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漫长的途程与壮美的“人”——论绿原后期对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丙莹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30-135,共6页
绿原后期的人文思想融合了自己人生阅历中各种人文情思的切身感受,并自觉继承与发扬了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发端的,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引起的积极的人文精神传统,对于那些躲避崇高、矮化人性、消解理想、肢解人... 绿原后期的人文思想融合了自己人生阅历中各种人文情思的切身感受,并自觉继承与发扬了以欧洲文艺复兴为发端的,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新文学引起的积极的人文精神传统,对于那些躲避崇高、矮化人性、消解理想、肢解人文精义等说辞,他是坚决拒斥的。他的诗歌以生动地展示"人"的艰难、奋勇的前行途程和高扬大写的"人"的壮勇、壮美品性,表达了这些发人深省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 后期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与卞之琳前期诗歌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丙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卞之琳前期诗歌艺术特色是在他"化古"、"化欧"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论及他的"化欧",就必须注意到他对艾略特的学习借鉴,尤其是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艾略特"经... 卞之琳前期诗歌艺术特色是在他"化古"、"化欧"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论及他的"化欧",就必须注意到他对艾略特的学习借鉴,尤其是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及卞之琳前期诗歌(1933—1935)对这种思想的吸纳与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经验 卞之琳 感应 意境
下载PDF
新时期绿原对现代诗艺术的理解与实践
3
作者 陈丙莹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9-86,共8页
绿原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人,现代诗追求复杂的内蕴和复杂的表达。中国现代诗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诗,但不能简单地追随与模仿,应从自己创作实际出发进行借鉴和吸取。绿原从自己四十年代就形成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的... 绿原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人,现代诗追求复杂的内蕴和复杂的表达。中国现代诗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诗,但不能简单地追随与模仿,应从自己创作实际出发进行借鉴和吸取。绿原从自己四十年代就形成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现代诗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从"复杂的象征、暗示","智、理的表达","挖掘内心","史诗视野"几个方面展示出他融化现代诗艺术的创造性的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 新时期 现代诗 艺术
下载PDF
读者变成第二诗人的过程——绿原论阅读诗歌
4
作者 陈丙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阅读、欣赏诗歌的过程是读者体验诗人创作诗的过程,好像使自己变成了第二个诗人,从而与诗歌内容产生共鸣或产生某种特别的反应。
关键词 阅读诗歌 第二诗人
下载PDF
论胡风诗学思想的独特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丙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209,共8页
一在“五四”新诗开创期,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首肯诗应是诗人自我抒情的表征的。这是当时“人的发现”思潮在诗歌领域发生的回响。可是,至二十年代初、中期,在日趋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面前,一些诗人陷入严重的迷茫和困惑。他们创作中的... 一在“五四”新诗开创期,几乎没有一个诗人不首肯诗应是诗人自我抒情的表征的。这是当时“人的发现”思潮在诗歌领域发生的回响。可是,至二十年代初、中期,在日趋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面前,一些诗人陷入严重的迷茫和困惑。他们创作中的表现自我逐渐失去“五四”时反封建的动人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思想 胡风 诗歌领域 革命诗歌 个性主义 开创期 新诗史 艾青 象征派 诗歌理论
下载PDF
绿原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丙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第4期293-294,共2页
“绿原,作为一个富于个性的抒情诗人开始起步,而以一个颇有影响的政治诗人成熟。”他“在四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作”,“立即引起了诗坛的注视”。
