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绢丝昆虫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1 位作者 凌建华 王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3-45,共3页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碱变性法制备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蛹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检测。结果表明,绢丝昆虫在种间mtDNA酶切类型差异明显,而在种内不同品种之间则没有差...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碱变性法制备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蛹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了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检测。结果表明,绢丝昆虫在种间mtDNA酶切类型差异明显,而在种内不同品种之间则没有差异或差异甚少。在HaeⅢ酶解作用下,家蚕的15个一化和二化性品种的酶切类型相同,5个多化性品种的酶切类型也相同,但它们彼此间则有差异,前者与野桑蚕属同一个类型。由此提示,在家蚕品种演化过程中,一化和二化品种可能与野桑蚕有更密切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昆虫 MTDNA 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家蚕和蓖麻蚕人工授精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元霖 任承贞 桂慕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15,共7页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了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和种间杂交试验,结果提示:1)在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较高,杂交后代的遗传表现也与采用自然交配的相同;2)在种间杂交的情况下,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很低,而且其杂交...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了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和种间杂交试验,结果提示:1)在家蚕和蓖麻蚕的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人工授精的成功率较高,杂交后代的遗传表现也与采用自然交配的相同;2)在种间杂交的情况下,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很低,而且其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和基本特征与母本相同或相似,但也有颇多变化,其遗传学意义尚待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人工授精
下载PDF
蓖麻蚕DNA对家蚕的诱变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5 位作者 廖岚 周锋 陈智毅 罗智焕 陆天锡 陈翰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20-27,共8页
将蓖麻蚕DNA(或DNA蛋白)分别注入二化性和多化性家蚕蛾体内,后代出现外部形态和数量性状变异的个体,从中选育出六个稳定的新品系,并对这些新品系进行了性状遗传、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谱以及血液蛋白电泳图谱的观... 将蓖麻蚕DNA(或DNA蛋白)分别注入二化性和多化性家蚕蛾体内,后代出现外部形态和数量性状变异的个体,从中选育出六个稳定的新品系,并对这些新品系进行了性状遗传、血液酯酶同工酶酶谱、线粒体DNA限制性内切酶谱以及血液蛋白电泳图谱的观察和检测,对外源DNA诱导遗传变异的可能性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 家蚕 DNA 遗传变异
全文增补中
家蚕与蓖麻蚕的杂交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5 位作者 任承贞 周锋 陈智毅 罗智焕 陆天锡 陈翰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8,153-154,共10页
以家蚕为母本、蓖麻蚕为父本,用人工授精方法杂交,从杂交后代的变异个体选育出三个家蚕新品系,并应用遗传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新品系的遗传特征和特性.讨论了科间杂交的可能性,及其在育种上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杂交
全文增补中
蚕类核酸的研究 1.氯仿去污剂法分离纯化蚕类DNA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元霖 郑子修 +2 位作者 叶文娟 李桂兰 吕慧梅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应用氯仿去污剂的方法,从蚕蛹和幼虫制备DNA,所得DNA制品内没有或者只有微量的RNA和蛋白质。DNA是双链高分子,在蚕类上进行的试验表明这种DNA具有遗传转化作用。
关键词 DNA 去污剂 分离纯化 氯仿 遗传转化 蛋白质 高分子
下载PDF
蓖麻蚕DNA导致家蚕性状变异的研究(摘要)
6
作者 陈元霖 廖岚 +2 位作者 周锋 陈翰英 罗智焕 《广东蚕丝通讯》 1990年第3期48-49,共2页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导入异种DNA或DNA蛋白(DNP)的方法,进行种间遗传信息交流,是动物遗传工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们曾用异种DNA或DNP注入五龄幼虫体内,在家蚕和蓖麻蚕子代都得到新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蓖麻蚕新品系ATY-1和ATY-2,经...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导入异种DNA或DNA蛋白(DNP)的方法,进行种间遗传信息交流,是动物遗传工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们曾用异种DNA或DNP注入五龄幼虫体内,在家蚕和蓖麻蚕子代都得到新的遗传性状,培育出蓖麻蚕新品系ATY-1和ATY-2,经过近70代繁殖,至今仍保持着特有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性(陈元霖等,1979a、1979b、1982、1987)。 1986—1987年,我们又采用从雌蛾交尾孔注射后自交的方法,进行蓖麻蚕DNA导致家蚕性状变异的试验。供体为“斑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性状变异 动物遗传 形态特征 幼虫体 雌蛾 遗传特性 性状差异 同工酶 茧质
