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8-83,共6页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方面的杰出成就,人所共知。但不可否认,他在这一方面也常有失误。而时至今日,还不时看到有人在援引他的这些误说。本文借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我批判的成例,对题目所涉的内容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具体...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方面的杰出成就,人所共知。但不可否认,他在这一方面也常有失误。而时至今日,还不时看到有人在援引他的这些误说。本文借鉴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我批判的成例,对题目所涉的内容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具体分析了他的两种失误:一、误二字为一字,或误一字为二字;二、由于误认一个字的全部构件,而把甲字当作了乙字。后者在文中简称为整体误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考释 甲骨文 字形 两种 失误
下载PDF
郭沫若两周金文韵读补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仕益 《郭沫若学刊》 2006年第2期53-60,共8页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4—8卷一共引录了442篇两周金文。郭沫若对它们的音韵情况的研究,仅限于标注了291篇入韵金文中的71篇的韵读。本文接力于此,进一步从若干方面对这442篇金文的押韵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归纳”是1.金文置...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4—8卷一共引录了442篇两周金文。郭沫若对它们的音韵情况的研究,仅限于标注了291篇入韵金文中的71篇的韵读。本文接力于此,进一步从若干方面对这442篇金文的押韵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归纳”是1.金文置韵的类型。有通篇置韵、片段置韵和通篇无韵三类,其比重依次为30%、36%和34%。2.句中韵。它们共有七、八十条。3.交韵和抱韵。31篇金文有交韵,6篇金文有抱韵。4.高频韵部。使用频率最高的韵部是幽、阳、之、鱼四个。“分析”紧随各类“归纳”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置韵类型 句中韵 交韵和抱韵 高频韵部
下载PDF
再论郭沫若对甲骨文字形的误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13-17,共5页
本文是笔者曾经发表的论文《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的续篇。前后两文作为一个整体,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失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本文集中考察了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中的另外两类失误:一、误增构件或误减构件,二、... 本文是笔者曾经发表的论文《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的续篇。前后两文作为一个整体,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失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本文集中考察了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中的另外两类失误:一、误增构件或误减构件,二、误认合体字的部分偏旁。全文一共涉及到十九个具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论 郭沫若 误释 甲骨文 字形 甲骨文 郭沫若 字形 考释 构件
下载PDF
“之于”结构研究中的进步与倒退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古代汉语的几种同形异构的"之于"结构中,本文只讨论从《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语段中抽象出来的那种"之于"结构。100多年前,《马氏文通》开始系统研究它。作者马建忠... 在古代汉语的几种同形异构的"之于"结构中,本文只讨论从《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类的语段中抽象出来的那种"之于"结构。100多年前,《马氏文通》开始系统研究它。作者马建忠认为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它格式化为"主语+之+动宾短语",并暗示它主要作主语,其次作宾语。至其结构类型,马氏认为:不加"之"字,它是表对待的主谓短语(其中,"于"+后续成分是谓语+宾语);加"之"以后,则转型为定中短语。马说绝大部分可从。参照马说,我们发现:王力先生等学者的"之于"结构研究进步与倒退并存。进步是:楚永安(1986)和许仰民(2001)完成了对其构素、构序的研究,楚永安(1986)还揭示了它的所有外部功能。倒退是:王力先生等许多学者都以其中的"于"字为介词,并说该结构无"之"时是主谓短语(或是其他异名,但实质一样),加"之"以后仍是主谓短语或转型为定中短语。此说之可商,在于"名词+之+介宾短语"不具备构成短语的基本条件。至于康瑞琮肢解"之于"结构,以由"于"字参与组成的"介宾短语"为全句状语,则是在马说基础上的全面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于” 结构 研究 进步 倒退
下载PDF
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二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的要点如下:1.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分期描写。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发展可以分为殷商、西周和东周秦汉三个时期。关于殷商甲骨文的兼语前置句,张玉金已有系统的描写。西周是该句式的空白期。笔者在东周秦汉典籍中随机收集到的32例... 本文的要点如下:1.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分期描写。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发展可以分为殷商、西周和东周秦汉三个时期。关于殷商甲骨文的兼语前置句,张玉金已有系统的描写。西周是该句式的空白期。笔者在东周秦汉典籍中随机收集到的32例兼语前置句,就其兼语而言,共有"谁(孰)"字句9例、"自"字句23例;就其第一谓语而言,共有"使"、"令"句各14例,"强"字句3例,"引"字句1例。2.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的演变特点。(1)情况多变:殷商、西周、东周秦汉三期,该句式由有到无、又由无到有,历经三变;殷商甲骨文的前置兼语均由名词充当,东周秦汉的都由代词充当。(2)数量趋减:殷商时期的兼语前置句多,东周秦汉的少;东周秦汉前段的较多,后段的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兼语前置句 分期描写 演变特点
