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宅经》的居宅伦理奥义探论
1
作者 陈丛兰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0,共8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居宅伦理文化的重视与求索。“宅兹中国”在文明中国价值谱系中始终占据本源的地位。安土重迁和重视家居生活的中华民族对屋宅有着更执着的追求与眷恋。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宅经,《黄帝宅经》综合了诸多史传的宅典,...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居宅伦理文化的重视与求索。“宅兹中国”在文明中国价值谱系中始终占据本源的地位。安土重迁和重视家居生活的中华民族对屋宅有着更执着的追求与眷恋。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宅经,《黄帝宅经》综合了诸多史传的宅典,融汇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还糅合了儒家关于人伦规范、人格修养的思想。其宅论将住宅置于天道的宇宙论形上背景中,使它成为沟通天地人神的现实环节,以及建构家庭人伦行为准则的最直观模式。进而,在对“人宅相扶”人居环境生态的理想勾画中,通过宅之善与人之善的相互成就,确证家人、家族的平安幸福,实现天地人神四重关系的共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宅经》 宅性 居宅伦理
下载PDF
人性、人格和人文:《贞观政要》官德生成的三重伦理向度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丛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5,共5页
立足于儒家的政治哲学,《贞观政要》之官德以人性、人格和人文三重伦理向度为其形成的内外机制。其中,人性论和人格论构成官德的内在生成机制;由君德决定的人文政治伦理环境形成官德生成的外在动力机制。这一官德生成思想既具传统儒家... 立足于儒家的政治哲学,《贞观政要》之官德以人性、人格和人文三重伦理向度为其形成的内外机制。其中,人性论和人格论构成官德的内在生成机制;由君德决定的人文政治伦理环境形成官德生成的外在动力机制。这一官德生成思想既具传统儒家政治伦理的德性主义与理想主义之共性;鉴于贞观政治之特殊性,又具有实践性与普遍性等特点,从而赋予贞观官德以独特的历史魅力和现实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政要》 官德 人性 人格 人文
下载PDF
近30年来中国居住伦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丛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中国的居住伦理研究主要从居住学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体现。研究涉及居住建筑伦理、居住环境伦理和居住方式伦理三大领域。其中,居住建筑伦理研究立足传统与西学,反思建筑实践的伦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初步构建起建筑伦理学体系;基... 中国的居住伦理研究主要从居住学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体现。研究涉及居住建筑伦理、居住环境伦理和居住方式伦理三大领域。其中,居住建筑伦理研究立足传统与西学,反思建筑实践的伦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初步构建起建筑伦理学体系;基于生态伦理、环境伦理和生活伦理,居住环境伦理研究重在探讨居住观念、居住行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既有之利"、"现有之弊"与"应有之义";居住方式伦理研究则从人本主义、政治伦理、制度论理、关怀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出发,分析当代居住方式的伦理困境,思索走出困境的理路。学理化、系统化和人居价值指导是未来居住伦理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伦理 居住建筑伦理 居住环境伦理 居住方式伦理
下载PDF
论《学记》教学目的之三重践履 被引量:2
4
作者 陈丛兰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论文。其教学以"立人"为目的,并具体展开为"乐学""乐群"之情感的培养,"立志""强立"之意志的塑造,"穷理""尽性"...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论文。其教学以"立人"为目的,并具体展开为"乐学""乐群"之情感的培养,"立志""强立"之意志的塑造,"穷理""尽性"之道德的完善等不同层面的三重践履。在逻辑上将儒家所追求的的人格完善规定为情感、意志与理性的全面发展,使教学在本质上成为一种德性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教学目的 情感培养 意志塑造 道德完善
下载PDF
《礼记》的居住方式与孝道观探赜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丛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6,共6页
《礼记》记载的居住方式及相应的孝道观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人神共居"的居住方式,人的神灵信仰决定了宅居的空间布局、人们的公共生活和日常实践,引申出"尊宗祭祖"和"生育后代"的孝道观,体现出超验性的特... 《礼记》记载的居住方式及相应的孝道观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人神共居"的居住方式,人的神灵信仰决定了宅居的空间布局、人们的公共生活和日常实践,引申出"尊宗祭祖"和"生育后代"的孝道观,体现出超验性的特征;其二是"同财共居"的居住方式,宅居和家庭财产都遵循宗法的"亲亲""尊尊"原则,这有利于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发展出以"敬亲""谏亲"等为内涵的孝道观,呈现出经验性的特征;其三是"异财分居"的居住方式,为此曾子将孝一分为三,扩展了孝道的涵容量。居住方式和"孝道"观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居住方式 孝道观
下载PDF
《礼记》婚姻伦理之二重目的观论略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丛兰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礼记》详细地记载了反映先秦贵族婚姻伦理生活的"婚礼",为中国传统婚姻伦理制度提供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关于婚姻之目的,《礼记》表现出一种两重性,即"内合理,家长久"之个体性目的与"教顺成俗,国家理治&qu... 《礼记》详细地记载了反映先秦贵族婚姻伦理生活的"婚礼",为中国传统婚姻伦理制度提供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关于婚姻之目的,《礼记》表现出一种两重性,即"内合理,家长久"之个体性目的与"教顺成俗,国家理治"之社会性目的。其中,前者为后者之基础,后者为前者之逻辑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婚礼 内和家理 国家理治
下载PDF