下载PDF
遗传转化应用于家蚕育种的试验研究(摘要)
7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1 位作者 罗智焕 陆天锡 《广东蚕丝通讯》 1990年第3期47-48,共2页
自1957年首次报导通过注射异种DNA在鸭子获得变异性状以来,高等动植物的遗传转化问题引起了生物学家和遗传育种学家的浓厚兴趣。当前,它已成为内容广泛而丰富的“基因工程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家蚕遗传转化研究的最早文献发表于... 自1957年首次报导通过注射异种DNA在鸭子获得变异性状以来,高等动植物的遗传转化问题引起了生物学家和遗传育种学家的浓厚兴趣。当前,它已成为内容广泛而丰富的“基因工程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家蚕遗传转化研究的最早文献发表于1960年(ACTayPOB等),后来的试验表明,将不同品种的DNA注入家蚕体内,实现了特定基因的转移和表达(Nawa,1971、1978),为了探讨遗传转化方法在家蚕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育种 遗传转化 基因工程学 蚕体 遗传育种学 全茧量 茧质 试验研究 DNA 茧层率
下载PDF
家蚕与蓖麻蚕的杂交试验(摘要)
8
作者 陈元霖 桂慕燕 +2 位作者 任承贞 陈翰英 罗智焕 《广东蚕丝通讯》 1990年第2期45-45,共1页
在几千年的蚕丝生产中,应用常规杂交技术育出了千百个家蚕新品种,为蚕丝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无疑地,它还将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包括种间杂交在内的家蚕育种新技术,乃是... 在几千年的蚕丝生产中,应用常规杂交技术育出了千百个家蚕新品种,为蚕丝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无疑地,它还将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的局限性,积极开发包括种间杂交在内的家蚕育种新技术,乃是进一步发展蚕丝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家蚕(蚕蛾科)和蓖麻蚕(大蚕蛾科)属不同科昆虫;家蚕与蓖麻蚕杂交(超远缘杂交)的研究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有关蚕的种间杂交研究尚处初始阶段(Deodikar等,1977;钱惠田等,1981;张果,1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试验 大蚕蛾科 家蚕育种 常规杂交育种 蚕丝业 同工酶谱 育种实践 回交后代 滞育卵 钱惠
下载PDF
家蚕与蓖麻蚕杂交后代变异机理探讨——基因组RAPD检测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春宇 陈元霖 +1 位作者 桂慕燕 张春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24种随机引物,对以蓖麻蚕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家蚕后代中的3个稳定变异品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在变异品系的RAPD图谱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母本相同的“亲本带”,同时还出现了不同数量与母本... 采用24种随机引物,对以蓖麻蚕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得到的家蚕后代中的3个稳定变异品系及其亲本的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显示,在变异品系的RAPD图谱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母本相同的“亲本带”,同时还出现了不同数量与母本不同的“变异带”,包括“非亲本带”、“缺失带”及个别仅与父本相同的“目的带”,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异品系存在着明显的“偏母性”与“变异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杂交 RAPD 变异性 基因组
下载PDF
一个新的家蚕油蚕白卵系BH863的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鲁成 代方银 +2 位作者 向仲怀 陈元霖 陈智毅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家蚕 突变 白卵 油蚕 基因型 BH863 普通遗传
下载PDF
家蚕白卵突变新系BT924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代方银 鲁成 +2 位作者 向仲怀 陈智毅 陈元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9-232,共4页
新的家蚕白色卵突变系BT924是由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品种苏学5诱导获得。性状特征 :滞育卵当年白色 ,越年后呈浅黄褐色 ;蛾区内及区间卵色略有变异 ,幼虫皮肤低度透明 ,成虫复眼黑色。采用家蚕卵色正常型 (黑卵 )和突变型红色卵 (re)、桃... 新的家蚕白色卵突变系BT924是由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品种苏学5诱导获得。性状特征 :滞育卵当年白色 ,越年后呈浅黄褐色 ;蛾区内及区间卵色略有变异 ,幼虫皮肤低度透明 ,成虫复眼黑色。采用家蚕卵色正常型 (黑卵 )和突变型红色卵 (re)、桃红眼白卵 (pe)、第2白卵 (w -2)、第3白卵 (w-3)及BH863油蚕白卵 (w -3bh)与之杂交 ,进行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BT924白卵及其油蚕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 ,普通遗传 ,基因座与w-3相同 ,即 :10 -19.6。命名为 :whiteeggBT924 ,基因符号 :w -3bt。w -3bt对re表现上位作用。同时发现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桃红眼白卵 (pe)标记基因系pe000同时持有红色卵 (re)基因 ,其卵色基因型为repe/re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突变 白色卵 基因分析
