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极心理学本土化取向下的高等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明 欧玥 +1 位作者 陈丁漫 陈莉萍 《校园心理》 2016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积极心理学作为指导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其精神已渗透到当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各个方面。客观地说,积极心理学为当前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其强调心理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关注... 积极心理学作为指导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其精神已渗透到当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各个方面。客观地说,积极心理学为当前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其强调心理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小部分问题学生,还应重视普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教育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家庭与社会 心理素质培养 情绪体验 大学生心理素质 团体咨询 消极心理学 人格特质
下载PDF
四川茂县鹰嘴河村民的碉楼本土认知调查研究
2
作者 陈丁漫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75-78,共4页
鹰嘴河村是四川阿坝州茂县地区碉楼最为集中的地方,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该地碉楼受到了一定损毁,引起了政府、广大学者及游客的重视,本文通过深入鹰嘴河村的田野调查,广泛仔细地收集资料,详细介绍了鹰嘴河村民... 鹰嘴河村是四川阿坝州茂县地区碉楼最为集中的地方,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该地碉楼受到了一定损毁,引起了政府、广大学者及游客的重视,本文通过深入鹰嘴河村的田野调查,广泛仔细地收集资料,详细介绍了鹰嘴河村民认知观念中的碉楼——"呐",以此来探索他们对碉楼的本土认知,并通过这一调查研究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 碉楼 本土 认知
下载PDF
藏舞的在地化:城市民族文化的交往、发展及其文化生态壁龛——基于成都市双流区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丁漫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8-126,158,共10页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伴随着甘孜藏族人口向双流迁移,藏舞由甘孜藏族铭记家乡的“地域性”文化实践,逐步发展为甘孜藏族“跨地域”的民族文化现象,并最终成为多民族共舞的城市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事务。藏舞的参与人员、舞姿、功能、内涵等方面均发生了改变,在城市实现了在地化的发展。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历史文化条件、各民族主动交往的民族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与各族居民“文化合谋”的现实社会环境,共同建构起藏舞在地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壁龛”。新的藏舞是城市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成果,也是沟通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实体,对于推动我国基层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及铸牢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舞 在地化 民族文化 文化生态壁龛
下载PDF
成都市S区G社区藏族老年流迁人口社会交往状况调查
4
作者 陈丁漫 白万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5,共8页
社会交往是少数民族流迁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交往诉求、城市文化、居住模式、政府管理逻辑共同塑造了藏族退休老人和藏族老年个体商户这两类藏族老年流迁人口的社会交往情境,因所... 社会交往是少数民族流迁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的重要关注点。交往诉求、城市文化、居住模式、政府管理逻辑共同塑造了藏族退休老人和藏族老年个体商户这两类藏族老年流迁人口的社会交往情境,因所处的社会交往情境不同,这两类藏族老年流迁人口生成了不同的社会交往行为。藏族退休老人与城市社会交往更融洽,因而更有可能实现与城市社会的融合,而藏族老年个体商户在其所处的社会交往情境下滋生了一种与城市社会迥异的交往文化,不利于其融入城市社会。当前成都市S区G社区正在推进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可以通过改善藏族老年流迁人口社会交往所处的情境来切实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老年流迁人口 社会交往 情境 嵌入式社区
下载PDF
乡村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基于禄丰县叽啦村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白万东 陈丁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26-33,共8页
乡村传统风貌变迁是当代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为视角,考察叽啦村建筑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功能空间的演变机制和内在动因,认为乡村空间的变迁机制与地方社会人群的文化观念存在内在关联,且乡村空间中各要素... 乡村传统风貌变迁是当代乡村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传统风貌空间的变迁为视角,考察叽啦村建筑空间、历史与文化空间、功能空间的演变机制和内在动因,认为乡村空间的变迁机制与地方社会人群的文化观念存在内在关联,且乡村空间中各要素的变迁是一个动态与持续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叽啦村 乡村传统风貌 空间变迁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成都市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创新实践与价值意蕴
6
作者 陈丁漫 王胡林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3-52,118,共11页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实践如何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是当前我国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市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征。新时代以来,在党... 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实践如何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是当前我国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市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有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特征。新时代以来,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成都市不断探索创新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差异性的利益诉求与发展需求,鼓励社区实施精细化的治理策略。另一方面,通过增进各族居民的文化认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探索开展“两个标准”建设工作,夯实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思想基础,为全市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参照标准。成都市的创新实践,对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服务成都市加快建设城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互嵌式社区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微信群与养老群体社会关系的重构——以成都市S区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丁漫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0,共7页
当前,微信群成了离乡人群重要的社交媒介,养老群体因其年龄、身份的特殊,在微信群上的媒介行动有着自身的特点。研究基于社区传播视角,通过对成都市S区的养老群体的微信群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和"在线"的考察,发现他们选择和使用... 当前,微信群成了离乡人群重要的社交媒介,养老群体因其年龄、身份的特殊,在微信群上的媒介行动有着自身的特点。研究基于社区传播视角,通过对成都市S区的养老群体的微信群使用情况进行深入和"在线"的考察,发现他们选择和使用微信群应对社区地域上的分散,依照"地缘""业缘"构建基于微信群多元、多层次、交叉的传播基础结构,再通过微信群加强社区社会关系纽带、开展集体活动、参与公共事务、凝聚共同体意识以实现社会关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群体 微信群 共同体 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