)、0.54%(23/4284)、0.30%(13/4284)、0.47%(20/4284);4210例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阳性83例,阳性率1.97%(83/4210);66例未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阳性2例,阳性率3.03%(2/66);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阳性新生儿中,最终确诊听力损失2例,确诊率2.35%(2/85);耳聋基因突变筛查阴性新生儿中,最终确诊听力损失11例,确诊率0.26%(11/4199)。结论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可以有效弥补单纯听力筛查的不足,通过建立和完善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制度,有效提升新生儿听力缺陷防治水平,扩大听力障碍儿童的预防和干预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基因筛查 听力筛查
下载PDF
鼻腔和鼻窦鳞状细胞癌细胞中PRL-3及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鸿略 张淑君 +2 位作者 尹桂茹 米洋 康菲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62例SNSCC组织(SNSCC组)、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NM组)中P...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62例SNSCC组织(SNSCC组)、30例鼻息肉组织(NP组)以及25例正常鼻腔黏膜(NM组)中PRL-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SNSCC组中PRL-3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NP组及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NSCC组中PRL-3和VEGF的表达情况在不同性别、年龄患者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随着TNM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伴淋巴结转移,PRL-3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3在SNSCC组中PRL-3以及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8,P<0.05)。结论:PRL-3及VEGF在SNSCC的增殖与分化调控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PRL-3和VEGF的高表达可反映SNSCC细胞的增殖活性,二者可能在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了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PDCD5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鸿略 王成硕 +2 位作者 郝玲玲 尹桂茹 郝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及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46例SNSCC组织(SNSCC组),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SNIP组)中以及2... 目的: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及Bcl-2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46例SNSCC组织(SNSCC组),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SNIP组)中以及20例正常鼻腔黏膜(正常组)中PDCD5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SNIP组及正常组相比,SNSCC组中PDCD5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2在SNSCC组中,PDCD5蛋白及Bcl-2蛋白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00%、83.33%、38.89%以及50.00%、70.83%、100.00%,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随访病例中,随着PDCD5表达的增强,患者生存评分呈增高趋势(P<0.05);而随着Bcl-2表达的减弱,患者生存评分增高(P<0.05)。结论:PDCD5蛋白的失活和Bcl-2蛋白的诱导可能与SN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CD5有望为SNSCC的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 BCL-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