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教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从耘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41-43,共3页
教态就是教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姿势等体态语,它是伴随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生不仅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言”,而且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 教态就是教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姿势等体态语,它是伴随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生不仅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言”,而且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因此,教态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比率,目前尚未数据化,但是我们可以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教态有何期望,进而分析教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效果 教师 课堂教学 面部表情 注意力 光接触 姿势 新教师 体态语 有声语言
下载PDF
华夏古人姓名的性别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从耘 《云梦学刊》 1998年第1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母系社会 性别差异 女性命名 姓氏 华夏 女性特征 性别意识 “子” 古代人名 姓名
下载PDF
高职语文的创新教育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从耘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1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注重人、机两用的汉语研究实践与理论——林杏光教授的语言研究特色
4
作者 陈从耘 孙汝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7-31,共5页
林杏光教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汉语研究专家和著名的词典编纂家。他于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偏僻山村。1959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门化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任教,先后讲授《现代汉语》、《语法... 林杏光教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汉语研究专家和著名的词典编纂家。他于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县一个偏僻山村。1959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专门化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任教,先后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词汇》、《写作》、《古典文选》、《现代文选》等课程。1971—1978年他参加了《汉英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的编纂工作,担任汉语编辑组组长,参与汉语词条和汉语例证的选编以及修改汉语例证等工作,并审读了全书的汉语虚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研究 词义 实践与理论 句型 语言研究 同义句 词典 现代汉语 教授 新加坡华文
下载PDF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
5
作者 孙汝建 陈从耘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86-89,共4页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语法学 语法比较 汉语语法学 思想述评 比较法 语法形式 语法研究 语法意义 构形法 句子成分
下载PDF
年代之交的修辞学审视——读《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
6
作者 孙汝建 陈从耘 《商丘师专学报》 1992年第2X期101-103,共3页
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阅读了童山东同志的新著《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一书,这本新著站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交汇点上,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从修辞学接缘性的特性上对九十... 我们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阅读了童山东同志的新著《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版)一书,这本新著站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交汇点上,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修辞学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总结,并从修辞学接缘性的特性上对九十年代以后的修辞学进行科学的分析,提出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课题、新方法。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广博,论述精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是一本对修辞学研究很有启发的好书。今年三十四岁的童山东同志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走上修辞学研究道路的,他的修辞学研究很快引起中国修辞学界的注意,著名语言学家胡裕树教授、伍铁平教授、王希杰教授等对他的修辞学研究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修辞学理论与方法》一书是他的处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理论 理论与方法 修辞学研究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中期 中国修辞学 修辞手段 修辞研究 新课题 王希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