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的能力建设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佳妮 欧开萍 +4 位作者 刘嘉琦 车树楠 陈偲晔 郭嫦媛 马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6-664,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伴随外科治疗、内科系统治疗、放射治疗及其他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以“疾病”为核心转变为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促进乳腺肿瘤MDT的能力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基于多学科诊疗思维引导下乳腺癌诊疗技能提升及单病种个体精准化诊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伴随MDT模式的内涵不断延伸及不断充实,患者的治疗策略也被不断优化,推动中国乳腺癌诊疗水平持续向最高点看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学科间信息交流 能力建设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评估和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偲晔 王淑莲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4-480,共7页
放疗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乳腺癌术后放疗存在心脏损伤的潜在风险.本文就放射相关性心脏损伤的概况、诊断与评价指标、危险因素、放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心脏损伤 心脏防护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偲晔 电玉 +13 位作者 宋永文 王淑莲 金晶 刘跃平 王维虎 房辉 任骅 孙广毅 王健仰 景灏 张江鹄 刘新帆 余子豪 李晔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9-625,共7页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经过保乳治疗的总体疗效,分析并探讨局部区域复发(LRR)、远处转移(DM)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病理分期为pT1~2N0~3,无锁骨上、内乳淋巴结转移及DM,经保乳治疗而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经过保乳治疗的总体疗效,分析并探讨局部区域复发(LRR)、远处转移(DM)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病理分期为pT1~2N0~3,无锁骨上、内乳淋巴结转移及DM,经保乳治疗而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2年,5年LRR率、DM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6%、4.6%、93.0%和97.4%。Luminal A型、Luminal B1型、Luminal B2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5年LRR率分别为2.0%、6.1%、5.9%、0和10.0%,5年DM率分别为3.2%、6.7%、8.3%、4.8%和7.3%。术后病理N0患者中,689例行腋窝清扫术,65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年LRR率分别为3.3%和3.2%,5年OS率分别为98.2%和9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9和0.311)。1 576例患者行术后放疗,其5年LRR率较单纯手术患者显著降低(2.5%和12.9%)。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患者的5年LRR率分别为2.7%和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脉管瘤栓情况、病理T分期、术后放疗、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组织学分级、病理N分期是乳腺癌患者DM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年龄、脉管瘤栓情况、病理T分期和N分期、术后放疗、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组织学分级、病理N分期、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保乳治疗后乳腺癌的10年LRR率不到10%。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后放疗使用率较高,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无差别。乳腺癌保乳治疗后LRR和DM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保乳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亚临床心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偲晔 王淑莲 +14 位作者 唐玉 张江鹄 覃仕瑞 郇福奎 李谭谭 房辉 宋永文 金晶 刘跃平 亓姝楠 陈波 唐源 李宁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6-462,共7页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亚临床心脏损伤 心脏剂量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放疗技术的应用与摆位误差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偲晔 王淑莲 +13 位作者 唐玉 田源 覃仕瑞 崔伟杰 金晶 刘跃平 宋永文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张江鹄 孙广毅 邓言波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目的了解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WBI)的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的相关性,明确放疗分次问重复性,观察治疗时心脏位置及剂量学变化,计算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术后WBI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l生人组1... 目的了解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WBI)的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的相关性,明确放疗分次问重复性,观察治疗时心脏位置及剂量学变化,计算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术后WBI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前瞻l生人组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WBI的患者,符合DIBH控制要求。比较治疗时间与计划射野数和跳数的关系,采用CBCT计算放疗分次问的摆位误差及PTV外放边界。将CBCT与计划CT图像融合.以验证放疗时心脏位置和剂量的准确性。组间数据行非参数Firedman检验。结果采用DIBH技术放疗的平均单次治疗时间为4.6min,治疗时间与调强野最大子野数、总子野数和总跳数相关。平均心脏位移体积为19.1cm^3(3.8%),CBCT与计划CT的心脏Dmean。