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发的纯红细胞再障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Verhelst D Rossert J +3 位作者 Casadevall N 何成涛(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5期473-474,共2页
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贫血不仅能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尚可并发左心室肥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已成为慢性肾病并发贫血的标准治疗,迄今全球共有400万... 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贫血不仅能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尚可并发左心室肥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已成为慢性肾病并发贫血的标准治疗,迄今全球共有400万这类病人接受了此种药物治疗。病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的副作用是血压升高,但过去常出现的高血压危像目前很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标准治疗 纯红细胞再障 临床输血 回顾性 20世纪90年代 常见并发症 诱发 慢性肾病
下载PDF
一项结肠直肠术后长期生存率与输注去白膜、去白血液关系的追踪研究
2
作者 Jensen LS Puho E +3 位作者 Pedersen L 吴敏(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4-284,共1页
关键词 临床输血 长期生存率 输注 术后 癌症病人 5年存活率 直肠 去白膜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原文传递
霉酚酸酯对成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治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Kotb R +6 位作者 Pinganaud C Trichet C 许飞(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89-190,共2页
对于获得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如AITP、AIHA等,或其他有关疾病,如Evan’s综合征,通常使用类固醇或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G)作为一线用药。类固醇最初大约对三分之二的成人ITP有效,但长期有效率却不到20%。难治性自身... 对于获得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如AITP、AIHA等,或其他有关疾病,如Evan’s综合征,通常使用类固醇或静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G)作为一线用药。类固醇最初大约对三分之二的成人ITP有效,但长期有效率却不到20%。难治性自身免疫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仍倍受关注。目前,许多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胞霉素A和达那唑等可能对大部分病人有效,但它们副作用明显,且疗效不稳定。至今无任何随机研究证实其中某一药物比其他药物更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症 自身免疫性 治疗效果 难治性 霉酚酸酯 成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AITP
原文传递
临床输血——儿童输注少白细胞血制品前使用扑热息痛或苯海拉明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Saners RP +6 位作者 Maddirala SD Geiger TL 闵志军(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0-91,F0003,共3页
儿科血液病或癌症病人常因血小板减少及贫血而需要输血。输血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那些少见但却潜在威胁病人生命的一些输血反应,如ABO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脓毒血症、循环超负荷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 儿科血液病或癌症病人常因血小板减少及贫血而需要输血。输血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包括那些少见但却潜在威胁病人生命的一些输血反应,如ABO血型不合的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脓毒血症、循环超负荷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是较常见的两种输血反应,它们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或降低输血疗效。过去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高达30%。而使用少白细胞血液制品(包括单采血小板)后,其发生率仅有0.03%~2.18%,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则小于1%。发热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病人输注手工混合血小板及未经去白细胞处理的血液制品。这种情况,临床上通常在输血前给予扑热息痛、苯海拉明或者两者合用。尽管临床至今没有实验证实输血前给药的效果,但估计输血前给药率为61.5%~80%。目前,由于血液保存前进行去除白细胞处理、或使用单采血小板及限制血小板储存时间减少了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因此输血前常规给药的作用变得不明确。在一个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中,Wang等报道输血前合并使用扑热息痛及苯海拉明不能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前常规给药并非绝对有益。如反复给予治疗剂量的扑热息痛会引起肝损伤,严重过量则会导致肝中毒。苯海拉明对人的记忆力、精神行为和情绪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影响。两种药物尽管都相对便宜,但常规输血前给药增加病人的费用及护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苯海拉明 扑热息痛 少白细胞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注 血制品
原文传递
同种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的临床及诊断比较
5
作者 Bussel JB +4 位作者 Zacharouliss S Kramer K 何成涛(节译) 陈会友(校) 田兆嵩(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67-569,共3页
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AIT)的发生是由于胎儿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刺激母体产生同种抗体而引起的。胎儿的这种特异性抗原来源于父亲。通常,胎儿和新生儿发生严重AIT绝大多数是由于胎儿-母... 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AIT)的发生是由于胎儿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刺激母体产生同种抗体而引起的。胎儿的这种特异性抗原来源于父亲。通常,胎儿和新生儿发生严重AIT绝大多数是由于胎儿-母体PI抗原不相容所致,估计这种病例有20%可并发颅内出血。最近,在挪威和苏格兰进行的AIT发生率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因PI所致的新生儿AIT的发病率大约是1‰。由于AIT与其他病因引起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不同,故对AIT的快速诊断将有助于患儿获得最佳治疗。本研究比较了血清学诊断为AIT的新生儿与血清学不支持诊断为AIT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旨在提供诊断新生儿AIT的临床辅助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比较 临床输血 同种抗体 新生儿 THROMBO 血清学诊断 血小板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