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以物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佑松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4,共9页
从现代到后现代,艺术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种样态变化的背后则是以物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型。现代艺术的范式是拒绝物性的现代性分化,而后现代的范式则是融合物性的后现代性解分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发生语境是现代主义,故而把... 从现代到后现代,艺术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这种样态变化的背后则是以物性为中心的范式转型。现代艺术的范式是拒绝物性的现代性分化,而后现代的范式则是融合物性的后现代性解分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其发生语境是现代主义,故而把大量后现代艺术样式也"现代主义化"了。目前迫切需要从理论加以厘清,以理解和支持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 物性 范式
下载PDF
颠覆的叙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小说家 电影 叙事 茨威格 40年代 From 好莱坞 奥地利 改编
下载PDF
重审“电影语言现代化”: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与审美批判的兴衰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佑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重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陀等人提出的"电影语言现代化"论题,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国电影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审美批判,但其批判的目标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科学与资本理性,而是为市场化改革开辟道... 重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李陀等人提出的"电影语言现代化"论题,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国电影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审美批判,但其批判的目标不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科学与资本理性,而是为市场化改革开辟道路。因此,当市场化改革成为中国社会共识之后,现代主义也就随之落潮,通过1990年代的市场化进程,进入新世纪,"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审美批判命题已被消费主义的"电影语言奇观化"的论题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言现代化 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审美批判 电影语言奇观化
下载PDF
Discovery与《发现》——一个境外节目本土化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佑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2-85,共4页
 《发现》是以美国Discovery为素材,加以本土化后的一个电视栏目,它的实践为跨文化传播和电视节目市场运作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案例。
关键词 《发现》 电视栏目 美国 DISCOVERY频道 跨文化交流
下载PDF
《馒头血案》的传媒美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佑松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美学分析 传媒 法制报道 法制栏目 陈凯歌 电影 《无极》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胡戈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的奥斯卡:《鸟人》的互文与解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对201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进行了互文性分析,认为它是一部后现代风格的影片,呈现了西方后现代去本质主义的艺术和文化观念,进而提出应该观察和思考在后现代语境下奥斯卡的价值走向。
关键词 鸟人 互文 解构 后现代 奥斯卡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陈佑松 李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第十六届年会 学术研讨会 周年纪念 杨明照 研讨会综述 学会 四川师范大学
下载PDF
主体性建构的曲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困境
8
作者 陈佑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0,共6页
现代性文学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建构,但是中国现代主体性的建构却是不健全的。正是由于主体性的不健全,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在政治话语和商业话语中丧失自己的言说空间。中国现代文化中主体性建构困难的原因,可能与中国传统形上结构的缺... 现代性文学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建构,但是中国现代主体性的建构却是不健全的。正是由于主体性的不健全,导致中国现代文学在政治话语和商业话语中丧失自己的言说空间。中国现代文化中主体性建构困难的原因,可能与中国传统形上结构的缺乏有关。因此,重视对西方形上结构的理解和探讨也应当是当下文学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文学现代性 形而上学
下载PDF
无政府主义精神与中国文学现代性——兼评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
9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文章从现代性的角度审理无政府主义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展开评论,认为该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并认为本书在无政府主义精神与民族国家建构,无政府主义精... 文章从现代性的角度审理无政府主义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白浩《无政府主义精神与20世纪中国文学》展开评论,认为该书为中国文学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并认为本书在无政府主义精神与民族国家建构,无政府主义精神与个体主义性建构,无政府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三个方面有着细致而独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精神 中国文学现代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论语心得》是什么
10
作者 陈佑松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心得 论语 《百家讲坛》 中华书局 易中天 播出 栏目 央视
下载PDF
体系与冲突——1854年修约交涉再审视
11
作者 陈佑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3-61,共9页
