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以沛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黄埔军校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正式诞生在四面环水、形势险要、向称军事要塞的黄埔长洲。它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时代产物,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国共合作为黄埔军... 黄埔军校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正式诞生在四面环水、形势险要、向称军事要塞的黄埔长洲。它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时代产物,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国共合作为黄埔军校的诞生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黄埔军校也为国共合作的成果增添了异彩。正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才使黄埔军校开出绚丽的革命之花。载誉中华,驰名世界。如果说军校曾享有“国民革命中心”的称号,是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历史作用,那么,“东方红军”的称号,就无可否认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历史功勋,因此,它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军校 军校教学 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人 共产国际 国共两党 革命军 蒋介石 共产党人
下载PDF
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
2
作者 陈以沛 《中州学刊》 1986年第2期97-101,共5页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实行国共合作,创校建军,救国救民,才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里,国共两党革命先辈曾在军校里同窗共砚,谈兵练武;在战场上生死共赴,浴血战...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实行国共合作,创校建军,救国救民,才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里,国共两党革命先辈曾在军校里同窗共砚,谈兵练武;在战场上生死共赴,浴血战斗。军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的崇高称号,领受了“东方红军”的灿烂锦旗。因此当年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革命阵营内的右派对黄埔军校都害怕起来。他们惊呼:“黄埔赤化了”!“赤黄埔兴盛了”,“黄埔是共产党的基地”,等等,可见共产党人对黄埔军校是很有影响的。因此,考查一下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军校 共产党人 共产党员 国民党右派 秘密党员 国共两党 蒋先云 周恩来 国民党人 国共合作
下载PDF
清代广东学政署的始末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以沛 《岭南文史》 1993年第4期50-54,共5页
清代学政署,是主管我省文化教育行政的地方官署,全称为广东提督学政署,简称学政、学院、使院、试院、学署或学召。驻居广州的学政署,在文教历史的发展中和文人学子的思想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对广东文教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故又... 清代学政署,是主管我省文化教育行政的地方官署,全称为广东提督学政署,简称学政、学院、使院、试院、学署或学召。驻居广州的学政署,在文教历史的发展中和文人学子的思想上,曾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对广东文教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故又被称为“系通一省文风”的教化中枢。省内各府、州、县的府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督学政 文教事业 府学 使院 提学道 乾隆时期 教育行政 革命党人 王植 惠士奇
原文传递
黄埔军校的历史变迁
4
作者 陈以沛 《黄埔》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军事政治学 广州 历史变迁 青年军人 蒋介石 政治部 国民革命军 中国国民党
原文传递
“黄埔慈母”廖促恺
5
作者 陈以沛 《黄埔》 1997年第1期38-39,共2页
"黄埔慈母",这是军校师生对校国民党党代表廖仲恺先生的尊称。这由于他为军校的创建筹划,竭尽艰辛。他首为军校题联"先烈之血,主义之花",对军校极力赞扬并寄以期望。致力筹建军校廖仲恺是襄助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 "黄埔慈母",这是军校师生对校国民党党代表廖仲恺先生的尊称。这由于他为军校的创建筹划,竭尽艰辛。他首为军校题联"先烈之血,主义之花",对军校极力赞扬并寄以期望。致力筹建军校廖仲恺是襄助孙中山先生创建黄埔军校的得力助手。军校首批主要教职人员,是他和鲍罗廷筹谋商定的,军校筹备委员会是在国民党"一大"期间经孙中山决定成立的。"一大"闭幕之日,廖仲恺亲向到会代表布置军校招生工作。张崧年(政治部副主任)应廖仲恺之邀,协助其筹备开学和第一期新生考试。应廖仲恺之邀到军校任职的还有共产党员周恩来、金佛庄、茅延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廖仲恺
原文传递
漫说黄埔军校的历史变迁
6
作者 陈以沛 《羊城今古》 2004年第4期53-56,共4页