相差5.1cGy,心脏V5-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乏)和随机误差(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2.1、2.0mm和1.3、1.3、1.4mm。三维外扩的最小边界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5.7、6.2、6.0mm。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WBI未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且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相关。DIBH技术各治疗分次问重复性良好,起到了保护心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剂量 深吸气屏气技术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放疗的心脏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偲晔 王淑莲 +13 位作者 唐玉 田源 覃仕瑞 崔伟杰 金晶 刘跃平 宋永文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张江鹄 孙广毅 邓言波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 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心脏剂量的改善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心脏剂量的解剖因素。方法 前瞻性入组 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疗患者,符合呼吸控制要求。分别在自由呼吸(FB)和DIBH状态... 目的 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对心脏剂量的改善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心脏剂量的解剖因素。方法 前瞻性入组 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疗患者,符合呼吸控制要求。分别在自由呼吸(FB)和DIBH状态下进行2次模拟CT扫描,在DIBH图像上制定全乳放疗计划。比较FB和DIBH状态下心肺位置和体积变化以及心肺剂量差异,探究FB状态下各解剖因素与心脏剂量的相关性。对计数资料组间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DIBH与FB状态下心脏体积相似(P=0.773),而双肺体积明显增加(P=0.001)。心脏、冠脉左前降支、左心室、右心室和左肺 Dmean、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P〈0.05)。DIBH使肺体积增加越显著,心脏平均剂量下降幅度越大。FB状态下乳腺体积、心肺体积比、乳腺下界与心脏下界距离、最大心脏切缘距离分别与心脏剂量呈线性相关,其中心肺体积比、最大心脏切缘距离与心脏剂量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较FB状态明显降低心肺剂量。肺体积的变化是改善心脏相对解剖位置的基础。心肺体积比、最大心脏切缘距离或许可以作为进行DIBH技术治疗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深吸气屏气技术 心脏剂量
原文传递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技术和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茗微 王淑莲 +9 位作者 苗俊杰 唐玉 赵波 覃仕瑞 张江鹄 亓姝楠 陈偲晔 马玉超 刘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整体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的剂量特点及疗效。方法纳入1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双侧全乳±瘤床加量放疗患者。采用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进行双乳整体放疗(50 Gy分25次或43.5 Gy分15次)。分析... 目的探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整体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的剂量特点及疗效。方法纳入1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双侧全乳±瘤床加量放疗患者。采用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进行双乳整体放疗(50 Gy分25次或43.5 Gy分15次)。分析计划的覆盖度、均匀性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放疗计划总野数为8~11个,其中调强野为4~7个。全乳计划靶区均达95%,平均瘤床覆盖度在X线同步补量组分别为(95.54±1.33)%(左)及(94.19±1.03)%(右),在电子线序贯补量组为(90.25±8.79)%(左)及(85.28±8.35)%(右)。平均双肺V20为(16.69±3.90)%,平均心脏Dmean为5.48 Gy。全组3例出现2级急性皮肤反应,无≥2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中位随访至30.1个月时,11例美容效果为优,无一复发。结论双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整体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保乳术后放射疗法 放疗技术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广毅 王淑莲 +10 位作者 唐玉 金晶 宋永文 刘跃平 王维虎 房辉 陈偲晔 任骅 刘新帆 余子豪 李晔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2-358,共7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癌复发(IB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3年行保乳手术治疗后IBTR的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原发和复发象限部位明确,伴或不伴有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比较同象限复发组与异象... 目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同侧乳腺癌复发(IBTR)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3年行保乳手术治疗后IBTR的6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原发和复发象限部位明确,伴或不伴有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比较同象限复发组与异象限复发组患者的病理特征变化情况、局部复发时间和IBTR后的总生存率(IBTR-OS)、无病生存率(IBTR-DFS)。结果63例患者初诊时均接受了保乳手术治疗,其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38例,前哨淋巴结活检13例。11.1%(7/63)的患者行新辅助治疗,68.3%(43/63)行辅助放疗,60.3%(38/63)行辅助化疗,47.6%(30/63)行辅助内分泌治疗。45例(71.4%)的患者为同象限复发,18例(28.6%)为异象限复发。复发肿瘤与初诊时比较,10.3%(6/58)的患者病理组织类型发生了改变,28.9%(13/45)分子分型发生了改变。异象限复发组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变化率明显高于同象限复发组(33.3%和9.5%,P=0.012;56.3%和19.0%,P=0.005)。全组有59例患者在IBTR后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二次保乳术11例,挽救性全乳切除术48例。