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虎 周刚 +3 位作者 唐余成 陈光勇 张世洪 徐星华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1期38-42,共5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以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肥料量与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个施肥水平中,A3处理(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的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在4个种植密度中,当密度为B3处理(45000株/hm^(2))时,各项性状均达到最佳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新品种金玉2002的最佳处理组合为A3B3,即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450 kg/hm^(2),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良种 金玉2002 施肥量 种植密度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种植密度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刚 杨虎 +3 位作者 陈光勇 唐余成 刘兴杰 张世洪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0期27-29,共3页
以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谷神玉3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产量开始降低... 以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谷神玉3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显著,其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产量开始降低。综合分析,该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谷神玉3号 农艺性状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岳冰 张淑红 +3 位作者 柳玮华 徐瑞 王琳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06—2023-07诊断的5例(6个)LOT的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位患者男性1例,女性... 目的探讨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L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021-06—2023-07诊断的5例(6个)LOT的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5位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肿瘤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实性小巢状结构构成,可见疏松水肿区及出血区。细胞学形态较一致,呈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核周空晕,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多为2级(5/6),偶为3级(1/6)。免疫表型均为CK7阳性,CD117阴性。GATA3大多阳性(5/6),Ki-67增殖指数1%~3%。结论LOT是一种具有独特形态及免疫表型的惰性肿瘤,病理医师应当加强对于此类病变的认识,不要将其误诊为其他嗜酸细胞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低级别 嗜酸细胞 低级别嗜酸细胞肾肿瘤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
4
作者 周刚 杨虎 +5 位作者 陈光勇 唐余成 刘兴杰 张世洪 李萌 欧阳友香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5-9,共5页
以湖北省山区玉米品种引种提供试验数据、科学依据和筛选适宜十堰山区生态气候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目的,以华“龙玉808”等17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湖北省山区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华玉11”为对照(CK),开展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 以湖北省山区玉米品种引种提供试验数据、科学依据和筛选适宜十堰山区生态气候条件的优良玉米新品种为目的,以华“龙玉808”等17个玉米新品种为材料、湖北省山区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华玉11”为对照(CK),开展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17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均比CK高,增产幅度为5.71%~21.11%,抗逆性、抗病性好,达到《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引种管理办法》的引种标准;其中“大好969”“汉飞99-9”“万德3388”“恩兴单78”不仅产量高、抗病性抗逆性强,而且农艺性状优良,可以作为十堰山区大面积推广的储备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农艺性状 抗逆性 产量表现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5
作者 周刚 陈光勇 +7 位作者 杨虎 丁美顺 唐余成 张世洪 秦光明 李萌 刘兴杰 宋伟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5-39,43,共6页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202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230007,母本为WD09,父本为Y14。从出苗到成熟129d左右,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78.6kg/667m^(2),适宜湖北省山区及秦巴山区种植。文章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综合特性以... 玉米新品种“谷神玉3号”2023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玉20230007,母本为WD09,父本为Y14。从出苗到成熟129d左右,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78.6kg/667m^(2),适宜湖北省山区及秦巴山区种植。文章介绍了品种选育经过、综合特性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播期试验,该品种适宜播期为4月中上旬至5月上中旬,最佳播种密度为3000~3500株/667m^(2),在施复合肥40kg/667m^(2)作为基肥前提下,适宜的追肥量为20~30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神玉3号 选育进程 综合特性 高效栽培技术
下载PDF
幽门腺腺瘤16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6
作者 周宾 岳冰 +1 位作者 徐瑞 陈光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腺腺瘤(pyloric gland adenoma,P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6例PG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epsinogenⅠ、p53、MUC6、MUC5AC、CgA、Syn、CD56、Ki67、CDX-2、MUC2、β-catenin、CD1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 目的探讨幽门腺腺瘤(pyloric gland adenoma,P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6例PGA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epsinogenⅠ、p53、MUC6、MUC5AC、CgA、Syn、CD56、Ki67、CDX-2、MUC2、β-catenin、CD10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6例PGA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8岁(范围26~81岁)。肿瘤平均最大径1.3 cm(范围0.2~4 cm)。肿瘤位于胃6例(胃体3例和胃底3例),十二指肠3例,胆囊7例。低级别PGA 7例,镜下见幽门腺样腺管紧密排列,内衬单层立方至低柱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位于基底侧,核仁不明显,胞质透明或嗜酸性,呈毛玻璃样外观,细胞缺乏黏液帽;高级别PGA 1例,镜下见腺体结构紊乱、细胞核拥挤、核极向消失;其余8例混合低级别和高级别成分。5例发现鳞状桑葚样化生。根据免疫表型特点,16例中混合型(MUC5AC+,MUC6+)8例,纯幽门型(MUC5AC-,MUC6+)8例,未发现小凹优势型(MUC5AC+,MUC6-)。结论PGA是消化系统少见肿瘤,具有特征性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因其有向恶性转化的风险,需提高警惕,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腺腺瘤 十二指肠 胆囊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7