18 5 4年中西修约交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之点 ,其结果直接影响了中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进程 。
关键词 1854年 中国 西方 不平等条约 国际关系
下载PDF
比较文学之民族国家视阈研究的深耕与拓展——评侯洪《诗学生成比较研究:以中法近现代诗学为视角》
12
作者 陈佑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3期18-23,共6页
四川大学侯洪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诗学生成比较研究:以中法近现代诗学为视角》出版了。该书以中法近现代诗学的缘起与发展之比较作为研究对象,从极具历史感和问题意识的“比较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之关系”这一视角出发,论证了... 四川大学侯洪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诗学生成比较研究:以中法近现代诗学为视角》出版了。该书以中法近现代诗学的缘起与发展之比较作为研究对象,从极具历史感和问题意识的“比较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之关系”这一视角出发,论证了现代诗学与现代民族国家之关系,证明了东西方现代文学思想都存在着“民族国家建构”这一重要维度。侯洪教授这一学术成果研究视野开阔,体现出中国学者的主体性意识与学术创新意识,凸显了中法诗学生成的某种同构性症候和各自诗学的独特品格与特征,敏锐地关注到中法诗学创新发展的边界扩张,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层面的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对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现代文学 现代性 对话
下载PDF
形式论与文化:赵毅衡访谈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毅衡 陈佑松 +1 位作者 谭光辉 段从学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06-210,226,共6页
赵毅衡先生是中国符号学、叙述学研究的领军型人物,近年来开创的"西部学派"在符号学、叙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形式论领域展开理论论述,为推动中国符号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如何建构符号学... 赵毅衡先生是中国符号学、叙述学研究的领军型人物,近年来开创的"西部学派"在符号学、叙述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形式论领域展开理论论述,为推动中国符号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如何建构符号学的理论体系的?符号学在现代、后现代思想体系中占据什么位置?现代社会中符号泛滥的原因何在?赵毅衡建立的广义叙述学到底有什么价值?四川师范大学三位教授与赵毅衡先生展开了全面对话,呈现出符号学、叙述学的学术研究前沿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毅衡 符号学 广义叙述学 访谈
下载PDF
新闻意识与艺术感觉——试谈广电新闻教学的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立 陈佑松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广播新闻学 电视新闻学 教学方法 新闻意识 艺术感觉 舞台演出
下载PDF
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5
作者 余琳娜 陈佑松 林东波 《北方音乐》 2015年第24期4-4,6,共2页
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在二十一世纪以后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钢琴家,并在世界钢琴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形成进行... 中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在二十一世纪以后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钢琴家,并在世界钢琴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赞誉。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形成进行一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 钢琴教学 技术理论
下载PDF
无论
16
作者 陈佑松 《歌海》 1998年第4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黄河 脉搏 语言 涛声 难懂 故乡 祖国
下载PDF
黑夜诗人的变化与坚持--翟永明访谈录 被引量:6
17
作者 翟永明 谭光辉 +5 位作者 陈佑松 段从学 刘永丽 税雪 余玲 唐梦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10期103-109,共7页
时间:2013年5月21日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谭光辉:翟老师,你好,我想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们这次访谈,你愿意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入?翟永明:当然还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我觉得我就是这个身份,别的身份都是次要的。... 时间:2013年5月21日地点: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谭光辉:翟老师,你好,我想先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们这次访谈,你愿意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入?翟永明:当然还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我觉得我就是这个身份,别的身份都是次要的。谭光辉:确实我们也是以诗人的身份邀请的翟老师,翟老师愿意以诗人的身份加入这次对话,非常感谢。你在选择身份的时候呢,除了选择诗人这个身份之外,我觉得你对自己的身份还进行了一个选择,你还选择了一个女性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永明 诗人 访谈录 四川师范大学 老师 文学院
下载PDF
激进的序幕——康有为孔子观浅析
18
作者 李涯 陈佑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8期85-88,共4页
康有为所倡导的孔子观与他的经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在他之后,孔子在中国思想领域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神”到“人”再到“鬼”的过程。康有为则是这一激进变迁过程的始作俑者。
关键词 康有为 孔子观 经学
下载PDF
留恋
19
作者 陈佑松 林东波 《北方音乐》 2015年第24期I0002-I0002,共1页
关键词 II
下载PDF
媒介考古学视阈下的电影本体研究
20
作者 陈佑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媒介考古学"即受"知识考古学"的启发,通过挖掘媒介范式转型的历史地层,研究媒介物质技术变革对知识话语产生的规范性影响。以此理论观照电影本体,将呈现媒介范式的革命之演进与审美价值,有助于审视电影原有的内涵... "媒介考古学"即受"知识考古学"的启发,通过挖掘媒介范式转型的历史地层,研究媒介物质技术变革对知识话语产生的规范性影响。以此理论观照电影本体,将呈现媒介范式的革命之演进与审美价值,有助于审视电影原有的内涵和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考古学 电影本体 复制媒介 自反媒介 泛化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