同象限复发组和异象限复发组的中位局部复发时间分别为26和62个月,分别有84.4%和44.4%的患者在术后5年内复发(P=0.012)。全组患者IBTR后5年OS和DFS分别为79.4%和60.4%,其中同象限复发组和异象限复发组的5年IBTR-OS分别为77.4%和83.6%(P=0.303),5年IBTR-DFS分别为60.0%和62.8%(P=0.780)。单因素分析显示,pN0~1(P〈0.001)、初诊Luminal型(P=0.026)、初诊接受内分泌治疗(P=0.007)、复发肿瘤最大径〈3 cm(P=0.036)和IBTR后接受手术治疗(P=0.002)的患者IBTR-OS具有优势,初诊pN0~1(P〈0.001)、复发分期为Ⅰ~Ⅱ期(P〈0.001)和IBTR后接受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IRTR-DFS具有优势,但二次保乳术与挽救性全乳切除术患者的IBTR-OS和IBTR-D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IBTR以同象限复发为主,二次保乳术不影响患者预后。同象限复发和异象限复发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同侧乳腺复发 部分乳腺照射 保乳手术
原文传递
面罩及乳腺托架固定下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锁骨上下区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马茗微 王淑莲 +8 位作者 覃仕瑞 李明辉 张江鹄 唐玉 亓姝楠 陈偲晔 马玉超 刘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照射时使用头罩固定后的摆位误差,与不使用头罩固定时做比较,并计算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CTV-PTV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016-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全乳加锁骨上下区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0例釆用单纯乳腺托架固定体位,20例在托架基础上联合U型面罩固定一利用CBCT图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差异.用2.5∑+ 0.7δ计算CTV-PTV外放边界结果面罩组共110套图像.对照组共56套图像一对照组和面罩组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12±0. 174) cm 和(0.272±0. 242) cm ( P= 0. 070)、( 0.364±0. 246) c m 和(0.242±0. 171) cm (P =0.001)、(0.423±0. 302) cm 和(0.364±0. 269) cm (P=0. 204),对照组和面罩组在 x、y、z 轴向摆位误差位移量在0.5 cm以内的累积分布比例分别为91.07%和85. 32%(P=0. 294)、67. 86%和89.91%(P = 0.001),67. 86%和 74.31%(P = 0. 381) x、y、z 轴向外放边界对照组分別为 0. 645,0. 981、1. 317cm.面罩组分别为0. 873,0. 709,0. 961 cm. BM1未超重患者在x轴向的摆位误差明显小于超重组患者(P = 0.001)结论保乳术后照射全乳及锁骨上下区患者在使用乳腺托架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固定可显著改善头脚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无论是否使用面罩固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误差较大,仍需进一步改良体位固定方法和优化摆位操作流程BM1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增大,在摆位时需特别关注,以保证放疗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锥形束CT
原文传递
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CBCT测定摆位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于舒飞 王淑莲 +12 位作者 唐玉 宋永文 陈偲晔 李明辉 金晶 刘跃平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和影响因素,明确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方法选取肿瘤医院2016-2017年间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全乳大分割调强放疗的患者30例,其中左侧乳腺癌患者1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比较放疗计划系统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外扩至计划靶体积的边界。不同情况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151套,平均每人(5.0±1.3)套。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3.1±2.5)、(3.3±2.3)ma,aTV至PTV外扩边界分别为6.39、10.00、8.57mm。放疗第1周摆位误差与后续治疗摆位误差在z轴方向有统计学差异[(3.7±2.5)mm和(2.6±1.6)mm,P=0.002],体重指数超重比正常患者在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增大[(3.9±2.6)mm和(2.9±2.0)mm,P=0.033]。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乳腺托架固定行全乳调强放疗时,推荐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10mm。建议增加放疗第1周的影像验证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原文传递
深吸气屏气和自由呼吸状态在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于舒飞 陈偲晔 +12 位作者 王淑莲 唐玉 李明辉 宋永文 金晶 刘跃平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与自由呼吸(FB)状态下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的左侧乳腺患者30例,并选取30例自由呼吸状态下接受全...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与自由呼吸(FB)状态下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的左侧乳腺患者30例,并选取30例自由呼吸状态下接受全乳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放疗计划系统CT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摆位误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318套,平均每人(5.1±1.1)套。FB患者摆位误差在x轴、y轴和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mm,(3.1±2.5)mm,(3.3±2.3)mm。DIBH患者摆位误差在x轴、y轴和z轴的位移分别为(2.1±1.6)mm,(2.6±1.7)mm,(2.5±2.1)mm。在y轴和z轴方向,DIBH患者的位移显著小于FB患者(P=0.015、0.004),两组患者在x轴方向位移无明显差别(P=0.294)。DIBH患者CTV至PTV在x轴、y轴和z轴方向外扩边界分别为6.2、7.3、7.8mm。DIBH组放疗第一周与后续放疗、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摆位误差无差别。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时,DIBH技术摆位误差小于FB,推荐DIBH放疗的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深吸气屏气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原文传递
