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零部件企业厂品质量全流程追溯研究
1
作者 周顺波 陈春华 陈从霜 《轻型汽车技术》 2024年第7期58-64,共7页
随着经济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涉及人,机,料,... 随着经济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本文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质量管理活动中所涉及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实现了质量全流程数据准确、快速地传递和共享;通过建立质量数据分析模型,应用计算机的海量存储和快速运算,优化生产经营,实现风险预警;基于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思想,结合企业目标制定量化关键结果目标阈值,运用PDCA循环理论,建立目标达成促进体系,闭环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质量绩效(KPI)指标,实现质量提升,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 质量全流程追溯
下载PDF
基于包络线模型的拧紧过程监控研究
2
作者 周顺波 陈春华 陈从霜 《轻型汽车技术》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螺纹连接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连接方式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关系驾驶者及乘务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螺栓拧紧过程中拧紧曲线的研究,将合格拧紧曲线簇的包络线作为监控阈值,导入系统作为判定标准,监控紧过程中缺陷趋... 螺纹连接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连接方式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关系驾驶者及乘务员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螺栓拧紧过程中拧紧曲线的研究,将合格拧紧曲线簇的包络线作为监控阈值,导入系统作为判定标准,监控紧过程中缺陷趋势预警,有效提升了拧紧过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络线 拧紧质量
下载PDF
智能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协调恢复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起凡 郝丽丽 陈从霜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23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配电网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均发生故障时,两者之间的协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通过综合考虑恢复过程中的收益、风险、控制代价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协调恢复方法。首先,结合图论相关知识,根据配电网的拓扑结构... 配电网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均发生故障时,两者之间的协调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通过综合考虑恢复过程中的收益、风险、控制代价等因素,提出了一种配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故障协调恢复方法。首先,结合图论相关知识,根据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建立了信息物理系统邻接矩阵;其次,通过将信息系统的恢复映射到物理系统的恢复中,以恢复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基于货币量纲的信息物理系统协调恢复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物理系统协调恢复策略;最后,通过算例进行了不同恢复方案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恢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信息物理系统 协调恢复 邻接矩阵 净收益
下载PDF
基于恢复价值动态评估的配电网恢复控制决策 被引量:6
4
作者 郝丽丽 陈从霜 +3 位作者 王川 蔡霁霖 郝思鹏 刘海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80,96,共9页
配电网停电后,停电场景、恢复进程和应急情况下的负荷职能等均会影响负荷恢复供电的紧急程度,通常根据待恢复对象自身的恢复价值静态设置其重要等级或重要度,这制约了有限恢复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为此,考虑冷负荷启动特性与负荷间职能耦... 配电网停电后,停电场景、恢复进程和应急情况下的负荷职能等均会影响负荷恢复供电的紧急程度,通常根据待恢复对象自身的恢复价值静态设置其重要等级或重要度,这制约了有限恢复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为此,考虑冷负荷启动特性与负荷间职能耦合关系对负荷单位恢复价值的影响,考虑间歇性电源出力的可控性对电源恢复价值的影响,结合母线恢复为周边其他待恢复对象带来的潜在恢复价值,同时计及系统供电缺额、恢复代价和恢复操作的不确定性,提出了综合恢复收益、代价和风险的负荷及电源母线恢复价值动态评估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配电网供电恢复多进程优化模型及分区并行恢复决策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恢复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恢复价值 不确定性 动态评估 恢复控制决策
下载PDF
大容量风电场柔直并网系统的送/受端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彦彤 郝丽丽 +4 位作者 王昊昊 李威 许剑冰 张育硕 陈从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06,共7页
电力系统中风电渗透率不断升高,系统送/受端次同步振荡受到送端风电控制系统参数、送端风电场风速、受端发电机出力及交流线路长度等因素影响。为了通过抑制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来降低以上因素导致系统出现送/受端次同步振荡的可能性,建立... 电力系统中风电渗透率不断升高,系统送/受端次同步振荡受到送端风电控制系统参数、送端风电场风速、受端发电机出力及交流线路长度等因素影响。为了通过抑制风电出力不确定性来降低以上因素导致系统出现送/受端次同步振荡的可能性,建立了大容量风电柔直送出、受端含常规机组的试验系统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对系统送/受端的振荡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次同步振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依托静止同步补偿器建立了基于H∞理论的鲁棒控制器用以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并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仿真平台上搭建算例系统,仿真验证了无论风速为何值时所设计的控制器对送/受端次同步振荡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柔性直流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静止同步补偿器 H∞控制 鲁棒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