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其苗期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义娟 贾福丽 +2 位作者 陈佳 王丹丹 代光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7-71,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植物不同部位的70%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菌效果,其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茎叶与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茎叶的乙醇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当浓度为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植物不同部位的70%乙醇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菌效果,其中,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茎叶与辣椒(Capsicum annuum Linn)茎叶的乙醇提取液均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当浓度为20m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72.86%、72.57%,EC50依次为6.962 7mg/mL、8.254 0mg/mL。而其它植物提取液均无明显抑菌效果,抑菌率都在50%以下;对上述2种植物提取液进行室内苗期盆栽浓度梯度试验,当浓度为16mg/mL时,喷药7d后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97%和71.08%,EC50依次为6.757 6mg/mL和8.619 0mg/mL,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茄子茎叶与辣椒茎叶提取液对黄瓜炭疽病菌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可见,对来源于农业废弃物的两种植物材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会带来良好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黄瓜炭疽病菌 抑制作用 防治效果
下载PDF
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筛选及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福丽 陈义娟 +2 位作者 陈佳 王丹丹 代光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86-291,共6页
为了筛选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螨剂,采用叶螨浸茎浸渍法对室内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叶、羊蹄根、地锦、石榴籽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较高,在20mg/mL时,其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根据初筛结果... 为了筛选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螨剂,采用叶螨浸茎浸渍法对室内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叶、羊蹄根、地锦、石榴籽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较高,在20mg/mL时,其24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根据初筛结果,选取这4种生物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毒力活性测定,结果按LC50值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侧柏叶[(5.3221±0.0325)mg/mL]、地锦[(6.2726±0.0264)mg/mL]、羊蹄根[(7.9278±0.0256)mg/mL]、石榴籽[(9.2979±0.0194)mg/mL];此外研究了地锦、侧柏叶的杀卵作用、产卵抑制作用及趋避活性。在浓度为20mg/mL时,地锦、侧柏叶对雌成螨24h后的杀卵毒力分别为:(36.4650±0.0847)mg/mL,(96.8368±0.0762)mg/mL,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6.81%,48.29%,趋避率分别为:68.86%,3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朱砂叶螨 杀螨活性 校正死亡率 毒力
下载PDF
医药类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3
作者 谭韬 谢庆娟 +4 位作者 唐倩 兰作平 刘应杰 陈竹 陈义娟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719-2721,共3页
导师制、学分制、班建制是常见的三大教育模式。相较于其他两种模式,导师制具有能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而因材施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天然优势。随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导师制正逐渐被高职院校重视。
关键词 导师制 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改革 三大教育 医药类 考核评价体系 专业技术应用 成才目标 天然优势 技能考核
下载PDF
合欢皮提取物对黑曲霉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白羡钦 代光辉 +3 位作者 陈佳 陈义娟 庞倩茹 郭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0mg/mL,对黑曲霉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2.43mg/mL,即对黑曲霉抑菌效果较好。再进一步采用... 采用滤纸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菌种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20mg/mL,对黑曲霉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2.43mg/mL,即对黑曲霉抑菌效果较好。再进一步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皮4种萃取物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抑菌活性。4种萃取物中,正丁醇相对黑曲霉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7.68mg/mL。结论:合欢皮乙醇提取物对黑曲霉的有效抑菌成分主要集中于正丁醇相,对于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有很大价值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皮 乙醇提取物 抑菌活性 黑曲霉
下载PDF
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萝卜蚜的毒力及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的初步解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会 吴世标 +4 位作者 贾福丽 陈义娟 胡金锋 吴节莉 代光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茎叶提取物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具有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加强。在田间小区试验中,当浓度为30 mg.mL-1时,对萝卜蚜的防效为97%。室内生测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萝卜蚜毒效的L...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茎叶提取物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具有防治效果,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活性加强。在田间小区试验中,当浓度为30 mg.mL-1时,对萝卜蚜的防效为97%。室内生测实验结果表明,其对萝卜蚜毒效的LC50为10.36 mg.mL-1。