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早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光丑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6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并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两组,其中颅脑损伤中重型(3~12分)40例,轻型(13-15分)40例;同时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共8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水平,并且分析血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住院后第1天颅脑损伤组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发现所有时间点中重度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轻度组(P<0.05);所有患者入院1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评分(GOS)评定患者,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60例,对比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预后不两组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血清中TNF-α、IL-6和IL-8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其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炎性因子 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光丑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对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液体复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50例,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40例,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 目的对失血性休克的最佳液体复苏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50例,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40例,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患者病死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输液量[(1285±342)ml]低于对照组[(2890±456)ml](P〈0.05);两组输入血浆量分别为(501±331)ml、(498±231)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90%,病死率10%,对照组治愈率72.5%,病死率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维持在40-60mmHg,平均(51.4±8.9)mmHg;对照组维持在60-80mmHg,平均(67.2±9.1)mmHg;两组患者复苏后HBG、HCT、PLT、PT、B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ARDS的发生率9.1%低于对照组的25%,MODS发生率12%显著性低于对照组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KI发生率分别为12%、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利于为后续的手术抢救赢得时间,可降低失血性休克的病死率及ARDS、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常规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潘昌议 陈光丑 +1 位作者 林金伟 鲁祥和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和脑复康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脱水、扩容、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4~0.... 目的:比较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和脑复康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脱水、扩容、抗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4~0.6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ivd,qd;对照组予脑复康注射液4~9 g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两组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时心律、呼吸异常的发生率,颅内压状况;治疗10 d时评价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心律异常、呼吸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呼吸道感染、酸碱失衡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优于脑复康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盐酸纳美芬 脑复康注射液 疗效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孔庆钻 陈光丑 +2 位作者 林久座 袁日民 陈祥福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11期1896-1897,1900,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d(30 min内滴完),b...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注射剂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ivd(30 min内滴完),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等指标变化,记录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和脑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s-CRP、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单用拉达拉奉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依达拉奉
下载PDF
纳洛酮用于心肺脑复苏34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孔庆钻 陈光丑 +2 位作者 林久座 袁日明 徐登敢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3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 目的探讨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接诊后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戴冰帽头部降温,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持续监测血压、心电等常规心肺脑复苏救治,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1 mg肾上腺素,每3~5 min推注1次,直到复苏成功或抢救终止;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2 mg,30 min重复1次,不超过1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2.9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可有效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缩短自主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肾上腺素 心肺脑复苏
下载PDF
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孔庆钻 陈光丑 +2 位作者 林久座 袁日民 郭涛 《中国乡村医药》 2015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6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复苏成功组开始复苏时间明显早于复苏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分钟内除颤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8分钟后;肾上腺素使用量与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无关;院内进行抢救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较高;对所有患者病因分析显示,心血管疾病占首位。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呼吸或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临床抢救老年心脏骤停患者时需严格掌握心肺复苏抢救技术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潘昌议 陈光丑 +1 位作者 林金伟 鲁祥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37-739,共3页
目的 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研究NSE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水平,分析NSE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颅... 目的 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研究NSE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水平,分析NSE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患者的NSE水平显著高于无损伤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损伤患者(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NSE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作为颅脑损伤预后恢复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代谢 颅脑损伤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