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概念新解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信宁 李锋 《知识经济》 2013年第19期47-48,共2页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提出、进展的进一步梳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文化财产的特殊性,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生产性特点,从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不仅是通过生... 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提出、进展的进一步梳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精神文化财产的特殊性,论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生产性特点,从而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新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不仅是通过生产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的生产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一语双关的概念,两种含义是紧密相连、互为转化的,生产性方式的保护与保护生产性的方式同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保护生产性
下载PDF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与婚姻习俗的变迁——以广西贺州一客家家庭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坤冰 陈信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4,共8页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是当今中国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以广西贺州一客家家庭为个案,总结了近年来由进城务工所引起的农村婚俗变化的三个特点,即通婚圈的扩大与择偶标准的改变、媒人角色的缺位与父母决定权的弱化、"礼"的简化与... 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是当今中国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以广西贺州一客家家庭为个案,总结了近年来由进城务工所引起的农村婚俗变化的三个特点,即通婚圈的扩大与择偶标准的改变、媒人角色的缺位与父母决定权的弱化、"礼"的简化与"物"的变异,并进一步讨论和反思了这些变迁背后更深层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外出务工 婚姻习俗变迁
下载PDF
陕西省白水县的丧葬习俗及其发展
3
作者 李锋 李河星 陈信宁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74-275,共2页
丧葬习俗是社会风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习俗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文章v;L陕西省白水县为视角,阐述这一地区现今丧葬习俗的内容及其发展。
关键词 白水县 丧葬习俗 发展
下载PDF
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陈信宁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6X期111-112,共2页
2012年5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5篇,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 2012年5月19—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5篇,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民族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 人类学研究 理论学术 民族学研究 学术期刊 人类学理论 族群认同 研究机构 民族心理学
原文传递
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兼略与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相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红玲 陈信宁 《民族论坛》 2014年第2X期73-76,共4页
江绍原研究的《发须爪》具有思想、理论和历史上的意义,不能忽视的是其对中国早期民俗学具有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江绍原《发须爪》研究方法的挖掘,阐述让文献"说话"、亚田野调查、从小处着眼、唯物辩证等的民俗学研... 江绍原研究的《发须爪》具有思想、理论和历史上的意义,不能忽视的是其对中国早期民俗学具有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江绍原《发须爪》研究方法的挖掘,阐述让文献"说话"、亚田野调查、从小处着眼、唯物辩证等的民俗学研究方法,分析了江绍原《发须爪》研究方法的特点以及产生的背景原因。同时兼略谈及顾颉刚研究孟姜女故事的方法,并与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相提参照与评说,或许对中国早期民俗学的方法论、学术史是有益的补充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绍原 发须爪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