通过对番茄茎叶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结合活性跟踪,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初步确定该活性结构为一分子量为300.1415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植物提取物 萝卜蚜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合欢茎叶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福丽 陈义娟 +2 位作者 陈佳 王丹丹 代光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茎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3mg/mL时,合欢茎叶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终极腐霉病菌(Pythium ultimum)、棉花立枯病菌(Rhizo... 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合欢茎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3mg/mL时,合欢茎叶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vasinfectum)、终极腐霉病菌(Pythium ultimum)、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活性较高,抑菌率分别为42.77%、72.29%、46.34%;其EC50分别为3.982 8、1.036 1、3.493 1mg/mL。合欢茎叶提取物的不同极性溶液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对终极腐霉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其EC50为0.884 1mg/mL。针对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柱层析,浓度为1mg/mL时,组分4对终极腐霉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抑菌率为83.25%。因此,对组分4的分离纯化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茎叶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终极腐霉病菌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中青蒿琥酯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蒋红艳 曾雪 陈义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中青蒿琥酯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ondasil C18-WR,流动相采用乙腈-磷酸水溶液(pH=3)的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青蒿琥酯在0.2~3.2 mg... 目的:建立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中青蒿琥酯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ondasil C18-WR,流动相采用乙腈-磷酸水溶液(pH=3)的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结果青蒿琥酯在0.2~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RSD=1.35%,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洗脱 HPLC 青蒿琥酯阿莫地喹片 青蒿琥酯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虫态异色瓢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浩 王金彦 +4 位作者 陈义娟 赵杰 周跃 蒋杰贤 季香云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90-95,共6页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 为明确温度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各虫态捕食桃蚜(Myzus persicae)能力的影响,设定18、23、28、33℃四个温度处理,测定不同虫态(龄)异色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猎物密度条件下对桃蚜的捕食量,并分析其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显示: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在18—33℃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量逐渐增加。在33℃条件下,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a∕Th)最强,理论最大捕食量(1∕Th)最高。同一温度下,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理论最大捕食量均表现为4龄幼虫>成虫> 3龄幼虫> 2龄幼虫> 1龄幼虫。4龄异色瓢虫幼虫在4个温度处理下对桃蚜的理论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90.909、 200.000、 333.333、 500.000头。各虫态异色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虫态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和寻找效应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桃蚜 温度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不同年限木香显微量化分析及其与活性成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雪 粟春兰 +4 位作者 陈义娟 刘玲局 曾婷 杜鹏 杨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木香的显微量化特征及其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制备不同生长年限木香横切面的石蜡切片,对其显微参数进行测定及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香主要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木香的显微量化特征及其与活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制备不同生长年限木香横切面的石蜡切片,对其显微参数进行测定及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香主要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能够代表木香药材质量的组织细胞显微参数。结果: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木香的7个显微参数与主要活性成分相关,其中木质部与韧皮部单位油室总数、单列导管的数量、木射线总数和韧皮射线总数、木质部与韧皮部宽度比值与木香主要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均呈正相关;而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的总数与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呈高度正相关,木栓层厚度与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呈弱负相关。结论:木香的6个显微参数与主要活性成分呈显著相关,该研究结果对科学评价木香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 相关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显微特征
下载PDF
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在芹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浩 陈义娟 +2 位作者 吴化武 王金彦 季香云 《上海蔬菜》 2023年第6期46-48,共3页
