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仁寿清燥合用辨治慢性咽炎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陆跃 陈仁寿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慢性咽炎是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应当将其归属于中医梅核气范畴,而非喉痹。陈仁寿教授以古籍文献为基础,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以痰气交阻、虚火灼阴为主,治疗当以行气化痰、养阴... 慢性咽炎是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以咽喉部异物感为主要临床表现。应当将其归属于中医梅核气范畴,而非喉痹。陈仁寿教授以古籍文献为基础,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以痰气交阻、虚火灼阴为主,治疗当以行气化痰、养阴利咽为基本原则,自拟经验方厚朴紫苏汤清燥合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厚朴紫苏汤 清燥合用 梅核气 喉痹
下载PDF
陈仁寿教授以“扶正”论治银屑病经验浅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赵君谊 陈仁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总结陈仁寿教授对银屑病的辨治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抄方,梳理银屑病的机理法则,并以一则验案为例,阐释陈仁寿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结果]陈师认为,银屑病发病机理为素体亏虚,外邪乘虚而入,肺脾肾... [目的]总结陈仁寿教授对银屑病的辨治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抄方,梳理银屑病的机理法则,并以一则验案为例,阐释陈仁寿教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结果]陈师认为,银屑病发病机理为素体亏虚,外邪乘虚而入,肺脾肾气阴两虚为致病根本,其临床擅用"扶正"之法,选方用药多从补肺、运脾、滋肾入手,并辅以中药熏洗和自身调节疗法,内外并治,使人体气血阴阳维持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举病案,疗效显著。[结论]陈仁寿教授对银屑病辨证独到,师古而不泥古,特色突出,用药轻灵,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牛皮癣 气阴两虚 扶正 陈仁寿 医案 临床经验
下载PDF
陈仁寿妙用二至丸加味治疗皮肤病验案4则 被引量:2
3
作者 鲁晏武 程旺 陈仁寿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
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原方名为"女真丹"[1]817,出自明·吴近山的《扶寿精方》。方中女贞子采集于冬至日为宜,墨旱莲于夏至日为佳,故其后明·王三才《医便》更方名为"二至丸"[1]450。陈仁寿老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 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组成,原方名为"女真丹"[1]817,出自明·吴近山的《扶寿精方》。方中女贞子采集于冬至日为宜,墨旱莲于夏至日为佳,故其后明·王三才《医便》更方名为"二至丸"[1]450。陈仁寿老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年,学验俱丰,其常以二至丸加味治疗诸疾证属肝肾不足、内热亢盛者,疗效颇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皮肤疾病 验案
下载PDF
以藿香为例谈外来香药的本土化进程与意义
4
作者 陈仁寿 王一竹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3年第11期138-143,共6页
藿香是目前常用中药之一,是早期传入我国并成功完成本土化的香药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味药物。本文以藿香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自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引种,在隋唐时期被医家初步应用入药,在宋元时期随着香药被广泛应用而融入中医药体系,最... 藿香是目前常用中药之一,是早期传入我国并成功完成本土化的香药中颇具代表意义的一味药物。本文以藿香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自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引种,在隋唐时期被医家初步应用入药,在宋元时期随着香药被广泛应用而融入中医药体系,最终在明清时期发展成熟并有了品类划分的本土化进程。并以该药为代表,总结先于唐宋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外来香药融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过程,以及外来香药传入对中医药理论体系产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 外来药物 中药化 香药
下载PDF
从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看本草学的反思与嬗变
5
作者 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中国传统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主要包含识毒、用毒、控毒、解毒四个方面。“识毒”意味着中药毒性的发现与了解,象征着本草学的起源与肇始;“用毒”说明对中药毒性理论有了全面认识,并能够恰当利用,标志... 中国传统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与处理,主要包含识毒、用毒、控毒、解毒四个方面。“识毒”意味着中药毒性的发现与了解,象征着本草学的起源与肇始;“用毒”说明对中药毒性理论有了全面认识,并能够恰当利用,标志了本草学基本形成,其学术内容逐渐充实;“控毒”即已掌握了对中药毒性的消减与控制方法,标明了本草学发展过程中,对药物学知识不断修正,以求完善;“解毒”是指对中药毒性的清除,以及对中毒后出现毒副反应的治疗,其中还掺入了现代药学的毒理知识与解毒方法,这是对古老本草学术的一种现代反思,从而使本草学内涵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学 认识毒性 毒药使用 中药控毒 中药解毒
下载PDF
经典名方中金银花的本草考证
6
作者 蔡芷辰 刘训红 +2 位作者 曹宜 陈仁寿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2-1248,共7页
金银花一名始载于南宋本草著作《履巉岩本草》,宋以后,金银花一名逐渐被后世延用,成为药材正名。古代金银花的品种来源复杂,自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药用部位为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多... 金银花一名始载于南宋本草著作《履巉岩本草》,宋以后,金银花一名逐渐被后世延用,成为药材正名。古代金银花的品种来源复杂,自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药用部位为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多用生品,炮制辅料以酒为主,山东、河南为道地产区,在头茬采收的花蕾品质更佳。基于当前考证结果,结合近现代的研究结果及资源栽培情况,《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3首含金银花的经典名方(即四妙勇安汤、五味消毒饮和托里消毒散)的应用和开发建议使用忍冬L.japonica Thunb.为基原,山东、河南等道地产区的生品,且优选头茬采收的二白至大白期的花蕾入药。并基于以上3首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文献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得到方剂中金银花的常用剂量和平均剂量,可作为经典名方开发时金银花的参考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金银花 本草考证 基原 药用部位 采收 剂量