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广毅 王淑莲 +19 位作者 唐玉 杨勇 房辉 王健仰 景灏 张江鹄 金晶 宋永文 刘跃平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王维虎 陈偲晔 任骅 刘新帆 余子豪 李晔雄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15-623,共9页
目的验证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是否能指导对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预后评估。方法收集1 823例T1~2N1M0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全乳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且未行... 目的验证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系统是否能指导对T1~2N1M0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更加准确的预后评估。方法收集1 823例T1~2N1M0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患者均接受了全乳切除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且未行新辅助化疗。根据第8版AJCC分期进行重新分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一致性指数(c-index)比较第7版AJCC分期和第8版AJCC分期预后分期的准确性。结果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复发(LRR)率为6.0%,5年远处转移(DM)率为11.5%,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85.0%,5年总生存(OS)率为93.1%。Cox回归分析显示,第7版AJCC分期和孕激素受体(PR)状态是LRR、DM、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与第7版AJCC分期比较,根据第8版AJCC分期进行重新分期后,全组有1 278例(70.1%)患者被分至不同的期别,其中1 088例(85.1%)被分至了更低的期别,190例(14.9%)则被分至了更高的期别。按第8版AJCC分期的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和ⅢA期患者LRR、DM、DFS和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第8版AJCC分期的c-index明显高于第7版AJCC分期(P<0.001)。结论与第7版AJCC分期比较,第8版AJCC分期系统对于全乳切除的T1~2N1M0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准确性更高,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后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分期系统 第8版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期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的部位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旭冉 王淑莲 +16 位作者 宋永文 唐玉 杨勇 房辉 王健仰 景灏 张江鹄 孙广毅 陈偲晔 金晶 刘跃平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分布,探讨放疗的照射范围。方法1997年9月至2015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2472例改良根治术后T1-2N1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治疗。1898例未行术后放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局部和区域复发部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局部复发率和区域复发率计算,采用Log-Rank法对影响患者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P值小于0.05的因素进行Cox回归法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71.3个月,164例(8.6%)患者发生局部和(或)区域复发。其中复发在锁骨上106例(65%),胸壁69例(42%),腋窝39例(24%),内乳19例(1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45岁)、肿瘤位置(其他象限/内象限)、T分期(T1/T2)、腋窝阳性淋巴结数(1个/2~3个)、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是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共同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T1-2N1期患者的LRR部位主要是锁骨上,其次是胸壁,腋窝和内乳少见。影响局部和区域复发的高危因素基本相似,放疗患者建议照射锁骨上区和胸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改良根治术 阳性淋巴结 局部区域复发模式
原文传递
T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玉春 邓言波 +18 位作者 王淑莲 宋永文 唐玉 杨勇 房辉 王健仰 景灏 张江鹄 孙广毅 陈偲晔 赵旭冉 金晶 刘跃平 陈波 亓姝楠 李宁 唐源 卢宁宁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2-348,共7页
目的分析T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4期、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 目的分析T4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加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6年收治的148例T4期、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胸壁放疗加量组57例,不加量组91例。放疗采用常规+胸壁电子线、三维适形+胸壁电子线、调强放疗+胸壁电子线照射,加量组EQD2>50Gy。全组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2个月,5年胸壁复发(CWR)、局部区域复发(LRR)、无瘤生存(DFS)、总生存(OS)率分别为9.9%、16.2%、58.0%、71.4%。胸壁放疗加量和不加量的5年CWR、LRR、DFS、OS率分别为14%和7%、18%和15%、57%和58%、82%和65%(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加量与否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05)。45例复发高危组患者中放疗加量组似乎有较高的OS率(P=0.058)、DFS率(P=0.084)和较低的LRR率(P=0.059)。结论T4期乳腺癌患者异质性较强,胸壁放疗加量对全组患者无明显获益。对于有脉管瘤栓阳性、pN2-N3、激素受体阴性中2~3个高危因素患者胸壁放疗加量有改善疗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加量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