为探明嘌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芹菜上的应用效果,作者以黄心芹为试验材料,开展了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对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均能促进芹菜植株生长、提高芹菜产量,其中30%苄... 为探明嘌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芹菜上的应用效果,作者以黄心芹为试验材料,开展了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对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均能促进芹菜植株生长、提高芹菜产量,其中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2500倍液处理芹菜的植株最高、增产效果最好。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芹菜的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含量较清水(ck)均未降低,部分处理芹菜的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还显著高于清水(ck)。整个试验期间,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不同用量处理的芹菜未出现萎蔫、褪绿等药害症状。因此,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可作为生长调节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芹菜生产上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2500倍液,即每667 m^(2)用量20 m L兑水50 kg全株喷雾,整个生长期喷施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30%苄氨基嘌呤悬浮剂 芹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四种中药及其配方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婷 杨宪 +6 位作者 张雪 徐茹霜 陈义娟 张磊 粟春兰 杜鹏 李婷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究佛手、艾叶、广藿香、云木香四种中药及其组成的配方的抑菌效果,并筛选出最佳配方作为一种新型香皂的主要抑菌成分。方法通过打孔法抑菌实验探究佛手、艾叶、广藿香及云木香的抑菌效果,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抑菌圈的大... 目的探究佛手、艾叶、广藿香、云木香四种中药及其组成的配方的抑菌效果,并筛选出最佳配方作为一种新型香皂的主要抑菌成分。方法通过打孔法抑菌实验探究佛手、艾叶、广藿香及云木香的抑菌效果,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抑菌圈的大小作为评判指标初步确定最佳抑菌配方。结果得到最佳抑菌配方为(浓度以生药质量计):佛手0.5g/ml,艾叶0.25g/ml,广藿香1g/ml,云木香0.5g/ml。结论该配方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为作为一款新型香皂的抑菌成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抑菌效果 正交实验 配方
下载PDF
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12
作者 张浩 王金彦 +2 位作者 吴化武 陈义娟 季香云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0-51,82,共3页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葡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新梢萌发期,用不同浓度的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进行浸果穗处理,能抑制葡萄新梢的生长... 为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对葡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葡萄新梢萌发期,用不同浓度的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进行浸果穗处理,能抑制葡萄新梢的生长,提高葡萄果粒质量和产量,且对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没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用0.5%赤霉酸A3·氯吡脲可溶性液剂400倍液(有效成分量为12.5 mg/kg)进行浸果穗处理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0.5%赤霉酸A3·氯吡脲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江西:开展大雾天气交通管理工作部署会议
13
作者 陈义娟 《道路交通管理》 2012年第11期53-53,共1页
为有效缓解秋季大雾天气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江西省直属四支队一大队未雨绸缪,积极开展大雾天气交通管理工作部署会议:
关键词 大雾天气 工作部署 交通管理 江西省 道路交通事故
下载PDF
金银花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义娟 杨宪 +5 位作者 史沁芳 张雪 夏露露 谢开计 曾婷 粟春兰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和木香(Aucklandia lappa)组成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黄羽肉鸡(Gallus gallus)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2日龄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1个正常饮水饲喂的对照组和4个分别用... 【目的】研究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和木香(Aucklandia lappa)组成的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对黄羽肉鸡(Gallus gallus)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50只12日龄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1个正常饮水饲喂的对照组和4个分别用原药材质量分数为1%,1.5%,2%和3%的金银花复合中草药添加剂饲喂的处理组,分别于第27,43和59d随机选取各组黄羽肉鸡进行心脏采血和解剖,测定体质量和免疫器官质量,进而分析各组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个处理组的黄羽肉鸡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肌酸激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总胆固醇浓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它们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也有明显提高。【结论】金银花复合中草药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黄羽肉鸡的血液生化指标和帮助免疫器官生长发育,从而提高黄羽肉鸡的成活率,增强黄羽肉鸡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复合中草药添加剂 血液指标 免疫器官指数 金银花 木香
原文传递
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丹丹 陈佳 +4 位作者 陈义娟 张红艳 贾福丽 白羡钦 代光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验证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为D-松醇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在不同时间采用温室喷雾法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试验表...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验证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方式,为D-松醇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在不同时间采用温室喷雾法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试验表明:接种后第3天,原药和水剂分别处理的防效均优于各接种前5、2 d和接种后1 d处理的效果。原药质量浓度梯度实验显示2000 mg/L时,接菌后7 d防效达64.52%,其他处理方式的防效均低于50%。20%(质量分数)水剂稀释至3.3%,接菌后7 d,防效为93.07%,同比防效最好。[结论]研究表明:D-松醇对黄瓜白粉病有治疗效果,治疗3 d的防效效果最好。原药2000 mg/L时防效最好,20%的水剂稀释至3.3%防效最好。水剂在减少D-松醇原药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了黄瓜白粉病发病程度,为D-松醇水剂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依据。此外,D-松醇原药及其水剂对黄瓜白粉病作用方式的确定为深入研究D-松醇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松醇 植物源农药 黄瓜白粉病 作用方式 防效
原文传递