下载PDF
RAPD分析在绢丝昆虫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Ⅱ.柞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被引量:15
12
作者 桂慕燕 左正宏 +1 位作者 王学民 陈元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2-454,共3页
采用RAPD技术 ,对 5个柞蚕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 40个随机引物中 ,有 2 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 ,扩增总片段数 2 5 3条 ,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 4~ 16之间 ,片段大小在 0 .33~ 3.0kb之间。不同... 采用RAPD技术 ,对 5个柞蚕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 40个随机引物中 ,有 2 7个引物扩增谱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 ,扩增总片段数 2 5 3条 ,单个引物的扩增片段数在 4~ 16之间 ,片段大小在 0 .33~ 3.0kb之间。不同柞蚕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 ,遗传距离 (D)在 0 .0 6 6~ 0 .16 5 9之间 ,根据D值 ,由UPGMA聚类分析软件绘制了它们的分子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RAPD 品种差异 亲缘关系
下载PDF
五种绢丝昆虫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桂慕燕 左正宏 陈元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对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等 5种绢丝昆虫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40个引物中有 2 7个引物能扩增出 5 36个清晰且重复性强的条带 ,其中可变条带数为 5 2 0个 ,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 2 8之间 ,平均为 19... 本文对家蚕、野桑蚕、蓖麻蚕、柞蚕和天蚕等 5种绢丝昆虫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40个引物中有 2 7个引物能扩增出 5 36个清晰且重复性强的条带 ,其中可变条带数为 5 2 0个 ,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 2 8之间 ,平均为 19 9,各片段分子量大小在 0 2 9~ 2 6 7kb之间。每个样本都能找出其独特的分子标记。家蚕与野桑蚕的遗传距离 (D)最小 ,为 0 376 0 ;家蚕与蓖麻蚕的遗传距离 (D)最大 ,为 0 7488。根据遗传距离 ,用UPG MA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它们的分子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昆虫 RAPD 多态性 遗传
下载PDF
家蚕人工授精与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简报) 被引量:5
14
作者 桂慕燕 陈元霖 +1 位作者 刘治纬 吴维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83-85,共3页
家蚕人工授精与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简报)桂慕燕陈元霖刘治纬吴维光(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361005)(华南农业大学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广州510642)家蚕(BombyxmoriL.)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昆... 家蚕人工授精与精子超低温保存研究(简报)桂慕燕陈元霖刘治纬吴维光(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厦门361005)(华南农业大学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广州510642)家蚕(BombyxmoriL.)是一种很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优良的实验生物。家蚕的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保存 人工授 家蚕精液 受精卵 精子密度 精子保存 冷冻稀释液 受精力 大学学报 防冻剂
下载PDF
家蚕和蓖麻蚕的基因组RAPD检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春宇 张春玲 陈元霖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5-219,共5页
在建立了稳定的蚕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该技术对家蚕和和蓖麻蚕种间及种内不同品种(系)间基因组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对获得稳定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APD对于进行蚕类的亲缘关系... 在建立了稳定的蚕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该技术对家蚕和和蓖麻蚕种间及种内不同品种(系)间基因组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对获得稳定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APD对于进行蚕类的亲缘关系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蓖麻蚕 RAPD 基因组
下载PDF