作者 贾梅 谢建兰 +5 位作者 张彦宁 郑媛媛 郑晓丹 王琳 张坤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U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5例SMARCA4缺失的U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文献报道的1例,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岁,以男性为主,均有血尿症状。大体表现为单发、灰白... 目的 探讨SMARCA4缺失性尿路上皮癌(U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5例SMARCA4缺失的UC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包括文献报道的1例,并对其治疗、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7岁,以男性为主,均有血尿症状。大体表现为单发、灰白色肿物,局灶出血,界欠清。H&E示瘤细胞低分化;部分表达GATA3、p63及CK7,SMARCA4缺失,Ki-67平均45%。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病理显示均为肌层浸润性UC,1例淋巴结转移、2例脉管侵犯。术后生存时间5天~5月,1例存活至今且未见转移(已随访6月),1例失访。此类肿瘤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尚无系统性化疗方案,部分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SMARCA4缺失的UC预后差,需及时诊断,可尝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CA4 SWI/SNF 尿路上皮癌 临床病理特点 治疗
下载PDF
HMGB 1在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苏才丽 滕孝静 +3 位作者 王苗 岳冰 陈光勇 刘红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invasive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LSCC)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I-LS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的石蜡包埋标本281例,包括I-LSCC 123例、喉黏膜异型增生(laryngeal precursor lesions,LPLs)103例(其中低级别异型增生31例、高级别异型增生49例、原位癌23例)及声带息肉(vocal polyp,VP)5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标本中HMGB1及Ki-67的表达,其中HMGB1阳性强度和阳性率得分相加总分为0~7(0~4分为低表达,5~7分为高表达);Ki-67阳性率≥50%为高表达,<50%为低表达。结果:HMGB1在I-LSCC中的表达(4.35±1.33)高于在LPLs(3.12±0.95)及VP(2.11±0.71)中(均P<0.001)。HMGB1表达在喉黏膜低级别异型增生、高级别异型增生及原位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6.59%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Ki-67高表达,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Ki-6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33%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7.15%的I-LSCC同时具有HMGB1高表达及高临床分期(III期及IV期),且HMG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MGB1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指数、饮酒情况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HMGB1高表达的I-LSCC患者预后较HMGB1低表达的患者更差(P<0.05)。结论:HMGB1在I-LSCC中高表达,可能在I-LS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黏膜异型增生 浸润性喉鳞状细胞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吴敏 左春霞 +2 位作者 谢建兰 张彦宁 陈光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 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T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T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岁。主要表现为睾... 目的 探讨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T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T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5岁。主要表现为睾丸肿大,2例伴疼痛,2例有睾丸外伤史。大体检查肿瘤大多单发,左侧为主,最大径为2.0~10.0 cm,切面呈灰白色、灰黄色或灰褐色,实性或囊实性。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结构及形态多样,以不同种类及比例混合,包括6例胚胎性癌,5例精原细胞瘤,5例卵黄囊瘤,4例畸胎瘤,3例绒毛膜癌,2例侵犯脉管,1例侵犯附睾。随访12个月~178个月,2例失访,5例获得随访,治疗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及术后化疗,均存活,除1例肺转移外,其余患者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TMGCT是一种少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免疫组化标记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优异种质Y8G61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10
作者 唐余成 陈光勇 +4 位作者 杨虎 刘兴杰 周刚 张世洪 余长平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9期37-42,共6页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以Y8G61种质为基础育成的自交系及其改良系,梳理了2002—2022年以Y8G61种质为基础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及推广应用情况,浅析了Y8G61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我国广大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种质改良与创... 玉米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以Y8G61种质为基础育成的自交系及其改良系,梳理了2002—2022年以Y8G61种质为基础育成的玉米杂交种及推广应用情况,浅析了Y8G61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为我国广大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种质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8G61 优异种质 种质创新 新品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光勇 陈旭冰 刘光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合成 进展 应用
下载PDF
阿立哌唑合成路线图解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光勇 陈旭冰 +1 位作者 刘光明 邓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5-896,共2页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1),化学名为7-[4-[4-(2,3-二氯苯基)-1-哌嗪基]丁氧基]-3,4-二氢-2(1H)-喹啉酮,由日本大冢公司研发,2002年首次在美国上市,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本品较少引起患者体重变化和锥体外系反应,不良...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1),化学名为7-[4-[4-(2,3-二氯苯基)-1-哌嗪基]丁氧基]-3,4-二氢-2(1H)-喹啉酮,由日本大冢公司研发,2002年首次在美国上市,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本品较少引起患者体重变化和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和阳性症状。本文对1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合成路线图解 精神分裂症 不良反应 二氯苯基 体重变化 归纳总结 合成方法
下载PDF
揭秘基因密码—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病理报告解读
13
作者 陈烨 滕孝静 陈光勇 《科技视界》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 生命是一部由基因编写的复杂交响曲,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揭示这部交响曲内在奥秘的重要工具之一。FISH是一种生物分子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染色体结构、基因定位和基因表达。该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与目标DNA或RNA序列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杂交信号的位置和数量。FISH技术让人们能够在细胞和组织层面上观察基因、染色体的情况,了解患者病变部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从而为个体化医疗提供支持。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他们并不了解FISH,甚至对为何进行FISH检测存在疑惑。本文将从科普角度解读FISH分子病理报告,以及FISH走入临床工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病理 荧光原位杂交 个体化医疗 染色体结构 基因密码 FISH技术 生物分子 分子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光勇 黄维 +1 位作者 林洪山 黄娟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评价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下肢静脉瓣功能。材料和方法:60例(观察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86条下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大隐静脉和深静脉内径值、静脉瓣返流时间,评价下肢静脉瓣功能,并与35例45条正常下肢(对照组)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大隐静脉、股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径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下肢隐-股静脉瓣、股浅静脉瓣、腘静脉瓣返流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者均合并有隐-股静脉瓣功能不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了解下肢深静脉瓣功能、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瓣功能不全 下肢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三七中人参皂苷Rg_1、Rb_1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光勇 赵德林 +3 位作者 陈婧 刘圣旭 刘光明 陈旭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6,共3页
