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MDZ模型的蒙古高原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举藩 陈粉丽 +3 位作者 武茜茜 周鑫 汝海丽 刘雪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54-1664,共11页
基于LMDZ(Laboratoire de Météorologie Dynamique-Zoom)模型的模拟数据、NCEP/NCAR格点气象数据和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Index,AOI),验证了LMDZ模型在蒙古高原的适用性,分析了局地大气水线(Local Meteoric Water ... 基于LMDZ(Laboratoire de Météorologie Dynamique-Zoom)模型的模拟数据、NCEP/NCAR格点气象数据和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Index,AOI),验证了LMDZ模型在蒙古高原的适用性,分析了局地大气水线(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LMWL)、降水中δ^(18)O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了降水中δ^(18)O、氘盈余(d-excess)的时空变化,并结合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对蒙古高原气团运输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LMDZ模型的2种结果中,LMDZ-nudged模拟蒙古高原降水稳定同位素效果较好;计算得到的蒙古高原LMWL为δD=7.78δ^(18)O+3.31(R^(2)=0.995),其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水线(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MWL)斜率和截距,表明该区域雨滴下落中受云下二次蒸发影响较大;降水中δ^(18)O夏高冬低,与温度、北极涛动指数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降水中d-excess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对蒙古高原后向轨迹追踪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有3条水汽路径:西风带水汽(约88.39%)、东亚季风水汽(约5.73%)与极地水汽(约5.88%),其中西风带水汽为主控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Z模型 蒙古高原 降水同位素 北极涛动指数 水汽来源
下载PDF
基于LMDZ模型的西南地区水汽来源及水汽再循环率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武茜茜 陈粉丽 +5 位作者 朱国锋 周鑫 刘雪媛 钱瑞 王生晖 陈举藩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0-408,共9页
研究基于LMDZ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9个站点的同位素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对不同来源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外来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除部分站点外,均在90%以上;其次为植物蒸腾水汽,占比为0.... 研究基于LMDZ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9个站点的同位素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对不同来源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外来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除部分站点外,均在90%以上;其次为植物蒸腾水汽,占比为0.3%~21.3%,地表蒸发水汽对降水贡献率最小,介于0.1%~8.1%之间,同时外来水汽对降水贡献率夏季大于冬季,而地表蒸发水汽和植物蒸腾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冬季略大于夏季。水汽再循环率呈现空间差异,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地表蒸发水汽与植物蒸腾水汽略高于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一带。结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气象资料,采用MeteoInfo软件对我国西南地区各站点进行近10年(1998~2007)的后向轨迹追踪,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四川省两站点和重庆站点在夏季近源局地蒸发水汽占比高达50%,贵阳夏季有28.95%的水汽为近源局地蒸发形成,其余站点夏季水汽来源大部分来自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风带的水汽和东南季风带来的西太平洋的水汽,然而冬季水汽均来自于西风带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DZ模型 西南地区 水汽来源 水汽再循环
下载PDF
郑州与福州降水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武茜茜 陈粉丽 +4 位作者 周鑫 刘雪媛 钱瑞 王生晖 陈举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研究基于郑州与福州两地区GNIP(1985—1992年)大气降水同位素资料,对其大气降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以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较福州地区季节变化明显,且两地区与温度和降水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两地区大气降水线方... 研究基于郑州与福州两地区GNIP(1985—1992年)大气降水同位素资料,对其大气降水同位素的季节变化以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地区较福州地区季节变化明显,且两地区与温度和降水量均呈现负相关关系;根据两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得出,福州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斜率和截距大于郑州地区;两地区的d-excess值夏季高,冬季低;福州地区受台风影响,两地区降水量差别较大导致降水量在决定两地区月加权平均d-excess值时,福州地区整体比郑州地区偏大;采用MeteoInfo软件,并利用由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对两地区气团轨迹进行后向模拟,比较分析得出:郑州地区在夏季大部分水汽来自南海,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水汽均来自北方大陆;福州地区在夏季的水汽全部水汽来自低纬度的海洋,而春季、秋季和冬季的水汽仅有少部份来自北方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郑州 福州 同位素 水汽来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