《礼记》婚姻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丛兰 《兰州学刊》 2006年第9期29-32,24,共5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礼记》中包含着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它所记载的婚姻制度,不但详细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贵族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而且为后世封建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思想理论框架。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形成它的“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礼记》中包含着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它所记载的婚姻制度,不但详细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贵族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而且为后世封建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思想理论框架。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形成它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理念的深厚哲学基础,即儒家主流的性善论和“天人合一”的形而上社会伦理建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婚礼 人性论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城市街道伦理精神及其建构探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丛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7-103,共7页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街道空间伦理 人本主义 物本主义
下载PDF
浅析《礼记》日常居住生活的公共伦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丛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9,共4页
居住生活的"公共伦理"为人们在日常居住的公共领域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及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礼记》中的"公"既有先秦早中期对国君的称呼及其管辖的共同体之义,亦有晚期表达"公平"的伦理含义;居住的&... 居住生活的"公共伦理"为人们在日常居住的公共领域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及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礼记》中的"公"既有先秦早中期对国君的称呼及其管辖的共同体之义,亦有晚期表达"公平"的伦理含义;居住的"公共领域"包括家庭内部的公共空间和围绕居宅的公共领域。通过居住空间的伦理分割、公共举止规范和交往语言禁忌的方式,"礼"塑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为是非判断的道德感,获得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公共空间 公共伦理
下载PDF
《礼记》婚姻伦理原则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丛兰 《社科纵横》 2004年第6期110-111,共2页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的元典性著作 ,《礼记》所包含的婚姻伦理思想是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婚姻观的渊源与核心价值。本文拟从婚姻伦理原则的角度对《礼记》
关键词 <礼记> 婚姻伦理 伦理准则
下载PDF
船山性情观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丛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批判总结,其中的性情观不但是其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探析明末清初时期伦理思潮的关键。总体上看,这些性情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性以气善"的性善论、"恶自情出"的... 王夫之对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批判总结,其中的性情观不但是其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探析明末清初时期伦理思潮的关键。总体上看,这些性情观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性以气善"的性善论、"恶自情出"的人情观、"性情相需"的性情关系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善论 性情观
下载PDF
《礼记》中婚姻与孝的关系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丛兰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2-16,共5页
作为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礼记》中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孝道思想,它对我国历代孝道思想发展及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婚姻伦理中,孝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是婚姻唯一的目的,是古代婚姻制度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夫妻双方... 作为论述先秦礼制的论文集,《礼记》中包含着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孝道思想,它对我国历代孝道思想发展及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在婚姻伦理中,孝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它是婚姻唯一的目的,是古代婚姻制度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则,是夫妻双方婚姻生活的首要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婚姻 孝行 孝道 绝对主义
下载PDF
居住伦理与居住伦理学的建构
13
作者 陈丛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居住是一个富含伦理的价值话题,亦即居住是关乎人类所展开的一切生存活动与有人生和社会意义的价值实践。居住伦理则为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直接影响的价值观念系统,以及居住生... 居住是一个富含伦理的价值话题,亦即居住是关乎人类所展开的一切生存活动与有人生和社会意义的价值实践。居住伦理则为人们在居住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对个体的人格和人生塑造、人际交往和社会风尚有着直接影响的价值观念系统,以及居住生活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良序美俗。当代中国的居住问题日益突显,居住伦理研究以伦理道德视角关注居住生活,对于提升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与家园认同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居住伦理研究有四个基本的思维视野即居住伦理的历史学阐释,居住伦理的空间学研究,居住伦理的社会学研究和居住伦理的批判重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 居住伦理 居住空间 居住方式
下载PDF
中国居住伦理百年研究述要
14
作者 陈丛兰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4,共6页
居住伦理旨在探索人居建筑之于个体和居住主体之间、人之居和居之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及人类幸福的实质及达致的途径。其研究范畴为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对居住建筑伦理研究得最为充分、系统;居住环... 居住伦理旨在探索人居建筑之于个体和居住主体之间、人之居和居之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及人类幸福的实质及达致的途径。其研究范畴为居住建筑、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对居住建筑伦理研究得最为充分、系统;居住环境伦理的研究虽已起步,但仍存在滞后现象;居住方式伦理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然也有非独立、非系统的特征。这些局限性正是未来居住伦理研究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伦理 居住建筑 居住环境 居住方式