下载PDF
宁鸿彬的语文教改系列实验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3-96,102,共5页
1978年以来,宁鸿彬连续进行过六轮初中语文教改实验。这个系列实验的特点是:1.  一轮一题。它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实现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2.轮届重合。每轮实验都各在一届初中生中进行,它便于方案的实施、效果的测量... 1978年以来,宁鸿彬连续进行过六轮初中语文教改实验。这个系列实验的特点是:1.  一轮一题。它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实现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2.轮届重合。每轮实验都各在一届初中生中进行,它便于方案的实施、效果的测量和经验的推广。3.收获丰硕。六轮实验结束后,宁鸿彬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显得非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鸿彬 语文教学 整体 改革
下载PDF
不能废止“串讲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75-77,共3页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钱梦龙老师提出了一个“废止串讲法”的主张,这个主张是错误的。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较低,废止了“串讲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而影响到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中学文...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钱梦龙老师提出了一个“废止串讲法”的主张,这个主张是错误的。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较低,废止了“串讲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而影响到他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中学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文言文 串讲法 钱梦龙
下载PDF
需要向事实的真相进一步靠近——谈两部工具书对郭沫若甲骨文考释成果的评价
8
作者 陈仕益 《郭沫若学刊》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本文主要讨论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和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中姚孝遂"按语"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的成果所作的肯定性评价。文章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两部工具书肯定了郭沫若的哪些甲骨文考释。二书从形、音、义... 本文主要讨论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和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中姚孝遂"按语"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的成果所作的肯定性评价。文章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两部工具书肯定了郭沫若的哪些甲骨文考释。二书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的若干角度一共肯定过郭沫若的55个(组)甲骨文考释。(2)两部工具书怎样肯定郭沫若的甲骨文考释。二书肯定了郭沫若对55个(组)甲骨文的形、音、义所作的分别考释和综合性考释。(3)两部工具书的肯定性评价还有哪些不足。不足之一是对郭的错讹时有未照,有时还误加肯定;不足之二是二书肯定性意见的重合率只有14%,因而这些意见可能有很多都还不是定论,都需要向事实的真相进一步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诂林》 评价 郭沫若 甲骨文考释
下载PDF
被误解的《金文丛考》自题诗
9
作者 陈仕益 《郭沫若学刊》 2004年第4期56-58,共3页
《羡君风格独嶕嶢———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的诗词》一文对郭沫若《金文丛考》自题诗 的以下几处有误读:“愧”字的含义,主题句的含义,诗歌的结构,诗中“美人”的喻象。本文认为, 引起误读的原因,是作者对该诗还缺乏更深入的探讨... 《羡君风格独嶕嶢———读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的诗词》一文对郭沫若《金文丛考》自题诗 的以下几处有误读:“愧”字的含义,主题句的含义,诗歌的结构,诗中“美人”的喻象。本文认为, 引起误读的原因,是作者对该诗还缺乏更深入的探讨,把一首言撰述之志的诗理解成了言爱国之志的 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文丛考 白题诗 几处 误解
下载PDF
西高穴大墓“魏武王常所用”之我见
10
作者 陈仕益 《文史杂志》 2010年第5期14-16,共3页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抢救性地发掘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一座东汉大墓,已出器物250余件,其中8件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如“魏...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抢救性地发掘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一座东汉大墓,已出器物250余件,其中8件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如“魏武王常所用撂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 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9年 新闻发布会 考古发现 安阳县 文物局 河南省
下载PDF
三十年来的“孰与”结构研究
11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8-72,共5页