下载PDF
晚清吴门医家凤在元佚名著作考述
7
作者 薛昊 陈仁寿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
本文所论晚清吴门医家凤在元佚名著作,或为凤氏存世的第四种著作,由我们于苏州市区一旧书店购得。据序言及作者生平,其成书年代应处于晚清咸丰至光绪五年(1851—1879年)之间。其体例别致,按省区分别列举各地出产药物,语言表述偏口语化,... 本文所论晚清吴门医家凤在元佚名著作,或为凤氏存世的第四种著作,由我们于苏州市区一旧书店购得。据序言及作者生平,其成书年代应处于晚清咸丰至光绪五年(1851—1879年)之间。其体例别致,按省区分别列举各地出产药物,语言表述偏口语化,用词极具吴地地方特色。题材新颖,主要介绍各省出产药材的异名、产地、性状、品类优劣与鉴别方式、行销状况。内容丰富,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时期的国际形势及苏南地区的市井民情。其中记载还可以为晚清苏南地区医家医案的解读提供线索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在元 晚清 苏南地区 吴门医派 药物学
下载PDF
吴门医家张大爔《临证经验方》现存版本考察
8
作者 薛昊 陈仁寿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临证经验方》又名《爱庐方案》《爱庐医案》,作者为吴门嘉道间名医张大爔,其字仲华,号爱庐。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初刻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不久毁于兵燹。后存76案经多次重刊、誊抄流传至今。目前登记在册或已出版的张大... 《临证经验方》又名《爱庐方案》《爱庐医案》,作者为吴门嘉道间名医张大爔,其字仲华,号爱庐。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初刻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不久毁于兵燹。后存76案经多次重刊、誊抄流传至今。目前登记在册或已出版的张大爔《临证经验方》诸版本可能皆是原书遭难后的残余76案版本分支,均非真正张大爔书原貌。目前已调查的各抄本后附内容亦缺乏可成为原书佚案的直接证据。吴门医家凤在元《凤氏医书三种》之《凤氏医案》可作为现存《临证经验方》版本系统之外一个新的补充,具备保留《临证经验方》原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爔 张爱庐 临证经验方 爱庐医案 吴门医派
下载PDF
古代地方医政制度在江苏地域流派形成中的作用
9
作者 薛昊 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江苏地区古代地方医政制度兴起自宋代,元明发展鼎盛,至清代逐渐废止。较之全国来看,江苏地区尤为重视地方医政制度的执行和维护,世医家族、名医数量众多,苏南地区尤为突出,形成了高密度的世医、名医群体。古代医政制度的存续对地域流派... 江苏地区古代地方医政制度兴起自宋代,元明发展鼎盛,至清代逐渐废止。较之全国来看,江苏地区尤为重视地方医政制度的执行和维护,世医家族、名医数量众多,苏南地区尤为突出,形成了高密度的世医、名医群体。古代医政制度的存续对地域流派形成主要有三个层面的作用:其一,稳定了人才队伍,提高了群体素质;其二,促进了地方世医的发展,催生了本地的世医网络;其三,为地域范围内医学学术交流融通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政制度 地域流派 江苏 吴门医派 孟河医派
下载PDF
经典名方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古今文献研究
10
作者 志强 张意林 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15-1522,1547,共9页
目的 通过研究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相关文献,对该方的药物剂量与炮制、煎制法与服法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枳实薤白桂枝汤古今相关文献,考证方剂的来源、历史沿革、方药组成、... 目的 通过研究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相关文献,对该方的药物剂量与炮制、煎制法与服法等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为经典名方的研发奠定前期基础。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搜集枳实薤白桂枝汤古今相关文献,考证方剂的来源、历史沿革、方药组成、方义演变、功能主治等相关内容。结果 共获得古代文献数据70条,涉及古籍57部;获得现代文献239条,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病证。结果表明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5味药物组成。后世医家对于该方的阐释以及应用存在不同的解读。在药物剂量上,方中药物可按1两约折合为3 g计算;在药物炮制上,方中枳实应选择“麸炒枳实”,厚朴为“姜厚朴”,其余药物炮制方式遵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在煎制方式上,先煮枳实、厚朴,去滓,纳余药,以离火控温的方式煎煮数沸;服药方法为饭后温服。结论 本研究通过考证,梳理了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历史源流,得出了方中药物的剂量与炮制,煎制法与服用方法等关键信息,为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历史源流 煎服方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民间医药长期存在的因素及评价依据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仁寿 曹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5,共2页
民间医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未被典籍所录载,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处方和医疗技术,它与中医药、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中国传统医药。民间医药是传统医学三大... 民间医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未被典籍所录载,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处方和医疗技术,它与中医药、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中国传统医药。民间医药是传统医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中医药学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医药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三者既有区别,长期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医药 中医药文化 评价依据
下载PDF
