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
作者 周文萍 余波 +5 位作者 陈文华 刘合建 陈世动 许军委 张雯 祁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及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级别为Ⅲ或Ⅳ级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GMFCS级别等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肌...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平衡及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级别为Ⅲ或Ⅳ级肌张力低下型的脑瘫患儿20例。按照年龄、性别及GMFCS级别等配对后随机分为试验组(肌内效贴+常规运动疗法)和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每组各10例。肌内效贴单次贴扎维持1d,5次/周,常规运动疗法40min/次,5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项量表)、坐位平衡功能(SAS)及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等进行评定,同时观察并预防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坐位(GMFM-Ⅱ区)、坐位平衡(SAS)及肌张力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跟耳试验及坐位平衡的改善,试验组(跟耳试验左56.67±4.03,跟耳试验右61.00±6.16,SAS评分17.33±1.89)疗效优于对照组(跟耳试验左52.67±3.39,跟耳试验右51.33±4.19,SAS评分13.33±2.05),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粗大运动功能(GMFM-Ⅱ区)、足背屈角及股角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可显著改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坐位平衡和躯干肌张力情况,提高患儿坐位的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脑性瘫痪 运动功能 平衡 肌张力
下载PDF
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合建 余波 +5 位作者 严俊俊 周文萍 陈世动 鞠原 秦淑娟 陈文华 《中国数字医学》 2012年第8期10-13,共4页
目的:整合病历、诊断、评估、治疗方法及家庭康复指导等信息,以软件数据库的形式,辅助医生或治疗师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软件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开发工具和SQLServer2008数据库引擎,系... 目的:整合病历、诊断、评估、治疗方法及家庭康复指导等信息,以软件数据库的形式,辅助医生或治疗师为患者制定一个全面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软件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开发工具和SQLServer2008数据库引擎,系统采用C/S架构,可在局域网范围内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2000/Windows XP/Vista/Win7。总体结构设置病历管理、康复管理、诊疗管理、人事管理、系统指南、系统维护、系统操作和帮助等功能模块。结果:软件从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院级课题《小儿脑瘫诊疗管理系统的研发》开始,在本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部调试和临床应用,到2008-2010年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共同承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参与的上海市残联局级课题《小儿脑瘫诊疗管理系统的研发》完成。除在这三家单位临床应用外,还在虹口区密云学校、惠馨儿童康健院进行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2011年由我院康复医学科研制出的"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在儿童康复部进行临床应用,并以康复管理模块为系统核心申报了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课题《脑瘫的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诊疗方案的研究》。结论: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在对脑瘫、自闭症治疗的整体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智能、治疗流程全面、方法库优化、治疗实施规范、家庭康复指导便捷等特点,对儿童康复的疗效有积极作用,协助主管医生对康复机构诊疗康复进行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儿童康复 诊疗管理软件
下载PDF
模仿跟读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特征研究
3
作者 丁忠冰 王勇丽 +4 位作者 刘杰 陈世动 杨三华 万勤 黄昭鸣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方法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受试者类型等影响因素,选取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44例,以《唱歌篇》标准音作为模仿跟读测试材料,比较两类儿童在模仿跟读语言... 目的探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方法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受试者类型等影响因素,选取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44例,以《唱歌篇》标准音作为模仿跟读测试材料,比较两类儿童在模仿跟读语言任务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言语流利性差异。结果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MD=-0.637,P<0.01)和构音速率(MD=-1.647,P<0.01)极显著低于普通儿童,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异常停顿次数(MD=29.134,P<0.01)、异常停顿时长(MD=18.750,P<0.01)、拖延次数(MD=28.545,P<0.01)、拖延时长(MD=17.925,P<0.01)和重复次数(MD=3.455,P<0.01)极显著高于普通儿童。结论痉挛型脑瘫儿童存在语速异常偏慢,异常停顿次数、拖延次数和重复次数偏多,异常停顿时长和拖延时长偏长等问题,表明其存在异常语速、异常停顿、异常拖延与异常重复等言语流利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言语流利性 模仿跟读语言任务
下载PDF
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文萍 余波 +5 位作者 陈文华 刘合建 张雯 缪芸 严俊俊 陈世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4期6654-6657,共4页
目的:评估由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1例GMFCS分级为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以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 目的:评估由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61例GMFCS分级为Ⅱ-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以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两个阶段的运动治疗。两组患儿第一阶段根据治疗师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第二阶段试验组用ICR2.0软件辅助治疗师综合分析患儿及家长的现实性愿望、功能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并优化后进行训练;对照组仍由治疗师凭个人经验制定治疗方案并训练;两个阶段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远城寺式·婴幼儿发育检查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对患儿功能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发育月龄、移动运动和GMF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个阶段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其中第一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ICR 2.0软件辅助制定的运动疗法优化方案可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疗法 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软件 粗大运动 康复
原文传递
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步行速度及粗大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严善钟 金娟 +2 位作者 陈世动 张婵 余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20例,... 目的探究全身振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试验组(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2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20例。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评估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 m步行测试(10MWT),分析比较步行及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等级;GMFM-88中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和实物操作项评分;10M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MFM-88中的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1);PDMS-2中姿势项、移动项评分两组均有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实物操作项评分比较两组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WT两组均有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全身振动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及运动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训练 痉挛型脑瘫 步行速度 粗大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海市某社区实施脑瘫儿童康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陈翔 陈世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社区、专科、家庭三者都是影响脑瘫儿童康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利用好,对康复效果会起到直接的有利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脑瘫儿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国内各地区社情的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新模式,以... 社区、专科、家庭三者都是影响脑瘫儿童康复的关键因素,如何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利用好,对康复效果会起到直接的有利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脑瘫儿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国内各地区社情的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新模式,以期在降低患儿致残率、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符合自身优势特色的脑瘫儿童的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并结合已有成果经验开展深入思考,提出应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优势,利用政策利好,借助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脑瘫儿童社区康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儿童 康复模式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