20种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福丽 陈义娟 +3 位作者 陈佳 王丹丹 谢立冠 代光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9-601,共3页
[方法]以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us 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为供试菌,对20种植物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采用液-液萃取法初步分离石榴皮、五倍子的抑菌活性成分。[结果]... [方法]以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Xanthomonus campestrispv.pruni(Smith)Dye.]为供试菌,对20种植物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筛选;采用液-液萃取法初步分离石榴皮、五倍子的抑菌活性成分。[结果]石榴皮、五倍子对2种病原细菌抑制效果最好;石榴皮的抑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萃取层,五倍子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较好。[结论]石榴皮对2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最好,其正丁醇萃取物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水稻白叶枯病菌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菌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松 陈义娟 +1 位作者 刘艺 代光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8,共6页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黄杨和刺槐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粗提物干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白粉菌抑菌效果依次为57.68%,3...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黄杨和刺槐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粗提物干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白粉菌抑菌效果依次为57.68%,38.67%,42.39%;香樟叶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的室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分别为10.39 mg/m L和30.43 mg/m L,其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治疗效果;测定香樟叶4种萃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发现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8.71 mg/m L。说明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石油醚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小麦白粉病病菌 香樟叶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姜黄根提取物中姜黄油对黄瓜白粉病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庞倩茹 陈义娟 +1 位作者 郭松 代光辉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6,共4页
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是大田和温室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明确了溶剂(95%乙醇和环己酮)和吐温20对黄瓜植株生长及黄瓜白粉病病情无影响的前提下,配制姜黄油溶液,通过温室盆栽活体试验测定其对白粉菌的活性,得到姜黄油对... 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引起,是大田和温室栽培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明确了溶剂(95%乙醇和环己酮)和吐温20对黄瓜植株生长及黄瓜白粉病病情无影响的前提下,配制姜黄油溶液,通过温室盆栽活体试验测定其对白粉菌的活性,得到姜黄油对白粉菌的毒力回归方程,EC_(50)为0.63 mg/L,低于对照药剂400g/L氟硅唑乳油的EC_(50)14.01mg/L。对田间成株期黄瓜进行药效试验,发现姜黄油溶液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上粉斑明显减少。施用姜黄油3次,处理后7 d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0.75%、88.59%、82.27%,均高于400 g/L氟硅唑乳油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 黄瓜白粉病 生物测定 防效
原文传递
天然染料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代光辉 陈义娟 +1 位作者 姚馨 朱慧郅 《上海染料》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该文叙述天然染料的定义和概念,介绍了国内外植物源天然染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在天然染料方面发展的优势和弱项、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探索。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发展 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寄主植物对淡足侧沟茧蜂的引诱作用及挥发物成分分析
20
作者 张彤瑶 蒋杰贤 +4 位作者 张浩 王金彦 尤春梅 陈义娟 季香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3,共12页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寄主植物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对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趋向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玉米和苋菜两种寄主植物,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对正常植物和幼虫-植物复合体... 【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寄主植物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对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趋向行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玉米和苋菜两种寄主植物,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对正常植物和幼虫-植物复合体的行为反应,并对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GC-MS分析与鉴定。【结果】正常的玉米和苋菜对淡足侧沟茧蜂无明显引诱作用,而幼虫-玉米复合体和幼虫-苋菜复合体均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且幼虫-玉米复合体对该寄生蜂的引诱作用更强。GC-MS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玉米中含有22种化合物,主要为烷烃和芳香烃类化合物;幼虫-玉米复合体中有31种化合物,以烷烃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在正常苋菜检测到的16种化合物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54.75%;而幼虫-苋菜复合体中含有55种化合物,其中以烷烃、芳香烃、烯烃、酸类和醛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另外,与正常植物相比,2-己烯醛、(+)-柠檬烯、α-石竹烯、DMNT和α-雪松烯等化合物仅在幼虫-植物复合体中产生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淡足侧沟茧蜂更倾向于幼虫-玉米复合体,并且玉米和苋菜在遭受甜菜夜蛾取食后,会释放出更多种类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足侧沟茧蜂 玉米 苋菜 甜菜夜蛾 引诱作用 GC-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