家蚕精子介导报告基因gfp和egfp转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左正宏 吴春旭 +2 位作者 桂慕燕 陈元霖 洪满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0-584,共5页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 探讨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技术能否有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分别进行了含gfp报告基因的pG350载体和含egfp报告基因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的精子介导基因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G350载体,在14个G0代实验蛾区的DNA样品中,有5个PCR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35.7%;对G1代的PCR与Southern blot检测的结果证明,导入的gfp基因存在于G1代的家蚕基因组中.导入不同浓度或构型的pMD-Fib-IE-EGFP与pEGFP-N3载体时,对G0代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线性pMD-Fib-IE-EGFP组的PCR阳性率为61.2%,而导入环状质粒组的PCR阳性率为57.1%;导入环状pEGFP-N3组的PCR阳性率为46.2%;对部分PCR阳性蛾区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导入的egfp基因整合在G0代家蚕基因组中.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家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能够将外源基因有效地导入、整合于家蚕基因组,并可遗传至G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介导基因转移 家蚕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引起遗传变异的研究———基因组DNA的RAPD检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春玲 陈元霖 +1 位作者 桂慕燕 刘春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借助于精子介导,在家蚕受精的过程中将蓖麻蚕DNA转入家蚕卵内,从它们后代获得了新的变异品系。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这些品系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50种10mer随机引物中有49个检测出DNA的多态性,... 借助于精子介导,在家蚕受精的过程中将蓖麻蚕DNA转入家蚕卵内,从它们后代获得了新的变异品系。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这些品系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50种10mer随机引物中有49个检测出DNA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图谱中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品系与其相应受体的差异带占其总带数的26~37%,提示外源DNA导入受体后引起后代基因组的显著变异,并对这些变异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变异 蓖麻蚕 家蚕 DNA导入 基因组RAPD检测
下载PDF
蓖麻蚕蛹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被引量:14
18
作者 凌建华 陈元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41-646,共6页
采用碱变性法制备蓖麻蚕蛹mtDNA,经九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和双酶酶解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位点数和酶切片段长度,根据片段的大小确定消失片段与新生片段关系,通过对片段重叠、拼接、判断各片段邻近位置,从而构建了9种限制性内切酶、... 采用碱变性法制备蓖麻蚕蛹mtDNA,经九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和双酶酶解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位点数和酶切片段长度,根据片段的大小确定消失片段与新生片段关系,通过对片段重叠、拼接、判断各片段邻近位置,从而构建了9种限制性内切酶、共24个酶切位点蓖麻蚕蛹mtDNA酶切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蚕 蚕蛹 MTDNA 限制性内切酶
下载PDF
条纹斑竹鲨基因组的RAPD分析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冰 陈元霖 桂慕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共2页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4条条纹斑竹鲨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11种引物在每条个体上扩增的DNA片段总数在77~84之间,单个随机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目由1至11条不等,平均为75条DNA片段,片段的大小... 采用11种随机引物对4条条纹斑竹鲨基因组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11种引物在每条个体上扩增的DNA片段总数在77~84之间,单个随机引物扩增的DNA片段数目由1至11条不等,平均为75条DNA片段,片段的大小在300~2800bp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斑竹鲨 基因组DNA RAPD分析
下载PDF
条纹斑竹鲨线粒体DNA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冰 陈元霖 桂慕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3-25,共3页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条条纹斑竹鲨的线粒体DNA(mtDNA)。PstI、HpaI、XbaI、EcoRI、EcoRV、BglⅡ在条纹斑竹鲨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0至2个切点,mtDNA分子大小为166kb,根...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条条纹斑竹鲨的线粒体DNA(mtDNA)。PstI、HpaI、XbaI、EcoRI、EcoRV、BglⅡ在条纹斑竹鲨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0至2个切点,mtDNA分子大小为166kb,根据单酶和双酶完全酶解片段的大小,构建了条纹斑竹鲨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斑竹鲨 线粒体DNA 限制性酶切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