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变化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采用YMC-Pack Pr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含0.5%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L/min;检测... 比较不同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变化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采用YMC-Pack Pr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水(含0.5%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5 mL/min;检测不同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不同生长年限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所得数据可为三七的采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泌尿系结石超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光勇 曹江晨 +2 位作者 林雨冬 黄维 郑向东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对结石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影响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测量和CT测量肾、输尿管结石的最大长径,以CT测量值为标准,对两组测值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就皮肤-结石距离、患者体重指数及结石位... 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对结石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影响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测量和CT测量肾、输尿管结石的最大长径,以CT测量值为标准,对两组测值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就皮肤-结石距离、患者体重指数及结石位置与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的平均长径超声测值(9.48±3.63)mm,均大于CT测值(8.44±3.90)mm(P<0.01);其中<5 mm组差值较5~10 mm组及5~10 mm组差值均大(P<0.05);而5~10 mm组与>10 mm组差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组与>5 mm组结石超声与CT测值一致率分别为38.9%、93.5%;所有结石测量差值与皮肤-结石距离相关呈正相关性(r=0.904,P<0.01)。结论超声测量高估了泌尿系结石的长径,<5 mm的结石者更为明显;超声测量的准确性与结石-皮肤间的距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结石 超声 测量差值
下载PDF
臭灵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光勇 陈旭冰 刘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022-2023,共2页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对臭灵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等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灵丹中分离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冬青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 [目的]研究臭灵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层析对臭灵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等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臭灵丹中分离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灵丹二醇、冬青酸、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邻羟基苯甲酸、β-谷甾醇、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万寿菊素和柽柳素。[结论]研究结果为臭灵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灵丹 柱层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消化内镜标本的病理组织学规范化处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光勇 张澍田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4期16-18,共3页
消化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常用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血、腹泻、消化不良等)做出病因学评价,通过消化内镜标本做出精确的病理学诊断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病理学检查包括寻找病原体、评价炎症状态以及肿块... 消化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常用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出血、腹泻、消化不良等)做出病因学评价,通过消化内镜标本做出精确的病理学诊断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病理学检查包括寻找病原体、评价炎症状态以及肿块(息肉和肿瘤性病变)性质的判断。消化内镜标本较小,在病理学描述中经常称被之为“粟粒大黏膜组织”,尽管标本体积不大,但对其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内容却很多,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处理好每一例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组织学检查 消化内镜 标本 病理学诊断 临床病理工作 病理诊断 病理学检查 肿瘤性病变
下载PDF
紫外线和防晒化妆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光勇 陈旭冰 刘光明 《山东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紫外线的防护进行综述。讨论了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防晒剂的分类并比较了它们不同的防晒作用。预测了防晒化妆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紫外线 防护 防晒化妆品 趋势
下载PDF
制作规范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病理切片要点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光勇 张澍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作为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手段,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代表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ESD标本能够比活检或外科手术标本更好地呈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组织学改变,这也为全... 作为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手段,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代表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ESD标本能够比活检或外科手术标本更好地呈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组织学改变,这也为全面观察消化道早期肿瘤性病变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会。对ESD标本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是为了评估ESD的疗效,包括如下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病理学诊断 消化道早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