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歧义词加工中抑制机制的作用过程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1 位作者 杨丽霞 陈?陈?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两个实验探讨对汉语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不适当意义(与句子语境不一致)抑制的时间进程。被试为128名大学生,实验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即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判断探测词的意义与刚呈现的句子意义是否相符合,探测词分别在ISI(interst... 两个实验探讨对汉语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不适当意义(与句子语境不一致)抑制的时间进程。被试为128名大学生,实验采用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即要求被试又快又准地判断探测词的意义与刚呈现的句子意义是否相符合,探测词分别在ISI(interstimulus interval)为200和800ms时呈现。实验结果表明:(1)ISI为200ms时对同形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尚未完成;但是对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基本完成。(2)ISI为800ms时对同形歧义词的不适当次要意义的抑制基本完成;(3)即使延长加工时间,同形歧义词和同音歧义词的不适当主要意义还是难以被完全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义词 被试 汉语 呈现 句子意义 和同 不一致 ISI 大学生 过程
下载PDF
汉语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1 位作者 杨丽霞 陈?陈?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词语境或句子语境探讨汉语同音歧义词 (homophones)歧义消解的过程。被试为 112名大学生。实验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不同语境偏向条件下有关探测词和无关探测词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从而揭示汉语同音歧义词消解过程中 ,对其... 两个实验分别采用词语境或句子语境探讨汉语同音歧义词 (homophones)歧义消解的过程。被试为 112名大学生。实验通过有计划地比较不同语境偏向条件下有关探测词和无关探测词之间反应时的差异 ,从而揭示汉语同音歧义词消解过程中 ,对其适当意义激活以及对其不适当意义抑制的时间进程。两个实验的结果都表明 :在同音歧义词加工的早期 ,语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 ,阻止其激活 ;随后 ,语境促进了歧义词适当意义的激活。另外 ,相对意义频率在同音歧义词歧义消解过程中有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同音歧义词 歧义消解 抑制机制 激活机制 实验 语境
下载PDF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可提取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2 位作者 崔耀 杨丽霞 陈?陈?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8-203,共6页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 三个实验 ,考察了在理解含有指代法表述的句子过程中 ,指代者对其先行词 (即所指者 )的可提取性的影响及其与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上的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 ,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而提高了所指者的可提取性 ;( 2 )指代者对所指者和非所指者的这种作用有一定的时间进程 ;( 3 )指代者对所指者产生作用的时间进程随指代法表述的特性而变化 ;( 4 )句子先述参与者在可提取性上的优势是一种较普遍的认知现象。它与指代法表述中所指者的易提取性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指代法表述或者增强先述参与者可提取性的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代法表述 指代者 所指者 先述参与者 后述参与者
下载PDF
汉语同形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1 位作者 杨丽霞 陈?陈?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07,共4页
实验采用启动范式 ,利用句子语境探讨同形歧义词 (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表明 :与语境一致的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 ,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 ,与语境不一致的歧义词的意义没有得到激活。语境敏感模型可以... 实验采用启动范式 ,利用句子语境探讨同形歧义词 (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表明 :与语境一致的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 ,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 ,与语境不一致的歧义词的意义没有得到激活。语境敏感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本实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同形歧义词 歧义消解 抑制 激活 启动范式 多重通达模型 语义 语境敏感模型
下载PDF
汉语歧义句的消解过程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治金 陈永明 陈?陈?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76-978,共3页
实验以汉语同形且切分层次相同的歧义句为实验材料 ,采用句子验证任务 ,着重探讨前语境或后语境在歧义句歧义消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时间进程 ,被试为 4 8名大学生。结果发现 :(1)抑制机制受语境位置的制约 ,前语境的抑制作用优于后语境 ;... 实验以汉语同形且切分层次相同的歧义句为实验材料 ,采用句子验证任务 ,着重探讨前语境或后语境在歧义句歧义消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时间进程 ,被试为 4 8名大学生。结果发现 :(1)抑制机制受语境位置的制约 ,前语境的抑制作用优于后语境 ;(2 )ISI为 30 0毫秒时 ,对歧义句不适当意义的抑制已经发生 ,但尚未完成 ;ISI延长到 10 0 0毫秒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歧义句 歧义消解 抑制机制 语境位置
下载PDF
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的激活:情景限制的共振过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穗苹 陈?陈?之 +1 位作者 莫 雷 邹艳春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4-653,共10页
该研究采用双人物线索语篇材料,对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激活过程的共振模型与剧景模型进行检验。实验一发现,如果主角和配角一直同时在故事情景中成为主线索,则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可以激活那些经过屏蔽的、与这一行为相关的配角特征。在... 该研究采用双人物线索语篇材料,对语篇理解中背景信息激活过程的共振模型与剧景模型进行检验。实验一发现,如果主角和配角一直同时在故事情景中成为主线索,则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可以激活那些经过屏蔽的、与这一行为相关的配角特征。在实验二中,配角只是在特征描述段落中出现,而后通过适当的描述使其在故事情景中消失,使主角成为故事的主线索,结果发现,此时目标句中主角的行为并不会激活经过屏蔽的配角的特征描述。这些结果表明,背景信息的激活虽然具有共振的特点,但共振并不是无范围限制的,而是一种情景限制下的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理解 共振模型 剧景模型 情景限制
下载PDF
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错觉性结合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15
7
作者 黎红 陈?陈?之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3-217,共5页
本研究用“错觉性结合”的实验范式探讨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被试对两个刺激字之后出现的目标字进行再认。结果发现在速示条件下,目标字部件与刺激字的部件相同时(如目标字为“她”,而刺激字为“姓”及“地”),被试常把目标字误... 本研究用“错觉性结合”的实验范式探讨汉字识别中的部件加工。被试对两个刺激字之后出现的目标字进行再认。结果发现在速示条件下,目标字部件与刺激字的部件相同时(如目标字为“她”,而刺激字为“姓”及“地”),被试常把目标字误认为刺激字。这种错误再认率随字频及部件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此外,刺激字的排列方式不同于字的结构方式时,字频及部件频率的效应减弱。上述结果不但表明整字频率、字的空间组织因素影响汉字识别,更显示部件是汉字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加工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识别 错觉性结合 部件频率 字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