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校至今八十年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起迭兴衰的历史波涛不知凡几。黄埔师生中,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虽然一生戎马,久历政坛,能文能武,继而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将,世界名家。他们都以曾在辉... 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校至今八十年来,在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起迭兴衰的历史波涛不知凡几。黄埔师生中,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他们虽然一生戎马,久历政坛,能文能武,继而成为国家的重臣名将,世界名家。他们都以曾在辉煌的黄埔史上,经历过革命熔炉的战斗洗礼而视为一生重要光荣和骄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军校 经历 洗礼 国民党 兴衰 政坛 历史变迁 革命 历史进程 共产党人
原文传递
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纪念抗日殉国的黄埔英烈
7
作者 陈以沛 《岭南文史》 1995年第3期4-5,共2页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纪念抗日殉国的黄埔英烈陈以沛兹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最使黄埔师生难忘的,是1945年8月5日,日皇向我声明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9日9时,以侵华日军总司令江村宁次为代表的正式受降签字仪式,也经...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纪念抗日殉国的黄埔英烈陈以沛兹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最使黄埔师生难忘的,是1945年8月5日,日皇向我声明无条件投降。并于9月9日9时,以侵华日军总司令江村宁次为代表的正式受降签字仪式,也经选定在南京本校礼堂举行。代表接受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 抗日战争 民族 毕业生 日本侵略军 政治部主任 集团军 全面抗战 国共两党 无条件投降
原文传递
状元姚文田的石刻手迹
8
作者 陈以沛 《羊城今古》 2003年第2期41-41,共1页
九曜石,是唐末刘龚王朝在药洲仙湖建南宫御苑的历史遗迹。一千多年来,在湖岸周边的文物建筑和水中九曜石还留下富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石刻和碑刻,计有一百多题,共约二万五千余字。有诗有文,内涵丰富。如米芾、苏东坡、周敦颐... 九曜石,是唐末刘龚王朝在药洲仙湖建南宫御苑的历史遗迹。一千多年来,在湖岸周边的文物建筑和水中九曜石还留下富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石刻和碑刻,计有一百多题,共约二万五千余字。有诗有文,内涵丰富。如米芾、苏东坡、周敦颐、阮元和翁方纲等众多学者、名家、政客的手迹,都已广有名声,是极可欣赏的珍品。还有一位状元姚文田的亲笔书刻,也精微可赏,但知者无多,值得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文田 九曜石 状元 石刻 《开设粤东试院园池记碑》 《濂溪遗址碑》
原文传递
《药洲品石图跋》之澄见
9
作者 陈以沛 《羊城今古》 2001年第3期31-33,共3页
(一) 1992年《广州文博》第2期“药洲风采”专栏里,载李先生《苏六朋药洲品石图小考》一文。作者将画面内容及后跋加以解说和考证,使读者在苏六朋的笔下,得见古药洲的昔日神采,园林人物、水石花光,令人心驰神游,陶然无限,明清以... (一) 1992年《广州文博》第2期“药洲风采”专栏里,载李先生《苏六朋药洲品石图小考》一文。作者将画面内容及后跋加以解说和考证,使读者在苏六朋的笔下,得见古药洲的昔日神采,园林人物、水石花光,令人心驰神游,陶然无限,明清以来,在文人学士中形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时尚,就是每当亲朋好友间游乐、晏饮、送别、贺寿时,往往以诗、书、画相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洲品石图跋》 文本 文学解释 中国 历史意义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潘仕成家藏石刻状元书
10
作者 陈以沛 《广东史志.视窗》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荔湾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是清代广州一位著名的文化豪商。他一生以家财富厚,献出千万资财赞助文化公益建设和赈济百姓灾民而赢得朝廷政要、文化名流和科场巨子的颂扬而名重朝野,声望广传。笔者1987年在《广州史志》(《羊城今古》)前... 荔湾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是清代广州一位著名的文化豪商。他一生以家财富厚,献出千万资财赞助文化公益建设和赈济百姓灾民而赢得朝廷政要、文化名流和科场巨子的颂扬而名重朝野,声望广传。笔者1987年在《广州史志》(《羊城今古》)前身)刊出了《海山仙馆“尺素遗芬”石刻考实》的拙文,对潘氏家藏名流政要给他的亲笔书信予以刻石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仕成 石刻书信 历史文化 蒋立镛
原文传递
潘仕成诗文小札
11
作者 陈以沛 《羊城今古》 2004年第2期49-50,共2页
潘仕成.在清代广州地区是一位官商界熟知的名人。他事迹昭著,名传朝野,亦官亦商,更以乐助公益事业享有尊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一次兴起了编写地方史志热潮之后,属于地方史志的书籍纷纷问世。潘仕成的卓著事迹也广有传扬... 潘仕成.在清代广州地区是一位官商界熟知的名人。他事迹昭著,名传朝野,亦官亦商,更以乐助公益事业享有尊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又一次兴起了编写地方史志热潮之后,属于地方史志的书籍纷纷问世。潘仕成的卓著事迹也广有传扬。在此从略。其实,他为世人留下不少短篇诗文,还散落于各地文物古迹和历史文献以及地方史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仕成 清朝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