关键词 抒情诗人 四十年代 胡风 政治鼓动 诗学主张 原诗 哲理诗 文艺研究 诗艺 诗行
下载PDF
《鼠》——田间一首被遗志的长诗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丙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9-51,共3页
在抗战前期火炽的斗争中,田间的创作力特别旺盛,但仅结集出版过《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卫们》(丁玲序),《给战斗者》(胡风编)及长诗《她也要杀人》,还有很多篇失散见于当时大后方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些报刊上。这首注明“42年秋于晋察... 在抗战前期火炽的斗争中,田间的创作力特别旺盛,但仅结集出版过《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卫们》(丁玲序),《给战斗者》(胡风编)及长诗《她也要杀人》,还有很多篇失散见于当时大后方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些报刊上。这首注明“42年秋于晋察冀”的长达一千四百多行的叙事诗《鼠》即为其中重要的篇。这里介绍的稿本见于47年3月出版《呼吸》第三期。全诗凡七章八十二节。诗前有《序》,《本事》,《人民之格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诗 抗战前期 叙事诗 抗日民主根据地 挽救者 《给战斗者》 枯叶 作品 解放后 十二节
下载PDF
戴望舒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丙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30-37,共8页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出身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1923年中学毕业后曾入上海大学和震旦大学学习。在五卅运动影响下,思想一度激进。1926年参加共青团,27年曾被捕,以后再未恢复组织生活。从大革命前后直至抗战爆发是他文学活动...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出身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1923年中学毕业后曾入上海大学和震旦大学学习。在五卅运动影响下,思想一度激进。1926年参加共青团,27年曾被捕,以后再未恢复组织生活。从大革命前后直至抗战爆发是他文学活动的前期。26年3月17日出版的《璎珞》第一期刊出了他的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但直到28年《小说月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三十年代 为艺术而艺术 施蛰存 诗歌 文学活动 知识分子 爱情诗 表现自我 大学学习
下载PDF
论卞之琳的主知诗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3-81,共9页
卞之琳于1930年秋冬之际开始写作新诗.最初的作品有新月派诗风的痕迹.也在1930年,他“读起了波特菜(尔),高蹈派诗人,魏尔伦、玛拉美以及其他象征派诗人”,而且又迅速“转移到瓦雷里和里尔克晚期作品.”还接触到艾略特、奥登等.这些诗歌... 卞之琳于1930年秋冬之际开始写作新诗.最初的作品有新月派诗风的痕迹.也在1930年,他“读起了波特菜(尔),高蹈派诗人,魏尔伦、玛拉美以及其他象征派诗人”,而且又迅速“转移到瓦雷里和里尔克晚期作品.”还接触到艾略特、奥登等.这些诗歌与他的艺术个性、艺术追求如此合拍.迅速促使他形成不仅用心灵感知情思,而且用理智思辨情思的创作路向.同当时现代派诗崇尚潜隐抒情的风气一致,他不断写出主情风格的诗作,但越来越显露出后期象征派诗的知性色泽.到1935年12月出版《鱼目集》,他就向诗坛献出了一系列完全意义的主知诗,以后更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现代派主知诗,在当时及以后乃至当今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为卞之琳奠定了新诗史上的显目地位.卞之琳前期诗作的“现代性”也主要突现在这些主知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主知 李广田 相对关系 主人公 李健吾 装饰物 人道主义 现代派诗 前期诗作
下载PDF
戴望舒论(续完)
10
作者 陈丙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5-57,共13页
戴望舒开始发表诗作时,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五四”兴起的新诗以自由解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天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与诗作。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简单地强调直抒胸臆及散文化,日益减弱了它的诗的特质并流于直露... 戴望舒开始发表诗作时,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五四”兴起的新诗以自由解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天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与诗作。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简单地强调直抒胸臆及散文化,日益减弱了它的诗的特质并流于直露疏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象征派诗歌 诗歌艺术 自由诗 象征派诗人 三十年代 知识分子 法国象征派 格律诗 象征主义