古汉语语法学界三十年来的"孰与"结构研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1)"孰与"结构的类型研究。此前,马建忠发现它有介宾结构、越位前移的小主语"孰"+介词"与"两种结构类型;三十年来,人们又发现... 古汉语语法学界三十年来的"孰与"结构研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绩。(1)"孰与"结构的类型研究。此前,马建忠发现它有介宾结构、越位前移的小主语"孰"+介词"与"两种结构类型;三十年来,人们又发现它还有主谓结构、本位小主语"孰"+介词"与"两种类型。(2)"孰与"结构的源流研究。这里的"孰与"结构专指马建忠的第二种。这方面的成果之一是丰富了吕叔湘先生的"孰与"来自"……与……孰……"说的内涵。比如,林海权探讨了二式的转化步骤,郭锡良、李玲璞说"孰与"固定后作用相当于一个谓词,方文一探讨了"孰与"句的结构要素和结构模式。成果之二是"……与……孰……"向"孰与"句演变的时代定位研究。其中,康绳法先生的意见是:"……与……孰……"句出现于春秋早期;"孰与"句在战国中期出现时,"……与……孰……"句还占压倒优势;到战国晚期和秦朝,"孰与"句已占压倒优势;在西汉口语中,"孰与"句几乎完全取代了"……与……孰……"句的地位。(3)"孰与"结构的功能研究。这里的"孰与"结构也指马建忠的第二种。清儒王引之认为它表比较,三十年来的研究表明,它还能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孰与 类型 源流 功能 研究 评介
下载PDF
“A,B之谓也”和“B之谓A”的源流辨析及其他
12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44-46,65,共4页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A"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之谓... 先秦汉语句式"A,B之谓也"和"B之谓A",构素、句模相同而部分词序有异,存在着变换关系。楚永安说:"A,B之谓也"是"B之谓A"的变式。本文的结论刚好相反:"A,B之谓也"句式是源,"B之谓A"句式是流。因为"A,B之谓也"中的"之"、"谓"不仅完全没有凝固,而且处在不同的逻辑层次,"B之谓A"中的"之谓"则已趋凝固;在先秦典籍中,"A,B之谓也"的用例早出,"B之谓A"的用例晚出。文章还附带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楚永安对"A,B之谓也"和"B之谓A"源流关系研究的贡献、"A,B之谓也"能够演变出"B之谓A"的原因、古汉语中与"A,B之谓也→B之谓A"相类似的演变格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驳正 颠倒 句式 源流 关系 错误
下载PDF
《甲骨文字典》的字形处理指瑕
13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0-44,共5页
《甲骨文字典》是一部广博精审的字典,但是在字形处理方面仍有一些欠缺之处。其具体表现如:误已识为待识(或相反),失收与重出,误甲字为乙字,误数字为一字等。
关键词 《甲骨文字典》 字形处理 徐中舒 字典编纂
下载PDF
质疑“‘上古汉语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说”
14
作者 陈仕益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0-33,共4页
石毓智语法近作中的"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一语,以"上古汉语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为前提。这个前提有以下两个弊端:1.误解和否定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石毓智说上古汉语的... 石毓智语法近作中的"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一语,以"上古汉语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为前提。这个前提有以下两个弊端:1.误解和否定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石毓智说上古汉语的后置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以语法事实为修辞现象,是误解并进而否定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2.忽略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苏宝荣、孟蓬生,王瑛等人先后撰文证明上古汉语中的确存在几种后置定语,并由此推测汉语的定语体系曾经经历过由名词中心语之后向其前转移的历程。石毓智忽略了这些研究成果,因而致使他笔下的数词定语语序自外于整个定语语序的分布状态和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数词定语:一概前置说:二弊
下载PDF
“‘上古汉语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说”质疑
15
作者 陈仕益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7期87-90,共4页
石毓智的语法近作《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中有"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少数后置的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等语。说上古汉语的数词修饰语都在动词谓语之前,是无可厚... 石毓智的语法近作《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中有"上古汉语没有量词,数词则都是直接位于动词和名词之前"、少数后置的数词定语"多用于列举几种事物的特殊情况"等语。说上古汉语的数词修饰语都在动词谓语之前,是无可厚非的;但说上古汉语的数词定语都在名词中心语之前、后置的数词定语因多为表"列举"的修辞现象而"特殊",则误解和否认了上古汉语的语法事实。这个误说的成因,或为没有深入调查上古汉语的语料,或为忽略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或二者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数词定语 一概前置说 弊端
下载PDF
《智取生辰纲》“兀的”脚注商兑
16
作者 陈仕益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1期117-118,共2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Ⅸ智取生辰纲》一课注“兀的”为“怎么”,值得商榷。多种专业词典都说明“兀的”是指示代词“这”“那”的意思,并没有“怎么”的义项。吕叔湘、向熹等人的古代汉语语法学著作意见与多种专业词典相同。在人...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Ⅸ智取生辰纲》一课注“兀的”为“怎么”,值得商榷。多种专业词典都说明“兀的”是指示代词“这”“那”的意思,并没有“怎么”的义项。吕叔湘、向熹等人的古代汉语语法学著作意见与多种专业词典相同。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体系内部,也有关于“兀的”的正确解释。比如2006年第2版的高中《语文》(必修)第4册的《窦娥冤》一文注释就指出:“[兀的]‘这’的意思。”《智取生辰纲》一课注“兀的”为“怎么”,是误指示代词为疑问代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兀的 代词 注释
下载PDF
合体象形论
17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专学报》 1997年第2期36-41,共6页
