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指导下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格局的完善
1
作者 陈佳美思 《人大研究》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不仅是全国人大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颁布和执行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总体外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不仅是全国人大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的颁布和执行为新时代我国国家总体外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并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外关系的职权。全国人大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国人大的对外交往工作也一直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国家外交工作方面的方针政策。新时代以来,全国人大充分发挥其在对外交往工作方面的优势,不断完善人大对外交往工作格局。在加强党对人大对外交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对外定期交流机制和各类对外交往工作形式,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活动,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完善好全国人大“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格局,发挥好人大对外交往在国家总体外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关系法 全国人大对外交往工作 定期交流机制 对外交往形式
下载PDF
略论清代东北移民对辽西地区人口结构影响
2
作者 陈佳美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34-137,共4页
辽西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清代以来特殊的历史契机使超过三千万"闯关东"移民经由这片土地进入东北地区。而这场历时两百多年的人口移动对辽西地区社会历史... 辽西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清代以来特殊的历史契机使超过三千万"闯关东"移民经由这片土地进入东北地区。而这场历时两百多年的人口移动对辽西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甚巨。人口的迁徙和定居自然会给辽西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这在人口结构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移民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并非仅仅呈现出单一态势,而是在不同时期的男女比例、民族构成及年龄结构等方面有着各自的变化和特点,使辽西地区的人口结构呈现出男多女少、民族结构复杂的特征。同时移民也使这一时期辽西社会在经济、文化、人口及环境方面呈现出异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辽西地区 移民 人口结构
下载PDF
浅析辽代枢密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3
作者 陈佳美思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辽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契丹民族建立的重要政权,其统治长达200余年,对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辽代的政治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殊性:既综合和接受了历代汉制的精华,又保留有不少自部族时期延续下来的契丹民族遗风,这... 辽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由契丹民族建立的重要政权,其统治长达200余年,对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辽代的政治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殊性:既综合和接受了历代汉制的精华,又保留有不少自部族时期延续下来的契丹民族遗风,这一点在辽代的枢密制度中也颇有体现。辽代枢密院前承唐制,又融合了诸多契丹特色,进而形成了三个枢密院。辽代枢密院的组织机构相对庞大,机构内官员人数众多,管辖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到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领导军队、监督税收、官员选拔等各个方面,是辽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一环。辽初,国家的最高统治机构为宰相府,而随着辽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以及政治机构的演变发展,枢密院不断发展成为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的最高统治机构。总之,枢密院是辽代政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枢密院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后来金、元两朝的枢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南、北枢密院 汉人枢密院 枢密使
下载PDF
张声振主编《中日关系史》(卷一)评介
4
作者 陈佳美思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02-105,共4页
张声振先生主编的《中日关系史》卷一部分在宏观上将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历史发展脉络重新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划分。该书首创式的编纂了一部完整的古代及近代前期中日关系交流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界在中日关系通史方面研究的空... 张声振先生主编的《中日关系史》卷一部分在宏观上将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的历史发展脉络重新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划分。该书首创式的编纂了一部完整的古代及近代前期中日关系交流史,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界在中日关系通史方面研究的空白。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如文献的选取、对不同历史事件叙述略有偏重以及学术研究的时代特色等。文章在《中日关系史》一书对两国交流史上重大事件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科技等内容创新整合的基础上,以历代交往关系的性质及主要基调为根据,将中日关系史沿革进行了重新分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史 张声振 交流往来 分期
下载PDF
以正确义利观引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效能提升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维国 陈佳美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是看待和处理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理念,其核心要义就是重在求义、义利合一。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也是落实正确义利观的重要途径。正确义利观融入民心相通建设的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正确义利观是看待和处理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理念,其核心要义就是重在求义、义利合一。民心相通是最坚实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也是落实正确义利观的重要途径。正确义利观融入民心相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突破国际交往与合作中的价值认同藩篱,消解虚伪傲慢的“价值观外交”及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外交”,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而且在于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发力,促进民心相通建设效能的不断提升,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相通 正确义利观 效能提升
下载PDF
试述秦至唐在关中地区建都的地理因素
6
作者 陈佳美思 《发展》 2015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古城西安历史悠久,自西周起就有众多王朝在此建都。这自是与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有关。影响都城选址的地理条件有许多,往往因各历史时期的特点而异。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交通地理、历史地理等几大方面来简... 古城西安历史悠久,自西周起就有众多王朝在此建都。这自是与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有关。影响都城选址的地理条件有许多,往往因各历史时期的特点而异。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交通地理、历史地理等几大方面来简要分析秦至唐在关中地区建都的地理因素。此外,随着历史发展,公元1000年后再无王朝在此建都,与这一地区地理条件变化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长安 建都地理因素
下载PDF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王维国 陈佳美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效的认识,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的认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推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具有显著优势。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功效的认识,深化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的认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推进高质量立法,加强监督工作,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大制度 人大工作 功效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助力新农人职业技能提升路径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8
作者 陈佳美思 王纲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党和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贯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在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依托科技扶贫专家与博士帮... 党和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贯坚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工程技术院校,在开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始终立足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依托科技扶贫专家与博士帮扶团、电子商务扶贫培训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等,将农民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体系、研修班、科创活动等一系列新农人培育方案落地,并取得显著成果。依据实践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进一步提出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赋能新农人培育的发展构想,通过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育人作用,推动新农人培育与时代新人培养双向互动、有效衔接,实现“新工科”与“新农科”互融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 高校 农民职业技能培育 互联网+
下载PDF
清代移民对辽西地区环境变迁之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佳美思 《兰台世界》 2017年第13期117-120,共4页
辽西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清代以来特殊的历史契机使超过三千万"闯关东"移民经由这片土地进入东北地区。而这场历时两百多年的人口移动对辽西地区社会历史... 辽西地处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自古以来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东北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清代以来特殊的历史契机使超过三千万"闯关东"移民经由这片土地进入东北地区。而这场历时两百多年的人口移动对辽西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影响甚巨。人口的迁徙和定居自然会给辽西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而移民的移动、定居及其生产生活方式不仅为辽西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耕作及生产技术,也有力地推动了辽西地区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辽西地区自明末以来的萧条局面,但是这种情况由于后续的战争、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有所变化。总之,移民使这一时期辽西社会在自然环境方面呈现出异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辽西 移民 环境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