下载PDF
同一战壕的战友——早期共产党人对鲁迅的认识
11
作者 陈丙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4,共4页
这里涉及的是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件以前的一些史料。材料虽然零碎,却反映了鲁迅与党的关系的珍贵一页。这个时期,专门致力于文学事业的共产党人还很少。党虽然已经初步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
关键词 鲁迅 早期共产党人 革命文学 小资产阶级 徐志摩 文学界 瞿秋白 帝国主义 认识 中国人民
下载PDF
闻一多的新诗建设观
12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20-24,48,共6页
闻一多1912年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很长时间里他并未注意到诗歌界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新青年》开始刊登白话诗),而专心致志地研究古典文学,并以能写漂亮的旧体诗文而受到师友的赞赏。“五... 闻一多1912年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很长时间里他并未注意到诗歌界正在酝酿着一场革命(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新青年》开始刊登白话诗),而专心致志地研究古典文学,并以能写漂亮的旧体诗文而受到师友的赞赏。“五四”运动打开了他的政治、文学眼界,把他推入中国方兴未艾的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中。他于1920年兴致勃勃地开始试写新诗。1921年,旗帜鲜明地宣告:“若要去做诗,只有新诗这条路走”,“要做诗,定得做新诗”。他大步跨进最早的新诗建设者的行列。同许多新诗诗人一样,除了大量创制新诗,闻一多也热衷于新诗建设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发展 诗歌界 西洋诗 文化运动 中国诗歌史 文化国 革命诗歌 格律诗派 象征派 现代诗钞
下载PDF
论新诗艺术潮流
13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8-54,共7页
从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文人倡导“诗界革命”开始,中国诗歌史进入由传统旧诗向现代新诗发展的演变过程。革新派的诗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连续不断,前后相继,为创造同已经发展了的中国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及美学观念相适应的新的诗... 从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文人倡导“诗界革命”开始,中国诗歌史进入由传统旧诗向现代新诗发展的演变过程。革新派的诗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途程中连续不断,前后相继,为创造同已经发展了的中国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及美学观念相适应的新的诗歌样式而进行了不懈的追求与实践。这种追求与实践不是单一的,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的流动、交叉、竞争与累积,逐渐按新诗发展规律形成了各具自身功能而又互相联系、渗透的多元新诗艺术形态结构。这种不同的诗学观念,创作趋向即本文所述艺术潮流。潮流不一定必然产生流派,但流派总是比较集中地体现潮流的某些本质方面,甚至领起或推动某种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观念 中国诗歌史 艺术潮流 现代新诗 诗界革命 新诗发展 象征派 中国诗歌会 中国现代人 诗潮
下载PDF
《死水》漫论
14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2-67,77,共7页
朱湘在一篇题为《闻一多与〈死水〉》的文章中主张把《死水》的二十八首诗看作“一篇整体的诗”,有如“元曲的四折”:《口供》为“楔子”,从《收回》到《忘掉她》为“第一编”,《泪雨》到《夜歌》为“第二编”,《静夜》到《洗衣歌》,为... 朱湘在一篇题为《闻一多与〈死水〉》的文章中主张把《死水》的二十八首诗看作“一篇整体的诗”,有如“元曲的四折”:《口供》为“楔子”,从《收回》到《忘掉她》为“第一编”,《泪雨》到《夜歌》为“第二编”,《静夜》到《洗衣歌》,为“第三编”,《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独立为“第四编”。“各编便是一篇诗”,“四编合拢了起来,也便是一篇诗”。这是一条精辟的见解,启示我们从整体去把握《死水》。 《口供》堪称《死水》的总纲,它不仅概括了诗集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静夜 洗衣歌 格律体 过甚其辞 新诗史 爱情诗 艺术构思 陈梦家 思想矛盾
下载PDF
有关《新诗大千》及其它的来信摘编
15
作者 陈发玉 刘菲 +24 位作者 陈敢 潘颂德 陈仲义 罗振亚 陈丙莹 章亚昕 宋益乔 钟俊昆 宁宇 刘锋杰 卢斯飞 彭诚 葛乃福 萧映 毕光明 沈奇 孙永利 岑琦 吕进 清子 王一桃 公刘 牛汉 张默 晓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9-25,共7页
陶保玺的新诗诗体学理论专著《新诗大千》 ,自问世迄今 ,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造诣的诗人、诗评家及教授、学者 ,纷纷来信或撰写文章表示首肯。这固然意味着对作者的鼓励与鞭策 ,但其间亦蕴含着不少精辟而... 陶保玺的新诗诗体学理论专著《新诗大千》 ,自问世迄今 ,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造诣的诗人、诗评家及教授、学者 ,纷纷来信或撰写文章表示首肯。这固然意味着对作者的鼓励与鞭策 ,但其间亦蕴含着不少精辟而独到的学术见解 ,无疑有利于我国的新诗诗学理论建设。为此 ,特将这些名家来信摘编于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大千 诗评家 中文系 广西师范学院 中国诗歌 郭小川 文艺理论家 理论与创作 新诗体式 新诗诗体学