下载PDF
《礼记》婚姻观百年研究述要
15
作者 陈丛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9,共5页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礼记》包含的婚姻观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的基本理论框架。百年以来,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概分为三个流派:史学,民俗学和哲学。其中,史学的研究较为充分、深入,但仍需理论和方法上的更新;民俗学的研...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礼记》包含的婚姻观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的基本理论框架。百年以来,学界对此的研究成果概分为三个流派:史学,民俗学和哲学。其中,史学的研究较为充分、深入,但仍需理论和方法上的更新;民俗学的研究逐渐成熟,但方法却有待多元发展;哲学的研究获得长足发展,但仍需借助其他领域的成果展开更为系统的研究。三者间存在互证共进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婚姻 昏礼
下载PDF
王船山公私观探赜
16
作者 陈丛兰 《船山学刊》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公""私"及其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明末清初,公私观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发展,出现大批崇私以批判传统公私观的思想家。其中,王夫之基于传统公私观,将"公"主要确定为三个内容:"公共&qu... "公""私"及其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明末清初,公私观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发展,出现大批崇私以批判传统公私观的思想家。其中,王夫之基于传统公私观,将"公"主要确定为三个内容:"公共"或"普遍","天理"和"公正无私"。与之相对,"私"则表现为"个人""私欲"和"私利"之义。其公私关系观也相应呈现为:传统意义上"循公废私"、近代相对合理的"存公抑私",与明末启蒙思潮相表里的"化公崇私"。自清初至当代,王船山公私观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私观 理欲观 义利观
下载PDF
《贞观政要》官德保障机制论要
17
作者 陈丛兰 《唐都学刊》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 《贞观政要》继承和发展了儒学政治哲学的人性理论。其官德保障机制体现在内修与外治两个方面,一则从非制度的内在层面强调官吏通过思、慎和学的途径修身养德,二则从制度的外在层面加强旨在预防、考课与奖惩官员的吏治建设。体现自律与他律、儒学政治哲学与法家政治理念的统一,完善了中国传统政治外儒内法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观政要》 官德 人性论 修身 吏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居住幸福伦理研究
18
作者 陈丛兰 谢晨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8-64,共7页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人民谋居住幸福内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中,鲜明地体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贫苦农民的居住需要,采取一系列旨在解决其“无...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人民谋居住幸福内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中,鲜明地体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贫苦农民的居住需要,采取一系列旨在解决其“无居”“贫居”“苦居”等状况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其中内含的居住需要伦理、居住空间伦理、居住关怀伦理、居住人际伦理和居住价值伦理,凝结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善政、仁政和德政等重要伦理品质。这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伦理精神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居住幸福 民生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 被引量:30
19
作者 安乐哲 罗斯文 +1 位作者 陈丛兰 敬晓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9,共11页
本文研究"孝"的起点基于以下假设:在《论语》的解释框架之内,关联的、人际的生存状态被视为一个无可争议的、完全经验性的事实。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件事的发生均在一个至为重要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有鉴于关联的客观性,... 本文研究"孝"的起点基于以下假设:在《论语》的解释框架之内,关联的、人际的生存状态被视为一个无可争议的、完全经验性的事实。每个人的生活和每件事的发生均在一个至为重要的自然、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有鉴于关联的客观性,我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不过是由关联生活的特定模式所规定了的:母亲和孙子,老师和邻居。当我们将关联性的生活状态视为一个简单事实之时,必须意识到,用以激发并促成人们在家庭、社会以及较为宽泛的文化叙事(即所谓儒家的角色伦理)中的角色生存技艺的"仁"(完美的行为)是一个意义不菲的成就。儒家角色伦理藉由具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功能的家族谱系得以延续。因此,借助两个就家庭谱系的连续性而言不可或缺的同源字来理解作为代际传承的"孝"之动力问题,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一个字为"体(體)";另一个字为"礼(禮)"。生命体及其相关生活体验是传输文化语料知识的叙述中转站,而富于生机的文明亦由此而生生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角色伦理 关联性生活 家族血统
下载PDF
有关宗教的伦理学思考
20
作者 陈丛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在人类文明史上,宗教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形态的宗教伦理学,则在塑造民族传统道德和精神气质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即使在高度倡扬科学理性的今天,宗教伦理在人的精神领域仍然占据着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位置;宽容原... 在人类文明史上,宗教是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而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形态的宗教伦理学,则在塑造民族传统道德和精神气质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即使在高度倡扬科学理性的今天,宗教伦理在人的精神领域仍然占据着科学所不能代替的位置;宽容原则和对话原则是处理宗教领域问题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宗教伦理 宽容原则 对话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