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农民市民化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书卿 刁承泰 常丹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7-551,共5页
本文根据重庆市土地资源现状及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适合重庆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变异系数法进行赋权并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水平较低,但在时间序列上整... 本文根据重庆市土地资源现状及城市性质、定位和发展目标,构建适合重庆市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和变异系数法进行赋权并加权求和得出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水平较低,但在时间序列上整体呈现递增趋势。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重庆市未来大规模的农民市民化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提高息息相关:不仅从根本上缓解了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而且有效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最后对农民市民化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农民市民化 统筹城乡发展 重庆市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体系的构建及功能区划研究--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书卿 刁承泰 周春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10,F0002,共7页
布设国土生态屏障是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分析工具,将其划分为5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限制性... 布设国土生态屏障是国土资源部提出的最新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选取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分析工具,将其划分为5个限制级,并对该区建设生态屏障的基础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限制性高值区集中在五条低山,低山之间的限制程度降低。整体看来,西北地区限制性高,向东南逐渐降低。构建了永川区生态屏障网络体系:主体由东北-西南走向的数列山地与山间、丘间的密集水网构成。南端则以长江干流为依托,构成水体生态屏障。最后以参评因子的空间态势为依据,将永川划分为2级6个功能区,并对各功能区生态屏障建设提出具体布设方案,为中小尺度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屏障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屏障 功能区划 永川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地结构变化及演变趋势--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书卿 刁承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0-164,173,共6页
根据1999—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借助信息熵原理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经历了3个阶段:1999—2002年持续上升阶段,2002—2003年急速回落阶段及2003... 根据1999—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借助信息熵原理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经历了3个阶段:1999—2002年持续上升阶段,2002—2003年急速回落阶段及2003—2007年波动阶段,均衡度变化与信息熵相似。用地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的土地变化进行理论趋势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以农用地转化为交通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趋势最强,由此趋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农用地将持续减少,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将尤为突出。建议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特别是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归并,同时积极挖掘存量建设用地,走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演变趋势 梁平县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用地结构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梁平县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书卿 刁承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25-1131,共7页
根据1999~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社会经济资料,借助信息熵原理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经历了3个阶段:1999~2002年持续上升阶段、2002~2003年急速回落... 根据1999~2007年土地利用统计、社会经济资料,借助信息熵原理及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对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梁平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H经历了3个阶段:1999~2002年持续上升阶段、2002~2003年急速回落阶段及2003~2007年波动阶段,土地利用结构无序程度发展态势不明显,均衡度变化与信息熵相似。用地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定性分析了影响该县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政治经济政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社会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影响该县用地结构动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为:政治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最后依据分析结果对梁平县未来发展做出定位:特色农业县——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及文化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梁平县
下载PDF
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杜忠潮 陈书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8,共6页
基于对旅游中心城市及其中心性要素的界定,选择表征旅游中心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城市旅游服务水平的11个指标,建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定量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加合法模糊评价模型求... 基于对旅游中心城市及其中心性要素的界定,选择表征旅游中心城市社会经济水平、城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城市旅游服务水平的11个指标,建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定量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以加合法模糊评价模型求算出各旅游中心城市的中心性综合分值,再结合各旅游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构建关中地区旅游中心城市3级等级体系;提出该地区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措施,构建"4大旅游中心城市—交通线路—品牌旅游区"的点、线、面组成的空间结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旅游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优化
下载PDF
重庆市梁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光银 刁承泰 +1 位作者 邹涛 陈书卿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年第4期14-19,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措施。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人均用地面积偏高和旧屋闲置严重等现象,结合区域人均居民点用地和城镇体系规划标准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土地利用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措施。针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人均用地面积偏高和旧屋闲置严重等现象,结合区域人均居民点用地和城镇体系规划标准影响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测算,并运用AHP法对其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为9074.45 hm^2,现实潜力为2439.34 hm^2,说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经对整理现实潜力的分等评级,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整理现实潜力低比例、中比例、高比例3个区,以期为该县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及确定、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整理潜力 梁平县
下载PDF
基于农户特征和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以重庆市北碚区陡梯等9村441户农户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庆 蒋伟 +2 位作者 陈书卿 熊川铭 王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年第5期14-18,共5页
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全面展开,已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热点和亮点。潜力测算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全面展开,已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热点和亮点。潜力测算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陡梯等9村441户农户为例,运用"3S"和PRA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农户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一体化的"农户-土地"数据库,划分农户为纯农型、农业主导型、非农主导型和非农型四种农户生计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基本特征、家庭收入及农村居民点规模等的差异,从农户对多余农村居民点和对现正居住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意愿两方面识别其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以此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整治潜力测算 农户分化 特征和意愿
下载PDF
基于景观指数和马尔科夫模型的铜梁县土地利用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秋文 苏维词 陈书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70-775,共6页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研究区域,以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了1993~2007年铜梁县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数量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 以重庆市铜梁县为研究区域,以三期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在获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了1993~2007年铜梁县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数量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3~2007年铜梁县景观形状趋于复杂,斑块破碎度降低,景观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或非均衡化发展的趋势;林地减少较快而建设用地增加较快,减少的林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和耕地,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园地和耕地。研究表明,将景观指数、马尔科夫模型结合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能更有效地分析土地利用的格局和过程,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指数 马尔科夫模型 铜梁县
原文传递
低碱生态混凝土改良红黏土种植环境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韦闻睿 谢久兵 +6 位作者 郭炎波 陈天力 蒙法翼 黄巍 苏敏成 陈书卿 李磊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00-307,共8页
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湿热多雨的广西地区,因其具有水敏性、贫瘠性、密实性等特性,易于发生开裂、软化等现象,导致红黏土分布区域种植环境恶劣,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根据广西某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结合低碱环境草种生长特点,开展低碱... 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湿热多雨的广西地区,因其具有水敏性、贫瘠性、密实性等特性,易于发生开裂、软化等现象,导致红黏土分布区域种植环境恶劣,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根据广西某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结合低碱环境草种生长特点,开展低碱生态混凝土联合混合培养基种植覆盖土层改良红黏土种植环境的技术试验,即利用上层混合培养基种植覆盖土层对植物进行种植培养,使其根系通过中层低碱生态混凝土孔隙扎根至下层红黏土中,形成根土复合结构,既增强红黏土的力学性能,又改善红黏土的种植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低碱生态混凝土能够将pH值控制在弱碱环境;对低碱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可以使其在充当骨架受力结构的同时,具有更大的孔隙率,为植物根系提供足够的生存环境;根据广西地区的自然环境设计了合理的种植覆盖土层,并进行了植草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披碱草为合适的草种。本次研究方案可推广至原状红黏土边坡生态固坡和红黏土荒地生态复绿等工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混凝土 红黏土 植草 力学性能 根土复合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