全文增补中
对于朱自清新诗艺术发展史论的思考
16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3-58,共6页
对于朱自清新诗艺术发展史论的思考陈丙莹朱自清对新诗艺术发展的历史思考极为独特。他虽然立于新诗发展的现实潮流之中,却能超越现代人论现代事的狭小眼界,而以阔大的胸怀、细密的思路去把握新诗发展的动向与流变,得出一系列至今读... 对于朱自清新诗艺术发展史论的思考陈丙莹朱自清对新诗艺术发展的历史思考极为独特。他虽然立于新诗发展的现实潮流之中,却能超越现代人论现代事的狭小眼界,而以阔大的胸怀、细密的思路去把握新诗发展的动向与流变,得出一系列至今读来仍然令人信服的结论。他的这种史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化 格律诗 自由诗 艺术发展史 新诗发展 中国诗史 诗体 历史思考 现代人
下载PDF
论郭沫若“五四”时期融化传统文化、文学的思路
17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9,61,共7页
本文通过阐释郭沫若“五四”时期文化、文学观念、文化思想史研究、文学创作实践的一些特点,说明他在当时对于融化传统文化、文学有价值成份问题已有自觉的理性思考。这种思考与复古派、东方文化派固守传统文化封建主义旧质的保守主义... 本文通过阐释郭沫若“五四”时期文化、文学观念、文化思想史研究、文学创作实践的一些特点,说明他在当时对于融化传统文化、文学有价值成份问题已有自觉的理性思考。这种思考与复古派、东方文化派固守传统文化封建主义旧质的保守主义态度绝然不同,而对早期《新青年》派不无偏激的建设新文化观则是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派 绝然不同 新文学运动 个性主义 《女神》 三叶集 歌行体 现代历史 诗体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
下载PDF
论1927—1937年间闻一多思想的发展
18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1-36,共6页
一般论者认为1927—1937年间闻一多进入学者时期,思想潜沉,活动敛迹,记述都十分简略。本文多方面展示过去闻一多传记很少涉及的资料,并阐述闻在这一时期内心深处出世与入世交相争执的矛盾以及一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与博大审美襟怀的文学... 一般论者认为1927—1937年间闻一多进入学者时期,思想潜沉,活动敛迹,记述都十分简略。本文多方面展示过去闻一多传记很少涉及的资料,并阐述闻在这一时期内心深处出世与入世交相争执的矛盾以及一种具有朴素唯物主义与博大审美襟怀的文学史观的逐步建立等等。闻一多这一时期思想变化仍是深刻的,而这正是他抗战爆发后思想大转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格律诗派 矛盾心理 现代诗钞 卞之琳 诗学观 文艺观 自由体诗 十四行体 林庚
下载PDF
胡风论革命诗歌
19
作者 陈丙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0-46,54,共8页
胡风诗学理论著述大多发表于三十年代后期及四十年代。他的诗学思想来自革命诗歌大潮,而又以其独特的思考给予这一潮流以重大影响。这一特点需要联系革命诗歌的发展才能清晰地说明。 在通行的文学史论著中革命诗歌特指在马克思主义世界... 胡风诗学理论著述大多发表于三十年代后期及四十年代。他的诗学思想来自革命诗歌大潮,而又以其独特的思考给予这一潮流以重大影响。这一特点需要联系革命诗歌的发展才能清晰地说明。 在通行的文学史论著中革命诗歌特指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艺术观指导或影响下的那些诗人的诗作,主要是政治诗。但需要谨慎地使用这一概念,不可得出除此以外都是非革命诗歌的结论。如果着眼于反抗与变革黑暗现实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诗歌 胡风 诗学思想 诗歌形式 艾青 新诗史 诗学观 象征派 诗潮 个性主义
下载PDF
莎菲女士的心灵历程——兼論丁玲早期創作的发展线索
20
作者 陈丙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16-22,共7页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菲》)发表于二八年《小说月报》19卷2期,后收入作者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莎菲》并不是作者最有价值的作品,但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发生过较大影响。这篇作品之所以至今仍为大家注目,...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菲》)发表于二八年《小说月报》19卷2期,后收入作者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莎菲》并不是作者最有价值的作品,但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发生过较大影响。这篇作品之所以至今仍为大家注目,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五十多年来对于它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留下了许多有待澄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菲 人生理想 丁玲 青年知识分子 个性解放 早期作品 小资产阶级 作者 享乐主义 小说月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