一般人都认为只有独体象形字,没有合体象形字,而笔者认为象形字可分为独体和合体两类。因此,本文就试图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象形字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独体字和合体字 1989年版的《辞海》说:“汉字的结构可... 一般人都认为只有独体象形字,没有合体象形字,而笔者认为象形字可分为独体和合体两类。因此,本文就试图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象形字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独体字和合体字 1989年版的《辞海》说:“汉字的结构可分为独体和合体。独体是囫囵一个字,分析不开的,大都是象形和指事的字,如‘文’、‘中’等。”“合体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独体合成一个字的,就是会意和形声的字,如‘解’由‘刀、牛、角’合成,‘秧’由‘禾’和‘央’合成。”《辞海》的这个定义可以被理解为:“体”是虽可单用却不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单用的偏旁的汉字构件;而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区分标准则是看一个字能否被没有剩余地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单用的构件,能够没有剩余地被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单用的偏旁的是合体字,否则就是独体字。 我们感到,《辞海》的这个标准值得商议。比如金文“黑”从“炎”上出“囱”(“囱”为古“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体象形 结构成分 会意字 象形字 合体字 独体字 文字学 偏旁 现代汉语 《辞海》
下载PDF
改装:一种被忽视的造字法
18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60-64,共5页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完全正确了,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汉字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 人们常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不错,它们的确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但是,假若我们反过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就不完全正确了,因为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汉字中,我们常可以发现,有一些字并不是上述四种造字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的产物,而是由一个现成的汉字改装成为一个新字,以记录一个新词的.比如“冇”(音mǎo)就是由“有”改装而成的,“(?)”(音diǎo)就是由“了”改装而成的.这种字,我们姑且称之为改装字;而造出这种字的方法,我们当然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之为改装造字法了.改装造字法事实上存在着,但迄今为止,它还几乎未见被人正式提及,更不用说重视了.这就是笔者准备在本文中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改造 现代汉语 造字方法 汉字 基本符号 装造 造字法 会意字 《说文解字》 “子”
下载PDF
洪镇涛“五阶段”课文教学过程模式谈片
19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73-76,共4页
新时期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不少的课文教学过程新模式,其中著名的就有上海育才中学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过程”(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魏书生的“定向→自学... 新时期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立了不少的课文教学过程新模式,其中著名的就有上海育才中学的“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过程”(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魏书生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式教学过程、洪镇涛的“五阶段”课文教学过程(“五阶段”指“提示、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切磋→归纳、总结→练读、练写”五阶段十环节)等.十多年来,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普及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之中,老师们以它们为利器,为治疗语文教学的一讲到底、无序可循、高耗低效等痼疾,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文教学 洪镇涛 过程模式 五阶段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质量 语文教改 六步式教学 中学语文教师 《中学语文》
下载PDF
毛荣富的“微型议论文训练”简说
20
作者 陈仕益 《乐山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75-79,共5页
十多年来,新疆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师毛荣富同志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但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内辛勤耕耘、潜心探索的证明,而且对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也会产生很好的启发作用... 十多年来,新疆著名的中学语文教师毛荣富同志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些成绩,不但是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内辛勤耕耘、潜心探索的证明,而且对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也会产生很好的启发作用。毛荣富的成果很多,本文仅打算简要地谈一谈他的'微型议论文训练'。 '微型议论文训练',是笔者为毛荣富同志搞的一些作文训练取的一个共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 中学生 作文训练 写作训练 微型 中学语文教师 格言 训练体系 语文教学 条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