降糖中药的性效探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仁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所谓的"消渴",其基本病理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原则是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古代医药文献记载了许多中药可以治疗"消渴"病,有的是单味药使用,有的在复方中应用,但许多药物的降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所谓的"消渴",其基本病理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原则是清热生津,益气养阴.古代医药文献记载了许多中药可以治疗"消渴"病,有的是单味药使用,有的在复方中应用,但许多药物的降糖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纂出版的<中华本草>[1]记载,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有100余种,其中<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2](以下简称<药典>)收载的有42种,这些都是临床常用药物,有的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有的还没有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得到重视.笔者将对这些药物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具有降糖作用的临床常用中药,同时对这些药物的性味与功效主治进行归纳分析,以探讨中药降糖作用与性味功效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中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本草》 降糖作用 《中国药典》 临床常用药物 2000年 清热生津 治疗原则 益气养阴 文献记载 古代医药 降糖机理 现代药理 《药典》 糖尿病方 常用中药 功效主治 性味功效 实验研究 单味药
下载PDF
中药毒性相对性及可变性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仁寿 周轶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中药的毒性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相对性体现在"毒有不同概念"、"毒有程度之分"、"毒是相对认识"、"毒是因人而识"等方面。中药毒性的有无和程度,可以通过炮制加工、药物配伍、剂型和剂量改变等... 中药的毒性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相对性体现在"毒有不同概念"、"毒有程度之分"、"毒是相对认识"、"毒是因人而识"等方面。中药毒性的有无和程度,可以通过炮制加工、药物配伍、剂型和剂量改变等方法得以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毒性 相对性 可变性
下载PDF
浅谈疫病文献对现代中医传染病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仁寿 黄亚俊 《中医药信息》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古代中医疫病知识十分丰富,无论是非医药文献还是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记录发病历史与原因为多;后者则注重对疫病的治疗方法的论述,是研究古代传染病发生和防治的重要素材。通过对古代有关疫病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 古代中医疫病知识十分丰富,无论是非医药文献还是医药文献中均有记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记录发病历史与原因为多;后者则注重对疫病的治疗方法的论述,是研究古代传染病发生和防治的重要素材。通过对古代有关疫病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防治疫病方法多样、用药灵活、针对性强,通过对此研究能为现代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疫病 中医文献 急性传染病
下载PDF
浅淡江苏省中医文化历史、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仁寿 吉文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 弘扬中医药文化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医文化与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医学流派纷呈,积淀深厚,然而中医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保护意识,采取多种措施,系统开展江苏中医文化研究工作,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中医文化 文化保护
下载PDF
民间医药的内涵实质及研究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仁寿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7-68,共2页
民间医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未被典籍所录载,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处方和医疗技术,它是传统医学中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加强民间医药的研究对于促进现代中医... 民间医药是指某一地区或人群中长期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有临床实践经验积累,但未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未被典籍所录载,具有独特疗效的草药、处方和医疗技术,它是传统医学中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加强民间医药的研究对于促进现代中医药发展、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知识产权、造福人类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医药 内涵 现状 研究意义
下载PDF
浅析《本草纲目》蛇的药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仁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9-310,共2页
蛇的药用研究是《本草纲目》的内容之一 ,书中记载蛇的药用品种有 2 0余种 ,许多至今仍应用于临床 ;蛇的各种部位如肉、胆、脂肪、蜕皮、皮膜、骨、头、牙、口涎等均可药用 ,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为现代临床服务。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防风的祛风作用及其配伍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仁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防风 祛风作用 配伍应用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纵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仁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5-537,共3页
当归补血汤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同名方,其中由黄芪和当归两味药以5比1比例组成者为临床常用当归补血汤。关于该方的出处及源流、用量比例、组方意义、功效与应用范围有不同的认识,兹从源流、用量和应用3个方面再做考辨。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考证
下载PDF
中成药在癌症中的应用近况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仁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39-40,共2页
中成药具有简、便之优点,易为病患者接受应用,临床医生在治疗癌症中不断探索与总结中成药的抗癌作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证实了许多传统中成药的抗癌效用,而且创制了许多新的有效抗癌中成药,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关键词 中成药 抗癌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